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5 毫秒
1.
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在于推进 民主法治建设,推进民主法治建设的 关键则在于尊重和保障人权。保证人 民依法享有广泛的人权和自由,是构 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最本质要求。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人权蕴含,既是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内在本质规 定,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必 然结果。  相似文献   

2.
陈秀平  阿荣 《求索》2013,(5):202-204
和谐社会必然建立在尊重和保障人权基础之上,人权得不到真正的保障就无社会的和谐可言,人权入宪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一旦人权知识得以普及,将对以往不适应和谐社会构建的因素进行清扫;人权入宪是对人的科学发展的法治化诉求,是和谐社会权利的具体言说和生动体现:人权入宪将人权作为中国宪法的核心价值。是法治社会的价值基点;人权入宪与中国提出努力创造一个和谐世界的价值内涵之间存在着内在逻辑关联,强调国内人权保障、维护国家主权的同时,更是向国际和谐人权关系靠拢的体现。  相似文献   

3.
和谐社会是人类不懈追求的理想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充分保障人权,人权保障是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人权保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人权保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出发点和归宿。  相似文献   

4.
周强 《人权》2013,(6):7-9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我国宪法重要规定。“人权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是中共十八大报告确立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无处不贯彻和体现着人权保障的精神,而人权保障也必定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5.
<正> 进入新世纪以来,党中央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将尊重和保障人权提到了空前的高度,尊重和保障人权被庄严地载入现行宪法,成为党执政兴国的重要理念、国家根本大法的重要内容。在央中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新疆发展与稳定面临重大历史机遇的新形势下,在全体公职人员尤其是政法干警中宣传、贯彻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原则,对切实保障各族人民的权利,有效打击犯罪,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构建和谐  相似文献   

6.
张伟 《人权》2013,(4):44-45
在过去几届北京人权论坛上,笔者注意到了一些中外专家和学者提出的"中国式人权发展"这一命题,甚至有些国外的学者建议应将中国的经验推及世界,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扫除人权发展中的障碍。这些经验包括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坚持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构建以宪法为核心的人权保障法律制度;以国际人权条约为标准,不断完善中国司法领域的人权保障体制和机制;以国家规划的形式明确促进和保护人权的  相似文献   

7.
贾清 《前沿》2004,(12):8-10
人权是当今世界政治法制制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邓小平把马克思主义的人权理论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 ,吸收资产阶级人权理论的合理成份 ,创造性地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人权思想 ,为中国的人权实践指明了方向。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现代民主宪政的一项基本原则 ,将人权原则写入宪法 ,是对邓小平人权思想的丰富和发展 ,是当代中国民主宪政和政治文明的最新成果 ,开创了用宪法保障人权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8.
孙平华 《人权》2012,(3):29-35
从2004年“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被载入宪法之后,我国政府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先后发表了多个有关人权的白皮书,将“尊重和保障人权”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尊重和保障人权”由宪法原则上升为党和政府的自觉行动,人权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
董云虎 《人权》2004,(2):31-35
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宪法修正案,首次将“人权”概念引入宪法,明确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这是中国民主宪政和政治文明建设的一件大事,是中国人权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一、社会主义人权发展的重大突破 对人权概念政治法律地位的确认,在中国经历了一个从讳言人权到党和  相似文献   

10.
2004年3月14日,十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宪法修正案,首次将“人权”概念引入宪法,明确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这是中国民主宪政和政治文明建设的一件大事,是中国人权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社会主义人权发展的重大突破 “人权”曾经是一个禁区。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