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20年,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打赢脱贫攻坚战目标的实现,全国扶贫事业将进入到“后扶贫时代”。在“后扶贫时代”,随着贫困群体物质贫困问题的逐步解决,思想文化、精神意志、社会心态等各类无形贫困问题日益凸显。然而,目前,各地贫困群体社会心态培育工作还面临许多困境,脱贫群体在心理上仍然没有真正摆脱贫困,对于扶贫资源输入的依赖性严重。因此,贫困群体积极社会心态引导是一个系统工程,应从扶志教育、心理服务、舆论引导、社会支持、文化关怀等多维度综合施策,努力探寻贫困群体积极社会心态的培育路径。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是,在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人们的心态却悄悄地发生了变化,特别是不良社会心态迅速滋生,这给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和谐干群关系的建立都具有负面的影响。引领、培育良好的社会心态已经成为一个必须引起各方高度重视的社会问题。本文对不良社会心态产生的背景、不良社会心态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并提出了良好社会心态引领与培育的具体对策,以期对解决当前社会存在的不良社会心态问题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3.
成熟的市民社会-宪政与法治的基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 :市民社会和民主宪政与法治精神紧密相联。市民社会培育了宪政文化 ,蕴育了法治精神 ,形成了社会权力 ,消解了国家压力。因此 ,宪政与法治的实现离不开市民社会的培育和成熟。作者指出 ,中国历史上市民社会的缺失和现实中市民社会的不成熟是中国难以实现宪政与法治的根本症结。因此 ,中国建立宪政之途和走向法治之路就是培育和形成成熟的市民社会。为了加快中国市民社会的成熟 ,以为宪政与法治铺垫基石 ,文章强调 :应进一步推进经济的市场化、加强政治民主化和权力监督、推动社会利益分散化和利益多元化以及推动思想意识和文化的多样化。  相似文献   

4.
市民社会是法治运行的基础,而法治反作用于市民社会、促进市民社会的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社会、多中心多元化的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还是一个社会中间阶层占大多数的社会,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最佳途径是培育和构建社会主义市民社会。  相似文献   

5.
试论中国法治观念的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们既定的治国方略,但至今法治践行状况令人担忧,而法治观念的淡漠是一个重要因素。因为法治观念是建设法治社会的基础,它对法治社会的形成和运转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必须从立法、司法、教育、发展市场经济等方面培育中国法治观念,促使中国法治社会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维的重点培育对象。培育法治思维,有利于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实现社会治理、完善大学生的人格塑造。大学生法治思维是一种合法性判断思维,体现规则至上的思维,以权利义务为中心,以程序正义优先为保障。针对高校"形式化"的法治教育、社会的负面现象、传统家庭教育观等法治思维培育所面临的问题,要通过提升高校法治教育的实效性、治理社会法治大环境、夯实家庭法治观等途径来促进大学生法治思维的养成。  相似文献   

7.
论现阶段国民法律信仰的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迈向法治社会进程中,一个不言而喻的要件就是确立国民对法治这种治国方略的信任感;而法律能否成为信仰,能否得到全社会的普遍敬重和认同,则成为建设法治国家的关键。法律信仰是无形的,但却是在真实地发挥作用的一种文化支撑点。无数事实证明了,当前公民对于法律的功能缺乏足够的信任,是我们实现法治目标进程中的重大障碍。因而,如何培育公民的法律信仰,是中国推行法治所必然要解决的问题。一 国民法律信仰的现状及原因分析法律信仰是社会主体基于对法的现象理性认识的基础上而产生的一种神圣的体验,是对法的社会功用的一种心悦诚服的…  相似文献   

8.
旅游文化软实力与旅游地公民文明素养之间具有内在的通达性,良好的公民文明素养是旅游文化软实力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旅游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所在。以旅游目的地公民文明素养培育为关键抓手,旨在通过推进公共道德制度规约建设、加强旅游从业制度法规建设、涵育理性包容心态等举措,解决旅游文化软实力中德性因子、法治因子、包容性因子不足的困境,形成与旅游目的地建设相适应的公民文明素养,提升旅游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9.
领导干部是依法治国方略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十八届四中全会对"依法治国"做出了全面部署,在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中,关键是领导干部要具备法治思维能力。从调研情况来看,当前领导干部法治思维能力正逐步提高,但还存在法治理念和意识缺乏、法律让位于政策与上级指示、规则意识和程序意识不强、保障人民权利意识不强等亟待解决的问题。提高领导干部法治思维能力,认知认同法治理念是基础,提高依法解决问题能力是关键,完善体制机制是保障。  相似文献   

1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培育和谐心态,心态和谐方能自我调适、宽和处世、化解矛盾。当前,社会上存在着牢骚、嫉妒、放纵、贪婪、怨怒等影响社会和谐的不良心态。矫正不良心态,整合价值观念、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根本;加强心理疏导、保持心态平衡是关键;加强民主建设、提升群众幸福指数是保证。  相似文献   

11.
十八大报告首次要求领导干部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来执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领导干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的内涵包含了法治的价值取向。要实现这一要求,必须大力加强宣传教育,增强领导干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必须改革干部考核机制,使具有"法治思维"、善用"法治方式"的干部受重用;必须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保证法律规范切实可行,实现"善法"之治;必须着力解决"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问题,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必须落实"规则公平",保障程序公正,完善权利救济渠道;必须保证司法公正、维护司法权威。  相似文献   

12.
奉行进步、健康的价值观是社会不断进步的精神动力,是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重要保证,而在民族地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尤其重要,因为这是维护国家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的的理论保障。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三个倡导是对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全新表述,我们要在"三个倡导"的基础上积极培育民族地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民族地区的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13.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战略,前提需要各级领导干部法治思维的生成,占有公务人员绝大多数的基层领导干部法治思维能力的提升更加关键。但工具性法律思维、实质性法治思维及功利主义思维等多重因素阻碍了基层领导干部法治思维的生成,因此,打破思维定势,培育内功辅助外力,促进静态的法治思维转向动态的法治实践的方式是破解之道。  相似文献   

14.
行政执法方式创新乃顺应时代之潮流,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但也存在诸多堪忧的问题,因此,应当对行政执法方式创新采取相关的治理对策.无疑,行政执法方式创新的法治化治理乃当下最理性的选择.精心培育法治理念是行政执法方式创新法治化的前提;完善与发展法治制度是行政执法方式创新法治化的基础;有效践行法治制度是行政执法方式创新法治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法治社会是指法治文化得到充分的发展,公民的法治意识得到全面提高并成为法律忠实拥护者的基本形态。法治新闻报道利用其独有的普法、教育、警示等作用在法治社会建设过程中扮演着主要推动者的角色。但目前在我国法治新闻报道不断涌现出法治新闻的"审判性"报道、侵权性报道和低俗报道等问题阻碍着我们建设法治社会的步伐。因此及时找出对策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是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多项任务之中最基本、最迫切的一项。  相似文献   

16.
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作为"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的先导区,承担着探索两型社会建设发展道路的重任。"城中村"存在的问题是城市发展不可回避的,对"城中村"进行合理的改造是提升城市整体品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因此,很有必要对城中村改造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寻求解决城中村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中国式哄抢”、“中国式过马路”等“法不责众”现象的屡次出现与我国的法治社会建设背道而驰。“法不责众”现象不仅涉及到对公私财产权的侵害,更是落后法治观念对于现代法治文化建设阻碍的典型体现。“法不责众”现象背后的公众心理涉及到群体心理过程、从众心态理论,结合心理学相关理论并从法治的视角提出破解困局的相应对策,不仅对于破解哄抢难题、启发维稳有所助益,更为培育公民法治意识、形塑中国法治文化等方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传统的信访与"政府推进型"法治发生耦合,成为过渡时期法治化实施的重要策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法治化程度的加深,信访渐显弊端,从而被广泛地视为一种严峻的社会危机而予以"问题化",信访陷入困境。信访的困境折射出"政府推进型"法治的内在悖论,而"政府推进型"法治悖论的消解可以为信访困境的突破提供指导,从而实现对信访的改革与重构...  相似文献   

19.
法治中国下的法治社会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法治中国,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十八届四中全会进一步要求"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自我国提出法治建设以来,初期偏重于自上而下的法律体系建构,忽略了社会法治观念和法治信仰的培育,导致了一定程度的法律工具主义。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转型,不仅是为了应对国家治理资源的缺乏,更重要的是为了培育公民精神特别是法治精神。在这一背景下,社会治理的法治化,尤其是法治社会的依法治理应提上日程。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正处于从传统社会到现代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深度转型时期.由于社会结构的转换、机制转轨和经济利益的调整,人们的思想感情、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以及价值观念都发生了全面而深刻的变革.这些变化,会直接或间接地通过社会心态的变化反映和表现出来.在这些变化中,求稳定、求发展、求富裕的主流社会心态占有主导地位,代表着社会发展进步的思想力量.同时,也呈现出大量社会心态失衡的现象,甚至一些不良社会心态也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表现出来.针对社会心态失衡问题,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因此,重视社会心态问题的调查研究,既有重要的理论价值,更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