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对侗族大歌申遗后的保护状况与效果进行分析,梳理了侗族大歌保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概述了侗族大歌的文化主体性在侗族大歌文化传承中的功能和作用,并对民族文化保护中的有效的途径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侗族大歌的内容与形式不仅与侗族的社会发展、社会习俗和人们的审美意识有关,与当地的自然环境也有密切的关系,这是侗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承载体。无论从功能方面还是作用方面侗族大歌都是流行音乐代替不了的。所以保护和传承侗族大歌对西部民族文化的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3.
侗族大歌赖以产生的生态环境及其嬗变与保护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运用生态学理念对侗族大歌赖以产生的环境、嬗变与保护进行了实证的分析与研究。我们认为,侗族大歌的产生和传承与其自然的和人文的生态环境密切相关,生态环境的变化诸如语言的改变、传承的断裂和传承载体的变化以及经济社会的发展,引发大歌的历史嬗变和濒临失传的危险。据此,作者从用生态保护的理念、对大歌进课堂的再认识和定位、培养专业创作人员和大歌名人、构建大歌文化产业机构等方面,提出了对侗族大歌进行保护的思路与视角。  相似文献   

4.
侗族是一个善歌的民族,到过侗乡的人都喜欢把侗乡誉为“诗的家乡,歌的海洋”。在侗乡,年长的教歌,年轻的唱歌,年幼的学歌,成为民族的传统风尚;人们都以会唱歌为荣,善歌者受人称赞,歌师更是人们所敬佩。勤劳、勇敢、智慧的侗族人民,千百年来创造和积累了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特别是多声部的侗族大歌,不仅是侗族音乐艺术的珍品,同时也是中华民族音乐宝库里的一颗明珠。  相似文献   

5.
侗族大歌(侗语称“嘎老”),是侗族的合唱歌曲的俗称。包括有一般大歌、声音大歌、童声大歌、叙事大歌等。它以其格调柔和、含蓄尾婉而优美典雅的抒情旋律与其协调和声的完美结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一领众和,分高、低声部合唱的民间支声复调音乐,显示了我国民间音乐的色彩斑斓,打  相似文献   

6.
侗族大歌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居住在贵州、湖南、广西三省(区)毗邻地区和鄂西一带的侗族,是一个喜乐善歌的民族。侗族大歌是侗族音乐的瑰宝,不仅在国内享有盛名,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它已走向世界,为国外听众所倾倒。侗族大歌也和其它侗族歌种一样,有自己的流行区域,侗族分南北两大方言,侗族大歌流行于南部方言侗族地区都柳江水系的黎平、榕江、从江三县的“九洞”、“六洞’、“千七”、“千三”、“二千九”以及与之毗邻的地区(包括广西三江侗  相似文献   

7.
胡艳丽  曾梦宇 《前沿》2010,(23):151-153
侗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数较多、分布集中的民族之一,其以原生态"侗族大歌"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分丰富,是民族文化的瑰宝。建立侗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通过普查机制、展示机制、传承机制、研究机制、发展机制等长效机制的有效运转,将为侗族文化的保护、传承及开发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传统知识(TK)的知识产权保护是一个全球性的新课题,在现行的知识产权法律体制下,传统知识的知识产权遭受不当侵害也成了一个全球性的突出问题。作为“传统知识”的侗族大歌由于没有有效法律机制的保护同样不可避免地遭受了不当的侵害。本文提出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文化多元化的趋势下,侗族大歌知识产权保护当务之急应在署名权、改编权、演唱权、演唱者权、传播权、经济利益分享权等几个方面来进行立法保护。  相似文献   

9.
侗族在建房过程中要举行两大仪式:其一是新房落成庆典;二是开财门仪式。过去由于人们对这两大仪式的文化涵义理解不够,所以对产生于两大仪式中的仪式歌未予以重视。为帮助人们理解侗族两大建房仪式与仪式歌的关系,本文将从分析侗族两大建房仪式的文化涵义入手,以揭示其内在的联系。  相似文献   

10.
侗族大歌是侗族地区三大瑰宝之一,是本地区的旅游名片。在游客"凝视"下,大歌在旅游发展中经历了原初性凝视、大众凝视和原真性凝视三个发展阶段。在此结合游客凝视理论,总结了旅游发展过程中,侗族大歌在"被看"之下的价值变化、"被看"之下的权利争取以及"被看"与"观看"之间的平等对话关系,提出了侗族大歌应如何把握与旅游业结合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相似文献   

11.
侗族传统文化具有女性思维偏向,这种特点是在地理环境、经济条件、社会土壤所构成的发展空间中形成的,表现为重视生命、热爱大自然的“绿色文化”观,喜欢宁静、向往团圆的“月亮文化”观和“前喻文化”观。  相似文献   

12.
刘超 《贵州民族研究》2020,41(3):94-100
侗款制的延续与转型是其作为侗族传统制度在新的历史阶段的再一次自我调适。基于侗寨老年人协会的田野考察与结构功能分析,研究以此透视转型视域下侗款制的呈现样态,并进而反思当前侗款制的研究生态。研究发现,转型视域下的侗款制并非如历史文献脉络下多学科"知识形式"的分离式表达,而是呈现为一种总体性制度的本体性延续。它耦合于侗族独特的人群组合与关系结构、民间信仰与社会风俗,以及个体或群体的生活方式与行为方式,彰显于日常生活世界,内隐为本体动力。因此,侗款制在现实层面实现自我转型之同时,学界亦应在学理层面实现从"知识形式"到"动力本体"的探讨,立足于田野与文献之综合,看到其作为一种总体性制度在现代社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侗族合款"是古代侗族社会独特的社会组织制度和组织形式,是维系侗族社会运转的重要机制,具有规范个体行为、调整社会关系的功能。随着社会的变迁,形式完整的侗款已经消失,但是"款"作为一种"活"的文化,并没有完全消亡,只是其表现形式发生了演变。对侗族款制度的变迁进行合理的分析和揭示,有利于深化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本土治理资源和治理方式的认知,有助于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维护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4.
侗族传统人工营林业的社会组织运行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侗族人工营林业兴起于明代 ,清代已具规模。侗族人工营林业的兴起发展与其固有的社会组织有着紧密的联系。村社家族共有山林制是侗族传统人工营林业的基础 ,其血缘、地缘与社会组织三位一体的侗族传递模式是人工营林业得以长期运行的机制 ,外部社会环境也为构筑侗族人工营林业提供了发展契机 ,从而使侗族社会形成其特有的经济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5.
侗族情歌是侗族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侗族情歌是怎么产生的,最初产生的侗族情歌都是些什么内容,至今仍无法去作具体的探讨。为了使人们对侗族情歌的来龙去脉有一个极大的了解,本文不妨对这一问题作出尝试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根据符号学理论,音乐是一种特定社会以及文化的符号,音乐符号形式成为人类认知和参与社会活动的意向。侗族大歌作为音乐形式是一种原声态符号,在侗族的社会生活中有其独特的文化价值和社会功能。它不仅是音乐、语言和生态环境符号的结合体,也是侗族文化、历史、生态、社会规约、道德准则等的载体,是侗族社会不可缺少的具有社会凝聚力的民族符号。  相似文献   

17.
侗歌是当代走向世界的传统民间音乐 ,这种传统文化焕发异彩 ,与现代文化并存的辉煌局面 ,并不仅仅在于它独特的艺术形式 ,侗歌丰富的精神文明内涵对侗族人民的滋养 ,才是这种文化代代相传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8.
董必武同志在几十年的革命生涯中十分关注我国的民族问题,民族法制思想是其法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以历史发展的脉络为主线,考察了董必武同志在各历史阶段有关民族法制建设问题的重要论述,概述了董必武同志民族法制思想的精髓坚持民族区域自治,维护宪法权威;坚持民族平等,维护民族团结;加强民族合作,促进民族发展;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保障国家法律在民族地区的有效实施;加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让各民族人民参与国家管理.并指出了董必武同志的民族法制思想在新的历史时期仍具有的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白杨 《桂海论丛》2007,23(2):35-38
作为一种朝阳产业,文化产业迅速勃兴,给我们关于文化的传统观念带来巨大冲击,并为传统文化的现代传承提供了新的契机。当前包括侗族民间文化在内的传统文化的传承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因此借助文化产业的发展来带动传统文化的传承不失为一条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