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农村黑恶势力犯罪,是现阶段我国农村社会生活当中的一种特殊的病态现象.公安机关治理农村黑恶势力犯罪对于维护广大农村地区的社会、政治稳定,促进农村改革的深化和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意义.针对当前农村黑恶势力犯罪犯罪现状、犯罪特征,公安机关需采取有效措施对其予以预防、遏制和打击.  相似文献   

2.
"互联网+黑恶势力组织"的犯罪模式昭示着黑恶势力组织已向新兴领域延伸的新态势。该类黑恶势力组织已突破传统黑恶势力组织形态与犯罪手段,其新特征与传统黑恶势力组织的典型特征存在较大出入,但数部法律与指导文件中规定:对网络黑恶势力组织套用传统黑恶势力组织的认定标准。该观点值得进一步商榷。网络黑恶势力组织刑法评价问题凸显了传统黑恶势力组织认评标准与解释论对于网络黑恶势力组织的不兼容现象,因此在深究网络黑恶势力组织的新特征之后,宜选择并确立对网络黑恶势力组织的刑法解释或立法的新立场,进而从犯罪主体、犯罪行为、危害性特征以及主观认知等具体问题进行匡正。  相似文献   

3.
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实现乡村"治理有效"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之一。福建农村涉黑涉恶犯罪存在黑恶势力渗透进部分农村基层政权、以谋取经济利益为最终目的、以软暴力甚至公司化运作为主要犯罪手段、违法犯罪人员受教育程度低、地缘和亲缘关系明显等特点。从"三治"视角看,乡村自治运行机制不完善为黑恶势力发展提供了可乘之机,乡村法治薄弱为黑恶势力蔓延提供了空间,传统乡村德治式微而黑恶犯罪亚文化猖獗,为农村黑恶势力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土壤。遏制农村涉黑涉恶势力,应加强党和政府对乡村自治的监管,建立务实管用的监督机制;建设乡村法治,强化农村社会面控制;挖掘乡村德治内涵,倡导乡风文明,弘扬社会道德新风尚。  相似文献   

4.
我国现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正处于决胜阶段,继续保持着对黑恶势力的高压打击态势,并逐渐向信息网络方向延伸.相比现实社会中的黑恶势力,虽然网络黑恶势力组织结构逐渐扁平化、犯罪手段软暴力化、经济诉求明显,但其仍然符合恶势力、黑社会性质组织基本构成特征,在其认定上仍应遵循"四个特征"标准.在网络黑恶犯罪规制过程中,存在"恶势力"规范地位过低、证据易灭失、被害人拒绝作证、指定管辖范围过宽、由公安机关主导指定管辖和并案侦查易造成法律监督缺位,不利于司法公正等困境.针对以上问题,可以在刑事政策指导下,从立法和司法实践中采取相应优化措施,比如将"恶势力"犯罪纳入犯罪圈,予以单独刑法评价;限缩"犯罪地"范围,强化法律监督审判机关制约作用;坚持扫除黑恶长效常态机制与专项斗争有机结合,实现对网络黑恶势力犯罪源头治理、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5.
农村黑恶势力犯罪作为黑恶势力犯罪的分支和走向,已经严重影响着农村社会治安的稳定和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文章对甘肃农村黑恶势力犯罪的基本情况进行了归纳,对该犯罪的规律和特点进行了总结,尤其对该犯罪的发展趋势和深层次原因进行了预测和分析,并提出了坚持"露头就打,除恶务尽"的方针,加强农村警务建设,创新农村警务工作新机制等五项具体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从各地发生的群体性事件来看,"黑恶势力"已经大量地参与到群体性事件之中,对社会造成了极大危害。江西"黑恶势力"犯罪呈现主体人员成分复杂、犯罪手段从公开暴力向隐性暴力转化、控制区域具有明显的特定性与行业性、犯罪组织多方位渗透等特征。其产生原因主要在于经济高速发展而社会管控相对滞后、对暴利行业利益的追逐、剩余劳动力提供了人力资源市场、法制不健全。为此,一是应完善制度、建立"打黑除恶"长效机制;二是依靠党委政府,严查"黑恶势力""关系网",铲除其"保护伞";三是各部门齐抓共管、综合治理,铲除黑恶势力滋生的土壤,四是强化情报信息、提高发现控制能力,才能有针对性地打击"黑恶势力"犯罪,预防和减少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江苏黑恶势力犯罪处于高发期,已经具备黑社会组织的初级性特征。江苏在打击黑恶势力犯罪案件中积累的经验说明,对于黑恶势力犯罪,公安机关必须保持高压态势,加强侦查队伍建设,贯彻依靠群众的方针,强化刑侦基础工作。  相似文献   

8.
威胁政治安全、社会安定和人民幸福的黑恶势力犯罪非常猖獗。控制理论认为,黑恶势力犯罪可以归结为合法社会控制力量的削弱,尤其是非正式社会控制力量的弱化,以及罪犯在家庭教育缺失情况下导致的低自我控制能力。理性选择理论认为,黑恶势力犯罪是犯罪分子基于犯罪收益与犯罪成本对比关系的理性选择。控制理论对黑恶势力犯罪防治的启示是强化合法社会控制力量,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强化基础素质教育,矫正低自我控制能力。理性选择理论的启示则是加强"犯罪预防环境设计",提升黑恶势力犯罪成本和提高对黑恶势力犯罪的防范意识,构筑起心理栅栏。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近年来甘肃打击黑恶势力犯罪的情况为线索,分析、总结黑恶势力犯罪的状况和特点,指出了"打黑除恶"工作存在的问题,科学地预测了甘肃现阶段黑恶势力犯罪的发展趋势,并立足实际提出了加强"打黑除恶"工作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现阶段农村黑恶势力滋生蔓延,严重破坏了农村社会秩序,并有损害农村社会基层政权稳定的危险倾向。学界在解读农村黑恶势力滋生原因时,更多是基于黑恶势力犯罪个体本位视角,以致得出的结论仍然停留在表层,而未能触及本质。实践表明,当前农村熟人社会的解组、基层政治结构的转变、突出私有经济方式的席卷以及压力型体制下的乡村关系已经导致农村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从而孕育了黑恶势力滋长蔓延的空间,必须从农村社会结构之变迁中来探寻当前农村黑恶势力滋生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1.
在刑事犯罪中,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集团、流氓恶势力犯罪都是有组织的普通刑事犯罪,社会危害严重,为维护社会秩序和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障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必须要正确区分,并依法从重从快予以惩处。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相继出现,它是我国现阶段有组织犯罪的最高形式。这种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只是黑社会组织的初始阶段,具有黑社会的一些组织特征和行为特征,处于普通犯罪集团向黑社会组织演化过渡的中向状态。概言之:“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就是以获得巨额非法经济利益为主要目的,以与国家法律相对抗为重要依托,以腐朽亚文化为精神动力,以暴力和腐蚀拉拢为基本手段,有组织地进行严重破坏经济秩序和社会生活秩序的违法犯罪活动”。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传统的跨国性犯罪,如:洗钱、毒品、黑社会性质组织、恐怖组织等犯罪不断侵入国内并有逐年增加的趋势。云南省监狱关押的外籍犯罪人数也逐年增加。由于外籍犯罪人员情况复杂,给监狱的管理、教育、改造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探索和构建一套长期有效、科学、系统、规范的管理,教育、改造机制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4.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作为国家经济发展主力的国有企业,由于其内部经济体制的改革、职工利益分配调整所产生的不平衡性,使得企业职工经济犯罪也日益突出,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致使国有财产遭受极大的损失。分析目前国企职工经济犯罪的特点、原因,提出解决途径,以引起企业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5.
非地缘区域警务协作既是社会宏观区域协作的组成部分,也是区域警务协作的重要内容。面对市场经济规律作用下引发的社会治安问题同质化现象,推进非地缘区域警务协作,必须依托现有优势,找准制约因素,明晰发展路径,深入探索,回应区域经济社会呈现一体化态势催生的警务需求,建立与维护与社会稳定工作相适应的公共管理警务机制,为我国经济发展机遇期的良好社会环境提供公共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16.
三峡库区水路、公路交通格局的变化和交通事业的发展,已成为库区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但库区水路、公路交通的各种治安问题已成为困扰其发展的重要因素。由于三峡库区的特殊性,对水路、公路治安问题的有效控制和处置,不仅关系到三峡库区经济的发展,更关乎国家的形象。所以应采取有效措施、对策处置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7.
本文结合中国国情、经济发展阶段和国际经济发展趋势,对高校人文科学教育的经济价值进行了初步探讨,认为高校人文科学教育对于经济秩序的建立和可持续发展、对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分配、对经济决策和经济安全等有重要保障和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社会稳定问题中的群体性治安事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的群体性治安事件,已经成为影响和制约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多数情况下,经济因素是群体性治安事件的导火线,但是,有时政治因素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群体性治安事件的形成和发展有着复杂的过程,先期处置科学合理,就能够尽快平息事态。  相似文献   

19.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宏观调控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宏观调控存在着许多问题,他们不适应加入WTO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对于这一全国上下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只有高度重视区域经济发展宏观调控才能得到根本解决。因此,提出树立中央政府权威,完善区域经济调控政策,建立区域经济发展基金,对区域经济发展实施产业倾斜,建立国家区域经济发展调节委员会,制定和实施《区域经济发展宏观调控法》和与之相适应的一系列法律法规等解决构想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经济全球化时代的来临,青年文化的发展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也蕴含着新的机遇.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把握前进方向、弘扬民族精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发展青年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是在全球化时代建设健康向上的青年文化的主要内容和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