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闻道 《创造》2009,(4):46-47
何谓文化消费,学者们指出,就是指人们根据自己的主观意愿,用文化产品或服务来满足精神需求的一种消费。主要包括教育、文化娱乐、体育健身、旅游观光等方面。  相似文献   

2.
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生代农民工与上一代相比,在注重经济收入的同时,更加关注自身的精神文化生活和文化权益的实现。新生代农民工在文化消费、生活享受、精神状态、社会心理和婚恋情感等方面出现新特点的同时,也存在着精神文化生活总体水平低、群体封闭性强、文化消费"夹心层"现象明显、引导服务不足等问题。本文在大样本调查统计的基础上,对新生代农民工在精神文化生活方面的现状、需求和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从维护文化权益、建设公共文化、促进社会融入和人力资源发展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并就四个突出的现实具体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谢嘉  刘云章 《人民论坛》2011,(11):192-193
文化产品已成为商品的一个重要门类。与物质产品相比较,文化产品的价值非常复杂,既包括经济价值也包括精神价值。文化产品的精神价值体现了文化产品的本质,而且是不断变化发展的。文化产品精神价值的变化发展离不开文化产品的消费者,包括消费者的消费欲望、消费能力、消费方式、消费过程以及消费结果等等。  相似文献   

4.
文化产品已成为商品的一个重要门类。与物质产品相比较,文化产品的价值非常复杂,既包括经济价值也包括精神价值。文化产品的精神价值体现了文化产品的本质,而且是不断变化发展的。文化产品精神价值的变化发展离不开文化产品的消费者,包括消费者的消费欲望、消费能力、消费方式、消费过程以及消费结果等等。  相似文献   

5.
夏宝君  陈培爱 《求索》2011,(6):249-251
宋代市民文化主要表现于以城市消费为中心的物质文化、以市民文化娱乐为代表的精神文化和具有商业精神的市民意识。文化市场的繁荣推动了市民文化传播的发展,文化消费也在这一过程中凸显诸多变迁:消费结构中的精神文化消费突出,文化消费主体从精英走向大众,文化消费实现世俗化,实现个人消费向公共消费的转变以及消费观念实现多元化发展。  相似文献   

6.
王招宇 《前进》2008,(1):49-51
文化企业是文化产业的微观基础,是文化市场的主体,是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重要提供者。大力培育和发展文化企业,对于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杨芳  陈世海 《群众》2012,(9):46-47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江苏省张家港市率先在全国探索实施网格化公共文化服务,充分发挥基层文化设施功能作用,广泛调动基层群众参与文化建设积极性、主动性,着力增强公共文化服务针对性、有效性,促进文化管理向文化服务、“送文化”向“种文化”、专业文艺“唱主角”向群众文化“挑大梁”转变,构建城乡公共文化均等化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8.
张博 《人民论坛》2014,(3):75-77
公共文化服务是一种公共产品,它具有消费的非排他性、非竞争性,产权的公共性、难以交易性以及持久的外部效应等特征,这就决定了公共文化服务供给需要政府干预.在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中,政府应建立有效的公众文化需求表达机制,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大服务供给力度.  相似文献   

9.
从公共产品、伦理学等理论视角看,农村老年人精神健康问题具有公共卫生服务属性.我国农村老年人精神健康问题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但目前无论是针对普通老年人群的预防服务还是针对患病老年人群的预防、治疗和康复服务均未能常规化,其主要原因在于精神卫生资源总量不足,空间配置失衡,且未能分化出专门的老年精神卫生服务.政府有责任将农村老年人精神健康问题纳入到公共卫生服务范畴,并为其精神卫生资源配置提供制度保障、财政保障、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10.
大学文化是大学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是大学精神的主要载体.准确把握大学文化的内涵,深入分析当前大学文化缺失的根源,对于重振大学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精神文明导刊》2013,(11):64-64
10月2日至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在安徽调研时强调,要坚持面向基层、服务群众,为人民提供更加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相似文献   

12.
甄静慧 《传承》2011,(4):56-57
发展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既是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大任务,也是推动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持久动力。“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和体育设施建设,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我们一定要按照这一要求,努力提高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加快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相似文献   

13.
《公安研究》2013,(9):94-94
刘晓静、汪连新在《理论界》2013年第4期撰文认为,社区养老文化是一种将传统“敬孝”文化与社区养老服务相结合,以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为主要内容,体现人文关怀的新型文化,对满足老年人精神娱乐需求,实现老年人自我价值,构建和谐社区都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社区养老文化发展理念尚未准确定位,受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制约、组织责任不明确、资源配置欠缺。针对社区养老文化的现状及问题,探讨发展社区养老文化的路径及建议。  相似文献   

14.
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灵魂。 不同企业的价值追求有不同的特点。服务精神应当是各种企业共同的价值追求。不仅是服务行业,而且是普遍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5.
李健 《楚天主人》2011,(4):49-49
国家要充分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大力促进文化消费,在继续促进居民物质消费的同时,进一步重视发展文化消费,努力为人民群众生产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服务。  相似文献   

16.
文化营销与企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颖 《新东方》2008,(5):44-45
文化营销是指把商品作为文化的载体,满足消费者对物质和精神追求的各种文化要素需求的营销方式。营销过程在实物上表现为产品传递以满足需要的过程,而在内层方面,则是一种文化价值的传递和达到满意的过程,即在产品或服务之使用价值以外,有意识地通过深刻分析消费者群体的生活形态、消费偏好,  相似文献   

17.
《中国民政》2012,(2):49-49
河北省滦南县民政局杨旺认为,抓好光荣院建设须做到"四要":一要运用休闲文化提升居养环境。环境建设是老人精神生活的第一需要,也是一种服务文化,它既反映光荣院的整体面貌,又能折射光荣院的服务层次和氛围。因此,我们必须从科学养老的视角,着力打造集观赏、生态、游玩、  相似文献   

18.
城市文化软实力指基于城市的历史文化传统所表现出来的地区文化生产力、文化凝聚力和文化影响力,它由地域历史文化、地区文化产业、城市文化品牌、城市精神等要素构成。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有助于促进城市经济发展、提升城市形象、增强城市的凝聚力和辐射力。济南城市文化软实力构建具有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地理文化资源丰富、文化产业基础良好、区域中心优势突出等优势,但也存在历史文化资源利用缺乏创新、文化供给能力不强、现代城市品牌设计缺乏等不足。提升济南文化软实力的路径包括彰显城市风格和特色、优化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丰富济南城市精神、加强文化传播能力建设等。  相似文献   

19.
为消除贫困残疾人在日常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环境中存在的障碍,江苏省徐州市沛县残联开展“精神文化服务进家庭”活动,他们根据不同残疾人的家庭和个人情况,量体裁衣,  相似文献   

20.
礼乐文化贯穿于中华文明的发展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内容.礼乐文化蕴含着超越时代的、具有永恒价值的精神内涵,主要包括仁爱、和合、敬重等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承发扬了礼乐文化精神,与中国古代社会以礼乐为核心的价值观念是一脉相承的关系.在探究礼乐文化精神之所以深入人心并影响深远的基础上,提出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策略和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