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少数民族大学生是非民族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特殊群体,对这一群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程度事关高校民族团结进步和社会稳定大局,分析研究这一群体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过程具有重要意义。以非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过程为研究对象,结合新媒体时代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从非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过程的现状、存在问题和优化对策等三方面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2.
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商杰强 《学理论》2009,(29):191-193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多元文化背景下遭遇诸多挑战,而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核心内容,理想信念教育对多元文化的冲击的敏感度更加突出。多元文化对理想信念教育冲击主要是从改变塑造大学生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切入。多元价值观念的传播、外国文化的强势介入、国内利益多元化带来的思潮多元化是影响理想信念教育的主要原因。在新形势下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必须坚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大学生,兼顾大学生价值观多元的现实,加强引导疏导,突出重点群体,分层次推进,有针对性地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17,(2)
新时期加强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是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是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祖国观、历史观、民族观的需要。当前要加强对大学生"五个认同"意识的培养,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主要特征和当前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这对于新时期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程的教学具有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院校作为培养少数民族人才的重要基地,有许多来自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与汉族学生一起接受教育,他们的行为、思维方式,与汉族学生存在诸多差异。高校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沿阵地,各种文化和思潮在这里交汇和碰撞,而少数民族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他们担负着建设和发展民族地区、促进民族团结的特殊任务。因此,抓好民族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相似文献   

5.
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是创新民族工作的机制、拓展民族工作载体的重要举措。高校民族团结教育不仅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更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应有之义。当前,准确把握民族团结教育的主旋律,应当充分发挥高校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事业中的巨大作用。对高校民族团结教育的功能进行深入探究不仅价值重大,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高校民族团结教育的功能主要体现为方向功能、聚合功能、激励功能、保证功能和协调功能等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民族团结教育是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更是民族高校人才培养的核心内容。新世纪以来,伴随多元文化思潮的冲击和区域之间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特别是境外民族分裂势力的煽动与挑唆,出现了一些影响、破坏我国民族团结工作的典型事件,与此同时也增加了民族高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难度。因此,在新形势下,民族高校应进一步拓宽现有的民族团结教育实施路径,强化民族高校民族团结教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学理论》2015,(36)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团结和共同繁荣是维护国家统一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提条件。各民族人民国家认同感是巩固各民族关系,实现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实现国家兴盛的基础。由于我国民族众多,不同民族由于其生活的自然条件和历史文化背景的不同,也导致了不同民族在国家认同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民族地区大学生是我国各民族的未来,大学生国家认同直接关系到我国各民族国家认同的整体水平。因此,加强民族地区大学生国家认同感教育对于提高国家认同感,实现各民族之间的共同繁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主要研究增强民族地区大学生国家认同感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建设社会主义,实现国家伟大振兴的胜利之本。新时期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就是要在大学生中广泛深入地开展国情和区情、中华民族团结史、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党的民族政策、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反分裂反渗透、国家民族法律法规等教育,巩固和发展我国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五观”教育中的民族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与民族问题的基本观点与纲领政策构建成的思想体系,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制定民族法规政策的重要理论依据。民族团结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和核心内容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所追求的目标。在新世纪、新时期,需要认真重温、学习贯彻党和国家关于在各民族学生中大力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精神。本文以马克思主义民族观为指导,从学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性的基础上提出几点加强民族团结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吴爱民 《学理论》2015,(7):227-228
随着教育现代化的开展,高校教育的作用越来越突出,特别是民族地区的高校。民族地区高校的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有利于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反对民族分裂主义,维护祖国统一,促进民族团结。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民族观,能够加强大学生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提高大学生的思想认识,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民族地区大学生是民族地区发展的中坚力量,为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维护少数民族地区的团结和稳定。民族地区高校马克思主义教育观虽然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仍存在着很多问题和挑战。本文将从民族地区高校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的现状分析出发,对民族地区高校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的具体策略进行初步探析,希望对诸位同仁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习近平指出,新疆的问题最长远的还是民族团结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民族团结的根基。当前,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新疆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中,从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和公民层面对大学生进行民族团结教育,不失为一条科学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13,(35)
民族院校辅导员是开展民族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军,是民族院校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积极推进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打造专业化、职业化的辅导员队伍,必须从正视民族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现状出发,着眼于提升民族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积极探索推动新形势下民族院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路径。为此,应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和应用技能;培育专业的服务理念和职业伦理;构建专业的培训培养体系;建立健全专业化的制度机制。  相似文献   

13.
《学理论》2015,(1)
本文对广西民族大学理学院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指出民族院校大学生党员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建构民族院校大学生党员先进性特殊内涵的基础上,探索适合民族院校大学生党员教育的有效策略,保持民族院校大学生党员先进性。  相似文献   

14.
爱国主义教育是民族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互联网+"的产生和发展给民族院校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机遇与挑战并存。文章从机遇和挑战两个方面,分别分析了"互联网+"时代民族院校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15.
周莉 《学理论》2012,(16):272-273
理想信念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少数民族大学生是民族地区发展的建设者,也是我国民族地区和谐发展稳定的重要力量,当前"90后"少数民族大学生已经成为我国民族院校在校生的主要组成部分,他们只有具备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执著的事业追求,才能努力成才,贡献社会。在民族院校"90后"少数民族学生理想信念状况开展调查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对"90后"少数民族大学生理想信念存在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学理论》2014,(31)
当前,当代大学生感恩现状主流是好的,并呈现出一些新的表现形式,这些表现形式的形成与当前多元文化背景密切相关。但90后大学生感恩意识和行为仍存在一些令人担忧的地方。在全国上下讨论如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背景下,对大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就是引导大学生树立爱国、爱社会和爱家庭的博爱情怀,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相似文献   

17.
《学理论》2017,(1)
加强高校学生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对于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提升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的效果,其前提是让其形成正确的民族团结认知。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到,当前高校学生在民族团结认知方面尚存在认识偏差和不全面的问题。高校应在结合地方与学校实际的基础上,采取措施如下: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增进对民族团结的了解;建立并完善高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8.
张昌勋 《学理论》2009,(10):170-171
切实加强大学生文化艺术教育,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本文在简要分析高职院校文化艺术教育现状的基础上,论述了高职院校开展文化艺术教育的作用和意义,进而提出了加强高职院校文化艺术教育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蒋蕾  李一苇  钟妮 《学理论》2012,(21):278-280
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受到了不同文化的冲击,我们通过对复旦大学部分学生的问卷调查和走访调研,发现大学生的理想信念状况主流是健康的,积极向上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本课题试图通过对影响复旦大学学生理想信念的多元文化梳理来找出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更有效的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20.
加强学生党员队伍建设是民族高校党建工作的基础工程,是深化少数民族青年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保持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必然要求。当前民族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存在着后续教育重视程度不高、学习内容枯燥、组织生活形式不丰富、考核评估机制不完善等问题,迫切需要建立理论学习机制、社会实践机制、考核评价机制、目标管理机制等一系列长效机制,以确保党员后续教育的长期稳定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