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近年来,面对国家不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新形势,面对区域经济日趋激烈的竞争态势,巩义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积极创新发展模式,大力实施“三个集中”战略,强力推进工业向园区、人口向城镇、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通过产业、人口、土地集中,不断加快新型工业化、城乡一体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走出了一条具有巩义特色的科学发展之路,保持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势头;  相似文献   

2.
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伟 《学习论坛》2008,(10):60-63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城乡发展差距的产生与存在有其必然性.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城乡分割政策、市场经济的"马太效应"、工业化推进的不平衡性是我国城乡发展差距形成的重要原因.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需要"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通过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发展提高"促"与"带"的能力,通过增加对农村的投入与促进农村人口流动的办法实现"促"与"带",通过农村人口集中居住提高"促"与"带"的效率.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围绕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在解决"三农"问题和处理工农关系、城乡关系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的新思想、新论断、新举措,明确回答了新时期为什么要重视"三农"、怎样重视"三农"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不仅将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而且制定了对"三农"倾斜的"多予、少取、放活"的基本方针;既准确做出了我国已经进入"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发展阶段的判断,也相应地找到了实施统筹城乡发展战略的根本途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党的十七大以后,又适时开始了全面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战略部暑,以着力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至此,中国特色的兴农富农战略思路已全面形成并充分展开.  相似文献   

4.
陈刚 《前线》2010,(6):60-62
城乡结合部是城乡二元结构诸多矛盾反映最强烈、最集中的地区,是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关键区域。市委书记刘淇在城乡结合部实地调研后指出:要把加快城乡结合部改造作为推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重要切入点,坚持政府为主导、农民为主体,积极吸引社会力量参与,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力争有大的突破。为此,本刊刊发大望京村城乡一体化建设试点的经验和启示,为推进北京市城乡一体化发展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5.
深入推进农民向城镇集中,向市民转化,是当前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统筹城乡发展的必然要求。文章以双流县为样本,探讨了城乡统筹发展视野下的"农民向城镇集中"的可持续推进问题。  相似文献   

6.
吴志强 《实践》2010,(8):27-28
<正>近年来,和林格尔县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和谐社会建设为目标,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注重城乡规划及管理,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走出了一条以城镇化为载体、工业化为支撑、农业产业化为基础,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途径。2009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10.9亿元,增长13.2%;财政收入完成11.9亿元,增长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7238元和7493元。初步实现了"四个转型",即贫困县正在向经济强县转型、农业县正在向工业县转型、城关小镇正在向中心城市的卫星城转型、传统农业正在向现代农业和设施农业转型。  相似文献   

7.
省十二次党代会提出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建设新青海,创造新生活”的战略目标,描绘了“三区”建设的宏伟蓝图,吹响了向着全面小康社会目标阔步前进的新号角。海晏县要进一步找准在全省、全州布局中的发展定位。主动融入到环湖新区建设当中,发挥好自身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生态优势,坚持以统筹城乡均衡发展为主要路径。以“实现六个均衡、建设六个海晏”为主要内容,推动产业向园区集中、农牧民向城镇集中、草场耕地向集约经营集中,缩小城乡在居民收入、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方面的差距,努力探索走出一条符合海晏实际的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共建、一体化发展之路,开启建设新海晏、创造新生活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8.
新疆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和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由城乡差距引发的不稳定因素和深层次矛盾日益凸显,城乡二元结构的固化特征较为明显,城乡公共服务与社会事业发展不平衡。必须通过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体制机制创新,彻底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缩小新疆城乡发展差距,有序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9.
《实践》2013,(6):2+69
化德县立足城乡统筹发展的思路,按照"三个转移、三个集中"的原则,积极实施了"三三"制城乡统筹发展战略,通过三种有效途径,积极调整优化农村人口及生产力布局,走生产集约、产业集聚、人口集中之路,为全市破题  相似文献   

10.
厉寻 《新湘评论》2007,(10):44-44
双流县位于成都市近郊,人口93万人。近年来,双流县强力推进“三个集中”,即工业向集中发展区集中、农民居住向城镇集中、农用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加快了城乡一体化步伐,促进了县域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县域经济综合实力位居四川省榜首,2006年,首次跃居西部“百强县”第一,全国“百强县”排名第37位。  相似文献   

11.
统筹城乡发展不仅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而且是"五个统筹"的"牛鼻子",能够有力地促进其他各方面的统筹发展.统筹城乡发展的要义是,通过对资源的分配用来平衡全局性变化,让不同群体共享社会进步的成果,而不是受到这个过程的伤害.  相似文献   

12.
王勤 《实事求是》2006,(3):33-3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十一五"期间的重大历史任务,新疆是农业大区,又是一个边疆少数民族自治区,农村人口占全区总人口的六成以上,而且地域辽阔,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发展很不平衡,新农村建设任务艰巨而复杂.建设新疆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进一步调整城乡关系,建立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发展机制,彻底改变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相似文献   

13.
"现代农业集中区"构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现代农业集中发展区",根本目的就是要解放农用地这一生产要素,开创一个规模化的企业化农业新时代在成都市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的新形势下,为了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应当明确提出建立"现代农业集中发展区",也就是明确提出"第四个集中——新型农业向现代农业集中发展区集中"。  相似文献   

14.
熊昌华 《当代贵州》2014,(30):19-19
正2013年,瓮安乡镇变少了,项目变多了。这一切变化与瓮安县2012年启动的乡镇行政区划改革密不可分。瓮安县总面积1973.8平方千米,总人口48万人。由于历史原因,部分乡镇存在着规模小、人口少、财力分散、资源利用率低、竞争力弱的问题。合理调整乡镇行政区划,适度扩大乡镇规模,促进乡镇由"量多面广"向"适度集中"转变,有利于优  相似文献   

15.
我国人口50%以上居住在农村,农民安居乐业对于政权的稳定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文章认为,在统筹城乡经济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统筹推进“三个集中,”实施“三大重点工程,”对于切实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开拓现代农业新局面,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徐钢  王丹 《实践》2013,(11):23-27
鄂托克前旗位于鄂尔多斯市西南部、蒙宁陕三省区交界,地处蒙陕甘宁能源化工"金三角"腹地和自治区沿黄经济带,是鄂尔多斯市向西开放的前沿。全旗总面积1.2万平方公里,辖4镇68个嘎查村,总人口7.6万,其中城市人口3.15万,农村牧区人口4.45万。近年来,鄂托克前旗依托富集的资源、优越的区位、良好的发展基础,牢牢把握打造上海庙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和自治区城乡统筹发展"点中点"的历史机遇,认真贯  相似文献   

17.
城镇化是县域经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载体,是发展城乡一体化的重要途径,是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主要方式。笔者以塔城地区沙湾县柳毛湾镇为例,探讨在“四化”同步发展中,如何加快中心城镇建设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8.
彭琳 《世纪桥》2010,(19):7-8
统筹城乡发展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出路,它要求把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纳入整个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全局之中进行通盘筹划,综合考虑。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提高全社会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要调整国民经济收入分配结构,使公共财政以较大幅度向"三农"倾斜;要为农民提供与城市大致均衡的公共产品;要推进城市化,加快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要统筹城乡工业发展,推进农村工业化进程;要加强组织引导,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序、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城乡关系一体化发展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和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对于实现社会和谐与公平正义也有重大意义。为了科学有序推动城乡关系健康持续的一体化发展,需要完整准确地把握城乡关系一体化的基本内涵与系统结构,在此基础上对城乡关系一体化发展的原则规范、控制目标和目标模型进行总体构划与顶层设计。现代城市和农村都是由人口、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与生态构成的整体系统,城乡关系一体化发展的系统结构就是促进和实现城乡之间的人口关系均衡化、经济关系协调化、政治关系平等化、文化关系共荣化、社会关系和谐化以及生态关系互补化,而对其进行顶层设计的关键是明确统领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总体原则规范、界定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基本控制目标、建立指导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预期目标模型。  相似文献   

20.
赖晓军 《理论导报》2012,(11):22-23
城镇化既是现代化不可逾越的阶段,又是现代化的重要动力。地处江西省中南部、赣州市北部的兴国县,是一个典型的内陆贫困县和农业大县,受城乡二元化结构矛盾制约,全县城镇化发展步伐明显滞后,城市对农村的支持和带动乏力。为此,兴国县坚持县城、乡镇、新村三位一体发展,统筹规划城镇道路、市场、教育、卫生等配套设施,积极推动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土地向大户集中,加快城乡要素双向流动,努力促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联动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