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纷纷掀起了旨在构建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的政府治理范式运动,它具有剧烈性(radical)、根本性(fundamental)和戏剧性(dramatically)等特征,也称之为“政府再造”(reengineering govemment)工程。其中,政府流程再造(Government Process Reengineering,GPR)旨在重新设计传统的官僚制组织过程,理顺政府政务流程,以期为市民提供便捷化、整合性的公共服务,成为“政府再造”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政府流程再造是对企业业务流程再造的借鉴和运用,体现了以企业精神改造政府的理念。政府流程再造的基本思想为:以公众服务为核心,以提供“一站式”公众政务为目标,建立以“服务链”为纽带的流程型政府。从根本上讲,政府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公众的需要,在了解公众需要的基础上以现代信息技术和系统思想为基础,以最大限度满足公众需要为出发点,为公众提供优质服务,把与公众服务有关的各个方面按一定的方式有机组织起来,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形成一个完整的服务网络。政府流程再造就是将原来的上下级关系改为相互平等的关系,即政府…  相似文献   

3.
"商业银行业务流程再造"一直以来都是银行家们关注的字眼。随着近年来互联网技术在金融业的广泛运用,金融互联网的崛起使银行业发展表现出四大新趋势,它整合了银行服务流程和内容,改变了银行的运作方式,对商业银行传统业务流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倒逼其进行流程再造。新形势下,商业银行业务流程再造并非局限于业务层面上的操作流程的优化与改善,更重要的是它充分利用互联网思维,通过对银行的组织管理模式、信息技术、经营理念、企业文化等方面进行协同再造,从而实现银行的业务流程再造,以适应未来金融互联网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当代西方以“政府再造”为主要内容的行政改革,其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将“流程再造”引入政府部门,实施过程控制与结果导向并重的绩效管理。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在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过程中,通过行政服务大厅的形式,积极进行政府流程再造探索并取得了明显成效。以福建龙岩市为例,近年来龙岩市致力于改善投资与发展环境,政府较早以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契机,进行政府流程再造,推动政府管理方式创新和服务型政府建设。2005年福建省投资环境监测评价调查报告显示,在2004年度全省投资环境测评中龙岩的评分由2002年度的第8位上升为第2位(紧随厦门之后)2006年该报告显示2005年度龙岩评分再次名列全省第二。政府流程再造有效地优化了投资环境,提升了政府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电子政务并不是简单地将传统的政府管理事务原封不动地搬到互联网上,而是要对其进行组织结构的重组和业务流程的再造。电子政务不仅是对传统政务的超越,而且极大地推动了政府流程再造、政府服务方式的变革和政府革命。  相似文献   

6.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不仅改变了信息的传递方式,也改变了社会的组织形式和人们的沟通形式,其必然结果是,人类社会开始从以机器为中心的工业时代迈向以网络为中心的信息时代。在信息时代里,规模庞大且层级复杂的传统行政组织遭遇到了以创新为特征的信息浪潮的强力冲击,行政组织的革新因而势在必行;同时,广泛运用信息技术的行政组织在组织模式、权力模式、信息模式、职能模式、形态模式诸多方面也发生了深刻变化。这一切表明,一种崭新的行政组织形式正在孕育之中。为了把握行政组织未来的演进方向,我们有必要对行政组织模式的发展趋势作一些初…  相似文献   

7.
引入企业业务流程再造,是当代公共部门师法企业、推进行政改革的重要战术或策略。但是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毕竟是两个具有本质区别的组织,将企业业务流程再造的基本原理和内涵实践于公共部门必然会遭遇到各种困境和阻力,加之公共部门的流程再造也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在区别公私部门特性的基础上对公共部门流程再造进行障碍分析,并以财力流程再造在公共部门的实施提供改进和展望的思路就显得异常重要。  相似文献   

8.
唐钧 《新视野》2000,(5):45-47
从70年代末开始,西方各国出现了公共行政改革的浪潮,如重塑政府运动、再造政府运动、新公共管理运动等;推动西方公共行政改革的因素,除了丹尼尔·贝尔所预言的“后工业社会”的到来和各国政府普遍面临的危机之外,政治学、管理学、经济学等前沿理论出现了相互融合、渗透,相得益彰的局面,影响较大的如公共选择理论、产权理论、新古典经济学理论、新制度经济学(组织经济学)、博弈论等;与此同时,热情洋溢的“真正创新的思想家”戴维·奥斯本和特德·盖布勒以及热衷于缔造“数字神经系统”的比尔·盖茨等大胆地预测了关于公共行政改革…  相似文献   

9.
现代行政学坚信:“政府是为它们的公民服务而存在的。”政府的价值取向在于”满足顾客的需要,不是官僚政治的需要。”(引自上海译文出版社《改革政府》一书)江泽民在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然而,如果不进行管理创新,找不到有效载体,服务行政就不能落到实处。河南新郑市组建为民应急指挥中心,在政治如何为人民服务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实现了政府职能、工作方式、工作作风的转变,极大地密切了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关系,不失为服务行政的一个新…  相似文献   

10.
对当前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的价值取向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所谓政府绩效评估,就是对政府及其行政人员“政绩”的评估。它是用一定的目标尺度,考核、判断该政府及行政人员所取得的成绩。本文从政府与民众的关系入手,对当前我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的价值取向作一探讨性分析。一、政府行为评估价值取向的演变:从“政府本位”到“民众本位”。1.政府与民众的关系决定政府绩效评估的价值取向。政府行为的价值旨在为公民乃至社会谋福利。政府行为实际上是其主体(政府)与客体(民众)之间相互关系的过程。政府行为的价值取向,通过其行为的具体运作过程,体现为其行为的主、客体即政府与民众之互动关…  相似文献   

11.
《正气》2002,(1)
去年以来,吕梁地区纪委、监委围绕行政审批改革问题,在全地区范围内制定和推行了重要事项、重大项目、重要支出实行“会审制”“联签制”“民评制”三项制度。在切实加大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工作方面,已初显成效。一推行“三项制度”的目的是规范权力运作、制约权力滥用,强化民主监督,是“三务公开”工作的进一步深化,具有公开性、规范性、民主性的特点。“三项制度”的实施范围是地、县(市)直的党、政、群、执法执纪机关及事业单位、乡(镇)政府、村级组织。“三项制度内容界定明确,工作要求具体。“会审制”即对计划生育二胎…  相似文献   

12.
一、“无缝隙政府”的提出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 ,西方各国的政府陆续展开了治道变革运动。正如欧文·休斯在《公共管理导论》中所说 ,“公共行政的僵死的、等级制的官僚制组织形式……如今正转变为公共管理的弹性的、以市场为基础的形式。这不仅仅是一种形式上的变革或管理风格的细微变化 ,而且是在政府的社会角色及政府与公民关系方面所进行的改革”。[1]对此 ,西方学者常用“再造政府”、“政府重建”、“治道变革”等词汇来形容当代激进的政府改革运动 ,同时断言改革“体现了公共管理方式的根本性的方向性调整”。促使政府开展治道变革的…  相似文献   

13.
从现实政府走向虚拟政府的政府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齐明山 《新视野》2002,(6):36-38
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仅在改变社会的经济结构,也在改变社会结构。信息技术强烈地冲击着传统的政治体制、行政体制以及组织形式,也强烈地冲击着传统的行政文化和传统的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现代的社会结构、组织形式、秩序、纪律、制度安排、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是建立在大工业化经济的基础之上的。政府和法律制度是围绕工业社会建立起来的核心组织和主要制度。工业社会的政府是现实政府,是从神权政府脱胎而来的政府,是现代科学和工业化大生产扫荡神权政治的必然结果。以信息为中心的知识经济是后工业社会的经济,…  相似文献   

14.
论网络时代行政模式的嬗变及其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为标志的科技革命,正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管理模式,给传统的行政模式带来了全方位的冲击和深层次的震荡。行政组织结构扁平化,行政权力结构网状化,行政决策结构交互式、政府管理民主化,政府公务员以复合型人才为主等将成为网络时代行政模式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5.
重建公众与政府间的信任关系:西方的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时代,公众对政府的信任水平在世界范围内都呈现出衰退趋势。西方学者的研究文献显示公众对政府信任水平的下降是一个由绩效、经济、社会文化和政治因素等诸多原因所导致的复杂现象。为消除政府的“公众信任赤字”,西方国家在重振公共机构活力的“政府再造运动”中通过建设掌舵型政府、合作型政府、服务型政府、电子化政府以及廉洁型政府等举措以期能够重建公民与政府之间的和谐信任关系。  相似文献   

16.
试论政府流程再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流程再造作为政府公共管理改革和发展的一种新的理念和方法,对实现政府职能转变,推动政府机构改革,提高政府行政绩效,降低政府行政成本,推进电子政务建设等具有重要意义。实现我国政府流程再造,需要加快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切实建立以用户为中心的管理和服务模式,大力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努力提高公务员和公众的信息素质与技能。  相似文献   

17.
当前政府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转变政府职能,具体内容之一就是要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和决策、执行、监督相协调的要求,继续推进政府机构改革,构建一个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和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力的权力运行机制,以提高政府的服务质量和治理水平。“行政三分制”无疑是创新行政管理体制和权力运行机制的一项重大举措,是再造政府的一种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70、80年代以来,伴随着“四次危机”的出现和“两次革命性变化”的产生(萨拉蒙将全球“结社革命”的原因归结为四次危机和两次革命性变化,这四次危机是福利国家危机、发展危机、世界性环境危机和社会主义危机;两次变化是:在20世纪70-80年代兴起的通信革命为大众组织和具体行动提供了必需的条件,教育水平和识字率的显著提高使得对民众的组织和动员比以往容易得多),在市场和政府非此即彼的两难再造中,人们开始把视野转向了“第三域”,志愿精神不断生成,志愿主义(Volunteerism)成为一股世界性潮流,志愿组织勃然兴起。萨拉蒙将其看成是“全球性结社革命”,并指出这场革命对20世纪后期世界的重要性,丝毫不亚于民主国家的兴起对于19世纪后期的世界的重要性。(爹然而,正如市场和政府一样,志愿机制同样不是完美的神话,在推进慈善事业和公益发展方面,也存在志愿失灵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彭兴业 《新视野》2001,(2):30-34
一、问题的提出及其意义 首都行政体制(简称“都制”),是指国家从法律制度上对其首都城市的性质与地位、功能与作用、组织机构与体系结构、隶属关系与管理权限、决策程序与规章制度等方面的制度安排。“都制”的基础是国家政治体制与法律制度的规定性,“都制”的核心是中央政府与首都城市所在地方政府的权力归属或权力分配形式。从纵向关系看,“都制”涉及不同政治实体与行政组织的上下级关系,如中央政府与所在市政府、市政府与各区县及其派出机构之间的关系;从横向关系看,“都制”涉及作为直辖市的首都城市政府与周边省、市、自治…  相似文献   

20.
随着韦伯官僚制弊端的日益暴露,“超越官僚制”、“重塑政府”、“再造政府”的呼声日趋激烈。传统官僚制及现代官僚制中,行政主体伦理道德的缺位,业已被发现并得以广泛关注。然而,在行政伦理建设的两大方法即内、外部控制的采用上,从上个世纪30年代延续至今,西方学界展开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激烈争论。争论的实质,是对行政人人性不同认识的一场博弈。因此,对行政人人性的把握就成了问题的关键。本文以行政人的伦理建设为研究对象,从行政人人性的角度出发,力图在整合“经济人”与“道德人”理念的基础上,建构起内外部控制,他律与自律相结合的行政人伦理建设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