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0年以来,美国基于国际格局的重大变化,开始调整对其“后院”拉丁美洲的政策,并为此展开了一系列引人注目的外交行动。当年初,美国总统布什亲赴哥伦比亚参加美国、哥伦比亚、玻利维亚和秘鲁四国首脑会议并签署有关反毒问题的协议;副总统奎尔先后参加了巴西、智利和尼加拉瓜的总统就职仪式,还出访了墨西哥、委内瑞拉、巴拉圭、阿根廷;年中,布什提出建立美洲自由贸易区的《开创美洲事业的倡议》(以下简称《倡议》),紧接着在西方7国首脑会议上向西欧、日本各国提出援助拉美的政策;年底,尽管海湾危机日趋紧张,布什仍对墨西哥以及南美5国进行了正式访问。一  相似文献   

2.
1990年,美国布什总统根据国际格局的重大变化,适时调整了对拉美的政策,并展开了一系列引人注目的外交攻势;亲赴哥伦比亚参加美国、哥伦比亚、玻利维亚和秘鲁4国反毒首脑会议并签署协议;派奎尔副总统参加巴西、智利和尼加拉瓜的总统就职仪式;亲访墨西哥、委内瑞拉、巴拉圭和阿根廷;提出关于建立美洲自由贸易区的“开创美洲事业倡议”;在西方7国首脑会议上向西欧、日本提出援助拉美的政策;到年底,在海湾危机日趋紧张的情况下,他还先后对墨西哥以及南美5国进行了正式访问。美国在一年之内对拉美作出如此频繁的重大举动,这在战后是罕见的。它反映出美国对拉美政策作了许多带根本性的调整,而这些调整也将对90年代的美拉关系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3.
秘、厄武装冲突的原因及影响张怀林1月26日,秘鲁和厄瓜多尔在孔多尔未划定边界地区发生武装冲突。在《里约热内卢议定书》四个担保国巴西、阿根廷、智利和美国的积极调解和国际社会的强大压力下,两国政府于2月17日签署《和平声明》,宣布"正式停火",但边境战事...  相似文献   

4.
秘、厄武装冲突的原因及影响张怀林1月26日,秘鲁和厄瓜多尔在孔多尔未划定边界地区发生武装冲突。在《里约热内卢议定书》四个担保国巴西、阿根廷、智利和美国的积极调解和国际社会的强大压力下,两国政府于2月17日签署《和平声明》,宣布"正式停火",但边境战事...  相似文献   

5.
1998年6月15—16日,欧洲联盟15国在英国威尔士首府加的夫举行首脑会议,就欧洲一体化建设的前景和经济发展形势,以及欧盟机构改革等方面问题进行了讨论和磋商。会议发表了主席国声明、欧盟财长会议声明和关于科索沃问题的声明。法国总理若斯潘认为,这是一次“没有作出重大决定的重要会议”。  相似文献   

6.
2005年拉美国家对外关系呈现不平衡发展。1·美国加强了对拉美的关注,但缺少进展。第二届布什政府对拉美的关注有所增加。11月,布什总统参加了在阿根廷举行的第四届美洲国家首脑会议,并访问了阿根廷、巴西和巴拿马。但是,美国只与少数国家的关系较为平稳。8月,布什签署“美国—  相似文献   

7.
历史的回顾中国和巴西远隔重洋 ,分别处在东半球和西半球 ,相距十分遥远。但自 1 9世纪初起双方一直存在着友好往来 ,交往的历史悠久。早在 1 81 0年 ,就有几百名湖北省茶农从澳门前往里约热内卢从事茶树种植。 1 880年 8月 1日 ,中国清朝政府与巴西政府在天津签订了《中国—巴西和好通商航海条约》,并宣布两国建立外交关系 ,互派使节。1 90 9年 ,中国清朝政府派钦差大臣和公使前往里约热内卢 ,受到巴西总统的接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中巴关系得到了继续和快速发展。双边关系是从民间往来、首先是从经贸和文化往来开始的。 1 95 3年和 …  相似文献   

8.
1997年12月12—13日,欧洲联盟15国在卢森堡举行首脑会议,就欧盟第5次扩大的程序和分批入盟谈判的国家名单,以及设立欧元理事会等重要问题达成协议,会议结束时通过了最后声明。这次会议标志着欧盟向中、东欧扩展的进程正式开始。 一、会议成果 欧盟首脑会议由东道主、欧盟现任轮值主席国卢森堡首相让—克洛德·容克主持,欧盟执行委员会主席雅克·桑特也参加了会议。会议取得以下重要成果: (一)欧盟东扩正式启动。会议根据欧盟1997年7月16日通过的《2000年议事日程》,决定正式启动吸收10个中、东欧国家和南欧岛国塞浦路斯加入欧盟的进程。会议认为欧盟的扩大“是一个全面的进行性的过程”,将根据每个申请国准备工作的情况分阶段完成;欧盟扩大首先必须根据阿姆斯特丹条约加强和改善运转机制。会议还强调指出,上述11国被确定为接纳入盟谈判的国家,所依据的是同样的标准和条件。  相似文献   

9.
拉丁美洲一体化运动在60年代到70年代前期出现高潮,70年代中后期一度低落,80年代又重新活跃起来。最近几年,不少拉美国家的领导人越来越强调拉美一体化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巴西总统萨尔内指出:“没有各国政治和经济一体化,就不会有一个现代化的拉丁美洲。”墨西哥总统德拉马德里说:“分裂会使我们势单力薄,团结使我们获得空前的活力。”阿根廷总统阿方辛在1988年访华时也说:“我们感到必须团结起来,不仅在政治上而且在经济上实现一体化。只有实现一体化,才有更多的发言权。”国际舆论认为,1987年11月在墨西哥召开的拉美8国首脑会议,是拉美走向一体化新阶段的重要标志。何谓“一体化”?它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趋势怎样?  相似文献   

10.
南方共同市场(the Southern Common Market)是在最近10多年来拉美经济一体化重新兴起、原有地区一体化组织又增添活力情况下脱颖而出的。它目前是拉美最大、最有活力的一个次地区经济一体化集团,并号称世界第四大区域性经济集团。 一、基本情况 1991年3月26日,阿根廷、巴西、巴拉圭和乌拉圭4国总统在巴拉圭首都签署《亚松森条约》,宣布建立南方共同市场(以下简称南共市)。该条约于当年11月29日正式生效。1995年1月1日起南共市正式运行,关税联盟开始生效。南共市4个成员国领土面  相似文献   

11.
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活动,可以用方兴未艾和如火如荼来形容。1993年欧盟条约生效,1999年1月欧元正式启动。1998年4月18~19日,第2届美洲国家首脑会议在智利首都圣地亚哥举行,34个美洲国家(除古巴外)的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签署了《圣地亚哥声明...  相似文献   

12.
一 布什执政以来 ,美国对拉美的政策做了较大调整。1 .布什政府对拉美更加重视。布什就任总统后 ,第一个出访的国家是墨西哥。布什本人表示 ,他将对拉美更加重视。布什总统出席了 2 0 0 1年 4月 2 0~ 2 2日在加拿大魁北克举行的第 3次美洲首脑会议 ,并在会上积极开展拉美外交。2 .布什政府对拉美的政策更加强硬。布什政府加强了对古巴的经济封锁。美国通过推行《哥伦比亚计划》,以扫毒和打击恐怖活动为名 ,加强对哥伦比亚及其他安第斯国家的控制。3.加快建立美洲自由贸易区的步伐。在魁北克会议上 ,布什表示将于 2 0 0 1年年底同智利签署…  相似文献   

13.
里约集团     
里约集团成立于1986年。当年12月,孔塔多拉集团成员(哥伦比亚、墨西哥、委内瑞拉和巴拿马)和利马集团成员(巴西、阿根廷、乌拉圭和秘鲁)的8国外长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会议,决定建立“政治磋商和协调常设机构”,以推动拉美一体化进程。这一机构当时被称为8国集团,1990年3月,正式易名为“里约集团”。当年,智利、厄瓜多尔、玻利维  相似文献   

14.
塞尔索·富尔塔多是巴西著名经济学家,是研究发展问题和“依附论”问题的主要学者之一。在欧洲-拉美首脑会议举行前几天,《拉丁美洲报道》在其1999年6月22日一期上发表了富尔塔多接受采访的内容摘要,介绍了他对当前欧洲-拉美自由贸易区和其他一些重大问题的看法。一 关于欧洲-拉美自由贸易区。他认为,欧洲与拉美特别是与南方共同市场接近,最终建立自由贸易区的计划是“不可行的”。早在10年前,他就认为欧共体(现欧盟)是个“利己者俱乐部”,目前“利己主义依然存在”。各国维护自己的利益是正常的。如为保护自己的农业…  相似文献   

15.
1990年11月28日,越南与欧盟正式建交,20年来双边经贸关系发展迅速。1995年双方签署《越南一欧盟合作框架协议》,2012年双方签署《越南-欧盟全面友好合作协议》,为双边经贸发展搭建全新合作框架。越南-欧盟自由贸易区建成将进一步提升双方贸易投资合作水平。21世纪,越南与欧盟的经贸关系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6.
学术界一般认为,中国与巴西的文化关系始于1810年,其象征是里约热内卢植物园引种的中国茶树。但笔者在对巴西所进行的一次历史考察中,却发现两国文化关系的起点至少应提前100年,而由澳门传至南美洲的中华文明瑰宝即为见证。澳门应是最早把中华文明远播到南美洲的桥梁。一中国与拉丁美洲的文化交流源远流长。根据中外一些专家学者的研究,中国与拉美的文化接触可以追溯到5世纪中叶,即南美洲安第斯地区克丘亚文明之光初露之际。有些著名学者认为,中国史籍《梁书》上所载、约公元458年中国高僧慧深远航到达的“扶桑国”就是今…  相似文献   

17.
克林顿总统第二任期的拉美政策走向周余云1997年5月5日,美国总统克林顿对墨西哥进行了为期3天的正式访问,随后,出席了在哥斯达黎加举行的中美洲国家首脑会议和在巴巴多斯举行的加勒比首脑会议。访问期间,克林顿与上述国家和地区的首脑就贸易、反毒、移民和环保...  相似文献   

18.
1998年1月16日,美国总统与来访的立陶宛、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3国总统在华盛顿签署了《美国—波罗的海伙伴关系宪章》。宪章阐明:波罗的海地区是美国欧洲战略的组成部分,3国的安全与独立对美国具有真正、深远和持久的利益;美国支持并帮助3国加入北约;美国加强与波罗的海3国在政治、经济、军事领域的合作,以促进它们与西方的融合,并为3国加入欧盟、经合组织和世贸组织而努力;4国决定成立“伙伴关系委员会”。这虽然只是一个不具法律效力的政治性文件,但它却是3国加速融入西方的重要步骤,也是美国实施欧洲战略、遏制俄罗斯的又一重要举措。宪章签署后,俄反应强烈,俄领导人再次表示,坚决反对波罗的海3国加入北约。由此可见,美俄双方在波罗的海地区定有一番激烈的争斗。  相似文献   

19.
编者的话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加强双边多边经贸合作是中国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重要举措。2012年5月9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与哥伦比亚总统桑托斯正式签署启动中国与哥伦比亚自由贸易区官方联合可行性研究的谅解备忘录,一年后将正式启动两国自由贸易区的谈判进程。如果中国与哥伦比亚自由贸易区成功建立,将为中国与拉美及广大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贸合作开辟新的广阔空间。为此,本刊特刊登《"中国—哥伦比亚自由贸易协定"研究》一文以探讨中哥两国建立自由贸易区  相似文献   

20.
一、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背景继2001年正式确定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以下简称“CAFTA”)计划之后,2002年11月4日,出席中国与东盟领导人会议的中国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和东盟10国领导人共同签署了《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以下简称《框架协议》),决定到20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