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西伯利亚研究》2013,(6):93-93
9月2日普京总统在符拉迪沃斯托克主持会议,宣布解除维克托·伊沙耶夫的俄总统驻远东联邦区全权代表、远东发展部部长职务,任命总统助理、前自然资源部部长尤里·特鲁特涅夫为政府副总理兼俄总统驻远东联邦区全权代表,负责处理俄远东地区发展事务。  相似文献   

2.
一年来,普京在国家的各个领域不断实践着其"强国"的主张,其中加强中央权力,建立统一的国家垂直权力体系无疑是他整顿俄罗斯社会的首要任务.5月13日和18日,普京连续颁布了关于在俄罗斯按地域原则成立7个联邦区及任命驻联邦区全权代表的总统令.根据以上总统令,俄所有89个联邦主体被全部划归这7大联邦区,总统通过向联邦区派驻全权代表的形式直接管理联邦区内的事务.虽然总统令中并没有对联邦区全权代表的职权范围与法律地位、全权代表与联邦主体权力机关的关系做出明确的规定,仅笼统地提出:建立联邦区的目的在于"简化莫斯科与各州之间复杂的关系结构",但从普京任命的7位全权代表中有6位来自军界人士这一事实来看,普京建立联邦区的意图首先就是要加强对各联邦主体权力机关的监督.  相似文献   

3.
2004年2月24日,普京总统突然解散由卡西亚诺夫领导的政府。3月1日,普京提名俄驻欧盟全权代表米哈伊尔·弗拉德科夫为新任总理候选人。杜马全体会议3月5日以352票赞成的结果通过了弗拉德科夫出任俄新政府总理的提名。3月14日,普京获胜连任俄罗斯总统。5月7日普京宣誓就职后,弗拉德科夫代表政府提出集体辞职。同日,普京正式提名弗拉德科夫继续担任总理。5月12日,国家杜马通过关于弗拉德科夫的总理提名,普京当天签署命令,任命弗拉德科夫为俄罗斯政府总理。  相似文献   

4.
《今日前苏联东欧》2007,(1):96-96,F0003
10月 1日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格罗莫夫1日宣布,俄总统普京当天指示国防部,尽管目前与格鲁吉亚关系紧张,但俄罗斯仍将根据双方达成的撤除俄军事基地的协议继续从格鲁吉亚撤军。  相似文献   

5.
2012年3月5日,普京再次高调当选俄罗斯总统,将于今年5月开始他的第三次总统任期.普京其人其事以及俄罗斯的未来,引起世人广泛关注.从平民到总统,普京开拓了一条既属于他个人、也使俄罗斯重新振兴的道路.普京执政以来提出的"俄罗斯新思想"的治国理念,将俄罗新的历史传统、当今现实和未来发展方向糅合在一起,努力实现俄罗斯强国目标.普京为竞选本届总统也提出了要"创新"俄罗斯的设想.目前,俄外交难点仍然是同美国的关系如何实现"重启",俄国内形势也发生很大变化,这些都将是普京新任期内要面对和解决的难题.  相似文献   

6.
俄罗斯迎来"梅普组合"新时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俄总统选举已尘埃落定,梅德韦杰夫高票胜出.普京的支持、民众的认可和梅氏自身的品质等多重因素保障其在大选中成为最大赢家.未来梅德韦杰夫必将奉行普京开创的治国理念和方针政策,并把维护政局稳定、促进经济增长、奉行独立的对外政策和全面振兴俄罗斯作为未来执政的中心任务.组建新政府时,梅氏将会力邀普京出任政府首脑,俄可能迎来"梅普组合"新时代.  相似文献   

7.
3月1日莫斯科市劳动和居民就业司司长奥列格.涅捷列布斯基表示,莫斯科开设第一个移民接待处,接待没有受雇主邀请自行前来莫斯科求职的移民。3月2日俄总统驻远东联邦区全权代表维克托.伊沙耶夫指出,开发大乌苏里岛应当在两国平等伙伴关系的基础上进行。3月7日有关统一俄金融市场监管体系的长期争论以联邦金融市场局和保险监督局的合并告终。总统梅  相似文献   

8.
5月7日普京正式宣誓就任俄总统,成为俄第六届总统。根据新宪法,总统任期六年并可连任。5月9日莫斯科红场举行盛大胜利日阅兵式,庆祝伟大卫国战争胜利67周年。5月11日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会见俄外交部长拉夫罗夫。习近平表示,中俄是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双方领导人都对两国关系的战略性、长期性和全面性  相似文献   

9.
苏联解体后,在叶利钦总统时期,俄罗斯按照联邦制和三权分立原则建立了总统共和制,1993年俄罗斯联邦宪法构成俄罗斯政治制度的法律基础。普京总统第一任期时,在巩固俄罗斯联邦统一国家权力体系,完善俄罗斯议会和政党制度方面进行了重大改革。梅德韦杰夫总统时期,在确保国家政权稳定和推进政治民主化方面进行了一系列重要改革。普京总统在新的任期内,将寻求在强大国家与人民民主间实现平衡,建设一个统一、稳定、民主、公正的政治制度。  相似文献   

10.
200年5月19日,刚上任13天的俄罗斯联邦总统普京,向国家杜马提交了联邦委员会组成程序法等三个联邦法律草案.2000年8月5日,普京签署总统令批准了新的联邦委员会组成程序法.2002年3月14日,第三届联邦委员会主席谢尔盖·米罗诺夫宣布,联邦委员会的改革工作已经完成.为了掌握俄罗斯联邦议会上院改革的全貌,本文拟研究普京总统倡导议会上院组成程序改革的原因和主要内容,综述由组成程序改革引发的议会上院改革的实践.  相似文献   

11.
12.
由美国引发的经济危机已经席卷全球,无论是西方发达国家和地区如日本、欧盟,还是发展中国家如印度、中国,都已笼罩在全球经济衰退的阴影中。本文探讨作为正在崛起的亚洲大国——印度和中国,应采取怎样的措施遏制全球经济危机对本国经济造成更严重的伤害,以及印中两国如何借鉴对方在应对经济危机过程中采取的有效政策以尽快重新走上经济发展的正轨。  相似文献   

13.
2007年1月11日,“2006年拉美国家大选及其政治走向”课题结项暨拉美大选的影响与左派发展问题研讨会在拉美所召开。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慎民与会并发表主旨演讲,深刻分析了当前的世界格局和政治走向,拉美左派的发展对该地区形势的影响。现全文发表如下。  相似文献   

14.
中国正处于国内经济体制深化改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入调整、思想观念深度更新之中,党的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日益突显出来。在这样的背景下,来重新审视苏共亡党的原因对我国当前的党风廉政实践具有重要的价值。从苏共亡党教训可知,党风廉政建设是立党之本。  相似文献   

15.
<古兰经>树立伊斯兰教与伊斯兰文化之根,塑立教义教法与教理学理之本,确立穆斯林伦理道德与行为纲常之据的文化价值和社会功能,因语言障碍没有得以全方位展现.于是,穆斯林学界基于<古兰经>和圣训的创制原理与基本精神,严格遵循<古兰经>注释学学理原则,展开了译注<古兰经>的长期学术工程.<古兰经>译注解读了伊斯兰教的基本知识,使<古兰经>真正成为人类共享的文化财富;丰富了伊斯兰文化,使之成为世界范围的一大文化系统;加速了伊斯兰教植根于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步伐,使之顺应所在国的国情,并不同程度地实现本土化与学说化;增进了伊斯兰文明同其他文明之间的理解与包容,认同与交流,对于多元文化和谐相处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苏联的干部委任制始于列宁时期 ,形成于斯大林时期。委任制作为俄国文化的积淀在苏联一定历史时期的存在 ,有其合理性。但是委任制毕竟要被现代社会所抛弃。斯大林非但未能及时进行改革 ,反使之登峰造极 ,最后给后代留下了遗患。  相似文献   

17.
1911年(农历辛亥年),在经过4月广州起义、10月武昌起义之后,爆发了全国规模的辛亥革命。两个月内即有鄂、湘、陕、赣、晋、滇、黔、苏、浙、桂、皖、粤、闽、川等省宣布独立,清政府迅速垮台。12月,孙中山先生出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清帝被迫宣告退位。  相似文献   

18.
论苏联失败的经济根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联的崩溃无疑是一种社会性失败,社会性失败必须从经济基础找原因,根本的原因在于苏联的基本经济制度--计划经济制度.苏联计划经济制度的种种弊端实际是这一制度内在的不可克服的矛盾的反映,这一矛盾就是计划的指令性与个人消费的不可计划性之间的矛盾.把社会再生产的各个环节--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纳入统一计划,是苏联计划经济制度的存在前提.个人消费的选择性特征,决定了个人消费不可能由社会统一计划.由此便形成了否定苏联计划经济存在前提的计划与个人消费的对立.在苏联计划经济制度下,解决这一矛盾的惟一办法是压制个人消费,用供应短缺方式使原本不可能由社会统一计划的个人消费变成可以统一计划的,这实际上并没有消除这种对立.计划与个人消费的对立对社会再生产产生了致命的影响,使社会经济陷入危机循环,而危机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以猛烈的形式爆发出来,最终导致经济基础乃至整个苏联社会的崩溃.压制个人消费是苏联计划经济赖以存在的内部条件,与外部世界的制度性隔绝是其存在的外部条件,从长期看这些条件都是难以为继的.  相似文献   

19.
资源战略历来是全球地缘政治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石油安全也成为世界各国在考虑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最先关注的问题之一。 石油是“能源中的能源”、现代工业的“血液”和现代经济的命脉。在当前,石油不仅象征一种财富,更是一种战略物资,具有政治特性,能够产生种种政治效应,影响国家的稳定与安全。正是由于石油对现代社会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来自印度的锡克教徒移民菲律宾已有百余年的历史。随着一批又一批移民的到来,菲律宾锡克教徒不断增多,锡克教徒群体在形成的同时,锡克教在菲律宾传播开来。他们在菲律宾主要经营商业,以求扎根于当地;还进行各种宗教活动,以传播和继承锡克教文化。但在与印度家乡宗教与文化都截然不同的天主教国家里,锡克教徒作出了一定的调适,以缩小与当地主体民族之间的文化鸿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