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高校<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这门课程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有许多难点问题,主要是:关于如何处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两个理论体系的份量问题、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问题、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发展过程和我们党在认识上发展变化的问题、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地位确立的历史必然性的问题、关于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坚持和发展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方面新的理论成果要不要在教材和教学中得到体现的问题等,本文对此拟作初步的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理论的核心理念就是发展,发展的思想贯穿于邓小平理论的始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出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重要论断,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理论作出了重大的创新.  相似文献   

3.
把青年作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践主体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理论意义.把青年作为实践主体能够增强青年的社会责任感,能够帮助青年确立正确的政治信念,有助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贯彻和传播.它扩大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的理论内涵,增强了它的理论深度;它能够为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提供发展的动力;它印证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的强大生命力.  相似文献   

4.
宋萌荣 《新视野》2003,(5):8-10
深刻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发展和创新,是全面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前提。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创新与理论指导的特殊价值,应当首先解决认识路径问题,最重要的是要从整体上认清它所回答的问题、所形成的新的概括同邓小平理论所回答所解决的问题的联系、区别,特别是邓小平理论面对的环境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和形成的环境的区别。“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邓小平理论的发展和创新,集中体现在对执政的共产党的本质和执政规律、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对当代中国社会发展道路的认识及对当今世界和人类社会发展最新趋势的认识的创新上。  相似文献   

5.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对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的继承和发展,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对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党的性质和宗旨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在当代中国,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  相似文献   

6.
罗绍康 《求实》2003,(5):10-11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成果,集中体现了江泽民同志独具风格的创新思维特色.它是江泽民探索建党治国问题的关键,是江泽民逻辑思维的创新的凝结、多向思维和多元思维的概括,也是江泽民全息动态思维的体现.认识和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创新思维特色,对于进一步学习领会和自觉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直接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邢家强 《探索》2004,(5):17-19
《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纲要》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比较全面、准确地反映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通过两个《纲要》的比较,对于我们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认识达到新的高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典范,它生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和发展规律,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正确道路.我们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要领会它的科学内容和理论体系,又要掌握它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学习它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丰富经验,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成为我们推动实践创新的理论武器,又成为我们深化理论探索的崭新起点,沿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开拓的道路,努力在新的实践中继续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的伟大胜利.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是应急管理实践发展的思想先导,是加强应急管理的强大精神动力.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化了对应急管理发展规律的认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引下,我国应急管理制度创新取得重大进展,推动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同时,应急管理实践也不断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都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它们都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之中.邓小平理论着重解决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客体问题,是上篇."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则着重解决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体问题,是下篇.它们这样的关系定位必然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指南,成为全党和全国人民凝聚的思想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中共党史学作为社会科学中一门严肃、独立的学科,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理论与实践产生着重大的影响.随着理论与实践的不断发展,中共党史学学科建设应当与时俱进,充分发挥中共党史学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的社会功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是统领一切社会科学的指导思想.党史研究与学科建设应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统领,不断推进中共党史学学科建设.  相似文献   

1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过程、深刻内涵体现了科学的实践观,是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科学体系,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坚持科学的实践观,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丰富和发展也离不开科学的实践.  相似文献   

13.
文章认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仅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上形成了一系列独创性的理论观点,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而且也在认识论和方法论上表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和创新,为我们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旗帜下,继续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继续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提供了认识论和方法论上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4.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其共性在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体系,具体表现在有共同的理论基础、理论纲领、理论立场、理论品质等方面.其个性在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面向21世纪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理论形态,具体表现在有自身的中心问题、理论内容、理论形式等方面.  相似文献   

15.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唯物史观核心理论在当代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成果毛泽东思想一脉相承。毛泽东思想开创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之路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供了理论范式和方法论指导;毛泽东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和一系列重要思想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生长点和有力指导;毛泽东思想的创新经验和创新精神给"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深刻的启迪;毛泽东思想对唯物史观核心理论的发展是形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集中概括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6.
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在文化领域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最重要的就是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最根本的要求就是要自觉而坚定地在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上与时俱进.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刻认识文化在当今世界国家竞争中的重要战略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和其他方面创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观,中国共产党在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逐步深化了对发展问题的规律性认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中央领导集体,形成了一系列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这些在各自继承又创新的基础上推动发展观念的不断演进.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领悟这个论断的一个深层次问题,就是不能单单地把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贡献的认识停留在它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上,而应该从更宽广的视野认识到它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认识的新境界.只有这样提出和思考问题,才会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把握上升到一个新的层面.  相似文献   

19.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它以新的思想、观点、论断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体现了党认识上和实践上与时俱进的精神,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20.
汤国安 《唯实》2004,(4):64-68
落实胡锦涛提出的"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态度学习贯彻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应着力于如下三个环节在理论认知上,坚持客观性,科学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内涵和实践意义,不断增强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在价值取向上,坚持人民性,牢牢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要求,切实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具体地、深入地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去;在行为方式上,坚持创造性,积极探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践机制,不断推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由理想境界向客观现实的转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