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公共权力腐败的社会根源 腐败的社会根源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重要的根源就是个人社会角色的多重性。社会角色是指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它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它构成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社会角色包含两个内容:任何一种角色都与一系列行为模式相关,一定的角色必有相应的权利义务;角色是人们对处于一定社会位置的人的行为期待,社会要求每一个人按自己的角色行事。  相似文献   

2.
赵明 《中国妇运》2009,(4):29-31
“角色”原是戏剧中的名词,指演员所扮演的剧中人物。20世纪20—30年代,美国芝加哥学派将此概念引入社会学研究中。一般认为,“社会角色”是指与社会成员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它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社会成员的行为期望,构成社会群体组织的基础。只要是社会成员,都会承担并扮演某种社会角色。  相似文献   

3.
周林刚 《人大研究》2001,(11):34-35
角色理论为研究政治问题提供了广阔的前景。政治角色是由人们对于处在政治过程中的人的行为期待而构成的各种政治行为模式。从角色理论出发 ,我们可以这样下定义 :所谓腐败 ,是指政治角色 (主要指掌握政治权力和社会权力的人 )在公共权力行使过程中 ,为了个人或小集团利益 ,而违反各种法定或公认的社会角色规范的一种越轨行为 ,它是一种严重的角色扮演失败。对于角色理论来说 ,角色的扮演过程十分重要。一般而言 ,角色的扮演要经过三个阶段即角色期望、角色认同和角色表现。如果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了故障 ,那么角色扮演过程就会出现失调现象…  相似文献   

4.
《公安研究》2009,(11):89-89
张作华在《政法论坛》2009年第3期撰文认为,民法亲属身份关系领域的法律行为现象纷繁复杂。身份行为的合理分类有助于民法整个法律行为类型体系的逻辑完足。身份行为首先依其本质特征区分为纯粹身份行为与身份财产行为,以便适用不同法律行为规则。纯粹身份行为又可分为创设性身份行为与解消性身份行为,从而设置不同的效力控制机制。身份行为还可类型化为单独身份行为与共同身份行为、束己身份行为与涉他身份行为。婚姻行为、亲子行为是典型的身份行为。  相似文献   

5.
犯罪人标记行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标记行为是犯罪人为了满足某种心理上的需要或表达某种情感而实施的一种特殊行为.分析标记行为有助于确定案件性质、串并案件、提高犯罪心理画像的信度.在侦查实践中,应注意区分标记行为与犯罪手段、伪装行为和多余动作.  相似文献   

6.
集体行为是人们基于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在受到某种刺激的情况下而采取的聚众行为。集体行为的产生是利益因素、心理因素、体制因素和偶发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它具有主体的群体性、行为的激进性、过程的传染性和影响的强烈性等特点。对集体行为要从切实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积极推进参与型政治文化建设、不断提高政治制度化水平和努力完善法律体系等方面进行合理规制。  相似文献   

7.
《政协天地》2013,(10):34-34
农民市民化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它既不仅仅是农民社会身份和职业的一种转变,也不仅仅是农民居住空间的地域转移,而是一系列角色意识、思想观念、社会权利、行为模式和生产生活方式的变迁,是农民角色群体向市民角色群体的整体转型过程,建议:  相似文献   

8.
身份系指从行政法律或经济社会方面,确定一个人的地位或权利。身份证则是记载持证人必要情况的证明材料官方文件或卡片,它可以表明持证人的个人身份。识别身份首先要解决证件本身的真伪,其次要确认持证人与证件的同一性,前者属于证件防伪技术,后者是本文要讨论的用生物测定(统计)学方法,通过识别持证人的某种身体或行为特征,与证件所载有的资料对比,确认同一性,证明持证人的身份。而生物测定(统计)学方法的定义是:根据个人唯一的生理特征或行为特征,来查证或辨、识别某个活人身份的自动化方法。一、识别模式一种简单明了的识…  相似文献   

9.
大学新生的角色失调是许多大学新生在认知和行为上出现偏差的重要原因.据报载,四川省某县87级一位理科状元,于1987年夏踌躇满志地跨入了令人倾慕的清华园.在清华大学里,他与新的社区文化发生冲突并对新的角色期待极端不适应,由此而导致严重的心理失衡和角色失调,于1988年春满人间时跳楼自杀.这位正值青春年少的一介学子,因为心理素质欠佳和缺乏及时、必要的引导等原因,最终黯然地选择了引以为叹的"解脱之路".类似的大学新生的变态心理和偏离行为,随着物质生产和社会生活的多维发展正呈现出日益增长的趋势,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警觉和反省.所谓社会角色,是指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  相似文献   

10.
经济伦理是一个专门表述人们经济行为与伦理规范互动关系的概念。这是一个具有独特价值积淀的人文概念。它探讨不同文化圈的人们如何运用特定的伦理道德原则去指导、规范群体或个体的经济行为。在时空交迭、生命流转、文化变迁过程中,经济伦理始终扮演着一个重要角色,在生产力极为低下的社会形态里,它维系着人们的生存和发展的正常秩序。在文明衍化的历程中,它又不断地调整和完善自己与时代的关系,对人们的经济行为不断地进行救赎与扶正。随着文明的演进,人们不得不注视如下问题:(-)人们的经济行为愈来愈需要伦理原则的启动与疏导…  相似文献   

11.
个体对宗教身份的认同集中表现为积极参加宗教团契,赞同与共享宗教教义和某种价值观念,接纳成员资格,培养团体归属感与责任感,从而在情感上、心理上或行为上跟宗教团体其他成员相一致。针对大学生信教现象,本文从身份认同的角度,剖析他们确立宗教信仰的过程,并由此阐释有效开展教育与管理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人大代表的行为取向,是指代表以国家权力机关组成人员的特定身份,在参与国家事务管理中充分表达自己选择意向的参政行为,它表现在代表履行职责的各种言论与行为之中。人的行为是受思想支配的。而且,一般来说,以不同身份在不同场合的特定活动,是在与其身份相适应的思想意识指导下进行的。人大代表参政议政的行为及其取向,同样也要受到代表角色的意识的支配。代表的角色意识,就是代表依法履行权利和义务的职责意识。这种职责意识,是代表的责任心与使命感的综合反映。代表的职责意识强不强,直接关系和影响到其执行职务的行为是否自觉和行为取向是否正确。可见,代表的角色意识是决定代表行为取向的内在心理因素,代表的行为取向则是代表角色意识的外在表现,两者密切相关,表里相依。  相似文献   

13.
从社会发展的基点上来讲,人们的行为都是利益行为,但这种利益行为都是有边界的.对于具有社会公民身份和共产党员身份的党员来讲,其利益行为具有道德边界、法律边界和政治边界,即共产党员的利益行为必须限定在社会道德规范、国家法律和党内规范的边界范围内,以确保党员的先进性.  相似文献   

14.
最近几年,我国的考研热越来越热。为了对我国考研热现象至少一个方面的解释和分析,本文引进了一对启发性概念———租和寻租,认为考研过程中也存在寻租现象。我们把租定义为由于不同体制、权力和组织设置而获得的“额外收益”。寻租就是人们在某种制度环境下的行为,使个体价值最大化的努力产生的社会浪费。政治权力先进行了财富或其他实际利益的转移,但只有具有某种资格或身份的人才能分享转移后的财富,这样,具备这种身份或资格的人较之其他人就享有一块额外收益。获取这种身份和资格的努力就是寻租,无论获取活动是否合乎形式公平的…  相似文献   

15.
一、运用行为科学及其方法培养职工安全行为 1.把握行为规律。行为科学认为,人的行为有共同规律,其基本的模式是:环境影响(有时决定)需要,需要产生动机,动机支配行为,行为指向目标。在这个模式中,环境是人体以外一切客观条件的存在及影响的总和;需要是对个人目标的追求与渴望;动机是引发行为的起始点;行为是人的一系列动作的总和;目标是人们为了实现某种目的而追求的某种事物的标准、规格或状态。  相似文献   

16.
郭翔 《青年探索》2002,(5):50-54
在中国大陆.青少年的偏差行为几乎是普遍存在的、经常发生的、难以避免的社会现象。青少年中出现的偏差行为,犹如孩子学走路必然要摔跤一样,经过多次的跌倒、爬起,就学会走路了。青少年在其成长中,也会发生各种各样的偏差行为。而行为偏差难免导致某种危害或危险后果,使人们接受教训。青少年通过认识和纠正偏差行为,就可以逐渐成为认可和  相似文献   

17.
压力时代到来,人人都有压力,无论是公务员还是普通老百姓,肩上都是沉甸甸的担子。他们压力孰轻孰重?我们可以从社会学的角度作个比较。社会角色:"为人民服务"与百姓的角色差异社会角色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  相似文献   

18.
身份犯新论     
徐留成在《政治与法律》2008年第9期撰文认为,身份犯是一类犯罪,并非指一类犯罪人。作为一类犯罪的身份犯,是指法律规定的以实施犯罪的行为者在行为时所具有的刑法身份为定罪要件或法定量刑情节的犯罪。刑法身份是指法律规定的,对定罪量刑具有影响的一定的个人要素或一定的单位附属条件。包括自然人刑法身份与单位刑法身份。类罪特征、  相似文献   

19.
角色是一个人在社会分工中所处的位置,是一个人态度和行为的综合表现。它代表了自身的职能和身份,包含着角色义务和角色期待。保安人员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保卫者,它肩负保护客户的财产及人身安全,防止各种违法犯罪分子和各种事故、灾害的发生,以及维护正常秩序的任务。因此,作为保安人员一定要努力培养自己的角色观念,把握角色特性,创造角色价值。  相似文献   

20.
石岩 《青年论坛》2002,(1):47-47
在大学生行为塑造过程中教育管理者 ,用正强化手段激发、鼓励、维持好的行为 ,用负强化手段使得大学生的各种不良行为逐渐减弱或消除 ,从而达到高校教育管理的目的。由此可见 ,行为强化是塑造大学生行为的得力“法宝”。强化作为一种心理学的术语是指对有机体 (包括人和动物 )的某种行为 ,通过给予一定的刺激 (如肯定或者否定 ,奖励或者惩罚 )促使这个行为增强或者是减弱甚至消退、激发或者压抑的心理过程 ,叫做强化。强化理论是建立在条件反射理论基础上的 ,即原苏联生理学家巴浦洛夫关于刺激导致反应的理论。例如 ,对一个大学生的志愿者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