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外交国际关系   16篇
中国政治   1篇
综合类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伊拉克复兴党民族主义在塑造伊拉克地区政治体系、区域经济结构与民族文化格局过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伊拉克复兴党民族主义建构进程中的特点如下:肇始于东西方文明交往;追求泛阿拉伯主义;革命民族主义型的现代化;民族主义建构中的多重认同;民粹主义的结构属性.尽管复兴党政权在政治发展、经济变革和国际关系等层面都进行了调整和变革的努力,但是从理论命题的实践后果来说,离全球化发展预定的客观需求目标还很遥远.在实践层面体现为不自觉性、强迫性、先天不足的表象;而在理论层面则渗透出缺乏凝聚力、兼容力和更新机制的特征.复兴党民族主义在未来发展中当用开放的心态与其他文明思潮交往.融入全球化文明的大潮.  相似文献   
2.
伊拉克教派问题主要是逊尼派与什叶派的冲突,这一矛盾的生成有深厚的历史背景、英国殖民主义的插手,以及阿拉伯民族主义和泛伊斯兰主义在实践进程中的行动理念格格不入等因素。萨达姆的复兴党政权采用“胡萝卜加大棒”的手段,使教派矛盾一直处于压抑的状态。伊拉克战争后,美国“大中东民主化”战略使伊拉克长期受压抑的教派矛盾得以释放,成为国家整合的结构性难题,其结果总是催生政治分裂危机和伊拉克内战趋向的显现。解决伊拉克教派问题,取决于多种因素的互动与合作。  相似文献   
3.
伊拉克教派矛盾的直接后果就是催生伊拉克政治分裂危机和内战趋势,凸现美国在伊拉克的整合困境。美国在伊拉克的战略、战术方法将在有限的限度、时间和空间内运作,推行民主化的深层结构性难题正在逐渐显露,从其战略的基本目标、实施空间和政策趋向来看,前景黯淡。  相似文献   
4.
伊拉克战后中东国际关系的地缘性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伊拉克战争后 ,中东国际关系的地缘性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 6点 :伊拉克成为美国在中东的“支柱国家” ;沙特、埃及和土耳其等国与美国处于一种“无所适从国家”的关系 ;伊朗、叙利亚是美国的“潜在敌意国家” ;法、德与美国盟友反目 ;俄罗斯和美国矛盾重重 ;“多强”合作的趋势加强。中东地区大国同美国的关系将进行新一轮的分化与组合 ,世界强国针对美国的单边主义进一步加强合作将是一种长期的发展趋势。伊拉克战争后的中东国际关系生动地展现了国际关系中的国家利益理论、合作理论和权力 (实力 )理论。未来的中东国际关系将是这样一幅图景 :国家利益为主轴 ,国家实力为决定因素 ,冲突与合作共生、霸权与反霸权、均势与反均势共存、多角色多层次博弈。  相似文献   
5.
韩志斌 《西亚非洲》2005,38(4):12-16
叙利亚与黎巴嫩“特殊关系”的成因有四:安东·萨阿德“大叙利亚民族主义”的影响;共同的地缘、历史基础;泛阿拉伯生义、反殖民主义和反以色列的深层意义;黎巴嫩国家结构、民族构成和教派分布的镶嵌性特征。叙利亚从黎巴嫩撤军的原因同样有四:泛阿拉伯主义动量的消失;美国单边主义与国际社会的压力;叙利亚总统巴沙尔在处理中东地区国家关系和大国关系时的务实态度;黎巴嫩民众对叙利亚认同感的缺失。叙黎“特殊关系”终结已是不争的事实,将会对中东混乱的政局造成多重影响。  相似文献   
6.
伊拉克总理易卜拉欣·贾法里率领庞大代表团于2005年7月17日开始访问伊朗,这是自上世纪80年代两伊战争以来,伊拉克访问伊朗的最高级别官员,也是伊拉克战争结束后首位伊拉克总理访问德黑兰。以上事实表明中东历史上一对敌对力量,今日握手言和,显示出伊拉克新政府在复兴党倒台以后,迥然不同的外交风格转型和国家政策重塑。  相似文献   
7.
在美国2006年版《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亚非战略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安全战略报告》清晰地勾勒出亚非地缘战略(非洲、中东、南亚、中亚和东亚)的具体内涵。强调“先发制人”战略、推进亚非地区民主化战略、打击恐怖主义战略、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战略、促进亚非地区经济持续发展战略。2006年版《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的亚非战略体现了国家利益和价值观的现实权衡,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并重的理论诉求。  相似文献   
8.
“伊拉克新政策”包括军事、政治和经济三方面的内容。军事上,美国将向伊拉克增派大约2万人的军队;政治上,布什政府将向伊政府施压,为其设立缓解教派冲突及稳定国家局势方面的“指标”;经济上,美国将投入大约10亿美元,加强伊拉克重建。“伊拉克新政策”的出台是美国国内民主和共和两党之间、美国和伊拉克政府之间观点博弈,伊拉克教派结构恶化以及伊朗核危机恶性发展的结果。美国“伊拉克新政策”的基本要旨在于控制伊拉克作为中东的战略轴心。  相似文献   
9.
刘会清  韩志斌 《西亚非洲》2007,68(11):61-65
自从美军占领伊拉克后,美国学者、政要及其策士们就对"美国如何退出伊拉克"命题提出自己的感性认知和理性创建,从而形成了"退出伊拉克战略"的种种构想。其实布什政府并不想让美军长久驻留伊拉克,从伊拉克脱身是布什政府的战略考量,但是现实的战略困局使美军在伊拉克驻留至今。徘徊于"退出"与"驻留"的两难境地,导致美国陷入霸权诱惑与战争泥潭的历史宿命之中。  相似文献   
10.
韩志斌 《西亚非洲》2006,1(2):16-21
<致胜战略>报告由战略概览、战略细节和战略支柱组成.报告指出美国在伊拉克的战略进展,即美国在伊拉克的民主化政治重建进程有条不紊;伊军重建初具规模;伊拉克经济系统初步恢复.但不可否认,美国在伊拉克的战略有许多局限因素,即宗教文化体系迥异、集权专制的伊拉克政治传统;殖民主义历史阴霾导致伊拉克国家政治整合危机;美国战略目标与战略后果的差异,全球战略与局部战略的矛盾.美国以"致胜"所标识的伊拉克战略,胜利前景黯淡,将会处于遥遥无期的政治博弈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