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世纪桥》2016,(8)
中国古代存在着赠与行为,但一直未进入立法的视野。通过比较古今的赠与行为的含义,认为对古代赠与的研究不能宥于当代法律概念的理解。从古代反映赠与行为存在的六个文字"赉、贡、锡、畀、予和贶"为切入点,通过赠赐行为,朝贡行为和赠与行为勾勒出了古代赠与制度的全貌。中国古代的赠与行为与赠与制度虽然生成于私有制的土壤,但对我国当前民事法律制度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赠与合同是有名合同的一种 ,《民法通则》、《合同法》等法律对相应的问题进行了规范。但由于成文法本身的局限性 ,或概念不清 ,或法律与法律之间、法条与法条之间存在矛盾与冲突 ,使法的实施出现诸多困难。为了更好发挥法律的功用 ,本文就赠与合同的有关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一、赠与合同的诺成性问题赠与合同为诺成性合同或实践性合同 ,我国学者一直有争论 ,有的认为赠与合同为实践性合同 ① ;有的认为赠与合同为诺成性合同 ② ;有的认为我国合同法对赠与合同的实践性或诺成性采取了两分的方法加以规定 ,普通赠与合同为实践性合同 ,而将特…  相似文献   

3.
根据我国房地产转让的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凡涉及房地产买卖、交换、赠与等转让行为的,必须办理下列手续:一、签订合同。房地产买卖、交换、赠与或抵债的,转让当事人应当签订房地产转让合同,从房地产作价出资或者作为合作条件,与他人成立企业法人,房地产权属随之转...  相似文献   

4.
影响我国当前房地产业非理性发展的宏观经济因素大致分为结构性因素和政策性因素两类.其中,结构性因素是历史遗留问题,主要包括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和"强投资、弱消费"格局引起的内外经济发展不平衡;政策性因素主要包括政府调控行为本身、金融政策以及住房保障政策等.  相似文献   

5.
亦称馈赠税。是对赠送财产课征的一种财产税。赠与税的纳税人,有的国家规定为赠与人,有的国家规定为受赠人。赠与税的征收,目的在于防止财产人生前用赠与亲友的方法,逃避死后应纳的遗产税。所以大多数国家的赠与税与遗产权是同时实行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赠与税是遗产税的辅助税。  相似文献   

6.
国家税务总局日前下发的《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加强房地产市场个人无偿赠与不动产税收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将对无偿赠与行为、将受赠住房对外销售以及赠与行为后续管理等三个方面提出加强税收征管的措施。国家税务总局要求,纳税人在办理无偿赠与减免税手续时,必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填报《个人无偿赠与不动产登记表》并作出无偿赠与声明,税务机关审核通过后方可办理无偿赠与减免税手续。为防止房屋买卖双方利用假赠与行为,偷逃赠与环节和将受赠房屋对外销售环节的营业税,将无偿赠与行为区分为一般赠与行为和其他无偿赠与行为两类,并对如何确定…  相似文献   

7.
上情     
个人无偿赠与不动产将全额征税日前,国家税务总局下发《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加强房地产市场个人无偿赠与不动产税收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对无偿赠与行为、将受赠住房对外销售以及赠与行为后续管理等三个方面提出加强税收征管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经过一年多来的治理整顿,社会总需求得到了遏制,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已接近了平衡。然而,我们还必须看到,作为治理整顿的另一个重要任务——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却进展得很缓慢,短缺与积压并存,结构性不平衡依然存在,而且这种不平衡随着经济的回升还有可能会进一步加剧。那么,为什么结构调整强调并实施了多年,而效果却不显著呢?我们认为,除了旧的宏观管理体制的惯性作用以外,微观经济行为的  相似文献   

9.
《支部生活》2008,(4):40-40
赠与合同是赠与人将自己的财产无偿给予受赠人,受赠人表示接受赠与的合同。赠与可以附义务。赠与附义务的,受赠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义务。  相似文献   

10.
利益返还请求权是票据法在持票人票据权利消灭后,为实现持票人与出票人或承兑人之间的利益平衡而规定的一种补救措施。它在性质、成立条件、行使等方面均有不同于票据权利的特征。我国票据法中虽对此有所规定,但却有其不周全之处。  相似文献   

11.
人口老龄化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命题。在我国,人口老龄化与城市化发展相叠加是老龄工作面临的基本国情。适应升级换代需要,科技创新将在养老服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国养老服务产业发展的痛点与难点主要表现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结构性矛盾。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要坚持立足我国国情,全面深化养老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相似文献   

12.
曹雷在国外期间,父亲将房子卖给了妹妹曹月,曹雷将父亲和妹妹告上法庭,要求确认父亲与妹妹之间的房屋买卖合同无效。在法庭上,曹雷说,房屋应按法定继承顺序继承,父亲与妹妹之间的赠与行为不合法。曹月说,父亲将房子交给我并非赠与关系,我向父亲支付了35万元,父亲自愿签了合同,并亲自办理了房屋过户手续。母亲去世后,父  相似文献   

13.
刘跃和于新兰是一对七十多岁的老夫妇,膝下无子女.由于孤独寂寞,渴望有亲人相伴,他们邀侄孙女刘玉欣搬来一起住.1999年1月3日,两位老人和刘玉欣订立一份赠与合同,约定:"刘跃、于新兰将坐落在XX市XX区XX小区5栋506号房产权赠与给侄孙女刘玉欣所有","该房产依法办理过户后,赠与人仍然有权居住直至逝世为止,在此期间,受赠人无权干预赠与人的居住权.  相似文献   

14.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宪法规定:“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但是,在我国民主制度的实践过程中,却不时出现贿选行为。贿选行为的存在严重地损坏了国家民主制度的声誉,也阻碍了我国民主制度的发展进程。贿选犹如黑洞,它腐蚀了人的灵魂,吞噬着选民们本就不十分丰厚的民主意识。  相似文献   

15.
《先锋队》2000,(9)
未来十年里 ,我国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目标已经确定。中共中央办公厅最近印发了已经中央批准的《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纲要》指出今后将探索实行用人失察失误责任追究制度 ,同时建立国有企业重大决策失误追究制度。《纲要》提出 ,我国将建立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制 ,探索实行用人失察失误责任追究制度。明确选拔任用工作过程中推荐、考察、决定等各个环节的责任主体和责任内容。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失职、渎职行为 ,依照有关法律规定追究责任。此外 ,还要探索符合党政机关特点的工资福利制度。根据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16.
时政新闻以其特殊的重要性和有用性越来越受到读者欢迎,但在我国却出现了时政新闻总量增长与读者真正迫切欲知的时政信息严重不足的“结构性缺失”的矛盾。这一矛盾不解决,新闻改革难言成功。本文通过大量的现象分析,探讨了时政新闻结构性缺失的表现、实质及其变革的途径,旨在还原时政新闻的平衡结构,实现其尊重和维护公民知晓权、参与权、监督权等民主权利的功能。  相似文献   

17.
丁亮家里有农村宅院一处,2007年他因身体原因与老伴一起搬去与儿子同住后,将该处宅院赠与自己老伴的外甥陈同使用,同时两人签订了赠与书。陈同虽然没办理过户手续,但一直使用这处房屋。  相似文献   

18.
正⒈明确胎儿有遗产继承、接受赠与等权利草案第十六条:涉及遗产继承、接受赠与等胎儿利益的保护,胎儿视为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但是,胎儿出生时未存活的,其民事权利能力自始不存在。在法律上,民事权利能力是一个人能否享受民事权利的前提,如果没有民事权利能力则无法享有和行使民事权利。民法总则草案认为,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始于出生,胎儿尚未出生,原则上不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但为保护胎儿的遗产继承、接受赠与等权利,有必要  相似文献   

19.
速览·中国     
房屋赠与三种情况下不征收个税 国家财政部近日下发《关于个人无偿受赠房屋有关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指出三种情形下的房屋产权无偿赠与,对当事双方不征收个人所得税:(一)房屋产权所有人将房屋产权无偿赠与配偶、父母、子女、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兄弟姐妹.(二)房屋产权所有人将房屋产权无偿赠与对其承担直接抚养或者赡养义务的抚养人或者赡养人;(三)房屋产权所有人死亡,依法取得房屋产权的法定继承人、遗嘱继承人或者受遗赠人。  相似文献   

20.
丁亮家里有农村宅院一处,2007年他因身体原因与老伴一起搬去与儿子同住后,将该处宅院赠与自己老伴的外甥陈同使用,同时两人签订了赠与书。陈同虽然没办理过户手续,但一直使用这处房屋。2012年丁亮老伴去世后,丁亮要求陈同返还房屋,却遭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