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燕林 《前线》2011,(8):51-51
说起领导干部的“硬伤”,人们往往想到的是此人受了什么处分,或者是行为不检点。如果没有至少是没有发现“硬伤”,干部考评时则往往易于通过,而“理论学习抓得不紧,理论水平有待提高”往往是一些干部个人总结的常用语,这样表述自己的缺点,应当说没有什么不对,问题在于如果是轻描淡写,并不认为这是什么大问题从而痛下决心改正,那就需要猛击一掌,严肃提醒了。最近,一位市领导在讲话中严肃指出:领导干部理论缺失是“硬伤”。  相似文献   

2.
桂林市在领导干部中开展“拉袖子”活动,即在平时工作和生活中,领导干部之间,如果发现对方有缺点就不留情面地指出来,使其能够及时改正_开展“扯袖子”活动,有利于提高干部素质、促进班子建设、加强班子团结。对有缺点的同志及时地社一下“袖子”,提个醒儿,看似一件小事儿,作用却极大勤“扯袖子”,可以使缺点能够及时得到纠正,起到防微杜渐的作用反之,对同志身上存在的缺点,明知不对,却本着少说为佳的“明哲保身”态度,任其发展,必将是小错铸成大错。从近年来揭露出来的一些违法违纪案件中可以看到,一些党员干部犯错误往往…  相似文献   

3.
语丁 《奋斗》2008,(9):60-61
做官一阵子,做人一辈子,做人宜方不宜圆。然而,在工作中,经常会遇到很多“老好人”,他们把“多栽花,少栽刺”、“上天言好事,下地报吉祥”作为当好人的唯一准则,“是非面前不开口,遇到矛盾绕道走”,面对别人的缺点、错误,不是诚心诚意地提出来,而是很圆滑地搞“你好、我好、大家好”,能捂则捂,能盖则盖,谁也不得罪。这样做看起来似乎把大家的关系搞亲密了、搞和谐了,但仔细回味却发现把人际关系搞庸俗了,把风气搞坏了。  相似文献   

4.
在组织理论学习时,常有一些干部会以工作繁忙为借口不参加,好意劝说却被其数落:“哪有时间参加学习,谁像你们一天到晚也没啥正事。”由于理论学习不容易被量化细化,往往被当成软指标而被边缘化。在一些干部自我总结、党性分析的缺点一栏中,“对理论学习不够重视”“理论学习不够积极”出现频率颇高,  相似文献   

5.
关于小节问题,许多领导干部都是非常注重的。可以说,小节紧连着大节,大节体现在小节。然而,注重小节者并非廉官独有,有时,一些丧失大节的贪官对小节的在乎程度也是超乎人的想象。贪官重小节,自然有他(她)的良苦用心。依笔者揣测,首先是刻意追求做掩护。在人们的印象中,贪官大都花天酒地,气势凌人,然而这样往往招人耳目,容易“翻船”。“聪明”的贪官却不这样,他们和廉官一样对“小节”非常在意,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这让人很难相信如此一位“好干部”竟然与“贪”联在一起?!其次是“低调处理”保安全。看起来谨小慎微,没…  相似文献   

6.
一些患者图省钱、省事,有什么病都不上医院,而是自己买药吃,这是不可取的。 家庭药箱岂是“医院”。家庭药箱是许多家庭的必备之需。然而,有一些家庭却把家庭药箱当成了“医院”,他们一旦觉得有病或不舒服时,就在药箱中找药自行服用。只靠家庭药箱,自己当医生,会导致一些不良后果:一是由于病人只是根据表面病状盲目服药,往往小病变大病;二是往往忽视查看有效期,一不小心服用了过期药品,留下后患;三是患者在药箱中找药时,大都是按药品说明书服用的,而事实上,一些药尽管有某种功能,但却有副作用,这些副作用对某些人是不适…  相似文献   

7.
牛廷伟 《共产党人》2004,(10):38-38
“小”与“大”是相对而言的.它们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小”有“渺小”、“弱小”、“小气”等说法,皆指不显眼、不气派、不动人。因此,人们总是喜欢“大”。“大官”、“大款”、“大家”、“大腕”备受尊崇。“大手笔”、“大制作”备受颂扬。“小”。也就容易被忽略、被冷落、被藐视。其实。不论是在历史的长河里,还是在现实的生活中,“小”往往比“大”更富于生命力和感染力。朱德的扁担和周恩来的纺车,比起国民党权贵们的洋车别墅,不可谓不小,但它们所承载的共产党人的伟大精神和高尚情操,虽经  相似文献   

8.
有句古话说:“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学好,像登山,要步步用力,坚持不懈;变坏却比较容易,一失足就会弄得不可收拾。——用这个意思来比喻无产阶级革命者的思想修养,是不是有点道理?过去人们说“从善”很困难,而“从恶”却比较容易,往往是由“人性本恶”的观点出发的。荀子用这个观点同孟子的人性本善的观  相似文献   

9.
《新长征》1997,(3)
重大题材的“大”与“小”汉江风在1997年1月26日《中国青年报》撰文指出,在电视界,拍重大题材的作品被认为是一件“出力不讨好”的事情,因为重大题材往往因其“重大”而容易流于说教,使其可视性大打折扣。而’96重大题材电视剧的创作切实立足于“以小见大”...  相似文献   

10.
这个年轻人在一开始时并不顺利。他在苏黎士联邦理工学院学习物理,但他的论文却未能通过。“你非常聪明”,他的教授说,“但你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就是你从来不听别人的。”之所以会得到这个评价,是因为这个年轻人相信,“一味迷信已确立的理论是发现真理的最大敌人”。  相似文献   

11.
述职评议是各级人大常委会委员和人大代表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进行监督的一种重要形式,评议的成功与否、效果如何,直接影响着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权威。但是,一些地方人大常委会委员和代表有时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却不敢真正开展评议,偶尔讲一些缺点,也只是打擦边球,含含糊糊,讲虚不讲实,进远不讲近,讲面不讲点,评议会往往开成被评者的“评功会”、. 述职评议变成“评功会”,影响极其恶劣。作为代表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各级人大代表和常委会委员,要敢于坚持原则,客观指出评议对象存在的问题,对一些热点和难点问题,要紧追…  相似文献   

12.
考察干部的“主要缺点和不足”,是整个干部考察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干部的“主要缺点和不足”考察得是否准确,直接关系到考察工作的质量,影响到对考察对象的使用。然而,在实际考察工作中,获得“主要缺点和不足”的信息往往要比获得优点和长处的信息更不容易。因此,准确考察干部的“主要缺点和不足”,除了在考察机制方面有待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外,在考察人员方面还要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3.
过去民间有句俗语“拿着鸡毛当令箭”,用来讽刺某些人虚张声势、借势压人的卑劣行径。如今却倒过来,出现了有人敢把“令箭”当"鸡毛"的砚象,付中央的规定、通知!若周闻。 ,·庵.少. 一人幻只妥稍加留意,就会发现当前转会上森"今犷当'鸡扩的现象是很多的。比如.国务院一再通知"接待中不摆烟酒"、"不准用二盆今食卑吃大喝",但介费请客、烟酒招待、大吃大呜  相似文献   

14.
谢家麟,我国粒子加速器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国际著名加速器物理学家、中科院院士、201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谢先生曾评价自己一生“只顾埋首拉车,拙于人事交往”。现代社会中,善于交往、精于交际往往是评价一个人能力素养的重要要素,而那些只会千活、不善交往的人则常被认为是一种不足或弱点。但是,谢家麟院士的“只顾埋首拉车,拙于人事交往”却向我们证明,“拙于交往”不仅不可笑,不是缺点,反而很可贵。  相似文献   

15.
照清自己的“真容”,不要敷衍了事“。照镜子”不仅照优点和成绩,更要照缺点和问题。光明磊落地亮出问题,对该着重解决的问题不可轻描淡写、避实就虚。照正自己的“身子”,不要东瞅西瞧。“照镜子”须以党章、法律、道德规范为判断是非对错的标准,自觉严格要求自己,真正做到横不攀、竖不比,见诸行动。照透自己的“病根儿”,不要讳疾忌医。照透“病根儿”,找出问题,不要为了所谓“面子”“乌纱帽”而漠视问题,否则就会从不屑医发展到不肯医,将“小病”拖大、“大病”拖垮,直至病入膏肓、不可救药。  相似文献   

16.
孟庆荣 《党课》2009,(5):72-75
曾经有媒体这样采访普通群众:“假如你有权,你会不会腐败?”没想到大多数人的回答竟然是,“我可不是圣人,那是说不准的事,说不定我也可能成为腐败分子”“大腐败可能不会搞,小腐败也会弄一点,吃点、喝点、捞点算什么啊”“先捞他一笔,弄他个无后顾之忧”“你捞我也捞,大家一起捞,法不责众”“周围的人都腐败,你不腐败行吗?  相似文献   

17.
通常人们一谈到腐败,就会联想到大案要案,殊不知大案是由小案件发展而来的。腐败有两类:发生在官场的“大腐败”和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小腐败”。有人提出“小腐败”问题,并将那些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称之为“小腐败”或“身边腐败”,认为“小腐败”也是腐败,是权力者通过对权力的操作谋取利益,是一个“与民争利”的“权势群体”。什么是“与民争利”?就是在“利”的问题上“小打小捞”。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社会上陪舞、陪酒、陪歌的“三陪”现象有所收敛,但另一种“三陪”,即官场上陪吃、陪会、陪玩,却愈演愈烈,已成为一些基层干部沉重的包袱,令人堪忧。“新三陪”形态各异、五花八门。  相似文献   

19.
检索“工作”新名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吃了吗?”多少年来,这是中国人见面时习惯的问候语。但若留心你会发现,今天的人们,小别重逢执手相问的往往却是:“现在在哪儿干呢?”社会学家们研究中国社会的发展变化,也无一例外要把与“工作”有关的方方面面纳入其中,认为这可能是给全社会带来影响最深刻的变革之一,它不仅改变了社会的运作形态,也改变了人们的生存状态和精神状态。检索一下这些年有关“工作”的使用率甚高的词汇,发现确如所说。词汇一:打破“铁饭碗”无法考证“铁饭碗”的说法是何人首创,想来出自民间,把职业形容为“饭碗”,犹如最质朴的农民对土地和粮…  相似文献   

20.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刺,网络便是一束耀眼的阳光。网络反腐是发端于网络空间的一种新型反腐形式,“小鼠标”往往击倒“大蛀虫”。、然而,网络反腐在为廉政建设提供新平台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正确认识网络反腐的功能,准确把握其特性,突破其困境,抗击负能量,就能有利于催生政治廉洁正能量,为反腐倡廉开辟一片新天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