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盟——利益和存在的理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南亚国家联盟(东盟)时常被引证为第三世界国家进行合作的杰出榜样。1967年东盟成立时宣告其主要目标为推进各成员国间的经济合作。可是,对它过去25年的业绩进行仔细考察的结果表明,东盟在外交及政治领域的成就要远远超过其经济合作方面的成  相似文献   

2.
2007年是东盟成立40周年,在这不惑之年,东盟一面总结成立以来的成就、经验和教训,一面出台更为宏伟的计划,对内提速一体化,强化东盟意识,合作步入制度化阶段,对外不断扩大与盟外国家或地区的合作,以构建稳定、繁荣、和谐的东盟共同体。  相似文献   

3.
一、东盟区域经济合作的发端东南亚国家联盟于1967年组成,它的目的是由东盟五国共同努力来谋求东盟的和平和稳定,并共同努力来实现东盟的经济发展。但是在东盟成立时,东盟五国的愿望各不相同,因此东盟成立初期,它的活动无论从政治方面看,还是从经济方面看都是不大活跃的。联合国在1973年发表的题目为《东南亚国家联盟的经济合作》的报告书是东盟合作、特别是经济合作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中国与东盟的经济合作:过去、现在与将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中国与东盟的经济合作(一)中国与东盟经济合作的历史进程东盟十国是中国的近邻,中国与东南亚各国的商贸关系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但是,中国与东盟开展广泛、密切的经济贸易合作却是近10年的事。国际经济合作通常离不开国际政治大环境。没有一个良好的国际政治环境,很难进行国际经济合作,各方也难以产生经济合作的需求。东盟成立后,中国与东盟国家的经  相似文献   

5.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与东盟国家的经贸关系的发展经历了颇为曲折的过程。50年代,中国仅同印尼有外交关系和经贸关系。虽然从1965年中断外交关系至今,但一直还进行一些不正常的转口贸易。70年代以前,中国同其他东盟国家的贸易,或通过转口,或仅有一些不正常和不稳定的贸易往来。中国对这一地区的稳定相安全起重大作用,中国经济的发展还表明它是一个巨大的潜在市场。发展和加强相互间的经济关系是中国和东盟国家的共同愿意,这些都是中国同东盟开展经贸活动的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印度尼西亚的非政府行动者对东盟及其活动的态度。尽管印度尼西亚非政府行动者对东盟有点漠不关心,但其中的大多数还是积极评价了东盟的存在。然而,如果东盟想要赢得更加广泛的支持,那么它就应该放弃它所采取的那种孤傲态度。尤其是这一点,将使非政府行动者得以更多地参与东盟的主要活动和决策过程。在印度尼西亚这个现今比较民主的国家,其国内的非政府行动者将继续要求东盟更加开放和透明。 引 言 自1967年成立以来,东南亚国家联盟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也经历了严重的挫折。它的地区一体化议程已扩大至包含诸如安全和经济合作等…  相似文献   

7.
东盟成立二十年,现已成为一个颇有影响的发展中国家合作组织。它取得了多方面成就:改善了成员国相互关系,加强了组织凝聚力;为维护东南亚乃至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区域经济合作取得了一些实际进展;协调一致与发达国家对话。东盟虽也遇到了各种困难,但团结前进的步伐从未停顿,今后它仍会保持这种趋向。  相似文献   

8.
大湄公河次区域是中国与东盟部分国家合作的重要平台。中国与东盟在大湄公河次区域存在着较为接近的合作目标,符合双方及次区域国家的共同利益。中国与东盟在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的主要机制有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计划、东盟—湄公河流域发展合作计划与湄公河委员会。中国与东盟在大湄公河次区域的合作对促进次区域经贸发展、构建东盟共同体与东亚一体化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9.
第八次东盟首脑会议刚刚落下帷幕。中国国务院总理朱钅容基会前对柬埔寨进行了正式访问 ,紧接着参加了在金边召开的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首次首脑会议和东盟与中国“10+1”会议。朱钅容基在柬埔寨停留的短暂4天里 ,加强了同柬埔寨和湄公河沿岸五国的关系 ;启动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这些动作凸现了经济腾飞的中国 ,正在从双边、多边关系和区域关系等多个层次上加强同东盟的经济合作关系 ,并以此增进同东盟的政治互信。东盟希望中国的经济腾飞为自身的发展带来机会 ,但一些国家却依旧对中国的崛起和强大存在莫名的担忧 ,甚至将中国视为…  相似文献   

10.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构和我们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2001年11月6日,在文莱首都斯里巴加湾举行的第五次东盟与中国领导人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同东盟10国领导人就在今后10年内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达成一致意见.这是双方领导人高瞻远瞩做出的重大决策,也是中国第一次承诺与他国,而且是一个包括10个国家的区域性组织的自由贸易安排,堪称中国与东盟关系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为中国与东盟的经济合作开辟了新的局面,也是亚洲尤其是东亚经济合作中取得的重大进展,无论对中国,对东盟,还是对亚洲尤其是对东亚经济合作与国际关系的发展,都将产生重大的影响,具有深远的意义.目前,双边谈判已经开始,形势鼓舞人心.  相似文献   

11.
东南亚国家是中国的近邻。它包括东盟六国、印支三国和缅甸等十个发展中国家。中国和东南亚国家都是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最有生气和最有活力的地区。随着世界经济区域化、集团化的发展。中国西南与东南亚国家,由于地缘经济关系,双方的经济技术合作已提上日程,它将以崭新的姿态,愈来愈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12.
东南亚国家联盟(以下简称东盟)是发展中国家的区域性合作组织之一。这个组织联合了拥有305万平方公里陆地面积和27000万以上人口的五个东南亚国家: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和泰国。东盟自1967年8月8日成立以来,成员国的经济发展比较迅速,区域经济合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经济领域里的成就使东盟在国际上赢得了普遍的重视和赞赏。1967—1980年东盟五国的国民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长率接近于8%,1980年东盟五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为1720亿美元。按人口平均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新加坡高达4218  相似文献   

13.
经济合作是东南亚国家联盟(简称东盟)作为东南亚区域性组织经济发展的主要内容之一。经过长期不断的努力,东盟在内部贸易、投资、金融和工业等方面的合作取得了较大的成就,然而就在乐盟成立30周年之际,泰国于1997年7月爆发了金融危机,并迅速波及整个东南亚。东盟主要创始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与东盟合作新动向及对地区格局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些年来,随着中国与东盟经贸关系的迅猛发展,中国对东盟的投资、经援、文化交流、军事安全合作也逐步展开。这一成就促进了地区的合作与稳定,也引起美、日、印、欧盟等国家的戒心,同时也给东盟自身平添了矛盾心态。如何妥善处理这些问题,是中国今后必须应对的。  相似文献   

15.
东盟成立37年来,不断调整、完善国际形象,逐步发展成为亚太地区有重要影响的政治、经济、安全一体化合作组织。东盟坚持立足东亚,面向世界,与地区外国家和组织建立起一系列对话、合作机制,使其充满活力。东盟以形象建设为突破口,积极拓展对外交往,树立了不同社会制度、宗教信仰、经济发展水平国家间合作的典范。  相似文献   

16.
东盟成立东盟社会文化共同体,在人类发展、社会福利和保护、社会公正和权力、环境可持续发展以及建立东盟身份认同等领域内开展合作,并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合作机制以推动东盟社会文化发展。中国—东盟社会文化合作和东盟社会文化共同体的建设经验有相通之处,坚持开放包容、和而不同的文化理念,以政府交往和民间交流并重的方式进行合作。以东盟社会文化共同体成立为新契机,中国应正确认识东盟社会文化共同体的发展现状、中国在中国—东盟合作中的定位以及中华文化在东盟的影响力,以推动中国—东盟社会文化交流,实现合作共赢。  相似文献   

17.
试析东盟转型面临的困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盟是冷战时代的产物。1967年8月成立至今,东盟的合作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尤其是80年代的政治合作更为世人瞩目。冷战结束后,随着国际局势趋向缓和,过去联结东盟各国的重要纽带  相似文献   

18.
东盟在成立时曾提出要加强东南亚区内经济合作, 但发展至今, 东盟内部的经济一 体化水平仍然很低, 其限制因素主要包括三方面, 一是政治合作才是东盟合作的真正动力, 地区内 经济合作偏于强烈的象征意义;二是独特的“东盟方式”———追求国家利益, 成员一致和政治合作 “三位一体”日益成为阻碍经济合作深化的绊脚石;三是东盟国家高度依附性的经济发展模式减弱 了地区内贸易和投资的动力。东盟只有通过利益协调、制度完善和发展模式转型“三管齐下”, 才 有可能保持自身在东亚一体化中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中国—东盟近期有关倡议,如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版、"一带一路"以及东盟经济共同体成立,为中国与东盟开创新一轮经济合作、迈向更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确保双方经济合作长远利益,提供了强大的制度和政策保障,为未来双方合作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也面临诸多挑战。  相似文献   

20.
尽管东南亚国家联盟(Asean)在1967年就已经成立,但在70年代中期以前,由于国际形势的影响,中国同东盟国家和东盟组织基本上没有来往。7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中美关系的改善,以及东南亚地区形势的变化,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关系逐步得到改善。中国开始公开赞扬东盟的促进地区和平与繁荣作出的巨大努力,支持东盟的地区中立化主张,明确地将东盟视为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的重要力量,并且注意加强同东盟的关系。80年代期间,中国同东盟在一系列涉及地区安全的国际政治问题上加强了合作。同时,在相互交往中也各自程度不同地增加了经济方面的份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