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进入21世纪,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不仅是经济和科技实力的竞争,同时也是人才竞争、智力竞争。只要我们不断加快人才战略的实施,培养和造就一大批适应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优秀人才,就能完成和实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一、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领导干部作为人才队伍的组织者和管理者,一定要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从历史上看,任何领导人走上一定的领导岗位并充分发挥作用,都离不开有权用人的领导者的识与用。想当年,假如诸葛亮和关羽、长飞、赵云等良臣猛将没有识才的慧眼、用才的气魄、爱才的感情、聚才的方法,就不可能在群雄并起、三国鼎立的过程中建功立业。因此,各级领导干部要把人才资源开发放在企业长远经济发展的战略整体的高度,提高识才、用才、爱才、聚才水平。识才是前提、用才是关键、爱才是基础、聚才是保证。无才不能识才,无魄  相似文献   

2.
江泽民同志在中央纪委第七次全会上指出:“领导干部要有爱才之心、识才之智、容才之量、用才之艺,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切实把好选人用人关。”这既是对各级领导干部有针对性地做好人才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也为各级领导干部如何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把好选人用人关指明了方向。爱才之心,就是要有爱才的感情。领导干部和组织部门负责选拔、使用、管理干部的工作,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一腔真挚的爱才之情。只有对人才倾注了感情,领导干部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人才的吸引、发现、培养、使用的各个环节中去。古往今来,任何在事…  相似文献   

3.
人才是事业成功之本。古人云,"为 政之要,在于得人","得人才者得天下"。 组织部门是选人用人、选才用才的部门, 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要想揽得进、留得 住更多的人才,就应当按照"三个代表" 的要求,以识才、用才、爱才、聚才、育才 的实际行动,努力营造一个鼓励人才干 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和帮助人才干 好事业的氛围与环境,这就要求在抓人 才工作时做到"五要"。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六大号召全党要“努力形成广纳群贤、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把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中来”,要“建设高素质的领导干部队伍,形成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领导层”。为此,各级领导必须坚持不懈地实施行之有效的人才战略。而要实施好人才战略,首要的是领导者头脑中必须牢固树立人才理念。一曰爱才之心。所谓爱才,就是要重视人才,尊重人才,重用人才。是否有爱才之心,是衡量一个领导者基本领导素质的重要标志。只有像爱护自己的眼睛那样去爱护人才,把人才当作最重要、最稀缺、最宝贵的资源去看待,才能确保党和…  相似文献   

5.
周恩来作为党和国家的杰出领导人,高度重视人才工作,他把人才看作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坚持尊重人才,礼贤下士,悉心关怀人才,精心培养人才,大胆使用人才,充分显示了他高超的用人艺术和卓越的领导才能,值得为政者学习借鉴。重视人才,聚才爱才  相似文献   

6.
沈小平 《实践》2010,(10):55-55
<正>在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在讲话中都强调:"用人不求全责备"。这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爱才、惜才、聚才的殷殷之情,表达了建设人才强国的紧迫感,也深刻揭示了选人用人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重德才标准但不简单以求全取人的正确用人导向。历史和现实表明,人才是社会文明进步、人民富裕幸福、国家繁荣昌盛的重要推动力量,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  相似文献   

7.
领导干部如何在用人过程 天下归心”已成为历史_卜爱才的佳话,它体现了我国历代中做到重才惜才爱才,调动人 统治者励精图治,求贤若渴的精神。古今中外凡是有识之才的积极性呢?士莫不重视人才。邓小平同志早在1984年10月中央召 首先,领导干部只有实事 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上就尖锐地指出:“概括地说就是求是地对待自己,才能做到重‘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八个字,事情成败的关键就是才惜才和爱才。作为领导者,能不能发现人才,能不能用人才。”(《邓小平文选》第3不仅需要客观地、公正地认识 卷第引-92页)由此可见,作为领导,要把人才视为珍和了解自…  相似文献   

8.
人才是创业之本,改革之宝,如果说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先进的组织管理是改革开放大业奋力急驶的两个车轮,那么人才就是贯穿这两个车轮的轴,美国历史上第一个钢铁大王卡内基宣称:“你可以把我所有的工厂、设备、市场和资本全部夺走,但只要你保留我的机构和人才,几年后我还是钢铁大王”。所以我们每一个立志改革、献身“四化”的领导者,应该首先是爱才的“萧何”、识才的“伯乐”,用人的专家。领导者只有合理地组织起一个各展其长的人才集团和组织网络,才能真正有所作为、有所创造。一个领导者如果没有爱才之心、  相似文献   

9.
建立良好的用人机制是企业发展的关键○戴伟映新企业兴衰,关键在于用人,而人才的使用需有一个良好的用人机制。那么,怎样才能形成良好的用人机制呢?1.优化用人机制。企业的发展,归根结底要靠市场的竞争,而市场竞争的内在表现则体现在人才竞争上。谁拥有了精明强干...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选拔人才、使用人才已经成为领导工作中日益重要的课题。古人讲“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善于用人的人要心甘情愿地处在被用者下面,这就是“不争之德”。领导干部作为用人主体,必须具备这种传统的道德品质。  相似文献   

11.
“孔雀东南飞”,是指改革开放以来西北地区人才纷纷流向东南沿海发达地区的一种社会现象。而近年来,自愿申请来青海油田的大中专毕业生人数却呈逐年上升趋势,他们中的大多数学习成绩优良,思想政治品质好,堪称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他们之所以选择这里,是因为青海油田上上下下的那种“爱才之心、识才之明、唯才是举、广开才路”的良好育人用人环境吸引了他们。  相似文献   

12.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科学的用人观,这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基本要求.当今世界的竞争,归根结底就是人才的竞争,为此,坚持科学的发展观,树立科学的用人观,就是要克服用人上的六大误区,把握用人的七大原则,大力营造人才成长的体制、机制和环境,创造一个人才辈出的生动局面.  相似文献   

13.
从经济学视角看人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才是一种宝贵的战略资源,是区域竞争中最具潜力的砝码,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传统的人才观念、用人方略已不能完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要求我们以经济学视角审视人才资源,更新用人理念,引入市场观念,指导协调人才资源配置,科学地发挥人才效益。  相似文献   

14.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单位人才存量的多少和用人机制的优劣是其效益和发展快慢最重要的因素。可以说,经济的竞争、实力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是第一生产力,是最重要的资源,人才资源是事业兴旺之源。以人为本,建立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是推动社会各项事业快速发展的首要因素已被社会认同。这是因为只有一流的人才,才会创造出一流的产品,才能推  相似文献   

15.
马宇蓉 《共产党人》2011,(23):42-43
市场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中,实施自己的人才战略,必须彻底打破原有的用人制度,建立新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力资源的作用,创造"公开、公平、公正"的用人环境。这是企业加快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一、转变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创造新型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真正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传统的  相似文献   

16.
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中,王震以爱才而闻名。王震曾说:“没有知识分子的参加,革命的胜利是不可能的。”他还说:“尊重人才,没有人才可以有人才,人才少可以变多,否则,多就会变少,有等于没有。”用“求贤若渴,见贤思齐”来形容王震爱才,毫不为过。  相似文献   

17.
智慧用人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优秀人才的识别、选拔、使用和培养;二是广大员工潜能的合理配置与挖掘。人才是组织之本,进入知识经济时代,智力资本已成为组织的第一竞争要素,人才的重要性愈加凸显。管理者如何提高智慧用人的能力成为伯乐,是现代企业用好人才、发展壮大的决定性战略。  相似文献   

18.
人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现代企业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企业要发展,一个最关键的环节就是建立良好的用人机制。实践证明:企业的成败,不仅与经营战略、发展战略有重大关系,同时,更为重要的是要有与之相适应的人才战略。谁掌握和运用好技术资源和人力资源,谁就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企业应建立一套适合自身发展的、科学的用人机制,最大限度挖掘人才的潜力,发挥人才的作用,以促进企业的发展。一、为人才营造良好的生存和发展空间。首先,在利益上,企业应给特殊的高级人才留出一个激励的空间,使他们感受到贡献与经济利益成正比关系。可采…  相似文献   

19.
领导者应以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人才呢?笔者认为:爱才之心、育才之举、识才之能、容才之量、荐才之德和用才之胆这六个方面便是领导者人才意识观的集中体现。爱才之心。人才是事业成功之本,是社会变革的先行者和主力军。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早就谆谆告诫我们:...  相似文献   

20.
我国有12亿人口,人才资源十分丰富。可是我国人才资源利用率很低,人才浪费现象十分严重。进入21世纪,全球将出现一场人才争夺战,科技的竞争实际是人才的竞争。这场竞争的胜负,将决定国家前进步伐的速度。任人唯贤、爱才惜才、大胆启用优秀人才者,历史上不乏其人:齐恒公得贤相鲍叔牙,鲍荐管夷吾,管执政,天下大治,齐国霸业乃成。李世民得魏征为相,魏征从不讲皇上的好话,然李世民屡谏屡听,史有贞观之治。中国几千年的朝代兴衰史便是一部人才启用与排斥的历史,历史学家在这方面实在讲得很多。告诫人们要如何重视人才,故有“任人唯贤”之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