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社会结构深度变迁和利益格局的多元化,我国的群体性事件呈现出高发频发的趋势,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一大突出问题。群体性事件成因复杂,其根源在于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拉大、民众利益诉求表达机制不畅、基层政府化解社会矛盾的能力薄弱、政府治理机制不健全以及政府官僚主义作风和消极腐败现象严重等。客观公正地看待群体性事件、创新政府治理机制、全面提升公务员的综合素质以及依法处置群体性事件等,是政府有效预防和化解群体性事件的重要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2.
我国正处在深化改革的社会转型期,这一时期是群体性突发事件的高发期。目前我国群体性突发事件的特点是:一是有规模逐年扩大,人数逐渐增多的趋势;二是表现出非理性的情绪,对抗性加剧;三是组织性增强;四是呈现聚集迅速性;五是要求立即解决问题,“择机上访”明显。其成因有:一是在改革改制过程中,职工利益得不到保障,引发群众上访突发事件;二是贫富差距迅速拉大,引发低收入群体的严重不满情绪;三是城镇规划、拆迁,处理不恰当、不合理,引发矛盾;四是由“三乱”引发的矛盾;五是由干部不作为,推诿扯皮让群众不满;六是腐败问题引发的突发事件。  相似文献   

3.
预防和化解诱发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利益矛盾和冲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但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一些群体尤其是弱势群体的利益没有维护好、实现好,一些群众的物质利益受损,同时又找不到正常的制度化的利益表达和维护渠道。有效预防群体性突发事件必须推进全面改革,积极协调和化解诱发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利益矛盾和冲突。  相似文献   

4.
孙文涛 《学习月刊》2009,(20):62-62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利益关系的不断调整.在解决旧的矛盾和问题的同时.新的矛盾也不断出现.一些小的问题和矛盾.不及时化解.容易引发群体上访、群体性纠纷等大的事件.影响安全稳定和经济建设的大局,发生问题和矛盾的主体都是人.而人都是具有独立人格与主观能动性的富于感情的人.  相似文献   

5.
近些年来,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摆在我们面前,这就是在我国社会转型期经常发生的“群体性突发事件”越来越多,造成的后果和影响也越来越严重。如何认识这种社会现象并采取行之有效的对策,不仅是 各级党政机关和信访部门应着力解决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而目也应引起社会各界对它的重视,要成为从上到下高度重视、常抓不懈的一项稳定工作。 社会转型期“群体性突发事 件”的表现形式及主要特点 1、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矛盾引友的较大规模的“群体性突发事件”。 随着社会转型,经济体制转轨,引起了利益主体、经济成份的多元化,引…  相似文献   

6.
汶川"5.12"特大地震造成的不仅是灾区现实的重大损失,更有可能在一定时期内,因一些灾情处置不当而引发灾后区域性的群体性事件.现阶段,地方党委和政府必须高度重视垮塌校舍质量、遇难人员遗体和群众住房利益保障等三类矛盾问题的排解和处置,以防范和避免地震灾区可能发生的群体性事件.  相似文献   

7.
人与自然关系紧张引发的生态矛盾是与国内主要矛盾同时并存的一对重要矛盾。在某些局部地区,生态矛盾成为引发群体性突发事件的主因,生态矛盾使生态政治化和政治生态化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各级政府在高度重视国内主要矛盾的同时,必须对生态矛盾予以格外的关注,防止生态矛盾的进一步激化而演变成主要矛盾。生态矛盾因利益引起和激化,政府要致力于利益协调,构建经济利益、生态利益和人的利益以及当代人利益与后代人利益都能得到保全的新型利益共同体。  相似文献   

8.
王雨静 《求实》2013,(Z1):72-74
<正>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一些深层次的利益矛盾和社会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均衡现象日益凸显,利益结构调整引发的群体利益冲突也频繁出现,教育、医疗、住房、就业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比较突出,这一系列利益博弈矛盾和社会民生问题,均为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埋下了隐患。频繁出现在我国不同领域的群体性事件,已成为影响社会发展稳定的突出问题。在此背景下,怎样协调社会关系、化解社会矛盾,进而促进社会公正、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推动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就成为一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课题。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各种经济关系、利益格局的不断调整,由各种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已成为影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突出问题。我国群体性事件呈现扩张性、突发性等特点,因社会、政治、经济等原因而引发。化解群体性事件,应采取建立健全社会安全机制、构建群体性事件预防机制等对策。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某些领导干部存在的领导作风、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等问题已成为引发“群体性突发事件”的直接或间接原因。可以说,新时期领导干部的党风廉政建设将直接影响我国转型期“群体性突发事件”的解决。为此,必须大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为有效控制和解决社会转型期“群体性突发事件”创造良好的政治环境。  相似文献   

11.
12.
“善”积“人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下人脉一词常被人使用.何谓人脉?人脉即人际关系、人际网络,体现人的人缘、社会关系.  相似文献   

13.
李永忠 《党史纵横》2004,(10):21-21
今 年是 邓小 平 百 年 诞辰 ,又值 中 华 人民共 和 国建 国 55 周 年 。 从 报刊 、广 播、电视 、网 络 大 量 的 文 章 节 目 中 ,从 人 们 对 他的 真 切 怀 念 中 ,我 感 到 ,作 为 改 革 开 放 总设计 师 的邓 小平 同 志 ,似 乎 从 来就 没 有 离去,他其 实一 直 就在 我们 中 间。 25 年 的 改 革 开 放 ,使 “中 国 式 ”的 社会主 义 ,从横 向 看,既 不 同于 世 界 别 国;从纵向 看 ,也有 别 于自 己过 去 。 中 国特 色社 会 主 义 之所 以 成 功 ,我 以为得 力 于总 设计 师 邓 小 平 “做 模 型 ”、“建样板 间 ”的方 法 …  相似文献   

14.
说"诚"道"信"     
"诚",是儒家哲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是儒家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中庸》中说:"至诚无息,不息则久,久则征,征则悠远,悠远则博厚,博厚则高明.博厚所以载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悠久所以成物也.博厚配地,高明配天,悠久无疆."古代的思想家从天地生养万物的自然过程中,看到了天地真实无妄、自强不息的特征,就把这种特征称作"诚",并由此推出人的行为准则:"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宋代理学大师程颐曾提出:"修学不以诚,则学杂;为事不以诚,则事败;自谋不以诚,则是欺自心而自弃其忠;与人不以诚,则是丧其德而增人之怨."曾国藩也说:"天地之所以不息,国之所以立,圣贤之德业,所以可大可久,皆诚为也.故曰: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精诚所至,金石亦开,鬼神亦避,此在己之诚也".所有这些都对人的本性、人的价值、人的使命提出崇高的要求,并激发人们用"至诚"的标准来规范自己,协调人与人的关系,推动整个社会的道德进步.  相似文献   

15.
年轻时,他首创亩产皮棉超百斤纪录,是远近闻明的"棉花刘,离休后,他带领农民科技致富,使老百姓的腰包鼓了起来,村民们争着抢着让他去讲课搞培训,人们又开始叫他"抢手刘",他就是彰武县离休老干部刘承福.  相似文献   

16.
1992年,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中提出了"三个有利于",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成为我们各项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判断标准.世纪之交,江泽民同志在广东考察工作时提出"三个代表",解决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不仅对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性质和任务作出新的理论概括,也成为衡量我党的先进性和战斗力的根本标准.党的两代领导核心,分别在不同的历史时刻,从不同角度,对当代中国的同一历史性课题--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提出了判断标准,其思想内涵和精神实质是一致的,两者相互联系,互为条件,互为因果,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相似文献   

17.
“三个代表”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在我们认真学习和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要着重把握“三个代表”的科学内涵、根本要求和历史地位等。为此,需要回答“三个代表”与“两个先锋队”的关系。“两股进步潮流”与“两个先锋队”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使中国没有按照马克思恩格斯论述的“五种社会形态”的顺序进入资本主义社会,而是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此开始,中华民族面临着两大历史课题:…  相似文献   

18.
“历史周期律”作为反映历史、社会、国家、民族、政党、政权的兴盛衰亡的一种历史现象,始终是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集体思考和探索的共同课题。胡锦涛总书记在西柏坡学习考察时,重温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号召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要牢记毛泽东同志当年倡导的“两个务必”,牢  相似文献   

19.
“三个代表”的重大意义和生命力在于对“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现实问题,对“三个考验”的挑战作出了适时而有力的回答。  相似文献   

20.
~~“三山计划”与“南进政策”@李海涛 @张成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