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6 毫秒
1.
东盟在成立时曾提出要加强东南亚区内经济合作, 但发展至今, 东盟内部的经济一 体化水平仍然很低, 其限制因素主要包括三方面, 一是政治合作才是东盟合作的真正动力, 地区内 经济合作偏于强烈的象征意义;二是独特的“东盟方式”———追求国家利益, 成员一致和政治合作 “三位一体”日益成为阻碍经济合作深化的绊脚石;三是东盟国家高度依附性的经济发展模式减弱 了地区内贸易和投资的动力。东盟只有通过利益协调、制度完善和发展模式转型“三管齐下”, 才 有可能保持自身在东亚一体化中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面对国内经济的下滑和国际形势的变化 ,东盟作为一个地区性的国际组织 ,2001年表现比较活跃。在经济一体化、科技、控制爱滋病和禁毒、反恐斗争及地区安全等方面 ,东盟加强了内部和国际合作 ,并取得了积极的进展。展望2002年 ,东盟将在经济合作、一体化和地区安全问题上进一步加强合作。一、加强内部团结合作 ,推动一体化进程东盟于1967年成立。1994年5月发表了《东南亚十国关于建立东南亚共同体的声明》 ,明确提出东南亚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一体化的目标。此后 ,东南亚一体化在许多方面取得了明显的进展。2001年…  相似文献   

3.
2003年的东盟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东南亚经济复苏、东亚经济增长、世界形势多变的情况下 ,东盟在2003年比较活跃 ,成为亚洲舞台上的一个热点 ,不仅促进了东盟内部在政治、经济、地区安全、社会的一体化进程 ,而且还进一步扩大了与中国、日本、韩国、印度等亚太国家的合作 ,加强了与美国、欧盟在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对话与合作。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进展顺利 ,它的启动积极地推动了东盟与中国经贸关系的发展。一、东盟 :扩大合作 ,促进一体化2003年的世界并不宁静 ,美英联军发动对伊拉克战争 ,“SARS”上半年肆虐东北亚和东南亚 ,在这种多变的形势下 ,东盟在各方面加强了内…  相似文献   

4.
1967年至今,东盟不断以区域一体化为目标,实现区域内政治、经济、文化的联合。但东盟区域一体化的速度缓慢仍受到质疑,各方对东盟能否在2025年之前达成区域一体化的目标仍存疑虑。那么,究竟是什么影响了东盟一体化进程的速度和效率呢?是否可以通过分析东盟经济一体化决策过程的方式来了解东盟一体化进程缓慢的原因?本文旨在通过东盟成员国在群体决策中的表现、过程和方式来分析东盟经济一体化进程缓慢的原因及产生的影响,运用模拟东盟决策模式的方式,解释东盟群体决策进程中易被忽视又重要的影响因素,为下一阶段东盟一体化的顺利进行及中国与东盟关系的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5.
曾有人形象地把东南亚比做日本的“后院”,确有一定道理。但时过境迁,国际与地区的经济、政治与安全环境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东盟一体化的进展以及中国地位的提升,改变了原有地区政治格局与经济力量的对比。战后日本对东盟外交有其独特的优势,但面对新情况,也存在诸多不利因素。对东盟外交的成败,关系日本政治大国目标的实现。而日本地区战略的调整也将导致日本与东盟以及东亚其他国家形成新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6.
30多年来,东盟作为亚太地区发展中国家的一个区域性组织,在本地区经济、政治和安全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东盟目前共有9个成员国,今年12月份,东盟将在越南召开非正式首脑会议,讨论柬埔寨入盟以及东盟未来的发展等问题。届时如果柬埔寨的国内局势能够趋于稳定,柬将有望成为东盟组织的一员,东盟成员国也将扩大到十国。东南亚十国联盟的最终形成,标志着东盟的一体化进程已迈出了重要一步。但由于东南亚各国在政治、经济等领域发展极不平衡,加之来自西方的各种压力,东盟的一体化进程一直面临着诸多问题与障碍。尤其是1997年席卷东南…  相似文献   

7.
中国-东盟关系在"黄金十年"里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在向"钻石十年"迈进之时我们发现,依靠双边经济合作的双赢利益捆绑的双边关系在新的国际关系条件下出现政经分离的倾向。为深化中国-东盟关系、打造成功的"钻石十年",中国政府提出了一系列深化双边合作的倡议,从政治、经济两方面入手,试图化解政治互信不足的约束。但考虑到东盟采取的与大国保持等距离外交的战略,以及中国-东盟现存一些问题的化解难度,预计在未来一个时期中国一东盟关系还将主要依靠经济合作的利益捆绑。  相似文献   

8.
相较欧盟,东盟虽然是一个一体化进程较低的区域经济组织,但可以预测,包括知识产权保护在内的法律一体化在不远的将来会逐步加深并取得长足的发展.随着中国与东盟各国双边贸易的发展,伴随产生的知识产权问题将会给中国带来影响.本文通过对中国可能受到的影响进行分析,试图探索东盟知识产权一体化进程中可行的协调机制,以避免摩擦,解决争端.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地区合作与一体化进程的发展以及相应的地区政治研究的兴起,地区公共产品理论已在地区主义发展的实践领域产生了越来越强的解释力。一般而言,水平较低、进展缓慢的地区合作进程,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于该地区的公共产品供给不足而引起,东盟即是如此。作为一个由中小国家组成的地区组织和一个处于发展与建构中的一体化进程,在其几十年的发展中始终存在地区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的困境,并明显地制约了其地区合作进程的发展。东盟要想实现《东盟宪章》提出的目标,在共同体建设中加强合作,推进地区认同和制度化建设,从而增加地区公共产品的供给,缓解供给不足的困境是东盟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0.
面对国内经济的下滑和国际形势的变化,东盟作为一个地区性的国际组织,2001年表现比较活跃.在经济一体化、科技、控制爱滋病和禁毒、反恐斗争及地区安全等方面,东盟加强了内部和国际合作,并取得了积极的进展.展望2002年,东盟将在经济合作、一体化和地区安全问题上进一步加强合作.  相似文献   

11.
Jing Men 《Global Society》2007,21(2):249-268
The central argument of this paper is that China's economic diplomacy not only improves its political relations with ASEAN countries but also promotes regional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integration. This paper is organised into two parts. The first part starts with a review of Chinese foreign policy changes in order to show how Beijing adjusted its foreign policy to pursue its economic and political interests. It also examines China's political and institutional efforts to forge the coming Free Trade Area (FTA) with ASEAN. The second part studies China–ASEAN trade relations from three aspects: the adjustment of Chinese industrial structure,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to both sides and the formation of a production network with China at the centre. While difficulties and problems are unavoidabl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CAFTA, with China's active efforts and the enhanced co-operation between China and ASEAN, the building of CAFTA is moving towards fulfilment.  相似文献   

12.
经济外交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后中国与东盟共同获取"正和"经济利益、化解地区内矛盾的一种新途径。本文从中国对东盟经济外交的实践着手,分析其对提升区域合作层次、构建中国和谐周边的作用,并探索性地指出中国在对东盟实施经济外交过程中几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由10个中小国家组成的东盟,无论从其国土面积,人口数量还是从经济、贸易规模来看,作为一个整体已相当于一个重要的大国,成为亚太地区的一极。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浪潮不断高涨的今天,东盟迎来了成立40年。回眸东盟成立的历史,它的确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显现。在关注它的昨天和今天的同时,这里笔者也试图对今后10多年的东盟作一前瞻,尤其是它的一体化进程、经济发展及其与中国关系的前景。  相似文献   

14.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推动下,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迅速,并成为东亚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核心力量。已经并正在形成的东盟与中、印、日、韩、澳、新自由贸易区,对东亚区域经济的整合将产生重要影响,中国应进一步调整参与战略,以应对区域经济一体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15.
从20世纪90年代初至今,印度"东向"战略已经历了"东向"和"东进"两个阶段,其政策力度和影响越来越大。对中国而言,既有扩大合作、增进交流的机遇,也面临着经济竞争加剧、地缘政治压力加大的挑战。中国应当对其加以密切关注,发挥经贸大国优势,推动区域合作,加强与东盟的政治安全联系,积极应对周边地缘政治格局的新变化。  相似文献   

16.
东盟安全机制以"东盟方式"著称,基于东盟的经验事实,本文认为,国家间协调是理解东盟安全机制的恰当理论框架。在此基础上评估了东盟安全机制的绩效:在抑制成员国内部冲突、化解东南亚地区国家间争端方面取得了积极效果。同时,由于东盟国家利益分歧,安全合作领域数量少、程度浅;东盟安全机制是中小国家之间的协调机制,其治理能力有限,无法单独解决地区重大安全问题,需要与外部大国相配合;东盟国家对主权独立格外重视,在安全领域缺少制裁机制,导致领土争端无法在区域内得到解决。面对本地区的复杂安全形势,东盟对内需要拓宽、深化安全领域的合作,对外需要加强与大国的安全合作。  相似文献   

17.
中国、美国、东盟三边关系自形成至今,经历了几个不同的发展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内涵。当前的中国、美国、东盟三边关系较为典型地反映了当今国际社会国家间矛盾与共同利益并存的复杂局面,因而形成于冷战时期的传统三边关系理论无法对其进行合理的解释。未来中国、美国、东盟三边关系的发展将受中美关系的走势、东亚区域一体化、中国的发展及其对外战略的选择3个关键因素的影响,其走势较为乐观。  相似文献   

18.
加强广西与台湾农业合作,联手开拓东盟市场是台湾融入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必然选择,有利于实现优势互补,推进产业结构升级。目前两岸农产品贸易量偏小,投资环境还不宽松,合作领域偏窄。亟需进一步深化合作机制,建立两岸共同市场,拓宽合作领域,加快农产品贸易合作和农业投资合作,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促进两岸共同繁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