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于 2000年 12月 28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引渡法》 (以下简称引渡法 ),是促进中国与外国加强引渡合作,打击犯罪的重要法律。   1993年以来,我国与 11个国家签订了引渡条约,并且参加了一些载有引渡条款的国际公约,如《关于制止非法劫持航空器的公约》等。为了进一步明确有关部门在办理引渡案件时的职责,为国内的引渡工作提供法律依据,更好地开展与外国的刑事司法合作,打击犯罪,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 1994年外交部开始进行引渡法的起草研究工作。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将引渡法列入立法规划后,全国…  相似文献   

2.
黄风 《中国法律》2006,(4):13-15,66-70
中国引渡制度是在最近15年中创建的。从1993年8月26日与泰国缔结第一个双边引渡条约开始,中国以平均每年两个条约的速度,已经与25个国家缔结了双边引渡条约。2000年12月28日中国颁布了第一部《引渡法》,为中国与外国开展引渡合作确定了具体的准则、条件和程序,吸收了国际上通行的引渡合作规则,结合中国的特定情况创设了一套独具特色的引渡司法审查和行政审查制度。  相似文献   

3.
高秀东 《法治研究》2013,(12):23-31
我国缔结的双边引渡条约与引渡法之间的冲突普遍存在,当双边引渡条约与引渡法发生冲突时,应当且必须优先适用双边引渡条约。当双边引渡条约与引渡法规定相同时,实际上也应当且只能优先适用双边引渡条约。在我国,双边引渡条约能够直接适用。  相似文献   

4.
日本在罪犯引渡方面缔结的第一个条约是1886年的《日美引渡条约》。日本历史上还曾于1907年与俄国订立过引渡条约,该条约直到二次大战之前一直有效。1953年日本颁布实施了《逃亡罪犯引渡法》。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随着现代化交通和通讯手段的发展以及国际形势的变化,罪犯逃离犯罪地国的情形急骤增多,从而使日本认识到相互引渡罪犯在国与国关系中显得更加必要。只有通过国际范围内的引渡和刑事司法协助合作,才能有效地交还和处罚逃犯。为了适应这一新的形势,1964年第46届日本国会通过了《关于1953年〈逃亡罪犯引渡法〉的修订令》,此项修订令于1964年5月29日生效实施。另外,在此之后日本国又分别于1971年10月14日和1974年7月12日正式批准参加了  相似文献   

5.
正加拿大等西方国家是我国贪官及其他经济犯罪嫌疑人外逃的首选国家。目前,由于中加之间没有引渡条约,加拿大只能根据《移民法》的遣返程序遣返逃犯,为更好开展在加的追逃工作,本文简要介绍加拿大向国外引渡逃犯的有关做法。1999年生效的加拿大《引渡法案》奠定了加拿大向外方引渡逃犯的法理基础。向加提出引渡请求的外方必须是加的"引渡合作伙伴"。成为加的"引渡合作伙伴"  相似文献   

6.
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引渡法》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现代引渡制度是国际间的一种司法协助制度 ,重视引渡的司法性、排除政治对引渡的不必要干涉、将引渡完全纳入法制轨道 ,已经成为全球引渡立法的趋势。我国于 2 0 0 0年 1 2月 2 8日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引渡法》 ,这是我国第一部引渡法 ,结束了我国没有引渡单行法律的历史。但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引渡法》在本国国民不引渡、死刑不引渡、“或引渡或起诉”原则、简易引渡制度、被请求引渡人的损害赔偿权以及引渡的审查制度等方面存在缺陷或空白 ,亟需完善。  相似文献   

7.
马德才 《政法学刊》2007,24(1):51-54
随着引渡制度的产生和发展,出现了一系列引渡原则。双重犯罪原则是其中重要的原则之一,它对于国家相互之间开展引渡合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自身的发展又促进着引渡制度的发展。我国《引渡法》和中外双边引渡条约也确定了这一引渡原则。  相似文献   

8.
张琰妍 《中国司法》2006,(3):103-105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对外交流日益频繁,我国涉外刑事案件越来越多,其犯罪性质愈加恶劣,波及面愈加广泛,给我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秩序带来了巨大危害,也影响了国际社会的稳定,我国急需一部法律来规范和制裁这些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引渡法》于2000年12月28日颁布实施,中国的引渡制度体系由此更加完整,它是对中国缔结的双边引渡条约、涉及引渡规范的多边国际公约的更深一步的诠释与补充,它们作为我国与外国之间的刑事司法协助法律体系的重要内容,健全了中国的法制,对于加强同各国在打击犯罪活动的国际合作方面有着十分重…  相似文献   

9.
引渡既是国内法制度,也是国际法制度。国家制定引渡法,并签订引渡条约,相互引渡罪犯,是极为普遍的事情。这是为了进行国际司法合作,同犯罪作斗争,告戒罪犯不要希冀逃亡国外来规避法律制裁。同时,任何国家也都期望铲除在其领土上的犯罪。因此,引渡对罪犯起着威摄的作用。旧中国,由于同外国交往不多,兼之有不平等条约的领事裁判权的限制,根本谈不上什么引渡。新中国成立以来,由于我国采取闭关锁国政策,虽然在国际礼让基础上,有过一些  相似文献   

10.
国家主权是一个国家基本权利的基础,即是对内的最高权力和对外独立自主的权力,是不受任何其他国家控制的。而人权具有国际性,人权也是近代国际法保护的重要权利。在世界各国引渡实践中,由于引渡的条件的不规范性,多边或双边引渡条约的签订和各国文化以及意识形态的不同等等问题,都在不同程度的制约了引渡国与被引渡国之间的引渡请求的顺利进行。从而,使得国家主权原则与人权原则常常在引渡中产生冲突。分析产生两者冲突的原因以及两者冲突的协调的成功案例,是本篇文章论述的重点。最后,本文总结了对于国家主权与人权关系在引渡实践中所产生的一系列冲突与协调措施,对中国在引渡法以及引渡实践中所产生的指导和促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