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们对新生仔猪在吮吸母猪初乳之前、后,给予接种猪瘟兔化弱毒疫苗,待60日龄后测定其抗猪瘟中和抗体效价,以观察母源抗体对仔猪免疫的干扰。 (一)材料和方法 1.试验猪:选自本省渭源县莲峰乡农户饲养的健康杂种母猪7头于分娩前一个月免疫注射猪瘟兔化弱毒疫苗(每猪1头份量)。然后,将其所产仔猪共65头供试验用。随机分为7个组, (1)哺乳前免疫组(简称A组):给刚出生的仔猪颈部肌肉注射猪瘟兔化弱毒疫苗。产  相似文献   

2.
我场种猪在1981年以前采取大猪一年2次、仔猪于断奶前后进行一次的猪瘟免疫程序。1981年秋开始大猪不变、仔猪改用10日龄首次注射、断奶前后2次注射猪瘟疫苗的免疫程序。至1983年春季发现有的仔猪首次注射疫苗后,整窝地发生速发型过敏反应,到目前为止,先后已有6头母猪的后代共13窝118头仔猪发生反应。反应范围极其明确,凡属这6头母猪所生又吃到这6头母猪初奶的仔猪,即使以后寄养别的母猪,注射疫苗必然引起反应。而其它母猪所生后代,中途寄养到这6头母猪,注射疫苗就不会引起反应。参照有关过敏反应的理论,如此幼龄的仔猪,在首次注射猪瘟疫苗时发生症状明显的速发型过敏反应,确属罕见。  相似文献   

3.
猪瘟一次免疫程序在我县从试点到推广实施,已为期5年。实践证明新的免疫程序与过去的每年春、秋两季定期免疫和夏季补针的旧免疫程序相比,有许多优点,现总结如下。 (一)新免疫程序 ①每年春季(3月中旬)不论大小猪全部进行一次普遍注射。②在5、7、9、11月份,对新生仔猪和外购猪进行一次补针。③种公猪、种母猪和育肥猪每年注射一次。④仔猪断乳前后(约生后55~65天)注射疫苗。⑤注射毕猪瘟疫苗的猪打耳号。  相似文献   

4.
应用正向间接血凝试验分别检测了46个规模化猪场1075头母猪、9个规模化猪场198头育肥猪、4个规模化猪场72头断奶前仔猪和13个规模化猪场296头断奶后仔猪血清的猪瘟抗体效价.结果,母猪、育肥猪、断奶前仔猪和断奶后仔猪分别有149、65、3和110份血清抗体效价≤1∶8,低于临界保护线;分别有926、133、69和186份血清抗体效价≥1∶16,视为免疫合格,免疫合格率分别为86.17%、67.17%、95.83%和62.84%,检测结果表明,断奶后仔猪和育肥猪免疫效果不理想.  相似文献   

5.
(一)材料和方法 1.试验猪及分组:由云南省化念农场提供,于产前115天接种猪瘟兔化弱毒疫苗的母猪所产仔猪三窝18头,分为6个试验组,每组3头,分别于出生后30日,肌肉注射猪瘟兔化弱毒疫苗1、2、4、8、16、32个剂量(一个剂量即一头份,等于150个兔最小免疫量);未接种过猪瘟疫苗的母猪所产仔猪一窝3头,亦于30日龄接种猪瘟疫苗一头份,作为对照组。试验猪和对照猪于免疫接种后一定间隔时间分别采取血液分离血清,测定中和抗体的含量。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结果表明,用 6头份猪瘟疫苗和精液混合后对发情母猪人工授精免疫效果较好,监测至132日龄,血清抗体滴度仍在保护价以上。用这种方法免疫不影响受孕率、受胎率和产仔率。 (一)材料与方法 1.试验猪:由江陵县岑河镇牲猪品改站提供大约公猪1头;母猪6头,其中2头新花母猪、2头经产母猪(均为地方品种监利猪)、2头大约母猪。 2.猪瘟疫苗:湖北省兽医生物药厂生产的冻干组织苗和细胞苗。 3.诊断液:由湖北省兽防站提供农业部成都兽医药械厂生产的猪瘟血球凝集抗原及稀释液。 4.精液:由岑河镇品改站饲养的公猪现采现用。  相似文献   

7.
1982年元月,广西浦北县的猪只发生疫病,但因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不典型未能确诊。2~6月,浦北小江猪场流行以无名高热为主要特征的疫病,经系统检查,并与当地过去流行的猪瘟比较,确诊为爆发性非典型猪瘟。(一)流行情况浦北县多年来坚持一年两季猪瘟疫苗免疫注射,但1980、1981年猪只流动较频繁,外来猪源较多,且市场检疫不严,致使猪的疫病流行较多。1982年元月,小江猪场买进盘克杂交仔猪6头,当天即发病,体温40~41°C,经用多种药物治疗无效,3月8日后陆续全部死亡。3月9日,后备母猪死亡2头,急宰1头。3月14日育肥猪栏的80头猪…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随着猪瘟疫苗接种密度的不断提高,给大量适繁母猪进行了免疫注射,结果使免疫母猪的亲代仔猪,从初乳中获得了猪瘟母源抗体。在一定时间内,因母源抗体的存在,而干扰着仔猪建立坚强的主动性免疫。为了探讨仔猪猪瘟预防注射的适宜日龄,我们进行了测定仔猪体内猪瘟母源抗体消长情况的试验。为修改现行免疫程序提供了依据。 (一)材料和方法 1.试验猪:分别选自丽江地区畜牧场、丽江县畜牧场、化念农场、保山市长岭岗种猪场和玉溪、丽江等地农村健康母猪所产的仔猪。母猪产前8~70天均接种过1头份猪瘟兔化弱  相似文献   

9.
为了尽快控制和消灭猪瘟,我们于1982~1985年,在我县进行了猪瘟窝防免疫程序试验。认为该程序的实施是控制消灭猪瘟的有效途径。 (一)实施猪瘟窝防免疫程序的依据 1.我国生产的猪瘟兔化弱毒疫苗免疫期为1.5年,而商品肉猪的出栏期为0.5~1年,所以仔猪从断奶至育肥出售,免疫一次是可行的。 2.罗马尼亚研究中国兔化弱毒疫苗免疫效果,提出免疫母猪产的仔猪应在6周以后注射第一次疫苗。法国梅里厄研究所、动物病毒学部主任皮埃尔、普力科斯塔提出免疫母猪产  相似文献   

10.
为证实猪瘟疫苗免疫后实有抗体,将猪瘟兔化弱毒乳兔苗(下称乳兔苗)及猪瘟兔化弱毒犊牛睾丸细胞苗(下称细胞苗),用中和试验(SN)及猪瘟间接血凝试验(IHA)监测,结果报告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用农业部成都药械厂(下称本厂)生产的乳兔苗,在母猪空怀时以4头剂(600个免疫量)免疫,其所产亲代仔猪,于50~60日龄时,再以细胞苗750个对兔感染量(即部颁规程1头剂)免疫接种,俟免疫持续期至6~10个月,取血清作SN及IHA测定。  相似文献   

11.
广东省某猪场饲养母猪 60 0头 ,1999年 8月份初产母猪所产仔猪 3日龄开始发病 ,病猪以发热、尖叫、抽搐为主要特征 ,7日龄时有的整窝死亡。经确诊为伪狂犬病 (PR)和猪生殖与呼吸综合征 (PRRS)病毒混合感染。1 发病情况该场建于 1997年 8月 ,同年 9月从深圳某种猪场引进种公猪及后备母猪近 40 0头。 1998年 1月配种 ,生产正常。 1999年2月又从深圳某种猪场引进种公猪及后备母猪 2 0 0余头 ,1999年 4月配种。配种前 3 0d左右按免疫程序分别注射了猪瘟、猪丹毒、猪肺疫、猪链球菌病、猪细小病毒病、日本乙型脑炎和PR等疫苗 ,其中PR…  相似文献   

12.
某猪场有种猪5群,其中种母猪4群60头,种公猪1群13头,每年春秋两季产仔,1984年8月,留作育肥猪的200头(甲群100头,乙群100头)中,发生传染性疾病,经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验,确诊为猪痢疾。 (一)流行病学 该场于1984年8月26日位于双列式猪舍的甲群育肥猪(体重大约75公斤)连续发病4头;于同年9月9日该群猪全部迁入清洁的单列式猪舍,7天内又发病5  相似文献   

13.
1986年元月10日~2月19日,我省某种猪场爆发疫病,有1/3的猪只发病,死亡43头。现将对本病的诊断情况报告如下。 (一)发病经过及临床表现 该种猪场有猪357头(种猪67头,哺乳仔猪202头,肥育猪88头),于1985年10月20日接种了猪瘟疫苗、猪肺疫,猪丹毒菌苗,同年12月中旬对断乳以上的猪只全部又进行了一次猪瘟疫苗接种。1986年元月10日,1头产后3日的母猪出现咳嗽症状。此后,进入产仔舍的临产母猪和哺乳母猪亦发生咳嗽。有3头产仔母猪还伴有喘气症  相似文献   

14.
猪瘟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治疗,主要靠注射疫苗预防。若采用被动免疫方法,即注射抗猪瘟高免血清亦能奏效。近年来,我们对新购猪苗使用自制抗猪瘟高免血清作预防及对病猪进行治疗试验,取得了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一)抗猪瘟高免血清的制造方法 1.动物选择:凡准备在2~3周后屠宰的健肥猪或淘汰的健康母猪均可选用。 2.疫苗:兽医生物药品制造厂出售的猪瘟弱毒疫苗。 3.基础免疫:经健康检查,精神、食欲、体温、运动及粪便正常,体重160市斤以上的猪为合格。用猪瘟疫苗10头剂量(作1:50倍稀释,5毫升)肌注。  相似文献   

15.
将猪瘟兔化弱毒疫苗按后海穴和常规肌肉免疫注射,对免疫效果进行比较试验。选60 日龄健康三元杂交猪100 头,分为4 组。A 组:后海穴全量注射疫苗2 m L/ 头,30 头;B 组:后海穴半量注射疫苗1 m L/ 头,30 头;C 组:肌肉全量注射疫苗2 m L/ 头,30 头;D 组:不注射疫苗健康对照,10 头。免疫后30 d 测定血凝( HA) 效价,结果显示,A 组与C 组相比,差异极显著( P< 0 .01) ;B 组与C 组相比,差异显著( P< 0 .05) ;A 组与B 组相比,差异极显著( P< 0 .01) 。试验结果还表明,后海穴穴位注射安全可靠,免疫猪无不良反应,免疫后血清抗体效价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6.
(一)材料和方法 选取发生过仔猪黄、白痢经产怀孕母猪8头,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头,各组母猪韵产期接近。试验组猪于产前17天,第1次经颈部肌肉注射大肠杆菌菌苗(军事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提供》2ml/头,在产前3~4日,进行第2次注射,注射部位相同,注射剂量为1ml/头。对照组的猪,不予注射该苗。  相似文献   

17.
用猪瘟兔化弱毒犊牛睾丸细胞苗750~1000个免疫量与乳兔苗4头剂(600个免疫量)进行免疫的猪只,接种后10个月攻猪瘟石门系强毒1ml均获得100%保护,试验表明两者是相关平行的。且在什邡全县19个乡使用9个批号猪瘟兔化弱毒犊牛睾丸细胞苗1000个免疫量,免疫558487头猪,观察6~13个月肥育出栏,没有1头发生猪瘟。随机抽取免疫猪血清作IHA与SN,其抗体水平均达抵抗猪瘟强毒的滴度以上。  相似文献   

18.
(一)流行病学 我省某农场牧业队有种公猪20头,母猪60头,每年约产仔猪800余头。1981年入秋以来,个别小猪因发热死亡,以后病猪越来越多。于是对整个猪群,进行猪瘟及猪副伤寒疫苗的预防注射。注射后病猪猛增,症状加剧,在500余头仔猪中发病350余头,发病率约为70%,其中死亡310多头,致死率约为89%(这可能是由于仔猪已经带菌,注射疫苗等于是一次增菌激化所致)。发病死亡之猪多为2~4个月仔猪,其中90%为20市斤重的小猪。六个月以上猪只及成年猪均无发病。  相似文献   

19.
苏联曾用35~40公斤的猪作猪瘟的气雾免疫试验。方法为将兔化猪瘟疫苗1(克):1(毫升)稀释于盐水中,并加入1%的甘油。喷雾免疫在特别安排的房舍中进行。喷出的雾滴大小约18μ,雾滴在空气中的浓度为每立升空气中含有0.1~0.2mg。使猪吸入雾滴4~7分钟。试验用36头猪,平均吸入的雾滴等于6.6~40.0mg的干燥疫苗。用12头猪行肌肉射疫苗作  相似文献   

20.
1980年夏收后,广西某农场因饲料玉米污染了黄曲霉毒素(Aflatoxin,以下简称AFT),致使大批猪发生黄曲霉毒素中毒,造成经济损失约16万元。 (一)流行病学调查 该农场共有102个猪场,其中31个猪场5707头猪发生黄曲霉毒素中毒。占全农场牲猪存栏数的38%,因中毒死亡799头,占发病头数的14%。 首先发生中毒死猪的是巴朋和巴参猪场。共饲养育肥猪252头,母猪22头,仔猪56头,于7月中旬开始在育肥猪饲料中添加约占日粮40%的当年收获的玉米,每头每天食玉米0.65公斤。进食10天左右,发现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