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学理论》2016,(3)
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对新浪网报道的女大学生安全问题进行调查分析后发现,女大学生过多被塑造成安全意识薄弱的负面形象和受难者形象,正面形象的比例略低。这种形象形成的根源与媒体的议程设置、社会责任、注意力经济博弈、女性被消费的刻板印象等相关。大众应理清现实与媒体图景的区别,媒体更需建构全面、客观的女大学生安全意识形象。  相似文献   

2.
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分析大学生对日本人刻板印象的内容和结构,以及媒介使用和文化产品消费对刻板印象形成的影响。采用"自由联想法"获取有关刻板印象的形容词并编制"语义差异量表",以此测量大学生对日本人的刻板印象,发现大学生对日本人形成了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刻板印象;采用回归分析的方法,以两个维度的刻板印象作为因变量,发现大学生不同类型的媒介使用和文化产品消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日本人的刻板印象。研究结果部分支持涵化理论的解释视角。  相似文献   

3.
郑健  刘力 《青年研究》2012,(4):35-44,95
本研究旨在考察大学生对农民工的刻板印象,同时检验刻板印象内容模型对具体目标群体的适用性。采用形容词检核表法和形容词评定法对264名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发现大学生对农民工的刻板印象包含三个因素:"勤劳朴实"的人格特性、"地位低下"的社会经济属性和"强壮有力"的身体机能特征,而"热情"与"能力"维度并不在其中,表明刻板印象内容模型不具有普适性。最后对研究结果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王晨 《学理论》2011,(34):220-223
通过对日本大学生的数据分析,探讨了日本人的国家同一性和对人种、民族的刻板印象的关系。结果表明,对民族的刻板印象和内群体偏爱效应显著。此外,国家同一性和对国民印象的交互作用明显。表明国家同一性强的人,对自己国民的肯定性评价显著高于国家同一性弱的人。需进一步探讨国家同一性概念的定义和测量刻板印象的妥当性。  相似文献   

5.
女大学生作为充满朝气的知识女性,其角色定位对其他女性群体的影响举足轻重。然而在进入21世纪的现代社会,女大学生的性别角色期望和价值观却逐渐向传统角色回归。本文旨在探讨影响女大学生性别角色期望和价值观形成的因素,寻求帮助女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性别角色期望和价值观的措施,以促进女大学生发挥其对社会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瞿晟 《党政论坛》2010,(10):15-15
中国的留德大学生见德国人做事刻板,不知变通,就存心捉弄他们一番。大学生们在相邻的两个电话亭上分别标上了“男”“女”的字样,然后就躲到暗处,看“死心眼”的德国人到底会怎么做。结果他们发现,所有到电话亭打电话的人,  相似文献   

7.
在文明社会中,角色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概念。男女角色分工则是人类社会中具有决定性的分工之一。其决定性的原因就在于它规定了男女在社会中、尤其是在家庭中的角色模式和职能分工的不同。令人意料不到的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商品经济的发展,女大学生角色家庭化提前的问题几乎席卷了所有的高等学府。一近两三年内出现的女大学生角色家庭化提前的问题,是指在高校这一特定的文化层次中的女性主体(指女大学生),在各种外因的影响下,基于其生理、心理的特殊性和角色模式的特点,过早地表现出女性的家庭角色特点,过快地实行和执行家庭角色职能的趋向。  相似文献   

8.
分两阶段调查广州地区的泰国留学生,考察他们对中国人刻板印象的内容、方向和强度,探究在华时间、汉语水平、是否华裔、对中国文化的了解程度等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泰国留学生对中国人既有正面刻板印象,又有负面刻板印象;前者内容比后者多,强度比后者高;"好学"和"粗俗"是最深刻的正面和负面刻板印象;是否华裔与对中国人的正面刻板印象显著相关,对中国文化的了解程度与正面和负面刻板印象显著相关。最后分析了刻板印象背后的成因。  相似文献   

9.
针对女性特点开展女大学生创业教育,对于缓解女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提高女性社会地位是非常必要的,又是迎接中国女性创业时代来临的重要举措。开展女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与实践,从理论上来说,丰富了高校的创业教育理论,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内容,发展了社会性别理论;从实践上来说,有利于提高女大学生的创业素质.推动女大学生的创业实践,有利于引领女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拓宽就业思路,有利于提高女性的社会独立意识,促进个人发展。  相似文献   

10.
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女大学生在高校中的比例逐年上升。据统计,1992年中国大学生及研究生的女性比例已分别达到33.7%和24.8%,在大学工科毕业生中,女性也已占27%。作为女性中有幸接受高等教育的姣姣者,作为新一代的知识女性,女大学生无疑是引人注目的。而在一个有着1.8亿文盲,其中70%是女性的国度里,人们对女大学生寄予厚望也是理所当然的。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职业指导在大学生就业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当今网络发达、科技发展迅速的时代背景下,互联网对大学生职业指导的影响也不容忽视。通过网络职业测评,可以让每个学生了解自己的性格特征、比较优势及职业发展路线,对大学生的职业规划、就业选择都有引导性作用。  相似文献   

12.
随着现代社会不断发展,女性由传统角色向现代角色不断发生转变,社会将从更开放的视角看待女性。然而由于近年来研究生不断扩招,导致高校就业压力剧增,女研究生虽然拥有高学历,但各种原因使其就业成为难上难。本文将从女性角色转变的角度来探究女研究生就业机制,以求为广大女研究生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朱春花 《学理论》2009,(17):233-234
高职院校女大学生的素质,不仅关系到她们能否实现自身的价值,而且关系到和谐社会的构建,更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视高职院校女大学生的教育和培养,着重提高高职院校女大学生的自身素质,显得尤为重要。女大学生问题不仅仅是中国社会出现的一种新现象,更是一个社会问题。对女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应该在时代的裹挟之下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4.
妇女发展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女大学生是女性中的知识群体,她们对未来社会发展将起重要作用。本文从社会性别视角解读女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表现,从社会性别角度关注女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由此分析性别角色社会化和社会文化、生活背景在女大学生心理问题中所起的作用,并从高校的实际出发,探讨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15.
高彬 《学理论》2012,(17):92-93
通过对安徽省芜湖市的四所大学共480名在读大学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大学生使用人人网的主要动机和年龄、性别对使用动机的影响.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群体使用人人网的主要动机为维持社会关系;女大学生较之男大学生,更注重人人网维持既存社会关系、消耗时间以及娱乐的功能;而男大学生较之女大学生,则更注重使用人人网建立新社会关系的功能;女大学生相对男大学生对人人网提供的服务更为满意.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主要探讨了来华留学生对中国人刻板印象的内容与结构。通过开放式问卷调查,首先获取了来华留学生描述中国人的27个形容词;然后请153名留学生对这些形容词进行评定。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发现,来华留学生对中国人刻板印象的结构包括热情、能力、负面行为、生活方式四个维度。在此基础上,本研究分析了刻板印象的不同维度与留学生对中国人喜欢程度的关系。本研究还进一步讨论了研究结果同之前结果之间的差异,以及在促进留学生与中国人交流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大学生人际交往过程中,一些常见的社会认知偏差,如首园效应、近因效应、晕轮效应、刻板印象、投射效应等广泛存在,并在一定程度上给交往造成了消极影响.我们应充分重视社会认知偏差对大学生人际交往带来的消极影响,并采取有效应对措施,纠正这些社会认知偏差.  相似文献   

18.
电视广告中的女性往往被物化、被表现为男性视觉欲望的客体、被表现为私人领域主角,或者被定为弱者等等,这些女性形象是社会刻板印象的反映,也折射出业界和受众社会性别意识的普遍缺失。探讨这种现象的特征、形成原因及对策,有助于树立平等的性别意识,创造一个更加健康、更加有利于两性平衡发展的广告环境。  相似文献   

19.
陈阳 《学理论》2015,(6):71-75
通过对辽宁省五所高校女大学生的调查,分析了国产家庭伦理剧对女大学生择偶观的影响。系统地探讨了我国家庭伦理剧的概念界定、分类和发展脉络,并讨论了概念背后蕴含的社会意义。其次,通过对已有女性择偶观研究的梳理,重新在性观念、择偶标准、女性权利意识及对婚姻生活看法四个维度上界定了女大学生的择偶观。最后,基于对女大学生家庭伦理剧观看状况和择偶观的统计分析结果,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李平  郭文海 《学理论》2012,(20):217-218
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践行者,具有管理者和教育者的双重身份,如何准确进行职业角色定位,寻求两种职业角色的统一,对高校辅导员有效开展工作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准确的职业角色定位有利于高校辅导员职业化、专家化发展之路,只有将二种角色统一,才能使辅导员的工作高效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