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喧嚣的城市,在正午阳光的灼烧下,显出了几分疲惫,可云南省昆明市公安局盘龙分局副局长肖发正在临时办公室部署侦破一桩缉毒案件。看着那狭窄、陈旧的办公室,我不禁有几分疑惑,带我上来的那位民警似乎看穿了我的心思,“肖大哥在盘龙分局大楼也有一间宽敞的办公室,可他考虑我们两头跑太麻烦、太费时,就在刑侦大队长的办公室里搭张桌子办公。”“肖大哥?”那位民警不好意思地抓了抓头:“叫习惯了,我们私下都爱叫他‘肖大哥’,因为这些年来,他不光是我们的领导,更是我们的老大哥。你可别小看这声大哥,让我们叫这个长、那个长的很容易,可这一声‘大哥’却是发自肺腑的。”  相似文献   

2.
大哥的坟选在了南山坡上,母亲说没得好死的人是不能入先辈的墓地,应该埋在乱坟岗的。 大哥死的时候41岁,天下着瓢泼大雨,我未能赶回参加他的葬礼。不参加也罢,否则我会一再回想那个令我揪心的场面。 我有两个哥哥。究竟是大哥好还是二哥好,我至今都说不上来,  相似文献   

3.
2001年“十一”前夕,开封市寺后街居委会主任哈秀真已经和居住在西安的大哥联系好了,趁“十一”长假去西安看望大哥。兄妹俩已有十来年没见过面了,心里十分想念。可是临行前两天,她突然变卦不去西安了。啥要紧事绊住哈秀真的腿了呢?说起来话可就长啦。 62岁的哈秀真  相似文献   

4.
“人世间什么事最难,母亲想儿儿不还。又道是谁家的孩子不想娘,你看那桌上的美酒已斟满,专等我台湾的大哥把家还。斟满酒,举过头,团团圆圆度春秋。落叶要归根才是理儿,我盼与我大哥早聚首,早聚首……” ——自黎藜女士创作的参评作品《我盼与我大哥早聚首》  相似文献   

5.
桂嫂     
她管我叫大哥,我管她叫桂嫂。那是因为,福桂比我小三岁,她随福桂叫我,自然得管我叫大哥;可是她本人却又比我大三岁,你说我好意思管她叫弟妹么? 俗话说:女大三,抱金砖,桂嫂比丈夫大六岁,是双倍的三,你说福桂该抱多少金砖?  相似文献   

6.
50多岁当警察的也许不少,但50多岁还当管片民警的恐怕就不多了。哈尔滨市南岗区公安分局通达派出所的李明就是一个。今年整整58,孙子都有了,还整天骑辆自行车东家走、西家串。老百姓见了他不是李叔长就是李大爷短,再不就喊一声:“老李大哥来啦!”每当这时,老...  相似文献   

7.
赵月华 《人民公安》2013,(22):34-34
10月26日是周六。一早我照例赶到车管所。在大门口遇到一位50岁左右的农民大哥,风尘仆仆,见到我欲言又止。  相似文献   

8.
咋看咋有理     
我是一个成熟男人——57岁。但是,我的长相显得年轻——满脸粉刺。体形魁梧给人一种大哥的感觉——武松的大哥。 我的事业成功,是个老板——冷饮摊老板。走到哪里,都拎着笔记本——记录冷饮售量的笔记本。 我坐的车比林肯车还宽敞——公共汽车。 多年来,在北京大学的熏陶下,提升了我的文化品位——  相似文献   

9.
在台北,大哥、大姐、三哥和我一起谈着彼此父辈在日本留学的生活,讲着在日本照顾大伯、二伯和父亲同时又不误学习的美丽的大伯母。大哥说:“萍妹,我们都是河洛人的后代,不信,你看看自己的小脚趾,指甲是重叠开叉的,这是遗传基因的特征!”我和小我2岁的外甥女孟智脱袜查看,果真如此,这是血脉的印记,中华民族的印记!  相似文献   

10.
读者俱乐部     
编辑部的大哥、大姐: 你们辛苦了。我是一位农村残疾男青年,今年29岁。28年前,一场疾病一夜之间夺去了我健全的人生。整个左边身体瘫痪,手脚不灵,不能自己控制自己。陪伴我行走  相似文献   

11.
姚水莲 《当代广西》2012,(11):47-47
2011年12月6日,贺州平桂管理区水口镇寨脚村路口处驶进一辆装满货物的卡车。车刚停稳,走下来一位五十多岁、中等身材的男子。村民们围了上去,争先恐后地招呼:“大哥,今晚上我家住!”  相似文献   

12.
春寒乍暖 ,街上行人匆匆。突然 ,从一小院中传出女人一声尖叫 :“啊!快 ,快把他手里的菜刀夺下来。”行人止步。稍顷 ,一位身高1 8米以上的大汉 ,晃晃悠悠从院中走出来 ,他手中拎了把菜刀。另一位年轻的小伙子撵了出来 :“德柱 ,你把菜刀放下 ,快放下。”大汉木讷地自管走着。小伙大胆地跟了几步 ,又喊道 :“德柱大哥 ,把菜刀给我。”大汉站住 ,低头想了想 ,又慢慢转盯着小伙子 ,突然 :“嘿嘿 ,”一阵傻笑 ,笑得小伙子毛骨悚然。边后退边惧怕地说 :“德柱大哥 ,我 ,我是你的表弟广生 ,认识我吗?大哥 ,你怎么了?刚才怎么把你姑砍了?”…  相似文献   

13.
1948年,我随杨星星大哥来到北京,住在南城天桥的一家小店里。那是解放前夕,北京百业凋零,一片冷落。我到北京是两眼一摸黑儿,人地两生。杨星星和李凤阳大哥带着我先去拜访了“再雯社”,见过了王度芳、李福安等师兄。然后,又带我到南城石头胡同的一个小四合院去找评剧公会负责人,要求搭班唱戏。公会负责人瘦瘦  相似文献   

14.
雪中情     
又下雪了,纷纷扬扬,飘飘洒洒,像美丽的白衣仙子在翩翩起舞,落在了我的肩头、手上,还没有看清她的面孔,便又化成闪亮的一点,浸润开去。 一个飘雪的日子,我迈着疲惫的步子走在回家的路上,突然身后传来一阵阵气喘吁吁的声音,“大哥,大哥”。我回头望去,一个中年妇女急匆匆地跑过来,“保安大哥,我求你点事,我刚进货回来,火车晚点,回来后没有找到人,求你给我看看货,我去找人,行不行,我付给你钱。”望着她焦急的眼神,我觉得没有一点拒绝甚或犹豫的理由,“好吧”我爽快地答应下来。 站在货摊旁,开始了漫长的等待。雪越下越…  相似文献   

15.
魂归大山     
大哥民政学校毕业后,志愿到离县城要翻越三座大山的山乡作了名乡民政助理员。按大哥在学校的成绩,或者凭父亲的社会关系,大哥完全可以留在城里坐办公室。可大哥固执己见,坚持要到山里去。他说他想去看看大山,领略大山的无限风情。母亲一个劲儿抹泪,倒是父亲尊重大哥的选择:“彬,不行就写信告诉我”,大哥笑笑说,看吧。大哥很快的就来了信。信里说:那里的山好高,路好陡,农民的日子好穷。大哥工作的乡政府是以前的一座古庙,坐落在四面环山的山凹里。乡里仅有一条街,铺着古古雅雅的青石板,街道两旁青一色是又厚又重的木板门,那…  相似文献   

16.
编辑同志:我大哥独身一人,10年前被政府批准为“五保户”并住进村办敬老院。当时,他留下3间房屋由我一家居住。  相似文献   

17.
绿岛小夜曲     
也许我是一个早熟的孩子,第一次听邻家大哥唱《绿岛小夜曲》时,尽管我还只有六七岁,就被歌声中流露出的美丽与淡淡的忧伤迷住了。明净的月光,微微的海风,蓝蓝的海水,还有那修长的椰子树的长影,一个刚刚步入爱情季节的男孩在思念一位远方的姑娘,清风流水也成了青春与爱的见证。慢慢长大以后,我也时常唱起《绿岛小夜曲》,虽然并不知道是谁作的歌词、谁谱的曲子,却一直喜欢着它。想像中“绿岛”应该是台湾最美丽的一个小岛,因为它流传着那么美丽动人的歌。 1988年我初中毕业上了中师,我的视野在经历了一次小小的空间转换后空…  相似文献   

18.
PK春节晚会     
现在各地的电视台真是没大没小,竟然不把央视当腕了,居然敢与央视抗衡了.别的不说,仅在春节晚会这一事儿上就很不听使唤,自说自话自个儿玩耍起来,与央视大哥争锋起来.于是乎,“春晚“之风吹满地,此起彼伏,你唱完,我登台,弄得满眼都是“春晚“.……  相似文献   

19.
正我至今都记得院坝里的杨大哥,因为他的那些书为我打开了一扇窗,清苦生活中的那缕书香,让我觉得苦亦不苦、饿亦能熬,那又是为何,我上课的时候会常常走神呢?我在牵挂什么?至今,我都"牵挂"着一些人,确切地说,是对他们心存感激,比如杨从宁大哥、杨三姐大姐,他们兄妹俩是在院坝里居住的杨大姑妈家的一双儿女。杨从宁大哥在牛奶场上班,大龄未婚,唯一的  相似文献   

20.
走进残疾人体训职培中心 “美女们,你们好!”杨爱平大哥在和姑娘们打招呼。他刚才对我说过,要带我看一支美女乒乓球队。 眼前的这些姑娘,多是十六七岁,脸庞清秀文静,的确都是美女,只是都坐在轮椅上。她们还不是一般的半身瘫痪,而是重残,因为脊柱弯曲需要长期矫正,背上都植入钢板固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