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李丹 《法制与社会》2010,(12):250-250
家庭教养方式对青少年的成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不良的家庭教养方式成为导致青少年犯罪不容忽视的因素之一。本文旨在通过对家庭教养方式致使青少年犯罪的原因研究分析,呼吁社会家庭教养方式关乎青少年犯罪。  相似文献   

2.
家庭教养方式研究进程透视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陈陈 《金陵法律评论》2002,(6):95-103,109
家庭教养方式是儿童社会化的重要因素,受到国内外心理学家的重视。该文综述了中外心理学家在儿童社会化研究中对家庭教养方式研究的成果,概括了近20年来,中国学者在家庭教养方式研究中呈现的诸如教养方式与儿童社会关系的探讨从宏观系统走向微观、具体,进一步探究教养方式的内在结构,尝试从更多方面寻找教养方式的影响因素等特点。家庭教养方式研究成果的取得,受到三方面因素的推动,首先,它与人类对自身探究的好奇心分不开。其次,它与儿童发展观念及理论的进展所产生的影响分不开。再次,它与心理学研究的现场化,研究手段的综合化、数学化所带来的影响分不开。  相似文献   

3.
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及自编基本情况调查表对395名未成年男犯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未成年男犯在文化程度、作案地区、家庭结构及家庭教养方式等方面存在新的变化趋势,犯罪原因集中在家庭、学校、社会及个人心理因素等各方面。  相似文献   

4.
钱平 《法制与社会》2014,(13):69+82
2013年11月26日下午,重庆发生了一起10岁女童摔婴案件,引起了社会的震惊,这个女童被贴满了"魔鬼化身","杀人凶手"等的标签,然而,女童暴力行为的背后,必然有其原因,本文将从需要层次理论对动机的解释,社会学习理论有关儿童暴力行为的解释,以及情绪控制方面的问题,家庭、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儿童行为的影响来阐述女童摔婴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以未成年人交往状况为因变量的对数回归模型显示:家庭结构的完整性、父母的某些教养方式、父母的严重不良行为、学习兴趣、师生感情、校内侵害、校内帮派、老师的部分教育方式、抽烟喝酒、暴力资讯等变量对未成年人不良交往具有预测力;而父母的一般不良行为、父母情感状况、家庭气氛、学习成绩、学校一般性纪律管理、思想品德及法制教育、表面性网络行为、色情资讯、黑帮作品、涉性经历等变量对未成年人不良交往则没有预测力.这为设计未成年人不良交往的干预策略提供了方向,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不同交往"等犯罪学理论欠缺实用性和操作性的缺陷.  相似文献   

6.
采用MCYQ儿童气质问卷和EMBU父母教养方式评定问卷调查了80名小学四、五年级学生的气质及其父母的教养方式。结果表明:小学高年级儿童的气质只与父母教养方式的情感温暖、理解,惩罚严厉和拒绝否认三个维度显著相关。儿童气质对父母教养方式的影响存在共性和差异,节律性、适应性和坚持性与父母亲的教养方式都显著相关,而情绪、注意品质和反应阈只和母亲的教养行为显著相关。影响父母教养方式的积极气质因素为节律性强、适应迅速、坚持性强和注意不易分散,消极因素为活动量大、适应缓慢、趋避性为易接近、注意易分散等。难养型和偏难养型儿童,其母亲较少表现情感温暖、理解行为,较多给予惩罚严厉和拒绝否认行为。  相似文献   

7.
蒋宪君 《中国司法》2006,(10):51-53
本文通过对健全劳教审批程序、完善监护责任体系、落实教育保障措施、构建安置帮教网络等未成年教养人员司法保护中几个问题的探讨,力主构建一个场所、家庭、社会为一体的全方位、多层面的未成年司法保护网络,有效控制未成年人重新违法犯罪,维护社会安全稳定。  相似文献   

8.
赵军 《法学评论》2012,(2):44-50
回归分析表明,家庭预防应成为未成年人犯罪预防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具体而言,家庭经济状况、父母负面的情感经历、生活方式甚或严重越轨行为并非预测未成年人犯罪的有效变量;完整的家庭结构、父母经常在家、居住社区的安保力量及文艺体育设施均利于降低未成年人的犯罪风险,而居住地附近的歌舞厅、酒吧、电子游戏厅、网吧以及桑拿洗浴按摩院等消费场所则具有相当负面的影响;父母教养子女的具体方式应有所区别,以严管为代表的传统教育观念、以过度保护为典型特征的当代育儿方式均需更新。  相似文献   

9.
王金兰  吕娜  魏丽 《河北法学》2004,22(2):31-37
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及自编基本情况调查表对395名未成年男犯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未成年男犯的个性与其作案年龄、入所前身份、家庭住址以及父母的教养方式等方面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正> 无论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战略眼光来看,还是基于对违法犯罪青少年进行特殊性预防和保护出发,调整改革现行教养体制势在必行。尤其在青少年犯罪日趋严重和社会节制力相应减弱的情况下,加快未成年人教养法制建设,已迫在眉睫。我国现行教养体制由工读教育、少年教养和劳动教养构成。劳教以收容成年人为主,但鉴于其中有相当部分人处于16至18岁年龄段这一事实,客观上构成了未成年人教养体系中的不同层面。工读、少教同属未成年人教养体系。工读指由教育部门主办工读学校,专对“违法与轻微犯罪的中学生”进行矫治与保护的措施;少年教养则是司法  相似文献   

11.
赖寒 《法制与社会》2010,(14):160-161,183
近年来,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受到重视,已有研究考察了人格特点、父母教养方式及亲子关系、社会支持和歧视知觉等因素对于流动儿童问题行为、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健康水平等的影响。本文以实证材料为据,主要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和探讨了当前社会中流动儿童所面临的主要的社会威胁,包括社会排斥,低社会经济地位所致的长期压力,以及社会支持缺乏。  相似文献   

12.
闵征 《中国监狱学刊》2007,22(4):107-107
浙江省第五监狱课题组在《刑事法学》2007年第5期上著文《男性服刑人员攻击性、自我控制、人际接纳、自尊、家庭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他们随机抽取91名男性服刑人员做心理测验,经过统计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相似文献   

13.
美国女性主义法学及其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丽萍 《法学论坛》2004,19(1):88-93
女性主义法学以其独特的方法论剖析法律问题,提出女性问题方法、女性主义实际推论方法、提高觉悟方法以及用社会性别视角观察历史、文化、社会现象,从而展现出与以往法学理论研究的不同进路。女性主义法学是一种对女性及性别进行全方位认识的法学流派。其"硬核"已经并非单纯要求女性在婚姻、家庭、劳动就业和社会福利保障等方面享有与男性同样的权利,它更要求在分配和界定上述权利的过程中,乃至在以法律为核心的整个现代法治结构中加入女性的视角和女性的生存体验与思维方式,要求立法中的社会性别意识,从而使两性关系、婚姻、家庭乃至社会健康协调地发展。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少年教养人员的调查、访谈和分析,我们发现少年教养人员违法犯罪的生成都有其客观原因。在少年教养人员社会化过程中,社会互动对他们违法犯罪的生成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对少年教养人员犯罪生成的社会环境及人生价值观进行了调查分析,并得出相应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少年教养人员的调查、访谈和分析,我们发现少年教养人员违法犯罪的生成都有其客观原因。在少年教养人员社会化的过程中,社会互动对他们违法犯罪的生成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对少年教养人员犯罪生成的社会环境及人生价值观进行了调查分析,并得出相应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实证调查的方式探索并分析了我国当前青春期子女应对方式与父母教养方式的情况与相互关系。具体讨论了青春期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父母亲教养方式差异;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应对方式差异;青春期子女应对方式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互相关;以及子女社会学因素对两者相关性的影响情况。为青春期学生教育工作者与青春期子女父母选择与改进教育方法提供了现实依据与科学建议。  相似文献   

17.
于彬 《法制与社会》2011,(17):226-226
本文从社会学的社会交换理论、社会资本理论和理性选择理论三个方面综述了国内外对农村人情消费行为的研究状况。  相似文献   

18.
社会交换论作为西方社会学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流派,其在古典功利主义经济学、行为主义心理学等思想的影响下,把互惠、交换等经济学概念引入了社会学当中,对于解释人们的互动行为具有深远的意义。本文将围绕社会交换理论,对大学生的校园人际交往进行分析,以突出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理性因素。  相似文献   

19.
以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为目标,《家庭教育促进法》的立法诉求是普遍性提升家庭教育能力、规范家庭教育行为。但在柔性立法整体框架下,偏重指导和促进的倡导性措施难以全面应对司法实践中未成年人犯罪或者遭受犯罪侵害反映出的家庭教育存在的不同问题。在教养方式不当轻型和监护直接侵害等重型之间,应当着眼法法衔接与路径贯通,进一步释明《家庭教育促进法》第49条责令接受家庭教育指导的强制性内涵,强化国家对家庭监护功能障碍、不易自愈监护行为的司法干预,以督促监护的强制性令状方式建立一种有效的中间措施,形成接受家庭教育指导建议书、强制性督促监护令和刚性撤销监护人资格的规范体系,以社会法的家庭教育方法路径促进《民法典》等监护责任内容的实现。就督促监护的具体构造而言,可以从明确督促监护令的体系化内容要素、确定规范化的适用范围、完善前期调查评估和后期跟踪调整程序、协同社会支持力量、构建阶梯式强制保障体系等方面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20.
<正>前言对于企业社会责任,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界定,尤其每个人都有独特的背景和观点,对于何为社会责任中必须承担的和优先承担的内容有不同的见解。国际商会将企业社会责任界定为商业组织在社会生活中主动的以负责任的方式扮演他们的角色。世界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将其界定为商业组织通过与其雇员、雇员的家庭、当地社区及社会普通人的合作来提高他们的生活品质,做出对世界可持续发展的贡献。最近,有人将企业社会责任表述为企业在诸多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