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2004年是台湾岛内在政治和社会极其动荡和混乱的一年。它经历了“3·20大选”和所谓的“立法院”选举。如果说“3·20选举”是陈水扁当局愚弄和欺骗台湾民众的话,而第二次“立法院”选举则反映了台湾民众求稳定、求安全、求发展的主流民意。  相似文献   

2.
“3·20”台湾选举后第一个探讨两岸关系未来走向的研讨会——“2004年中国和平统一世界高峰论坛”于美国西部时间4月10日至11日在旧金山凯悦饭店举行。今年高峰会的举行适逢台湾选举结束20天,颇为引人注目。声情并茂催人泪下的开幕式 本次高峰论坛由北加州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主办,主题是“台湾3·20选后如何创造两岸新  相似文献   

3.
在台湾选举期间,陈水扁使用了各种欺骗手段,并大肆鼓吹“台独”分裂主张,刻意煽动、制造台湾民众对大陆的仇恨。在“5·20讲话”中,陈水扁作了精心包装,很具有欺骗性。但实质上陈水扁并没有改变其“台独”本质。请看专家对“5·20讲话”的深入剖析。  相似文献   

4.
1998年12月台湾“三合一”选举,以国民党击败民进党而告终。尽管导致此次选举结果有多方面的因素,但舆论普遍认为,选举的结果在很大程度上显示了求安定、求和平、反对“台独”、要求发展两岸关系的台湾民意主流,这有利于遏制“台独”气势,有利于两岸关系的缓和与稳定。其中,“立法委员”的选举和台北“市长”的选举最具有指标意义。在“立委”选举中,国民党以46.43%的得票率夺得过半的席次,重新夺回“立法院”的主导权,阻止了国民党政权连年下滑的颓势。民进党的得票率竟然还不到30%,不升反降,执政梦想再一次遭到挫折。分析家…  相似文献   

5.
全台研 《台声》2005,(1):17-18
一、台湾新领导人选举揭晓 3月20 日台湾进行新一届领导人选举,民进党籍候选人陈水扁、吕秀莲以领先不到3 万票的差距获胜,国民党、亲民党联盟候选人连战、宋楚瑜落败。 二、台湾“立法院”通过“修宪案” 8 月23 日,在台湾各党的高度动员下,“立法院”通过“修宪案”。此次“修宪案”的主要内容有:①废除“任务型国大”;②“公投入宪”,“宪法修正案”、“领土变更案”,从“国大复决”改由“公民投票复决”,有效同意票达到选举人总额之半数即告通过;③自第七届起,“立委”席次减半,“立委”选制采“单一选区两票制”。此次“修宪”对岛内政…  相似文献   

6.
(括号内前为期号,后为页码)政治从“战略竞争者”到“利益相关者”:美国对华战略定位转变与台湾问题——一种建构主义的分析视角李鹏(1·1)民进党急速衰敝的政治发展脉络——岛内“二次政党轮替”的民意逐渐浮现范晓军(2·1)试析台湾政治运作中的女性因素——兼论“立法院”性别政治生态林小芳苏玲清(2·10)绝对获益、相对获益与美国“维持现状”的台海政策——以美台围绕“废统”的博弈为例李鹏(2·16)美国国内政治生态与台湾问题上的“双轨政策”——以里根时代为例严波(2·24)两岸命运共同体与两岸公共生活的建构——以两岸民众的沟通为…  相似文献   

7.
台湾“3·20大选”后,政局陷入前所未有的动荡,“泛蓝”与“泛绿”两大阵营形成严重对立,社会被撕裂,治安趋于恶化,社会风气日见败坏,民众生活痛苦指数不断提升。台湾学术界、舆论界纷纷质疑:台湾社会到底出了什么事?街头抗争激烈社会对立严重自民进党执政以来,台湾的街头抗争事件就频繁发生。仅以2002年为例,台湾的街头抗争活动有上百起,较大的有台湾劳动人权协会发动劳工游行示威,反对官方、资本家联手压迫劳工;台湾“中国统一联盟”号召数十个“在野政党”次级团体、反“台独”的民众,共同举行“5·19反台独、救台湾万人大游行”;“八二…  相似文献   

8.
台湾的“3·20大选”,经过一场曲折复杂的较量,民进党终于以微弱多数胜选,而国亲两党则以高票落选了。选后蓝绿两大阵营围绕大选中存在问题而进行的斗争至今仍在持续,余波荡漾难已。台报认为,台湾的“3·20”选举,有可能成为“永远滴血的政治伤口”。其对今后台湾形势及两岸关系的影响将如何?祖国大陆应如何应对?本文试作以下初步探讨。一、台湾选情的四大迷思陈水扁执政四年,其政绩很差乃人所共知,不仅经济下滑,失业猛增,族群对立,社会失序,自杀率高,而特别是自认清廉,以“反黑金”起家的陈水扁和民进党,他们喊的是“爱台湾”,而做的却是“…  相似文献   

9.
刘佳雁 《台声》2002,(1):14-16
2001年底的台湾“立委”、县市长选举尘埃落定,民进党成为台湾“立法院”第一大党,国民党失去了长期主控“立法院”的地位,第一次参选的亲民党和“台湾团结联盟”大有斩获,新党几乎全军覆没。国民党和民进党在23席县市长选举中各分获了9个县市,其他政治势力分据了其他5个席位。岛内政治格局的这一新变化,不可避免地将对今后台湾政局产生重大影响。选举结果并未改变岛内民意结构台湾这次选举结果直接攸关朝野各政治势力的实力消长,并继而奠定它们未来几年在岛内政坛上的地位,故岛内6个主要政党和无党籍势力无不倾全力投入选…  相似文献   

10.
昭玑 《两岸关系》2002,(1):15-17
2001年12月1日台湾的“立法委员”和县、市长选举已经结束。 国民党的席位从选前的110席降为68席,大幅掉了42席,从台湾的第一大党变成了在野第一大党,输得很惨。 民进党在“立委”选举中获得大胜,从选前的70席增加到87席,增加了17席,成为台湾的第一大党。台湾当局领导人和执政的民进党,在陈水扁上台一年多来经济严重下滑、失业率创新高、民众因股票大幅下跌而钱包“瘦身”的情况下,仍能大幅提升民进党在“立法院”的席位,引起了  相似文献   

11.
在这一次台湾“立法院”选举中,民进党的席次有较大增加,已成为“立法院”第一大党。如何看待这一结果,是人们关注的一个问题。但更重要的问题是,如何评估选后台湾岛内局势和海峡两岸关系的走向。 一年多以来,台湾经济陷入了50年来最严重的困境。在任何一个所谓的民主国家和地区,选民都不  相似文献   

12.
刘红 《台声》2008,(2):15-17
“2008选举”事关立法权和行政权换届,成为台湾政局和两岸关系演变的关键。此次选举的重要性、残酷性和不确定性。使得蓝绿两军拼死相争。1月12日,争夺立法权的选战已经结束,选民投票率为58.5%;在总共113席的“立法院”中,国民党81席,民进党27席,无党联盟3席,亲民党1席,无党籍1席;政党得票率国民党51%,民进党37%,新党4%,“台联党”3%,其他4%;“反贪腐公投”和“追讨国民党党产公投”投票率只有26.34%,“公投”不成立而失败。泛蓝军获得“立法院”四分之三席位。民进党失去保本席位,这一结果是台湾民意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两岸关系》2004,(4):6-8
“3·20公投”为伺遭台湾多数民众否定? 何仲山(中共中央党校教授):陈水扁不顾海内外强烈反对而执意推动的所谓“3·20公投”闹剧,因投票人数未达总投票权人数的一半,被宣布无效。这个结果表明: 一、陈水扁想通过切香肠的办法,利用“公投”一步一步走向“台独”,他的“第一刀”,就被台湾同胞制止。陈水扁当局为  相似文献   

14.
<正>2024年台湾“二合一”选举进入最后冲刺阶段。11月24日,各方候选人最终敲定,各党派和参选人招数尽出,力图夯实和拓展选民支持,争取最终的胜利。台湾民众党作为台湾第三大党,2024年选举是其面临的第二次全台层面重大考验。2020年台湾地区领导人、区域民意代表和不分区民意代表选举,台湾民众党仅获得5个不分区民意代表席次,如何扩大选举成绩,特别是如何将柯文哲的个人魅力及约20%支持率转化为对整个政党发展更为有利的票数及席次,是台湾民众党避免“泡沫化”最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5.
1997年7月18日,在国民党和民进党的合作下,历经两个多月的台湾“国民大会”第四次“修宪”正式宣告完成.台湾这次“修宪”对原十条增修条文的大部分都作了修改,并增列为十一条.其中主要内容包括:冻结台湾省长、省议员选举;“行政院长”由“总统”任命,取消“立法院”的阁揆同意权;增列“总统”解散“立法院”及“立法院”倒阁权的设计;取消教科文预算下限;行政组织员额弹性松绑;司法预算独立;大法官任期员额调整;“立委”不受逮捕特权缩减等重要条款.原拟“入宪”的内容如“立法院”增加调阅权、听证权、审计权、延长“立委”任期为四年及“立法院”妇女保障名额等内容都遭到否决.1997年7月24日晚,国、民两党代表签署协议,同意将这些未能入宪的内容和争议较大的“总统”选制、“公民投票”等内容一并列入下一阶段“修宪”的任务.  相似文献   

16.
今年的 2月 28日,是台湾人民“二·二八”起义 54周年纪念日。 54年前,台湾同胞不堪忍受光复后“劫收”台湾、欺压民众的国民党暴政,奋起抗争,爆发起义,很快遍及全岛,形成声势浩大的爱国民主运动,沉重地打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事发后,国民党当局迅速调集军队到台湾,进行疯狂大屠杀,几天之内,岛内横尸遍地,血流成河。“二·二八”起义遭到血腥镇压,台湾进入白色恐怖时期,台湾民众从此陷入更加深重的苦难中。   “二·二八”事件体现了台湾同胞争取民主、反抗压迫的英雄气概,体现了强烈的爱国民主精神。参与事件的民主先驱…  相似文献   

17.
朝玑 《两岸关系》2002,(5):8-11
台湾最近一次的“立法委员”和县、市长选举于去年12月1日结束以来,已经5个月过去了。通过这次选举,继民进党人陈水扁成为台湾当局领导人之后,民进党又一举成为“立法院”  相似文献   

18.
阿美 《台声》2005,(6):33-33
美国纽约知名政论家孟玄认为,此次台湾“任务型国代”选举的结果,在反映台湾民意的代表性方面值得怀疑。此外也说明岛内支持“独立”与支持统一的人群比例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据台湾媒体报道,孟玄表示,这次“任务型国代”选举的投票率仅为23%,是台湾举行选举以来最低的一次,选举结果在反映台湾民意的代表性方面值得怀疑。但他认为,从另外一方面看也说明,这次“国代”选举的结果跟以往台湾的“总统”选举、去年的“立法院”选举相比较,台湾岛内支持“独立”与支持统一的人群比例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对于有人评论说,民进党在“国大”选举中…  相似文献   

19.
<正>到今年5月20日,民进党执政已满3年。3年来,台湾民众吃尽了民进党执政带来的苦头,经济下滑,民生凋敝,民怨沸腾,怨声载道,使得"讨厌民进党"成为台湾最大党。直接导致民进党在2018年11月台湾地区"九合一"选举中惨败。2018年"九合一"选举结果反映了广大台湾民众希望两岸关系好起来,分享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相似文献   

20.
由台湾各新闻媒体总编辑、新闻业务主管与“中央社”共同选出的1998年台湾十大新闻依次是: 1、竞争激烈的“三合一”选举,执政党国民党获胜;众所瞩目的第二届台北市长选战,国民党提名的马英九击败民进党籍现任市长陈水扁。 2、两岸关系中断近3年后,备受各方关注的汪辜会晤在上海举行,双方虽对两岸定位问题意见仍分歧,但达成双方加强互访等四项共识。 3、“立法院”三读通过精省法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