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加强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意识形态终结论"的渗透以及西方国家主导下的"游戏规则",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对我国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如何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强化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适应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西化"的伎俩,超越"意识形态终结论"的假象,就成为当前我国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意识形态建设所面临的重大任务.  相似文献   

2.
我的中国观     
西方长期以来一直误判中国,其根本原因是根深蒂固的意识形态偏见,比如"欧洲中心论"、"西方文明优越论"和"历史终结论"。中国正经历着人类历史上范围最广泛、内容最深刻的变革,并已经取得了决定性的成功。随着中国在越来越多的领域超越美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可能成为世界社会主义的主流版本,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有可能成为世界上最具竞争力的发展模式。中国人今天进行的探索,必将为世界政治、经济、社会秩序的未来发展作出弥足珍贵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在苏东剧变解体以后,福山鼓吹的"历史终结论"成了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然而,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却从根本上"证伪"了这种"历史终结论"。本文针对福山的基本观点,强调资本主义绝不是"历史的终结";西方社会的自由平等人权民主在人类社会并不具有普世价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是在人类文明史上开拓的新路。  相似文献   

4.
正进入新世纪第二个十年,西方右翼势力仍然不改攻击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老套路,标榜资本主义自由民主制度,制造中国威胁论和中国经济崩溃论,鼓噪历史终结论和意识形态终结论,掀起一股股错误社会思潮逆流。在思想文化领域,西方意识形态侵染意图更为明显,各种价值观念碰撞更为频繁,话语权争夺更为激烈。西方国  相似文献   

5.
马凤强 《实事求是》2007,198(5):8-11
"意识形态终结论"的本质是否定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实现资产阶级意识形态一统化."意识形态终结论"不符合经济全球化发展的现实与趋势,在理论上是站不住脚的.我国必须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努力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  相似文献   

6.
正1989年,美国政治学者弗朗西斯·福山在《历史的终结》中预言,西式民主制度是"人类政府的最后形式",历史将终结在这里。曾几何时,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似乎印证了这个论断。然而20多年后,历史并没有终结,反而西式民主乱象丛生,制度危机凸显。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风景这边独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焕发出强大生命力。面对事实,福山也不得不改口:"随着中国崛起,所谓‘历史终结论’有待进一步推敲和完善。人类思想宝库需为中国传统留有一席之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递了中国理念、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回答了"中国向何处去""世界向何处去"的"中国之问"和"世界之问"。这突破了"中国威胁论"的认知逻辑,打破了"历史终结论""新自由主义经济论""文明冲突论"的多重理论约束。新时代要做好"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理论探索和话语表达,积极主动地建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际话语权。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核心部分.意识形态的强大社会功能以及当今国内外意识形态的现状向我们表明,意识形态工作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当代中国,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新形势下,要警惕"意识形态终结论"和"新教条主义",执政的共产党必须与时俱进,正确理解和处理意识形态"一元"与"文化多元"的关系,遵循意识形态工作的特殊规律,并掌握其科学方法.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核心部分.意识形态的强大社会功能以及当今国内外意识形态现状向我们表明,意识形态工作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当代中国,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新形势下,要警惕"意识形态终结论"和"新教条主义",执政的共产党必须与时俱进,正确理解和处理意识形态"一元"与"文化多元"的关系,遵循意识形态工作的特殊规律,并掌握其科学方法.  相似文献   

10.
意识形态终结论历经百年的演化,形成了一股强大的社会思潮。文章梳理了意识形态终结论的逻辑谱系,揭示其本质以及它的幻象,穿越意识形态终结论的幻象。认为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树立主流意识形态的形象,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宣传和教育,可以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相似文献   

11.
《前线》2020,(6)
正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这就是通过根本制度的形式,以制度化的方式,将以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意识形态关乎旗帜、关乎道路、关乎国家政治安全。而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从未停歇,既有"意识形态终结论""去意识形态化"等错误观点,企图淡化或削弱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也有不断以新形式出现的新自由主义等错误思潮的挑战。结合意识形态领域的复杂状况,我们需要树立多维度视  相似文献   

12.
“意识形态淡化论”应当终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淡化意识形态论"是西方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其核心是资本主义民主化、自由化、市场化和私有化,本身具有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为资本主义自由民主提供辩护和论证."淡化意识形态论"危害极大,导致意识形态的社会凝聚功能、思想整合功能弱化,动摇共产党执政合法性基础,以及现有社会秩序、政治制度.必须坚决反对和批判"淡化论"、"终结论",维护和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  相似文献   

13.
《奋斗》2019,(24)
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衡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否对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要考察其是否在与西方制度的比较中展示出社会主义的优势,是否对人类所面临的共同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使世界上正视和相信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人多了起来,使世界范围内两种意识形态、两种社会制度的历史演进及其较量,发生了有利  相似文献   

14.
赵泽堃 《世纪桥》2015,(2):71-73
"意识形态终结论"是以"普世价值"为核心的一种西方至上的理论,它是西方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施行"和平演变"的思想武器。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该理论正在逐渐侵蚀我国大学生的思想。本文拟通过简要介绍"意识形态终结论"的发展形成过程及其实质,阐明其对我国当代大学生的影响,并提出应对这种思潮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历史过程,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态、社会制度和实践活动的统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包括革命和建设两大方面。  相似文献   

16.
新民主主义社会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方法论的指导意义,其基本内容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是对新民主主义社会论的继承,更是对新民主主义社会论的超越,不能理解为是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复归"。  相似文献   

17.
意识形态能否为社会制度提供有效的辩证功能,是以对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认知为前提的。邓小平通过对传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批判反思,科学揭示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内涵及功能。在全球化时代,邓小平意识形态理论对于我们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仍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8.
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现实起点、历史逻辑、发展趋向,其深刻审思和独特理念体现了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工作重要论述所展示的深厚的战略意蕴和长远的实践价值。其中,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战略方针论、意识形态宣传思想工作的战略主导论、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潮交锋的战略战术论、构建融通中外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战略支撑论、维护整体意识形态安全的战略目的论,彰显出深刻的战略意蕴。在具体的意识形态工作中,应深刻领会其思想的鲜明特色、全面把握理论意义、贯彻体现实践逻辑,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  相似文献   

19.
每一种社会制度都有它自身内在的质的规定性,而同其他社会制度相区别。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都有自己的本质特征和基本原则,从而成为两种社会制度。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无论在政治上、经济上,还是在意识形态上,都有着根本的区别。在当前历史条件下,放弃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必然陷入资本主义泥坑。在基本制度层次上不问姓“社”姓“资”,客观上是会导致资本主义化的。赞同“趋同论”、“交融论”的人,往往只看到社会主义社会与资本主义社会在运行机制方面的某些共性,而抹杀了两种社会形态在基本制度方面的对立性。我们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参与经济全球化、同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经济贸易往来的,这与社会制度的趋同、交融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资本主义社会不可能产生社会主义因素,不能说资本主义社会里社会主义因素越来越多了。民主社会主义是进行若干改良的资本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同民主社会主义有着根本的区别。  相似文献   

20.
论邓小平国家主权思想的特点姚臻理,殷炳华由于当今世界上还存在着社会制度的不同,社会意识形态的差异,存在着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因此,捍卫国家主权、维护民族尊严,在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仍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现对作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