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各国宪法都将言论自由作为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加以确认和保障,我国也不例外,但是,宪法所保障的公民言论自由权与刑法所规定的某些行为的入罪有时存在着一定的紧张关系。以诽谤罪入罪为视角,探讨诽谤罪入罪与言论自由权之间的关系,寻找恰当的方法来厘清言论自由的刑罚界限,从而使宪法所保障的公民的基本权利得到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2.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信息的传播,人类社会进入了信息化网络时代。互联网上的言论自由,既成为信息传播的载体,又成为炒作和造谣的摇篮,体现了我国网络环境视角下的言论自由法律上的缺失。本文主张我国对网络言论自由的规制,应当从保障网络言论自由的角度出发,实现国内法律和国际法律的接轨。  相似文献   

3.
穆之 《人权》2008,(4):14-15
大家都讲要言论自由,问题是要什么样的言论自由。  相似文献   

4.
言论自由是一项重要的民主权利,但是,我们不能只享受言论自由的好处,而不承受其代价。在一些情况下,我们需要对言论的性质进行分析,从而判断维护言论自由所付出的代价是否值得。2011年3月2日,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对备受关注的"斯奈德诉菲尔普斯案"作出裁决,从而结束了长达4年的诉讼纠纷,也再度引发了关于言论自由问题  相似文献   

5.
马岭 《人权》2004,(6):54-54,53
言论自由、出版自由是大多数国 家宪法明确规定的公民权利。据统计, 世界上142部成文宪法中,宪法规定 了公民有"发表意见的自由"的国家 有124个,占87.3%,发表意见的自 由通常包括言论自由、出版自由等; 专门规定了出版自由的国家有16个, 占11.3%。新闻自由则在许多国家宪 法中没有直接规定,只是对言论自由 做扩大解释时认为言论自由包括了新  相似文献   

6.
论网上“言论自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言论自由”作为人类的理性追求,是健康社会和健康人格的重要标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革命,使不受限制的“言论自由”成为可能。但“言论自由”具有双刃作用,如果滥用“言论自由”,就会使网络成为盗版、窃密、造谣、人身攻击,甚至危害国家安全的工具。  相似文献   

7.
言论的概念有广义狭义之分。美国宪法条款的言论自由为广义概念,包含了"纯粹言论"和"象征性言论"。言论自由不是绝对的,是受到限制的,具有相对性。该条款在美国的司法适用中时而宽松时而收紧,均需进行个案裁量,与具体的案情以及社会现实和国家利益考量密切相关。言论自由相对性对我国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这一权利在我国的实现依然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8.
《传承》2016,(10)
从道德目的论层面来说,言论自由作为一种自带纠错机制的意见平台,可以最大程度调动广大人民的智慧,同时可以有效避免由于缺乏反对声音而导致的社会灾难。因而,言论自由因其工具性而正义。从道德义务论层面来说,言论自由是人的基本权利,是人与生俱来的正当权利,言论自由本身就是正义。因而,言论自由的正义性不言而喻。  相似文献   

9.
从1994年正式接入互联网至今,我国互联网发展迅速,已成为人们获取各类信息和发表言论的重要途径。在网络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我国通过法律划定了网络言论的边界,网络言论的法律规制不但没有扼杀言论自由,反而成为网络言论自由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当然,我国的网络言论的法律规制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对此,笔者提出了一些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李云龙 《人权》2013,(3):28-33
言论自由是一项基本人权,也是中国宪法明确规定的公民权利。改革开放以来,在宪法和法律的规范下,中国社会的言论自由得到极大发展,言论自由的广度和深度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尤其是从二十世纪末开始在中国发展和普及的互联网,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言论自由。互联网成为中国公众获取信息、表达  相似文献   

11.
法典修改的语用修辞学思考--以中国宪法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春泉 《思想战线》2004,30(3):26-29
法典修改是一种修辞现象,又是一种言语行为,更是一种语用修辞活动。哈贝马斯规范语用学理论(言语行为双重结构论)与陈望道"修辞学的功用观"均对法典修改有积极意义。中国宪法文本修改这一修辞现象和言语行为表明,法典修改可作为语用学与修辞学"联姻"的一个中介。考察法典修改的语用修辞学理据,有助于推动政治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也有助于语用学、修辞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在麦金农看来,色情文艺并非单纯的言词,而是行为;色情文艺造成的伤害不是诽谤,而是歧视.由此,色情文艺不属于<宪法第一修正案>保护之下的言论自由,而是涉及<宪法第十四修正案>的平等保护条款.其意在把<第一修正案>和<第十四修正案>作综合考量,为平等在言论中争得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3.
人类历史就是人类不断创造文明的历史,人的文明是社会一切文明的前提,是推动社会文明进步永远鲜活的力量,是社会一切文明的核心.现代社会要稳定、持续和健康地发展,必须以人的文明为其引导.  相似文献   

14.
人民主权是人们一直追求着的社会政治文明的准则,体现了社会政治制度的本质。然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人民主权,只有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才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得到真正的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确立了人民是国家的主人,表明人民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体现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可靠保证。  相似文献   

15.
"两高"出台的《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将微博转发超过500次的行为认定为《刑法》第246条第一款规定的"情节严重",处以侮辱罪或者诽谤罪。此项解释存在较大的合法性争议。从宪法的维度进行分析,法律保留原则要求对"犯罪与刑罚"的规定由法律保留,司法解释对入罪与否的问题进行规定已经逾越了其权限。同时对"微博转发"的行为入罪处理构成了对公民言论自由权利的不当限制与侵害。  相似文献   

16.
张跃 《思想战线》2001,27(4):39-43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资本主义精神文明都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但是,不同社会形态下不同性质的精神文明产生的基础各异,所体现的指导思想、服务对象、社会道德风尚、文化建设亦不同.两种精神文明除本质差异外,也反映着当代人类文明进步的某些共性.在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过程中,既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指导思想,也需要吸取包括资本主义在内的当代人类精神文明发展中的积极成果,为我所用.  相似文献   

17.
文学话语与意义承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詹七一 《思想战线》2002,28(2):97-101
在现代语言学的意义上 ,作为人的言语行为的文学 ,其意义的生成和解释建立在写与读的话语对话基础上。在文学的话语对话中 ,言语行为还可能转化为意义解释基础上的言效行为。在社会文化分层的意义上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 ,文学中的所谓“主流”、“先锋”、“大众”三种文学样态即具有话语承诺的明显特征 ,并分别显示出替他人承诺、自我承诺和消费性承诺的基本形态。  相似文献   

18.
庄子思想的现代价值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庄子哲学中有许多与现代文明观念相吻合的思想资源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自由精神、平等意识、张扬个性、和谐精神、不为物役、生态智慧、返朴归真、宽容精神和批判精神等 ,在现代化进程中 ,我们应有意识地借鉴这些宝贵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9.
人性是京派建筑文学理想大厦的核心,京派文人厌恶都市文明,赞美乡村世界,他们通过"爱"与"美"来构筑美好的人性。京派的女作家凌叔华、林徽因从自己的女性体验视角肯定了女性的情感,积极呼吁女性的人性自由和精神解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