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刑事司法活动中,刑事政策的功能是对刑事立法及具体司法实践提供宏观的、指导性的方针和原则、导向,在刑事司法中对法律起到补缺的作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法律本身严格规则性所带来的先天缺陷,更能体现司法人性化的需求。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提出,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执政理念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2.
减刑、假释是对罪犯在刑罚执行过程中的一项刑事奖励政策,是对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的具体应用,这项政策对于充分调动服刑人员的改造积极性、促进监管场所的安全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对青少年犯罪实施从宽处理,是我国一项重要刑事司法制度。它对于青少年罪犯的改造、青少年罪犯的回归社会以及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有着重要意义。在司法实践中贯彻宽严相济司法政策,必须改变重刑观念,完善刑事和解制度,在侦查、检察、审判、羁押阶段建立相应的从宽机制,以利于对青少年罪犯的权益保护,提高青少年犯罪人的改造效果。  相似文献   

4.
刘阳 《法制博览》2013,(5):219+218
在构建和谐社会和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下的背景下,刑事和解制度作为一项新型的刑事案件处理机制,完全符合现代刑法理念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念,对于妥善化解社会矛盾,积极解决社会纠纷,保持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我国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研究——以不起诉制度为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刑事政策的总原则是实行“教育、感化、挽救”。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适用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从轻从宽处理,这是党中央、高检院在构建和谐社会大背景下提出的刑事司法政策,社会各界已达成共识,成为了检察机关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标准。因此,与“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相应的,对未成年犯罪人不起诉的问题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而这一制度在实践中尚待完善,如标准还不够明确,不起诉后的帮教困难较多等。  相似文献   

6.
王琳 《法制博览》2013,(4):210+209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是我国现阶段惩治和预防犯罪的重要刑事司法政策,对于预防和打击犯罪,保障人权,对于建立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坚持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不仅是出于将犯罪人也视为人的人道精神,而且从更重要的意义上也是对社会个体自由和权利的尊重。从客观实际和诉讼规律的角度,在公诉审查案件的结果并不是都要提起公诉,必然有相当多的案件不符合条件而不应追究刑事责任。并且在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理念的指导下,公诉审查案件过程中不起诉的情况将会增多,其中附条件的不起诉情况作为实践中出现的一种现状,也会大量增加。  相似文献   

7.
实施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既是正确处理我国当前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的需要,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在未成年人犯罪检察工作中的各个环节予以贯彻落实,不仅对预防和控制未成年人犯罪、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而且对推进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制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司法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8.
何颖 《法制博览》2013,(5):208-209
2012年3月公布的新刑事诉讼法在特别程序设立了当事人和解的公诉案件程序,刑事和解程序是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的背景下入法的,此项制度的设立不仅可以解决我国转型期司法资源有限的困境,而且有利于社会矛盾的解决和社会关系的恢复。  相似文献   

9.
刘萍 《法制博览》2022,(10):140-142
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彰显新时代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符合当下惩治犯罪的特点,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在新的时期被赋予相应的时代内涵.以"宽""严"与"相济"为核心的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对《刑法修正案(十一)》中新增的高空抛物罪进行剖析,分析其"入刑"的必要性.据法益种类及其法益侵害程度的差异,对高空抛物行为的定罪量刑可从四个维...  相似文献   

10.
积极的刑事政策,是一种主动的、非刑罚性的、注重公众参与的刑事政策。之所以提倡积极的刑事政策,是因为传统消极刑事政策存有局限性,难以实现有效治理犯罪的刑事政策目标。在刑事政策领域探讨和实践积极的刑事政策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