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任绪保 《法制与社会》2013,(30):199-200
十八大报告指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当今,我国社会管理领域存在许多问题,这是社会发展水平和阶段性特征的集中体现,是社会发展与社会管理不同步导致的一种客观存在。现代社会管理,从拳质上讲是依法管理。为此,要进一步加强对社会管理规律的研究,找准以法治推动社会管理创新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努力在更高层次、更宽领域、更多环节上加快社会管理法治化进程。依据建设法治国家的要求,探索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新途径、新方法,全面提升社会管理水平,以实现社会管理创新的法治化。  相似文献   

2.
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 息相关.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省部级主 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 班仪式上指出,社会管理要搞好,必须加快推 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在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胡锦涛 总书记再次强调:推进社会建设,要以保障和 改善民生为重点,着力解决好最关心最...  相似文献   

3.
翔宇 《中国监察》2008,(5):60-61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和谐社会建设。”这是符合民心、改善民生的庄严承诺,令人欢欣鼓舞。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5.
《公民与法治》2008,(7):1-1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这些表述充分体现了“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发展理念。  相似文献   

6.
崔红卫  肖科 《政府法制》2011,(29):58-58
2011年2月19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仪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稳定。山西潞安集团“一机制四载体”党建管理新模式中,对安全社区建设和全国一流文明矿区建设提出了明确具体要求。按照党建绩效管理要求,近年来,漳村矿把社会管理工作排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认真研究企业改革发展新形势下企业参与社会管理的规律,重点围绕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新的形势下,民政事业在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稳定、服务经济发展中的责任和地位愈加凸显。山西省河津市民政局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围绕“以民为本、为民解闲、为民服务”的工作宗旨,按照“讲大局、惠民生、重管理、强服务、促发展”的基本思路,全面推动河津民政在服务大局中实现新跨越。  相似文献   

8.
赵峰 《政府法制》2008,(5):64-64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这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从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出发,在社会建设方面提出的目标和做出的承诺。如何加强对离退休人员的管理,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七大”精神是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根本指针,也是新时期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的根本指针。“十七大”报告强调,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提出了包括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在内的社会建设六大任务,为我们进一步做好维护稳定、促进和谐、打击犯罪指明了前进方向,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平安江苏”建设以来,江苏省公安厅党委按照打造情报信息、防控体系、  相似文献   

10.
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目前我国正处在处于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关键时期,这要求我们以更加紧张的心态关注社会建设。本文就多发群体性事件的原因和特征分析,试在创新社会管理推动全面社会建设的大背景下,从不同角度对多发群体性事件的应对之策做出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1.
民心的力量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从一个只有九人的网站,发展到今天声名鹊起,成为当地群众与政府沟通对话的平台,民心网得益于它始终秉承的宗旨那就是着力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始终坚持群众利益至上。  相似文献   

12.
检察机关与社会管理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明华 《法制与社会》2010,(26):202-204
2004年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社会管理被纳入更完备的体系性框架之中,社会管理创新也就成为2009年底全国政法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所强调的"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的组成部分之一。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这是党中央作出的战略部署和要求,是政法机关面临的重大课题,更是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需要各级党委和政府组织各方面力量共同解决好的重大问题,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地创造性地贯彻好、落实好。  相似文献   

13.
张克 《检察风云》2011,(17):9-10
今年2月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研讨班以“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为主题,胡锦涛总书记在开班仪式上连用多个“必然要求”来阐述“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意义,直言这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4.
陈可 《行政与法》2013,(12):49-54
提 要:从协商民主视域创新社会管理是加强社会建设的基本要求与发展趋势.因此,充分认识协商民主视域下社会管理创新的时代价值,对协商民主视域下社会管理创新的现实问题作出分析,进一步明确协商民主对社会管理创新提出的新要求,努力探讨协商民主视域下社会管理创新的理论突破与实践选择,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年初以来,全国检察机关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加强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为载体.坚持“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的新时期检察工作主题.最近,高检院又提出了“发扬传统、坚定信念、执法为民”的总体要求。作为检察机关如何在新时期做好检察工作.加强制度建设和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6.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社会管理的主体是人民,社会管理的权力属于人民,社会管理的目的在于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发展中国家政局动荡的经验教训值得汲取,有效的社会管理只能在民主中得以实现,公权力与私权利协调合作是人类文明的大势。民主制度建设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基础,民生的改善不能也不可能替代民主制度建设,用改善民生替代民主制度建设是可怕的错误。  相似文献   

17.
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涉及面广,内涵丰富,基本要求是:积极解决好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和社会管理等直接关系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现实利益的问题,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为此,本栏目将对这几个方面加以关注,陆续成文。  相似文献   

18.
通过法律手段推进和保障社会管理创新,是落实依法治国方略,体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举措。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围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报告指出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尤其是强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江苏省苏州市司法行政机关始终把工作的重点放在基层,围绕“三项重点工作”的要求,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争当全国司法行政系统排头兵,加强基层司法行政干警的政治意识、政权意识、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的主题教育,树立执法为民、民生优先的核心价值观,积极探索专业化、规范化的基层司法所建设新模式。  相似文献   

20.
社会管理创新要求加强行政决策程序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管理创新已成为时代特征和科学发展的要求。社会管理创新必须以民生为先导,以公平正义为基础,加强行政决策制度建设,通过相关决策内容和决策目标的调整,推动政府职能有效转变。行政机关应当运用法治、规则和程序,以"行政公开"与"行政参与"的程序理念为内核,建立具体的正当性行政决策程序规则,推进社会管理理念、方式和机制的创新,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