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李杰 《求实》2015,(5):26-31
转型时期国民负向的社会心态集中表现为迷茫困惑、浮躁焦虑和消极失落。针对这些负向的社会心态,应当增强国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培育自尊自信的健康社会心态;消解"金钱至上"和"物质主义"的价值观,以理性平和的社会心态引领社会风尚;消解"权力至上"和"人情关系"的思维方式,确立公正合理的社会管理运行机制,激发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加强多层次、多渠道和多元化的社会心态疏导机制建设,培育国民健康社会心态。  相似文献   

2.
从社会心态的视角可以更加深刻理解社会管理创新的内涵。一方面,加强社会心态理论研究是社会管理中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重要体现,将直接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和有利于坚定社会管理创新中的马克思主义价值取向。另一方面,研究社会心态现实问题将有力推动社会管理创新实践,有助于引导人们形成健康的精神状态,增强对抗社会风险的能力,提高社会创新能力。这就需要处理好社会管理创新效率与社会心态多元化表现、弘扬优秀文化价值观与庸俗商品化、"精英民主"与"草根民主"、消极应对与有效疏导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正>社会心态是与特定的社会运行状况或重大社会变迁过程相联系的,在一定时期内广泛地存在于各类社会群体内的情绪、情感、社会认知以及价值取向的总和。积极的社会心态,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失衡的社会心态,不但阻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而且还潜伏着巨大的社会危机,带来不必要的矛盾与冲突。社会心态从侧面反映社会风气。在一定程度上人们的行为方式受社会心态的影响。目前,在社会经济利益和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社会价值取向各  相似文献   

4.
当前,民众社会心态呈现出复杂性、动态性等特征,社会心态失衡已成为制约社会健康运行的重大问题。这在一定意义上折射出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矛盾与困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与良好的社会心态具有同质性和同向性,对于社会心态的优化具有现实价值。社会心态的优化反过来能够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二者是互推互进的过程。同时,要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社会心态优化的导引力,形成稳定良好的心态环境,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繁荣与发展奠定基础,为社会健康有序的运行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相似文献   

5.
翟长江  庞惠 《世纪桥》2009,(7):116-117
价值观多元化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的重要特征,本文从价值观多元化产生的社会环境、教育背景、家庭传统三个方面对广西高校大学生价值观多元化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初步探讨,对于如何加强大学生的价值观的教育引导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大众偶像是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和社会心态交融的产物,具有激励示范效应。梳理建国后大众偶像崇拜变迁的历程,大致可分为三阶段:偶像一元化时代的道德崇拜,偶像多元化时代的自由崇拜,偶像网络化时代的价值崇拜。探析近年来偶像崇拜的多元化、个性化和模糊化趋势,折射出社会在一定程度上面临心理分化、心理冲突和消极心态影响的困境,因此政府加强社会心理疏导要重视偶像崇拜蕴含的大众心理需求,合理引导偶像崇拜,健全心理疏导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7.
中国向现代化转化的进程中,社会多样化发展,社会意识、个人价值观等多元分化是一种历史的必然。现代化带来的利益多元化、价值多元化、社会思潮多元化,对主流意识形态冲击也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必须重视多元化的构境,再塑主流意识形态,彰显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价值引领以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渗透作用。  相似文献   

8.
正成功模式易助长社会浮躁之风。一些网红仅仅凭借"高颜值"、直播、拍视频或写段子便较为轻松而迅速地成名,并获得可观的经济收入,过上光鲜的生活,这种成功模式一定程度上会对网民价值观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助长社会的浮躁风气。  相似文献   

9.
核心价值观建设是提升当代中国意识形态功能问题的焦点。先行澄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提法有何创新,是研究如何推进核心价值观建设问题的逻辑前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法的创新主要有四:提法意在为全社会树立一个可以共同认同和践行的价值准则,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具体化;为适应社会结构分层化、价值主体多元化、思想多元化的现实,对以往的核心价值观进行创造性重构和细化分层,具有现实针对性;批判性地"兼收并蓄"了各种思想资源,与历史、时代和现实息息相通,具有价值张力和辩证性;对传统单一价值观进行的创造性重构和细化分层,具有可操作性和未来启发性。当代中国,应该以整合调整各种社会利益来筑基、以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潮来固本、以丰富多彩的文化建设来涵育等三大途径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生活,落地生根。  相似文献   

10.
李西杰 《学习月刊》2012,(14):86-87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知识既具习得性,更具感同性。时代的发展与社会心态的变迁使得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知产生了深刻的变化。现代社会的经济市场化、政治民主化、价值多元化导致思想政治教学缺乏足够的渠道方法。现代社会的开放性、复杂性和逐利性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变得困难。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的深刻变革,大学生的价值观也呈现出多元化、实用化和矛盾化等特点,构建当代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时代的必然要求。根据大学生价值观的特点,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中,需要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价值取向一元论和多元化的辩证关系、物质追求与精神提升的关系,充分发挥社会实践在大学生价值观形成中的基础性作用。  相似文献   

12.
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价值体系中起主导作用的价值观。在社会转型期,高校教师肩负着立德树人的重要历史使命,在价值观取向呈现多元化的背景下,概括凝练高校教师核心价值观,作为高校教师的价值引领,对于培养学生的成长成才、促进教师的自身发展、提升学校的凝聚力、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和社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两大功能。就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科属性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而言,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价值引领功能具有更重要的意义。在互联网背景下,许多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因网而生、因网而增,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网络的去主体化对传统的价值主体带来冲击;互联网的价值观多元化对主流价值观带来冲击;网络技术的工具理性对价值理性带来冲击。必须在知识传授中强化价值引领,在以情动人中强化价值引领,在能力提升中强化价值引领,不断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亲和力与吸引力,不断提高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获得感。  相似文献   

14.
正所谓"网红经济"实际上是资本决定论和互联网风口论的产物。互联网一位大佬曾抨击"风口论是充满投机思维的方式",而"网红经济"动辄鼓吹的"月入十万、百万"更是迎合了涉世未深的青少年一夜暴富的白日梦,对整个社会都产生了相当负面的影响。"网红"本是指通过互联网走红的人,从词义上看似乎并无褒贬。但"网红"经历的几  相似文献   

15.
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取代了以往的计划经济,同时也冲击着人们原有的平衡心态。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人的价值观也不可避免地打上了经济的烙印,染上了功利性色彩。功利性价值观又不可避免地造成一些人的心态朝着物欲化的方向发展。作为社会现象中的经济犯罪,它的产生和发展与人的内心价值观念有很大的关系。为此,笔者就功利价值观对经济犯罪的影响试作如下分析。 一、功利价值观产生的社会原因 1.功利价值观的产生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而产生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在从事经济活动的过程中,必然要对自己行为的利益得失进行全方位的权衡,从中做出最符合自身利益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正网红经济是互联网背景下粉丝经济和体验经济的新形态。从草根网络红人,到淘宝网红,再到当前的papi酱,网红的发展模式不断发展变化,已经形成"科技+社交+商业"的一种新潮流。《连线》杂志的创始人凯文凯利有一个著名的1000名铁杆粉丝理论:在互联网时代,有1000名铁杆粉丝,就能够在商业上达成目标。粉丝可以直接产生价值、营造氛围,还可以创造大量间接价值。与对电影明星、体育明星等的喜爱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7.
社会心态是弥散、浮动于社会或群体中的、具有普遍性、代表性、基调性的社会心理体验和行为反应倾向,是社会心理对当下之社会关系、社会生活的即时回应。现实的社会关系、社会生活是特定社会心态的客观根源,而社会中通行的核心价值观,则是从社会成员客观的社会生活、社会关系到社会心态的中介转换器。怨恨、疑忌、冷漠、暴戾、投机、浮躁、焦虑、迷茫、自我弱势想象等社会心态的蔓延,既显露了我国社会制度、结构层面的失衡与裂痕,也表征了核心价值观某种程度的缺席。要重塑核心价值观,并使其真正为社会成员所普遍接受认同,这种价值观必须最大程度地反映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共通的利益。在今天这个越来越分化、越来越多元的时代中,这种共同、共通利益的现实基础,也即在分化中维系着整合、在彼此的殊异中保留着一致的共同社会存在形态,就是人们所共同持有的公民身份。  相似文献   

18.
中国社会已进入一个多元化的社会.社会分层多元化、经济利益多元化、价值取向多元化.在这多元化的社会中,树立共同的价值信仰和道德行为规范,在意识形态领域里进行思想性整合是当前建立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亟需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9.
价值观,既表现为人们对客体进行价值评估的际准和评估的方式选择,又表现为人们价值追求上的取向.这种价值评估上的标准和方式、价值追求上的取向.使人们对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一切作出利弊、善恶的评估.并决定价值上的认同或排斥.同时,一定的价值观又是一定的社会经济生活在人们意识中的反映,是一定社会经济关系的产物.  相似文献   

20.
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必先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建设.在利益多元化背景下促进和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要正确认识利益多元化因素给社会价值观认同带来的新挑战,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建设的性质和特点,在把握和反映利益认同与价值认同正确关系的基础上,探索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正确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