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提升当代大学生的生态文明素质,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客观要求,是构建生态文明社会的有效途径,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应该注重"三个结合":一是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结合;二是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结合;三是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与大学生社会实践结合。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17,(1)
高校作为教育和引导青年人,培养大学生良好品格的主阵地,承担着培育大学生科学生态观的重要任务,而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开展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课程,充分发挥该课程体系的作用,增强其教育的实效性,关系着国家的未来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事业的成败。通过梳理当前高校思政课中生态文明教育存在的问题,深入剖析了这些问题对当代大学生所造成的影响,最后提出了相关解决对策:一是提高生态文明的育人意识;二是构建高校科学的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教学体系;三是创新生态文明教育的教学方式;四是加大生态文明教育的保障力度。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15,(9)
生态文明价值观是一种全新的价值理念,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和灵魂,也是大学生教育的重要内容和紧迫任务。在大学生培养中,必须围绕生态文明价值观教育的重点,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武装大学生头脑,不断提升大学生生态文明道德修养,建立健全大学生生态文明价值观教育制度,积极引导大学生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使大学生牢固树立生态文明价值观,为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实现美丽"中国梦"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6,(2)
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党的十八大报告又明确提出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的任务和目标。加强大学生生态价值观教育,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为指导,全面培养大学生生态文明观,增强他们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自觉性、主动性,从而促进大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生态文明视域下高校生态意识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新时代高校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践行者,其生态意识对推动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具有重要意义。面对高校生态意识教育实效性不强、大学生生态责任意识缺乏、生态保护知行不一等现实问题,提出从高校导向性显性教育层面、日常化隐性教育层面两个维度探究高校大学生生态意识教育及养成路径。  相似文献   

6.
李铁英  董文杰 《学理论》2013,(12):216-217
当代大学生担负着推动社会发展以及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使命,理所应当拥有较高的生态文明素养,树立牢固的生态文明观念。而且,对高校的大学生加强生态文明观教育,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高校德育的发展以及提升大学生全面素质也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大学生生态文明观教育是一项艰巨复杂的事业,至少要把握好五个方面的内容与要求,才有可能实现基本的教育效果和目的,即生态自然观的教育、生态价值观的教育、生态平等观的教育、生态科技观的教育、生态法制观的教育。  相似文献   

7.
中国梦是"绿色梦",国家的富强、民族的振兴和人民的幸福与生态文明建设息息相关,生态文明教育是实现中国梦的内在要求。为了实现中国梦,必须对青年大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生态文明理念、生态法律法规和生态科学和技术是生态文明教育的主要内容。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制度化的生态文明教育体系;通识课与专业课、思想政治理论课相融合;加强社会实践,积极倡导绿色生产和生活方式是实施生态文明教育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17,(10)
生态文明作为文明发展的崭新范式,已被纳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布局之中,成为人类社会发展重大的战略任务。大学生作为实现这一任务的主体,必须接受系统的生态文明教育,增强生态文明素养。然而,当前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教育还存在某些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方法来应对,以提高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17,(7)
大学生作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其生态文明程度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生态危机迫切需要当代大学生具有正确的生态价值观念,因此,培养大学生正确的生态意识、浓厚的生态情感、坚定的生态信念、规范的生态行为,成为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题,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实现的归旨。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15,(26)
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生力军,其生态观如何,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未来。但是,就目前来看,生态教育的内容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生态观教学培养过程中的教学模式单一,生态教学成为形式,实际效果不佳。提出建议如下:提升思政教师生态文明方面的综合素质;拓展、丰富生态文明教学方面的内容;加强社会生态文明的基础设施建设,为大学生提供生态观形成的现实途径;完善、丰富思想政治理论课堂关于生态文明教学的方式。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15,(33)
海洋生态文明教育是整个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环节,高校是海洋生态文明教育开展的前沿阵地。本文以海洋生态文明的内涵为依托,分析了海洋生态文明教育在高校中的开展的必要性和当前开展的现状,进而提出了展望,以期为高校开展海洋生态文明教育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正>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推进,能源危机及环境问题激发了社会大众对于环境危机的深度思考,切实强化生态文明教育也成为社会各界的一种强烈呼声。大学生作为一个重要群体,全面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显得尤为迫切。基本内涵在农耕时代的黄色文明,无论是中国古代的农耕于时、勿竭泽而渔所折射的生态理念,还是西方宗教中博爱思想所蕴含的生态内涵,生态文化始终根植于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基因  相似文献   

13.
生态文明教育路径的研究与运用,是高校实施生态文明教育的关键。通过对高校生态文明教育路径理论的分析发现,高校已基本形成了理论教学、校园文化、大众传媒、管理载体、大学生环保社团为主的五条途径,而教育方法则贯穿于这五种途径的始终。目前对这五条教育途径的运用和开发的程度还比较低,对教育方法的研究还比较分散、浮于表面,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并且通过研究发现,实践性、隐性教育的加强将是高校生态文明教育路径今后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13,(31)
生态文明理念的认同过程是一个由认知认同到情感认同再到行为实践的动态过程。因此,要提高大学生对生态文明理念的认同,一是要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提高大学生对生态文明理念的认知认同;二是开展丰富的校园生态文明活动,培养大学生对生态文明理念的情感认同;三是加强社会实践活动,强化大学生对生态文明理念的行为认同。  相似文献   

15.
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多元文化背景要求国家必须把民族团结教育提到至关重要的地位,而民族院校则担负起实施民族团结教育的主要阵地和核心关键。然而,当前的民族团结教育缺乏时代性和创新性,不符合当前形势对民族团结教育的要求,亟待补充和完善。基于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了民族院校开展民族团结教膏的重要性及其优势,并从生态文明的角度提出了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框架、内容和对策。希望对提升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民族团结教育实效性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6.
高明星 《学理论》2011,(16):263-264
引导大学生积极和正确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影响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选择,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素质。从分析人类优秀文明成果的内涵,教育大学生继承人类优秀文明成果的主要内容和教育大学生继承人类优秀文明成果的实践路径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思考。  相似文献   

17.
李珊  杨仁斌 《学理论》2015,(7):222-224
本文以农业院校为切入点,通过开展湖南农业大学学生生态文明观问卷调查,了解当代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现状,探讨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农业院校应如何培育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使其成长为顺应时代要求,有担当,懂环保,践行生态文明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  相似文献   

18.
赵小成 《学理论》2010,(27):237-237
当人类面临前所未有的生态恶化危机之时,生态文明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作为地理学科教育的重要价值取向的生态文明意识在青少年成长教育中至关重要。从分析地理教学中需要渗透的天人合一、资源有限、人口意识等理念出发,提出了科学有效的生态文明教育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以生态文明为研究视角,提出高校开展生态教育的必要性。以大庆地区高校为研究对象,分析总结其生态教育当中所存在的弊端。大庆地区高校生态教育的课堂教学模式。主要有以下三种:渗透教学模式;单科教学模式;专题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20.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中,人类的环境道德观念及生态文明理念发挥着重要的能动作用。当代大学生被赋予重要的历史使命和现实责任,加强大学生环境道德教育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面对当前大学生环境道德教育所凸显出的问题,我们应借助新兴的互联网思维,挖掘网络环境道德教育资源,营造积极健康的环境道德话语体系,激发大学生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改进加强大学生环境道德教育,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