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彭幼华 《党政论坛》2014,(13):60-62
网络这一新媒体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角角落落.网络走入了千家万户,大大激发了人们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它也日益成为一个信息传播平台、民意表达平台和新型舆论平台,网络舆论的影响力正在广泛而深入地影响着现实社会,构建健康和谐的网络虚拟社会秩序也极为重要.让网络更多释放“正能量”,无疑是一道需要求解的社会管理课题.  相似文献   

2.
在互联网技术深度发展和互联网使用日趋广泛的今天,网络舆论的传播速度和社会影响力也日益扩大。本文在对网络舆论概念的廓清基础上,对网络舆论特征引入新的解析,并预测未来我国网络舆论的发展趋势,得出网络舆论主体的理性精神和社会责任将逐步增强,政府的舆论引导能力和制度体系建设将不断完善,网络舆论终将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有效形式。  相似文献   

3.
当今时代,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正在深刻改变着媒体传播的内在结构和总体格局,带来了传播领域的革命性变革,成为引导社会舆论的重要阵地。如何通过新兴媒体联系群众、了解社情、凝聚人心、开展工作,成为对党的执政能力的全新考验。这一局面要求我们切实加强网上舆论引导,加快形成以主流网站为主要载体的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网络舆论阵地,牢牢掌握网上舆论主动权、主导权和话语权,营造和谐的网络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4.
董阳  陈晓旭 《公共管理学报》2015,(2):55-67,155,156
网络空间中的公共舆论往往呈现出从"极化"到"理性"的演变趋势。针对这一问题,选取了百度百科"PX词条保卫战"作为案例,基于虚拟民族志的方法,挖掘相关文本资料,并运用行动者网络作为主要分析框架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将该案例中网络舆论演变过程解剖为极化、制衡和理性化三个阶段,进而着重刻画其中的行动者转译机制,如从问题化、旨趣化到招募、动员到网络稳定,从而得出结论:网络舆论的极化现象背后往往牵连着社会情境线索,网络舆论演变实质上是自主治理机制的演化,在议题演化机制的作用下,网络舆论的演变促进了公共空间的衍生。研究结果深度刻画了网络舆论的演变路径,揭示了其演化的具体机制,从而为网络公共空间的治理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网络时代条件下我国舆论场发生了深刻变迁,初步形成了官方舆论场与网络舆论场并存的二元格局,两个舆论场所讨论的内容、使用的话语乃至讨论的方式都大异其趣。实现官方与民间两个舆论场的良性互动对于国家提升舆论引导能力具有标志性意义,这种良性互动表现在:一方面,官方舆论场要能够对网络舆论场所关注的社会热点以及民意诉求形成有效及时呼应,避免缺场和失语。同时,官方舆论场也能够对民间舆论场的负效应进行有效矫正,根本扭转长期以来网络舆论负面、偏激的价值走向;另一方面,主流媒体与网络新媒体要实现深度技术融合,在此基础上通过创立政府网站、政务微博等形式为两个舆论场的良性互动搭建制度平台。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17,(1)
近年来,公众意见在微博、微信、论坛等新媒体平台上凝结为高度统一、与官方期待不相协调的"和声",迫使官方做出回应或调整政策行为的舆论现象时有发生,学界将其定名为"舆论倒逼"。"舆论倒逼"是社会利益分配、政治文化环境、媒介技术发展等多元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它既可以作为政府改革的外部动力,也可能发展成为舆论危机。摸清其性质、探究其形成机理,对提升我国政府的舆论引导水平、能力,推动社会进步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我国目前正在进入一个政治民主化构建的重要时期,而政治的民主离不开民众公民的意识权利的确立、理性精神的培养构建以及对社会公共事件真相的了解.这一切在相当长的时期里,我们并没有很好地落实.然而,随着网络以及由此而出现舆论的产生,民众的思想和表达有了自由的平台,于是,民众于网络舆论中培养着自己的公民的权利意识以及以真理或真相为追求目标的精神表达正在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8.
网络舆论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它搭建了公众与国家互动的平台,成为对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新型批判力量,但是并不能就此说网络舆论监督和管理相互对立,它们都是朝着政治民主化的总目标前进的。网络舆论管理要遵循"重视潜舆论——导引显舆论——善后尾舆论"的原则,掌握舆论管理的主动权;建立健全网络舆论跟踪监管回应机制;提防舆论监督外衣下的"多数暴政"。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13,(2)
网络已经成为当今信息传播的一个重要媒介,其重要性已经有超过传统媒介的趋势。网络成为人们了解世情国情、人际沟通的一种重要形式,已经开始深深地影响人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党执政能力建设的内容之一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其主要体现就是党对于信息舆论的引导力。虽然党对于网络的舆论引导给予了足够的重视,但仍存在诸多的不足,这就要求党仍需不断探索增强网络信息舆论引导力的新形式、新手段、新内容,不断加强我们党对于社会主流舆论的把握和引导。  相似文献   

10.
张丽 《求知》2014,(6):39-40
<正>近年来,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改变了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和舆论格局。网络日益成为信息传播交流的重要平台。网络言论对社会舆论走向和人的思想意识的影响越来越大,成为影响社会和政府决策的一种重要舆论力量。一、网络舆论的特征及存在的问题近年来,网络舆论在中国的兴起,凸显了数字时代的崭新变化和社会转型的强大驱动力。随着市  相似文献   

11.
意识形态领导权是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内容.网络时代,它正在遭受一种"分子入侵"式的破坏.网络信息的泛滥导致信息壁垒的弱化、信息中心的消解、信息控制的失灵;网络技术的异化使得新的技术权威出现、技术控制逐渐形成、技术差距渐渐拉大;规模性、批判性的网络舆论的蔓延,使传统的操控舆论正在为现时的舆论操纵所取代.这些问题,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2.
网络舆论的现状及引导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作为国际上公认的“第四媒体”,网络以其特有的优势比其他传媒的发展更为迅速。在很大程度上,人们也将网络看成了一个有效的舆论工具。但是,由于缺乏合理的引导,网络舆论有时呈现无序状态,不可避免地带来了相应的社会问题,分散了舆论的社会整合性。必须针对我国网络舆论的现状,积极寻求正确引导网络舆论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马龙 《理论参考》2009,(8):59-60
在人肉搜索之风盛行的今在,学界对于“网络暴力”的质疑声不断加大。这种质疑的存在是必然的,但我们应该转变思维的角度,善于利用“网络暴力”的价值,将其作为社会监督,思想教化以及舆论引导的社会公器来对待。  相似文献   

14.
信息时代背景下,加强和改进党的舆论影响能力值得高度关注和思考。以舆论社会作用的扩张、舆论引导方式的变化、大众传媒强大的舆论引导功能为分析视角,舆论影响能力是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党的舆论工作的思路和方式尚需完善和优化,而高度发达的大众传媒是提高党的舆论影响能力必须倚重的战略资源。  相似文献   

15.
利用网络媒体构建和谐社会舆论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同传统媒介的传播相比,网络媒介的全球性、交互性、开放性、隐蔽性以及传播的无极限,具有超越传统媒介的许多优势。网络舆论形成于多维传播模式中,信息的传递和舆论的形成迅捷、及时,加上网络的虚拟和匿名等特点,网络舆论可控性难度增大,要有效利用网络优势,打造和谐社会舆论平台,就要通过打造优质的政府信息沟通平台,营造优良的网络舆论生态环境;利用网络特点创作先进丰富多彩的网络文化;加强高校校园网、网吧的建设和管理以及提高在校学生网络素质教育水平等途径,消除网络媒体的负面影响,实现和谐社会目标。  相似文献   

16.
网络舆论通过新媒体平台的承载,逐渐自由成长为21世纪大众网民表达其利益诉求的重要方式。网络舆论是信息时代人类社会心理的反映,具有一呼百应、自由自发、互动性强的特点,从而得以快速传播;但由于其丰富性、复杂性、多元性、冲突性和难控性并存的多面性特色,也在信息扩散中相继出现信息失真、纰漏、诡辩等形态,某种程度上形成一种误导倾向,这种非正式传播渠道为引导大众道德价值观、中和道德评价、建构道德信仰等带来难以预料的不利影响。当下社会道德建设的完成,需要借力于网络舆论这一新媒体下的新传播途径,但借力到什么程度、如何借力、怎样规避其潜在风险等都值得探讨,正是在此基础上做以思考与梳理。  相似文献   

17.
熊梦雪 《学理论》2010,(23):115-116
互联网的兴起为民众提供了一个极具开放性和交互性的言论空间。网络舆论以其迅速、尖锐、互动的特点,显示出不可忽视的力量,对社会各方面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但同时,伴随而来的种种弊端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因此,有必要了解网络舆论彰显的特征及形成原因,以便正确认识网络舆论并对其加以引导。  相似文献   

18.
武玉梅 《求知》2013,(11):40-41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当前我国面临着舆论引导能力需要提高的新的问题与挑战,进而使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舆论引导工作成为宣传工作和文化建设的重点内容之一。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  相似文献   

19.
《学理论》2017,(12)
"道德绑架"现象在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是自媒体的媒介社会化时代越发猖獗。"绑架"当事人自由意志的现状,不仅侵犯了当事人的自由权利,而且污染了网络舆论生态空间。鉴于此,本文针对网络舆论场中"道德绑架"现象产生的原因,从社会制度、法律法规、新闻媒体、网民大众四个方面提出具体的消解路径。旨在为净化网络舆论环境,加强网络道德建设贡献一份薄力。  相似文献   

20.
《党政论坛》2010,(2):31-31
近几年,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发展,中国的外交影响力也日益增强。尤其是从去年的世界经济危机之后,所谓“中美共管世界”(G2)的声音,在世界舆论中开始不断上升。虽然中国高层和舆论对此保持了清醒的认识,但着眼于当今国际格局,即便没有G2概念的产生,国际社会对中美作为当今和未来世界“两极”的印象似乎正在不断清晰和强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