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增强了民族凝聚力、彰显了社会主义感召力、展示了社会发展模式吸引力、提升了中国国际形象影响力,是国家的一种"无形的资产和资源",是一种不可或缺的软实力。本文从软实力视角解读了该理论体系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2.
漫谈提升国家“软实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鸿玺 《学习月刊》2009,(17):20-21
大力提升中国“软实力”是中国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是“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增强中国的“软实力”即要增强中国在世界上的吸引力和感召力。提升国家“软实力”和国际形象已具备良好基础和积淀。开展公共外交和文化外交是提升中国“软实力”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3.
高旭 《求实》2012,(11)
中国共产党的几代领导集体从中国实际出发,进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取得了重大成果,也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文化建设要始终坚定不移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改革开放,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坚持“与时俱进”的原则,进行文化创新;必须充分吸收利用传统文化与国外文化的精华资源;必须增强文化软实力,提高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必须正确处理文化选择问题,充分体现文化的民族性.这些经验是当前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七大报告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性突出强调了加强文化建设、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极端重要性。在当代中国语境下,“文化软实力”富有新的内涵。“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内核,“和谐文化”是“中国文化软实力”辐射凝聚功能的载体,“中华文化”是“中国文化软实力”在世界民族文化之林中的身分认同,“文化创新”则是保持”文化软实力”在现代世界中产生影响力的经典方式。  相似文献   

5.
周国文 《唯实》2007,3(5):8-11
在多元价值观凸显的现代社会,时代精神与民族精神的融合,生动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一个蕴含着现代性与民族性的文化系统。现代性是面向现代化进程、他国先进文化、全球化世界的文化普适性的体现;民族性是面向中国国情、华夏民族文化与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文化地域性的体现。这种现代性与民族性的交融,共同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维度,也是体现其文化先进性的根本来源。  相似文献   

6.
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文化,这一命题包含着丰富的理论内容,具体可以分解为三部分:“中国特色”表明了法律文化的民族性。它是由中国的文化传统、现实、国情和法治实践所决定的。“社会主义”表征了法律文化的本质属性和发展方向。当代中国法律文化的发展是社会主义法律制度的发展,当代中国所要建立的法治国家是社会主义的法治国家,这是由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性质所  相似文献   

7.
俞思念 《学习论坛》2005,21(6):16-19
在新的全球化时代,“文化力”的崛起,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全球化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对我们也是一个新事物,只能在实践中逐渐掌握其规律。关于新的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方向,我们的探讨当然是初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从文化的世界视角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社会主义文化的民族性;必须进一步重视民族文化的保护和文化建设;必须在世界范围内的文化交流中借鉴和提升民族文化的优秀品质;必须以可持续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民族文化的再生产;必须把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共同发展置放到全局的高度;必须在世界现代化进程的大视野中看到民族文化发展的光明前景。  相似文献   

8.
当今中国的主导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主导文化基础上形成的文化软实力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软实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软实力的核心,较强的普世性、后发性、开放融合性、和谐共赢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软实力的基本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软实力具有诸多的表现形式.我们应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进一步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软实力体系.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七大报告从“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战略高度,提出了“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命题。本文揭示了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内在一致性,阐明必须从两者内在衔接性的角度,全面把握以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完善来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党的十五大把它庄严地写在了党的旗帜上。作为新时期我党的理论武器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邓小平理论具有如下特色: 一、鲜明的民族性 邓小平理论以马列主义为指导,立足当代,扎根国情,是在中华大地上逐渐孕育成长起来的,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每一种理论都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产物,这种社会历史条件包括不同民族的经济基础、文化传  相似文献   

11.
中国社会建设的阶段性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世纪初开始的社会建设不同干以往的社会建设,无论是社会建设的历史背景还是社会建设的主要内容和价值理念,都呈现出鲜明的阶段性特征.社会建设的历史背景特殊,诸多社会矛盾引发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社会建设内容的针对性很强,要着力解决社会转型时期突出的社会问题,包括发展社会事业,优化社会结构,创新社会体制,加强社会心理建设,加强领导能力建设.社会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贯穿这个系统工程的灵魂就是以人为本、公平正义、社会和谐、科学发展四大新理念.  相似文献   

12.
沙湾县是新疆天山北坡经济带上的一个重要节点,在天山北坡经济带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沙湾县发展特色经济具备自己的优势,可依托多种资源发展多种产业。  相似文献   

13.
中国最突出的国情之一是中国是一个人口数量举世无双的大国.大国既有独自的优势,也有特别的难处.中国从大国的国情出发,选择适合自己的道路、方针和政策,形成了大国特色.  相似文献   

14.
社会事实除了具有涂尔干所说的"外在性"、"强制性"、"普遍性"之外,还具有"情境性"、"可创造性"、"内在性和可选择性"、"历史流变性和继承性";社会事实不仅具有涂尔干主张的属社会、客观性的特性,还具有很强的属人、主观性的特性.涂尔干总结的社会事实性质是从一个社会历史横断面去考察得来的,在研究时,不能忽视从社会历史纵向发展这一角度去考察社会事实,只有这样才能更深刻、更全面地总结社会事实.  相似文献   

15.
反中心化:后现代主义哲学的总体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解战原  文兵 《新视野》2005,(5):56-58
从哲学的视野来看,后现代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是反中心化。本文提出,后现代主义哲学反中心化的理论策略是“解构”或“消解”,理论效应则表现为权威的解体而原本受压抑的弱者异军突起。后现代主义解构基础和中心、否定本质和主体、反叛权威和传统,这种看似极端的理论和行为,倒也并非完全消极和不可取,后现代主义为正义争取空间,向平等与多元敞开胸怀。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在80年的历程中,跨越了社会主义革命的“卡夫丁峡谷”,破解了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难题,取得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宝贵经验,汲取了看近了共产主义、高估了社会主义、看偏了资本主义、忽视了封建主义的教训。  相似文献   

17.
特色是旅游区建设的灵魂。旅游区特色愈彰,名气愈大,游人愈多。开发建设万福休闲旅游区,应遵循的重要原则之一,就是彰显其区位优势、区域景色、甑皮岩文化、国家森林公园优势、疗养院优势和原山温泉六个方面的独特性。这种特色蕴藏于万福旅游区特有的资源,并在开发建设中强化其独一无二性,从而形成万福休闲旅游区特有的魅力。  相似文献   

18.
"继续解放思想"是党的十七大向全党和全国人民发出的号召.十七大后,举国上下掀起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三次思想解放大潮.新一轮思想解放大潮具有显著的特征,其内涵更加丰富,使命更加重大,导向更加明晰.  相似文献   

19.
视觉文化的时代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朝霞 《学习论坛》2004,20(7):66-68
视觉文化时代的来临 ,不但标志着一种文化形态的转变和形成 ,也标志着一种新传播理念的拓展和形成 ,更意味着人类思维范式的一种转换。视觉文化是一种新型的文化形态 ,它具有视觉化、大众化、后现代性等鲜明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20.
中国特色城镇化与农民工的终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爱东 《学习论坛》2009,25(8):33-36
中国特色城镇化之所以"特",说到底就在于它始终和解决中国的"三农"问题紧密联系在一起.如何把亿万农民工逐步转化为市民,是中国特色城镇化所面临的重大课题.城镇化不仅仅是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的过程,更为关键的是农民职业非农业化、生活质量城市化、社会身份市民化.中国城乡二元结构体制彻底破除之日,中国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建立和完善之时,就是中国农民工终结之时.中国农村人口城镇化必然要经历两个过程,即先把农民转化为农民工,再把农民工转化为市民.只有完成这两个转化,才称得上真正意义上的城镇化.农民工市民化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