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宁悦彤 《学理论》2013,(30):251-252
21世纪需要的复合型外语人才应该是外语水平高、基础扎实、专业能力强、知识面广、应用能力强的高素质外语人才。因此,培养多元化的、复合型、应用性人才已经成了高校外语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高校外语专业如何培养复合型外语人才已经成为高校教育改革的一个新课题。主要从俄语专业教学的角度来分析和探讨一下俄语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15,(6)
21世纪以来,中俄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技术、贸易、军事等领域里的合作日益巩固和加深,呈现良好发展态势的两国关系更加需要既懂俄语语言,了解俄罗斯文化,具备良好的俄语技能和掌握至少一门专业方向(俄语除外),又具有国际化视野,同时通晓俄罗斯艺术、教育、旅游、法律、外贸等知识的创新性应用型俄语人才。而中俄边境高校在创新性应用型俄语人才的培养上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拟从三个方面探讨中俄边境高校构建创新性应用型俄语人才培养模式的途径和策略。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17,(8)
近年来,在全国跨境电子商务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哈尔滨市依托自身优势要打造"对俄电子商务中心城市"和"全国最大中俄贸易电子商务人才基地"。这对哈尔滨高校俄语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通过对"俄语+电子商务"和"电子商务+俄语"两种不同培养目标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究,驱动哈尔滨各类高校俄语教学的改革着眼于当前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以跨境电商企业人才需求为导向,进行创新俄语复合型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7,(10)
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为完善高等院校传统的俄语人才培养模式和实践教学方法,培养出适应现代社会经济发展和行业实际需求与就业岗位零距离的跨学科、复合型俄语人才,应加强"学以致用,能力突出"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的高校俄语教学改革。大学俄语人才培养应顺应时代发展和要求,改革俄语教育教学模式、人才培养目标,打破学科界限、强调学科聚合、完善课程设置,解决俄语人才培养的"瓶颈"问题。  相似文献   

5.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也是中国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对于高校的俄语人才培养而言更需要创新模式。为此,提出创新型俄语人才"2+1+1"校企外合作培养模式,即"2年校内学习+1年国外学习+1年企业实习"的创新模式,以期更加有效地改善俄语人才培养现状,实现高校俄语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需求的对接。  相似文献   

6.
郭娉婷 《学理论》2013,(9):235-236
近些年来,中俄在关系稳定、政治互信、战略协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与深化了在经济、科技、文化等诸多领域的交流与合作。许多方面都要求懂相关专业知识并熟练掌握俄语的专业复合型翻译人才的参与。因此,俄语人才培养既是促进两国交流与合作向深层次、宽领域方向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东北地区高校开展俄语学科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提出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在课程方法、教学方法、教学实践方面进行改革,从而构建出覆盖面广、针对性强、设置合理、规划科学的复合型俄语翻译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7.
徐丽红 《学理论》2015,(2):172-173
随着中俄领导人之间频繁的互访以及中俄伙伴关系的全面升级,黑龙江省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合作基础,作为对俄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的合作的桥头堡承担着更多的历史任务。作为高校中俄语教学和研究水平最高的大学黑龙江大学在教育和培养对俄创新战略性人才方面做出了新的探索,于2011年成立中俄学院。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下对新的俄语实践教学进行研究和总结如下:管理方面做到了体制创新、严格要求;教学方面多管齐下,各方面提高教学水平;学生活动有特色,有水平。  相似文献   

8.
迟勇 《学理论》2011,(15):317-318
赴俄留学培训基地是提高赴俄留学质量的新途径,将为中俄教育合作注入新的活力。东北农业大学赴俄留学培训基地集中了优秀的俄语教学资源和丰富的学生管理经验,其宗旨是为广大学生提供优秀的教育资源,满足学生赴俄留学的需求,为我国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9.
与传统的讲授法相比较,讨论式教学法具有自身不可取代的优势。讨论式教学法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体地位,能够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因此,在俄语翻译教学中采用讨论式教学法有利于学生俄语翻译能力的培养。主要从讨论式教学法的概念与特征入手,探讨了讨论式教学法在俄语翻译教学中作用与实施模式。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14,(35)
石油专业院校开展俄语二外即俄语选修课,无论是在拓宽知识面还是促进就业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石油专业学生俄语二外教学实践的困难和问题出发,探索改革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如下:激励零起点学生的学习信心、培养学习兴趣;英、汉、俄三语对照,加强语言的正迁移作用;教学方法多样化,课堂气氛活跃化;增加俄罗斯文化的植入,以求提高教与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随着改革的深化,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社会对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质量都提出了更高标准和要求。高校扩招,高等学校的教育规模越来越大,如何提高教学质量,优化和调整高校学科、专业体系布局结构,已成为高校改革和发展的首要任务。随着中俄战略伙伴关系的建立,急需大量的俄语人才,如何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调整俄语专业结构已经成为我们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张文华 《学理论》2013,(3):204-205
对于我国公共俄语教育的研究前人已有探索,但是尚未引起有关部门的充分重视。通过对俄语教育的重要性,俄语教育的背景和过程、公共俄语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力求能对公共俄语教育起到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王明凤 《学理论》2009,(25):217-217,256
写作能力的培养是大学俄语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教学中,首先应强化基本功训练,培养学生遣词造句、组篇能力;其次要加强阅读,以读助写,然后再有条不紊的进行规范性的写作训练,为学生提高写作能力指出一条方便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14.
刘肖岩 《学理论》2012,(18):249-250
在俄语作为大学公共外语的教学中,尤其是对于俄语为零起点的学生,适时融入俄罗斯国情文化背景知识可以增加学生对俄语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结合教材内容,在词汇、课文、听说这三个教学环节中有意识地介绍俄罗斯国情文化背景知识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为学生正确运用俄语进行交流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5.
王虹赞 《学理论》2012,(9):184-185
随着中俄双方合作的进一步加强,俄语教学的重要性不断显现。我国俄语教学虽然有悠久的历史,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目前我国俄语教学还存在很多问题,因此,文章在研究我国俄语教学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俄语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范海虹 《学理论》2012,(18):171-172
从大学俄语教学的角度分析了当前军校俄语教学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改进教学模式、建立和睦师生关系、优化教材、教师自我提高五个方面提出了针对提高军校俄语教学质量的对策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随着国家经济交流往来的不断发展,必须要加强对外语教学方法的研究,不断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外语应用能力。对于俄语听说教学来说,它在高职院校的俄语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同时也是掌握好俄语的最佳途径。本文将通过对自觉实践法视角下的大学俄语听说教学的研究,分析自觉实践法的教学原则以及自觉实践法视角下的大学俄语听说教学的影响因素,同时提出一些促进自觉实践法视角下的大学俄语听说教学的策略,为高职院校的俄语教学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8.
调查走访表明,当前大学俄语课的课堂教学管理现状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教师对课堂教学管理的认识偏差、管理手段的单一低效、传统教学方法的沿用、师生关系的定位偏激、不分层级的授课班设置和授课时间与方式的不合理,这导致了教学质量的停滞不前。作为高校俄语一线教师,笔者就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并通过课堂实践总结得出了系列策略,通过文章与广大大学俄语教师和科研人员进行探讨商榷,目的在于为提高大学俄语教学质量贡献一份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19.
授课方式的优劣直接决定着教学的成败。经多年一线俄语教学实践,探索得出了"五结合"授课方式,将其应用于黑龙江科技大学中俄合作办学俄语基础课教学之中,通过教学实验验证并提升其实效性,并与广大俄语教师和科研工作者进一步探讨商榷,以期更为有效地推动中俄合作办学俄语基础课教学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追溯俄语教育在中国的早期发展历史,必须研究俄罗斯文馆、京师同文馆、俄文兴育学堂、俄文学堂、广州同文馆等几个教育机构的教学概况以及在中国俄语教学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以1840年鸦片战争至1911年辛亥革命为时间段,以北京和黑龙江这两个地区比较有代表性的俄语教育机构为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