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文精神在激情与喧哗中失落——1985-1993年当代文学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文学人文精神的危机非常明显。表现之一,文学追求荒诞,淡化理想,趋于平庸,消解崇高,盛行虚无主义;表现之二,作家认真的世俗失落,道德解体,文学创作走向粗俗化;表现之三,整个社会对文学的冷淡。当代中国文学的复兴呼唤着人文精神的回归。  相似文献   

2.
艺术良知担当着艺术的精神,艺术精神体现出艺术良知。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市场引领下的市场文学,大多是没有任何精神内涵和精神原型支柱的世俗文学,作家们一个个争先恐后地投身子世俗经济的大潮,以金钱的标准来取代文学的精神标准,制作着大量的迎合大众口味的文字。这便是金钱崇拜和肉欲崇拜的人性丑恶的张显。文学在失去精神内涵的同时是作家对艺术良知的抛弃。  相似文献   

3.
新生代小说在叙事上的一个显著的特征是对元小说技巧的运用。新生代小说不仅呈现出一幅幅当下世俗生活的图景,而且处处显露着作家对生活所持的一种情感态度。日常生活书写与情感态度的表达在作家笔下常常是融为一体的。小说在直面世俗生活的同时,也直接逼近了作家的内心真实。  相似文献   

4.
市场经济的冲击引发了部分文人对文艺生存现状的焦虑,他们认为文艺的人文价值已经丧失,并努力号召重建人文精神。然而,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学无法简单地拒绝商品化进程,作家应适应市场化需要,努力反映并提升大众心理,保持并弘扬文学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5.
河北红色文学是中国革命斗争在文学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其所承载的红色精神是与当前社会审美需求相契合的。探寻人文与人文精神的动态发展历程,分析河北红色经典燕赵精神内蕴,探讨新时期河北红色文学精神的传承,目的在于发挥红色文学对于人们理想信念的导向作用、对高尚道德的教化作用、对健康情感的陶冶作用、对创新素质的培养作用,发掘红色文学"文以载道、文以化人"的当代价值及影响,服务于新时期河北人文精神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6.
孙慧 《工会论坛》2010,(6):110-111
《外国文学》课是我国高校开设的兼具基础课与专业课于一体的课程,它是传播文学知识、培养文学能力、提高文学修养的社会教育活动,是实施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在当今高等教育走向大众化的背景下,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应依托外国文学内蕴的人文精神,合理安排教学过程,通过多样的教学形式,弥补了以群体为重的中国传统文化对人文精神的缺失,从而培育和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质。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大学生普遍缺乏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的浸润,因此我们应运用文学阅读的手段来影响、感化和塑造青年学生,用文学来充实其精神世界,培育其人文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使其成为现代化建设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8.
纵观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可以看到一个文学现象,即青年作家群体的文学创作实践,在每一个文学发展阶段中都占有不可替代的位置。每一次文学新潮的涌起,几乎都与这个群体有关,即或是中年作家以其创作领某一风气之先,青年作家也毫无例外随之成为主力阵容。如果说十七年文学的历史距  相似文献   

9.
我们可以把文学课的讲授过程看作是一种文学接受过程。这一过程,不仅要涉及到对作家生平与创作经历、主要代表性作品及艺术风格等一般性知识点的介绍与认识,更要有对作家作品的深入感悟与深层分析。在文学接受阶段,活动的主体是读者。相应地,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应该从读者主体论出发,把自己当成读者,尊重文学活动的规律,发挥读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与作家、作品、世界构建有力的对话机制。  相似文献   

10.
自90年代以来,作家对人性之大欲进行了毫无节制、毫无边际的张扬。这些过去作为文学主要批判与否定的东西,如今却成为作家们热衷的对象。作家走向自身的反面,进入到了文学所斥责对象的丑陋行列,失去了羞耻感,作家的作家意识--角色意识和道德意识--被放弃乃至被抛弃。作为文学命运的担当者,作家为文学的义务与责任的使命意识异变为谋权谋利谋欲的生存意识。这正是作家良知的消失。作家良知的消失主要体现在作家欲望书写中艺术良知的消失,更为重要的是作家社会良知的严重缺失  相似文献   

11.
文学的本体精神:生命的激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的本体精神-生命的激情,即作家以自我的激情在向世人诉说自己对世界的感悟和认识.而作家生命的激情则是文学得以诞生的精神力量,也就是说赖以生存的精神力量是生命的激情.  相似文献   

12.
每个人所处国家的不同和接受文化传统的不同,都会影响到对人文精神的理解。与理解当今西方社会,理解对方的人文精神,必须了解《圣经》在西方文化传统及当今文化传承中的重要地位。《圣经》是基督教经典,也是西方文学、历史、法律和哲学的源头之一。在当今的西方社会,《圣经》仍然渗透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13.
鲁迅的文化活动是从翻译介绍法国文化开始的;鲁迅在他的一系列杂文中,联系中国现状,对法国许多文学大师进行了评价;鲁迅与法国作家又有很深的文学姻缘。鲁迅与中法文学交流是一个重要而研究尚不得深入的课题,从中可折射出法国文学对中国的影响,也为全面评价这些作家提供异域的文化参照。  相似文献   

14.
南北朝文学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异彩纷呈,是中国文学发展的重要阶段,然而南朝文学和北朝文学的发展由于种种原因出现了较大的差异.本文从文学发展的传统、作家的生活方式、创作态度、社会实践等方面探讨了影响南北文学进程、南北文风、文学创作技巧、文学题材选取等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儒家的人文精神就是用独立的世俗文化和学术方式来创造和表达人性化的自由生活理想、价值理想和文化思想,它蕴涵了丰富的和谐思想,笔者仅从人的主体性地位、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以及一个人自我身心的和谐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前期文学研究会的文学观念通常被简单地概括为"为人生"的现实主义,其实该会作家无论是在文学本体论、文学功用观,还是在创作上都表现出了诸多鲜明的差异.在"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的两个最重要的鼓吹者茅盾和郑振铎那里,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17.
刘克敌 《工会论坛》2002,8(6):81-82
作家之中自杀者远较常人为多。因此 ,研究作家自杀的原因以及自杀对作家创作及其生活的影响 ,将有助于人们加深对文学的理解 ,帮助人们正确地看待文学与生活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大学语文教学在凸显人文精神的同时,应注重兼顾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和谐统一。大学语文的主题教育教学法将文本篇目分为国家民族、人生意义、事业成就、人格情操、自然环境、友情亲情、民俗民情、交往礼节、世俗情怀、天才知音、风景山水、大学理念诸多有人文价值的小主题,按照课前、课堂、课后共九个步骤分别讲授,并通过三种途径进行评测完善,从而使高校的人文精神教育依托各个特定的鲜明主题得以渗透,使人类普世价值的理念得以永久传承。  相似文献   

19.
阿成是近年东北文坛很有特色的一位作家。在当今人们普遍被世俗生活所挤压、困扰的情况下,他始终坚持挖掘日常生活中的“诗意”。这“诗意”也就是他对中华民族固有的传统美德的赞美,他对日常生活的平凡与朴素的认同。  相似文献   

20.
鲁迅在《故事新编》中以文学方式塑造了拥有强大个人力量的英雄形象,这些形象由抽象世界逐步转向世俗世界,由觉醒者变为行动者,这一过程是个体面对历史环境时的博弈结果,包含了力图改造社会的知识分子的逐步认同,但它的难以操作性却使得这种热望不可避免地停留在了文学想象的层面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