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科学发展观用一系列紧密联系又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构成了一个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理论体系,是对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起统领作用的理论创新成果。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虽然形成于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但同属一个理论体系,都是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规律问题,体现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显著特点。在当代中国,只有坚持科学发展观才能解决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矛盾和问题。与此同时,科学发展观在世界面前树立起了中国新阶段的发展旗帜,将对人类社会进步事业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2.
科学发展观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是对中国共产党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思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坚持、继承、发展和创新,科学发展观开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中,把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先后形成了中国新民主主义经济的理论、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理论,以及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理论,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其中尤以“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理论,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最新实际相结合而形成的当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有责任带头把它们学好和用好。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七大以来,胡锦涛对科学发展观的丰富和发展主要体现在:拓展了科学发展观理论布局,丰富和发展了科学发展观关于改革开放、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外交、统一战线以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  相似文献   

5.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一次普遍的马克思主义教育活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重要的是要学习和掌握科学发展观的立场、观点、方法,用以认识和解决当代中国发展问题。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经验总结推广是丰富和发展科学发展观理论的重要途径,是解决不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各种问题的可靠保证。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理论和实践的探索中逐步发展和完善了未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战略。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鲜明提出要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初步形成了我国未来发展的新思路;十六届五中全会则正式确立了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发展战略,这将对“十一五”乃至更长远的现代化建设产生深远而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科学发展观是在新形势下提出的关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和国家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科学发展观既坚持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又与时俱进的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科学发展观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8.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它具有放眼全球的视野。研究科学发展观与建设和谐世界的关系问题,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要求。科学发展观的全球化视野开拓了科学发展道路与建设和谐世界的伟大创新;建设和谐世界构想指引了人类社会科学发展前进的正确方向。从科学发展观的全球化视野探讨建设和谐世界,对“两个和谐”事业都具有深远历史影响和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新的实践的基础上形成了以科学发展观为核心的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在实践中,科学发展观已经具有非常丰富的理论内涵,已经形成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科学发展观重大战略思想的精神实质是实现又快又好的发展;科学发展观重大战略思想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重大战略思想的现实目标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重大战略思想的理论主线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重大战略思想的关键环节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党的先进性建设。科学发展观重大战略思想的理论体系的形成,为党和人民的事业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导,从而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推向一个崭新的境界。正确认识和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重大战略思想的理论体系,对于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确立新的指导思想、顺利完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任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科学发展观是在新形势下提出的关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指导。它从理论品质、哲学基础及具体层面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的新结合,丰富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容。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