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邓小平辉煌的业绩是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展开的,他的一切实践活动和理论思维都离不开中国文化这个根。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这样说,正是对中国文化的精髓--实学原典思想的继承与超越,才构建起他恢弘的理论体系,才起了从理论的继承与超越,才构建起他恢弘的理论体系,才架起了从理论通向实践的成功桥梁。实学作为一种文化命脉,始终贯穿在邓小平的理论与实践中,是邓小平理论思维的起点和基础,也是邓小平理论的历史文化渊源。  相似文献   

2.
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世界上一种全新的发展理论和发展战略。邓小平虽然没有明确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但已提出了“持续发展”的概念,他的理论中已包含了丰富的可持续发展思想,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理论。探讨和研究邓小平的可持续发展思想,对于我们充分认识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要性,自觉地用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指导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底子薄、人口多是邓小平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出发点正确认识国情,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思想战略的重要前提。邓小平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指出要使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至少有两个…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同志充满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的全部理论,都集中体现了他的发展观。由发展观产生的独具特色的理论,是一部科学的发展论。这一理论是加快中国发展、使中国繁荣富强起来的法宝,是全党全国人民极为珍贵的精神财富。我们在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的过程中,要紧紧把握“发展才是硬道理”这个极为重要的观点,把各项工作的立足点放在求发展上,以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一、发展,是邓小平一生追求和奋斗的目标  纵观邓小平同志一生的理论活动和实践活动,可以清楚地看出,寻求中国的发展是邓小平同志一生执着的追求和为之奋斗…  相似文献   

4.
试析邓小平思维的开放性、创新性、务实性、全面性张莉莉邓小平同志是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他带领全党和全国人民成功地进行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他的全部理论与实践同他的科学思维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关于农业两个飞跃理论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探索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业的道路,极其重要。邓小平对农业问题有一系列论述,“两个飞跃”是他这方面思想的高度概括。早在1962年,邓小平总结我国国民经济经历三年困难的经验教训,就提出要“调整基层的生产关系”、“从体制问题上来解决”。他说:“所谓从体制问题上来解决,就是改变公社、生产大队、生产队的现有关系。”“还有一种可能,就是有些包产到户的,要使他们合法化。”“总的来说,在全国,要巩固集体经济,也就是要巩固社会主义制度,这是根本方向。’1980年5月邓…  相似文献   

6.
作为影响中国历史进程和世界文化格局的巨人,邓小平离不开中华文化的滋养,邓小平理论的“中国特性”正反映了邓小平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血肉联系。邓小平领导的中国改革开放事业,从根本意义上说,是要使中国历史从传统社会的文化背景中走出来的民族文化的自我变革与发展。在把中国推向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邓小平十分重视现代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他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论体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正确区分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化过程中的正负面效应;二、确立了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过程中对待传统文化的理论原则;三、邓小平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论观点,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文化理论的发展,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有跨世纪的指导作用。一邓小平理论深深地植根于中华民族文化的精神传统之中,它表现为邓小平理论在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不搞争论”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李君才,师迎祥“不搞争论,是我的一个发明。”邓小平如是说。诚然,不搞争论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命题。认真学习和领会这一命题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一、不搞争论的理论价值不搞争论表达了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中国传统的...  相似文献   

8.
曾有先哲指出:手段、方法比任何有报的目的更重要、更有意义。学习、研究邓小平的理论,如果仅就理论本身而不从他的方法论的创新上把握,难免挂万漏一。本文拟探讨邓小平的思想方法论。一、系统分析矛盾的思想方法唯物辩证法,以认识、分析和解决矛盾为根本原则,它突出了辩证的思维性质。但是,唯物辩证法这一科学方法在共产主义运动中曾被教条主义地理解和实践,结果陷入了“矛盾就是斗争”、“斗争就是你死我活”的误区。与此同时,其他的一切思想方式、思维方法则被斥之为“异端”,从人类的认识理论中“消失”了。理论上的专横并不表…  相似文献   

9.
小平作为一个坚定的革命老,在其长期的革命和建设生涯中.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创造精神。待别是在他成为我党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以后,锐意改革,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做出了贡献。邓小平的历史贡献,不仅在于他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而且在于他重新倡导和弘扬了马克思主义的创造精神,使之成为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巨大精神动力,成为我们时代的精神。邓小平创造性思维的特点从邓小平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和理论,我们可以看到邓小平创造性思维的鲜明特点。一、拨…  相似文献   

10.
张志芳 《前进》2013,(10):47-48
邓小平文化建设思想可以追溯到他在革命战争年代关于文化建设的一系列论述。如1941年邓小平就提出,我们必须“在文化上主张新民主主义文化,中华民族解放的文化”。新中国成立后,邓小平文化建设思想得到进一步的丰富。而邓小平系统、完整性的文化建设思想,是在他领导改革开放实践中形成并发展起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思想。这一思想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从1977年邓小平复出至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邓小平着重从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上对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作了阐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思想的萌芽阶段;二是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至1986年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召开,这一时期邓小平文化建设思想集中体现为以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核心,对改革开放条件下的文化建设问题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思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思想的形成阶段;三是从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至1992年发表南方谈话,邓小平结合新的实践与新的发展,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思想的深入与丰富阶段。  相似文献   

11.
江泽民同志今年5月29日在中共中央党校的重要讲话中指出:“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他强调,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在跨越世纪的新征途上,一定要高举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伟大旗帜,用这个理论指导我们的整个事业和各项工作。江泽民同志的讲话高屋建领,统揽全局,充分肯定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一科学体系在…  相似文献   

12.
1.完全可以如是说,“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既是一支由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创作的、能加速推进中国社会历史的“实践进行曲”,同时又是一曲当代最雄壮的融贯汇合着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多方面的“理论交响乐”;而由邓小平倡导和指挥施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则是这一支‘“实践进行曲”的基调并理所当然地成为这一曲“理论交响乐”的主旋律。2.“改革开放”,既是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和理论得以创生的历史前提条件,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在中国持续发展和走向成熟的社会必要条件。邓小平的…  相似文献   

13.
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由这个国家的历史文化、社会性质、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治理体系是在中国的社会土壤中生长起来的,是经过革命、建设、改革长期实践形成的,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具有深刻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为加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实学理念融入到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服务。近日,中国实学研究会特邀全国著名学者、专家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实学的内涵与价值、实学人物及其思想、实学思想与法治实践、实学文化与书院建设、实学理论与城市发展等一系列议题展开学术研讨。本刊特派记者参加此次研讨并摘编部分专家学者的发言,敬请大家关注。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的独特个人经历、思维素质以及历史赋予他的重任等因素决定了他的理论创造方式有着以下特点: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原理不动摇;坚持一切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善于总结人民群众的实践创造并将其上升为理论;坚持实践标准和“三个有利于”标准的辩证统一;有世界眼光和反映时代精神;勇于和善于进行理论创新;善于用简洁通俗的语言表达重大的理论问题。邓小平创造理论的特点,揭示了邓小平成为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创立者的原因所在以及邓小平理论有着强大生命力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15.
明确“发展才是硬道理”加快经济建设步伐刘耀龙“发展才是硬道理。”这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论点。我们要深刻领会这一论点,加快经济发展的步伐。一、在吃透县情和把握机遇的结合点上,确立经济发展的新思路邓小平同志近年来反复强调,要抓...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在新时期紧紧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这个当代中国的基本问题,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基础上,侧重从三个方 面创新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他对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系统论述,开拓了马克 思主义认识论的新境界,使思维方式的变革成为中国社会变革和发展的先导。他的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通过改革解放生产力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恢复 和发展了唯物史观的科学形态。他提出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理论、社会主义本质论和“三个有利于标准”,不仅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发 展,同时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贡献。  相似文献   

17.
尚新磊 《求索》2013,(9):150-152
当传统面对近世经验丧失生命力的时候,对致力于探求“道”的中国知识分子而言。他们不可能一开始就运用“五四”那样与传统全盘断裂的思维:相反.他们致力于怎样恢复与发明自己的文化根性,重新厘定一条可以延续与导引中国社会发展的叙述线索,这一诉求是通过“怎样理解传统”来实现的。为此,康有为用“疑古”开启了自我理论的整合建构。虽然他的心解显得主观臆断,但这正体现了发生在思维层面上从传统向现代的转换轨迹。在此过程中.知识分子作为“思想的主体”也在领悟与感召着传统.谋求与之新的对话,这样,新的变革主张才得以发生。  相似文献   

18.
论党的理论思维的成熟及两次飞跃范毅,蒋祖顺“理论思维的成熟是党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这是江泽民同志在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报告会上提出的一个新论断。所谓理论思维,一般指的是哲学思维。哲学思维活动本质上是不断发展着的辩证思维,“在不同的时代具有非常不...  相似文献   

19.
试论邓小平的全局观李绪言从全局出发来观察和处理问题,是邓小平同志的一个重要思维特征,也是他对各级领导干部的一个根本要求。一、通观全局“向前看”,用宏观战略眼光分析问题邓小平同志看问题不是从小的角度,而是从大局着眼。1983年10月,他在给景山学校题词...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在中国实学研究会以及一批实学研究理论工作者的推动与努力之下,"实学"的观念已广为学人所认可。一般认为,实学源于中国,中国实学实际上就是从北宋开始的"实体达用之学"。刘基的实学思想主要由三部分组成:文学经世理论包括诗歌经世、文作经世、经文经世三类,儒家经世理念与传统儒家知识分子以"内圣外王"为追求的志业一脉相承,以"切于民生日用之常"为选题而类编的《多能鄙事》则是刘基实学思想的代表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