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公房制度正在进行中的变革对包括公证、审判、仲裁在内的司法、执法实践都带来了全新的挑战. 由于公证是一种预防性的司法制度,因而,随着公房制度变革步伐的加快,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当事人为防止纠纷的发生,申请办理与公房有关的各种类型的公证呈不断增长之势.按照不同的划分方法,这方面的公证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两大类:  相似文献   

2.
一、普遍性 所谓公证笔录制度的普遍性,是指笔录制度作为一项基本制度应当在公证实务中得到普遍尊重.而无论公证普通程序还是公证特别程序,也无论公证案件属于单方当事人案件还是双方或多方当事人案件或者针对于不特定主体而进行的现场监督.  相似文献   

3.
一 我国的公房制度正在经历一场经济学家称之为“制度创新”的重大变革,包括产权变革以及公房的居住使用权等他项权利的确立。这场变革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对包括公证、审判、仲裁在内的司法、执法实践也带来了全新的挑战。 值得关注的是,公房制度的这场变革虽然在地域上是全国性的,却是在立法准备不足的背景下推出的。而依照法学基本原理,作为公民私有财产的不动产所有权及他项权利的取得在法律上不外乎两种途径:一是源于民法,如买卖、赠与等;二是源于行政法,如政府对公务人员的福利分配、奖励等。但由于我国…  相似文献   

4.
公证机构、公证员与当事人(客户)的关系是建立在权利、义务和责任的基础上的。这种法律关系是一种适法关系.是建立公证机构、公证员与当事人正当关系的法律基础。如何构建合理的公证的权利、义务、责任体系,事关公证制度的定位和价值发挥。本文拟就构建我国公证权利及义务体系做探讨.下期就基于公证权利及义务产生的公证责任体系做探讨。  相似文献   

5.
公证制度在西方国家,尤其是少数拉丁公证制度国家,经过几百年的规范与发展,已形成了一套与其政治制度、经济体制、法律体系和社会历史传统等方面相适应的体制模式。而我国公证制度建立较晚,并且公证机构的性质始终处于变革状态,特别是随着我国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的不断变化,我国的公证制度、公证机构性质也一直处于探索之中。  相似文献   

6.
李静 《中国公证》2013,(10):35-36
公证业务的创新.我觉得有以下具体三个点可以考虑:第一是提存业务。目前我国法律有明确规定的提存部门仅有公证机构。但公证机构在实践中往往出现提存难办.业务不断减少。并有被其他部门类似业务代替的现象.完善提存公证事务.发挥公证在提存中的作用.是需要我们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提存公证业务分为清偿类提存和保证类提存两种.保证类提存公证的业务发展十分迅猛.相比之下.清偿类提存公证的业务量则非常的少。  相似文献   

7.
常密菊 《中国司法》2004,(11):32-34
我国公证行业经西安宝马假票案后,其公信力和诚信度被公众屡屡质疑。如何进一步加强对公证行业的监督和管理,以期重新树立起公证职业群体的崭新形象?于是有人提出赋予一些专门机关如各级人民法院、司法行政主管机关、公证员协会对公证的审查权,以确保公证的质量。他们认为中国公证制度只有依赖于这种严格审查制度的建立,才能够得到完善和发展。对于上述观点,笔者实难苟同。本文拟就公证审查权的内涵、现状以及对其未来发展趋势的展望,结合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67条的理解作一探讨。一、公证审查权的内涵与我国目前公证审查的现…  相似文献   

8.
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公证制度之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海春 《中国司法》2002,(10):46-48
公证制度起源于西方,也发达于西方,特别是大陆法系国家的法国,已成为现代公证制度最完善、最发达的国家。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公证制度还很稚弱、还不完善。因此研究西方国家公证制度,并与我国公证制度相比较,加以研究分析,借鉴其先进经验和做法,吸取一些行之有效的适合我国国情的制度和原则,以进一步发展完善我国公证制度。公证制度具体内容很多,限于篇幅,本文只就公证机构和公证人的法律地位、公证人资格、公证业务领域和法定公证原则3个方面对中国与西方大陆法系国家公证制度进行比较和分析。一、关于公证机构和公证人的…  相似文献   

9.
公证在保护隐私权和公权介入中是一项相对特殊的活动。在国际法制中,公证制度是同样扮演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并起到着法律制度的预防作用,更是一个国家司法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我国,从公证制的建立以来,伴随着全国的经济全面复苏,社会主义制度的不断发展,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其作用性不断加强,为维护公民利益、市场秩序等其他各种组织交易的公平公正权益起到了必不可少的作用,并起到了一定性的积极作用。但是在公证制不断发展的同时,也在改革中出现了问题。在本文中,根据公证的界定以及公正改革的回顾分析,针对我国公证制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看法,要实时监控公证改革的发展趋势,深度强化公证制度机构和有关公证制度公证人员进行合理有晓得定位,使其中的不必要缺陷得到进一步的完善,确保我国公证制度又好又快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法律明确规定公证证明真实合法,但有这样一种观点.即公证确认的权利能保证实现,公证要确认“可行性”。“保证实现”的观点认为,公证机构对民事法律行为、有法律意义的事实和文书进行公证.确认了当事人的权利,出具了公证书,该权利就能保证实现。比如合同公证,确认了合同当事人的权利,应得的利益就可保证实现,否则,公证机构应承担法律责任。“可行陛”的观点认为,公证不仅要确认公证事项真实、合法,而且要确认可行.即公证要证明真实性、合法性和可行性。对公证的这种认识,我们在一些教科书上及公证宣传媒介上即可见到。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高等政法院校规划教材《律师与公证制度教程》对公证的表述是:“公证,是……证明其真实性、合法性和可行性的一种非诉讼活动。”“公证的目的是确认公证对象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关于完善我国公证制度的基本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汉生 《中国司法》2004,(10):49-51
当前,面临公证立法,关于公证制度建设的诸多问题,各方面还有一些认识分歧。重新审视我国公证制度的法律定位和价值取向,研究探索新的制度框架,对进一步完善我国公证制度,明确公证管理部门工作的努力方向,必定有所裨益。一、完善我国公证制度的理论起点和实践基点完善我国公证制  相似文献   

12.
王亚男 《法制与社会》2013,(30):238-239
在不动产物权登记前引入公证制度是一种新的发展趋势,公证制度的预防纠纷和优势可以弥补我国现行不动产行政登记制度的缺陷和不足。但针对究竟该以何种形式将公证制度合理引入的问题,相比学界中一律强制公证的观点。自愿为主、强制为辅的公证程序更能最大程度上发挥公证的作用,真正实现不动产登记的高效便民。  相似文献   

13.
就公证制度的本意,似乎并不存在拓展业务的说法.首先,公证是一种公权作用于私权的行为,公权必须为法定之权或法律授权,如果公权可随意拓展,就意味着可利用公权随意寻租,行政腐败的情形就难免在公证行业滋生.其次,公证机构虽说是法律服务组织之一,但它与其他法律服务组织,如律师事务所有很大的区别.  相似文献   

14.
民商事登记改革与法定公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遂全 《法学研究》2006,28(2):33-42
我国现行民商事登记制度与民法原则多有不合。未来物权法或民法典应当贯彻权利外观自证优先原则,改造现行的权利证明公示机制,设立以民事赔偿为保障的法定公证,充分发挥公证机构的中人作用。对国家为一方当事人的合同实行公证生效登记备案制,合理确定登记错误和公证错误时的赔偿责任,并设立法定公证情况下的国家投保责任。  相似文献   

15.
王京 《中国司法》2007,(3):97-100
一、世界公证制度的分类近现代西方各国的公证制度,由于法律体系和历史渊源的不同,可分为英美公证制度和拉丁公证制度。前者的公证制度采取形式审查,公证人不对证明内容负责。英美法系以判例为主,公证采取自愿原则。此公证制度为英国、美国及英属殖民地所采用,英国更多地保留了  相似文献   

16.
公证基本原则新论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刘疆 《中国公证》2003,(4):20-24
一、公证基本原则的含义 何为基本原则,通说认为,是指公证机构办理公证业务时必须遵循的根本准则.①笔者认为,公证的基本原则或称公证制度的基本原则,不仅应当是公证机构办理公证业务应遵循的准则,也涉及立法机关在公证立法中应遵循的准则,还包括公证管理部门、公证当事人在涉及公证的活动中应遵循的准则,否则就混淆了公证基本原则与公证员办证的具体原则的区别,还混淆了公证基本原则与其他相近法律部门原则的区别.  相似文献   

17.
陶峰 《中国公证》2014,(4):29-31
正一、"公证受理标准不一"——当事人视角下的公证失信公证受理标准不一是指在面对相同的公证申请人和相同的公证申请材料时,同一执业区域内的不同公证机构、不同公证员是否予以受理的结果不同。通俗一些的表达就是"某项公证业务在这个公证处不能办的,到那个公证处就可以办"、"某项公证业务找这个公证员就好办,找那个公证员就肯定办不成"。这样的情况在公证实践中确有存在,给当事人留下了办公证"因人(处)而异"、"没有统一要求"的印象,对公证公信造成负面影响。从实践中看,"公证受理标准不一"具体表现在以下几  相似文献   

18.
公证权力的司法属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公证权力属性问题,司法部早在1994年下发的<关于我国公证制度和公证效力的复函>中就已经作了解释:"一、我国公证制度是国家司法制度的组成部份,公证处是行使国家证明权的机关(当然也包括司法证明权)代表国家统一行使公证证明职能.……二、公证书依法具有证据效力、强制执行效力和法律行为成立要件效力,是法院认定事实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简明的经济学概念可以被用来讨论法律领域中非常特殊的问题。"如果将公证当作一种配置资源的手段,将公证服务当作一种消费,将公证文书当作一种消费品的话,无疑,公证制度与经济学有着天然契合性。笔者试图从经济学中的成本与效率人手,以法经济学视角认识、分析、探究、解读颇受业内同仁关注的法定公证制度。  相似文献   

20.
关于我国公证效力的解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祎 《政治与法律》2006,(5):113-117
公证效力是公证制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它直接决定着公证制度的功能与作用,甚至还决定着一国公证制度的基本模式。本文以我国《公证法》的规定为基础,结合相关法律法规及司法解释的规定,对我国公证的证明效力、执行效力和法定公证效力逐一进行解析,全面阐释了公证效力的基本内涵;揭示了我国公证效力制度设计理念与大陆法系国家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