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T细胞具有特异的表面标志和细胞内含有某些酶类,据此,建立了E花环试验和酸性α—醋酸萘酯酶(简称ANAE)染色法等以检测T淋巴细胞数目。近年来不少人认为,在不易用E花环试验测定T细胞的动物中,可以用它代替E花环试验。近几年国内兽医界已有几篇报道应用此法,并公认其作为T细胞标记具有一定意义。但已报道介绍的ANAE染色法仍较繁琐,我们参照新近有关资料,在临床实践中,将此法作了改进。 (一)检测对象和做法 我们对基本健康动物和临床病畜共计131头,进行了250次(因有的病畜测动态变化)测定。每头每次涂片2~3张,共计700片左右,分74批染色,每批  相似文献   

2.
检测T、B淋巴细胞,以往多采用玫瑰花环试验、淋巴细胞转化试验、荧光标记以及电镜观察等方法。自Mueller(1975)、Ranki(1976)以α-醋酸萘酯酶(ANAE)的反应产物作为T淋巴细胞的标记以来,国内外学者已用酸性非特异性酯酶染色法测定了马、骡、牛、羊、猪、鸡等家畜外周血液T淋巴细胞值。但尚未见有关青海高原马、骡、驴T淋巴细胞值的报道,因此,我们于1989~1990年对青海省湟中县田家寨乡的健康马、骡、驴T淋巴细胞值进行了测定。(一)材料与方法1.实验动物:选择临床健康马52匹,骡74头,驴60头。其中母马40匹,骟马12匹;1~5岁  相似文献   

3.
淋巴细胞是动物机体的主要免疫活性细胞。淋巴细胞依其来源、生发和功能不同,以及细胞的大小,核的致密度、胞浆性状、酸性磷酸酶和碱性磷酸酶等不同,可分为T及B二类,以及它们的亚群、株等。T淋巴细胞参与细胞免疫,B淋巴细胞参与体液免疫,故T、B淋巴细胞值在体内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机体的免疫功能状况。以往区别T、B淋巴细胞多采用玫瑰花瓣试验、淋巴细胞转化试验、免疫荧光染色、电子显微镜扫锚观察等方法,但由于操作繁琐,设备要求高而不易被推广。自从1975年Mueller,J.氏首次应用酯酶染色法(简称ANAE试验)来区别T、B淋巴细胞后,为测定机体内T细胞水平提供了一个新的方法,目前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利用T细胞具有酸性非特异性酯酶(ANAE)活性这一特征来鉴别T、B细胞。这种组化法具有操作简单、快速,不要特殊仪器设备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淋巴组织学与医学临床。但在马立克氏病(MD)研究中的应用国内外均未见报道。本试验采用ANAE染色组化技术,结合与PAP免疫组化技术比较,对MD淋巴瘤进行分析,以探讨ANAE染色组化技术在MD研究中的应用价值。(一)材料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取 1日龄马岗鹅 15 0只 ,随机分为 2组 ,试验组用 β 葡聚糖酶拌料饲喂 ,对照组喂不含 β 葡聚糖酶的饲料 ,于不同日龄检测各免疫器官的器官指数 ,应用酸性α 醋酸萘酯酶 (ANAE)染色法检测T淋巴细胞数目。探讨 β 葡聚糖酶对马岗鹅的免疫器官及T淋巴细胞ANAE 的影响。结果 ,β 葡聚糖酶能显著增加T淋巴细胞数量 ,在第 2、8周时试验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 (P <0 .0 5 ) ,在 12周时差异极显著 (P <0 .0 1) ;而对免疫器官没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观察了马立克氏病(MD)疫苗免疫增强剂配合火鸡疱疹病毒(HVT)疫苗免疫雏鸡后外周血清ANAE+T淋巴细胞数量的变化.结果表明,MD疫苗免疫增强剂不但可促进外周血液ANAE+T淋巴细胞总数的增多,而且对免疫早期T淋巴细胞的迅速增殖和辅助性T淋巴细胞数量的增多都有十分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我们根据Muller,J.提出的一种改良的T淋巴细胞酯酶染色法,使用冰冻切片和涂片来观察家兔淋巴器官内的T淋巴细胞酸性非特异性酯酶(ANAE)的反应特征和数量。 (一)材料和方法 1.试剂配制; (1)血液涂片、淋巴细胞涂片固定液:磷酸氢二钠100毫克、磷酸二氢钾500毫克、双蒸馏水150毫升、丙酮225毫升、40%甲醛125毫升,称取Na_2HPO_4、KH_2PO_4溶于双蒸馏水内,再加丙酮和甲醛充分混匀,溶解,过滤,置4℃冰箱内备用。 (2)Holt树胶蔗糖液:供冰冻切片用。取蔗糖30克、阿拉伯树胶1克,混合研成粉末状,加蒸馏水使到达100毫升,4℃保存备用。  相似文献   

8.
应用常规组织学方法和细胞化学反应 ,对中华鳖消化道黏膜固有层免疫相关细胞的分布和结构特征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 ,中华鳖消化道固有膜内均有淋巴细胞、肥大细胞、浆细胞、巨噬细胞和粒性白细胞分布。其中 ,淋巴细胞主要分布于大肠和小肠 ,以小淋巴细胞为主 ,细胞的核 质比大 ,胞质中含有数个圆形嗜天青颗粒。 6 0 %~ 70 %的淋巴细胞为T淋巴细胞 (ANAE阳性细胞 )。浆细胞也主要见于肠道。而肥大细胞主要散布于食管和胃壁内。虽然可见淋巴细胞聚集现象 ,但从食管至泄殖腔均未见淋巴小结。  相似文献   

9.
目前具有人和小鼠淋巴细胞亚群鉴别功能的单克隆抗体(McAb)试剂已形成系列化和商品化,抗牛、马、羊、猪、兔、狗、豚鼠、大鼠和鸡等动物淋巴细胞的McAb也有报道。实践证明,McAb技术对于免疫活性细胞的分类测定、分离鉴定和表型与功能等的研究,甚至对于疾病的发病机理、诊断和治疗等的研究均具有重要价值。我国抗畜禽淋巴细胞McAb的研究起步较晚,尚未见有关的报道。为了促进我国兽医基础免疫学和临床免疫学的研究,我们进行了下述试验。(一)材料和方法1.细胞:牛胸腺细胞、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T细胞、B细胞和单核细胞的制备方法  相似文献   

10.
雏鸭胸腺生长指标的动态观测及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1~49日龄雏鸭胸腺发育的组织学观察及胸腺重量、胸腺指数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α-醋酸萘酯酶阳性率(ANAE )的测定,研究了雏鸭胸腺的生长及组织发育规律。结果显示, 胸腺重量随日龄增长逐渐增加;胸腺指数在28日龄时达最高;1~28日龄时外周血T淋巴细胞 ANAE 上升幅度较大;21~28日龄时胸腺小叶数量增多,并显著增大;28日龄时皮质部主要为小淋巴细胞;胸腺小体有3种形态。表明,雏鸭在1~14日龄时胸腺生长较缓慢,21~28日龄时生长十分迅速,28日龄时胸腺中大部分T淋巴细胞已发育成熟,35~49日龄时胸腺发育已趋于稳定; 胸腺小体是具有高度活性的结构,与清除退变上皮有关。  相似文献   

11.
硒是动物体内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Marsh等人研究证明雏鸡缺硒,其体液免疫功能降低,抗体产生受阻;对艾美尔球虫的抵抗力降低,死亡率升高。但缺硒对雏鸡的细胞介导免疫功能和血液中淋巴细胞含硒量及GSH-PX活性有无影响未见报道,本试验试图通过对不同日龄雏鸡血液中淋巴细胞计数和酸性α-醋酸萘酯酶(ANAE)染色等方法的检测,探讨硒缺乏对雏鸡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不同褪黑素水平对禽类机体免疫系统的调节作用,通过控制不同光照条件,分3组(短光照组、长光照组和对照组)饲养鸡45只、鸭45只、鹌鹑45只,采用荧光双色染色法和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鸡、鸭、鹌鹑外周血中CD3 、CD4 、CD8 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和Bu-1a B淋巴细胞数量变化。结果,短光照组由于体内褪黑素水平较高,外周血中CD3 CD4 T细胞、CD3 CD8 T细胞、Bu-1a B细胞及白细胞总数都有不同程度升高,且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长光照组由于体内褪黑素分泌较少,外周血中CD3 CD4 T细胞、CD3 CD8 T细胞、Bu-1a B细胞及白细胞总数都有不同程度降低,且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结果表明,内源性褪黑素对鸡、鸭、鹌鹑外周血中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的数量变化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3.
番鸭呼肠孤病毒诱导免疫抑制机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5日龄健康番鸭为研究对象,人工感染番鸭呼肠孤病毒(MDRV),采用组织化学和免疫学技术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转化率,T淋巴细胞ANAE阳性率,IL-2和IL-6含量,脾和腔上囊中浆细胞数量的变化.结果显示,MDRV感染组番鸭外周血淋巴细胞转化率和T淋巴细胞ANAE阳性率均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腔上囊和脾中浆细胞数量在攻毒后第10~20 d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血清中IL-2和IL-6含量在攻毒后第10 d均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果表明,MDRV感染能较快且持久地降低机体细胞的免疫功能,破坏免疫器官中的浆细胞,影响体液免疫功能,还影响免疫分子IL-2和IL-6的形成,进一步干扰机体免疫功能的发挥,从而容易诱发继发感染,增加死亡率.  相似文献   

14.
我们曾用α醋酸萘酯酶染色法观察了兔外周血液和淋巴器官中T淋巴细胞变化动态,发现兔瘟病毒可引起外周血液中醋酸萘酯染色阳性(ANAE~ )淋巴细胞百分率显著降低,它表明血液中T淋巴细胞数量显著减少,也可能反映淋巴细胞功能受损而导致酶活性消失(《中国兽医科技》,1989,7,25~26)。为了探讨兔瘟时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是否受损,本项研究用形态学方法对兔瘟病兔外周血液T淋巴细胞的转化功能进行了检查。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采用解剖学、组织学(AE)、组织化学(ANAE,RNA)、免疫组织化学(BAS)、电镜技术和血清学检验方法对28日龄雏鸡人工感染IBDV-J_1-C_7F_5强毒株后不同时期的病理形态学变化、免疫反应、病毒抗原组织定位和病毒消长规律等方面进行了研究。试验表明:IBDV经口感染后可经血液和粘膜上皮侵入法氏囊,病毒在体内运行有两次病毒血症过程。IBDV主要致法氏囊淋巴组织的坏死和萎缩,受损的法氏囊具有可复性。在IBD的抗损伤反应中,体液免疫和巨噬细胞起主要作用,细胞免疫作用不明显。生物素—亲和素酶标染色法应用于IBDV抗原组织定位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的优点,该法可用于早期对IBD的诊断。  相似文献   

16.
从布氏杆菌病猪型Ⅱ号冻干菌苗问世以后,国内很多单位即用来免疫山羊,获得了较好的效果。但至今尚未了解服苗后与自然感染布病山羊之间免疫活性细胞的差别。 为了探讨服苗后与自然感染的山羊T淋巴细胞值,1980年5月份我们曾在海拔4500~5000米的达吉岭区和桑桑区用酯酶标记(ANAE)试验检测口服布病菌苗的山羊45例,自然感染布氏菌病山羊10例,健康山羊30例。  相似文献   

17.
动物传染病的发生和发展,与机体免疫功能有密切关系,雨淋巴细胞又是机体主要免疫活性细胞,它是动物机体获得免疫的重要物质基础。淋巴细胞依其来源生发和功能之不同,可区分为T及B二类淋巴细胞,以及其他亚群、株等。以往区别T和B淋巴细胞的方法,多采用玫瑰花瓣试验、淋巴细胞转化试验,以及免疫荧光染色、电子显微镜观察等,但这些技术操作繁琐,又需有一定的设备条件。自1975年Mueller,J.氏首次应用酯酶标记法(简称AN  相似文献   

18.
将鸡胸腺和腔上囊淋巴组织剪碎后与PBS磷酸盐缓冲液混合,通过密度梯度离心和尼龙棉柱过滤对T、B淋巴细胞进行了分离纯化。纯化的T、B淋巴细胞以FITC标记的鼠抗鸡CD4单抗,RPE标记的鼠抗鸡CD8单抗,FITC标记的鼠抗鸡Bu-1单抗染色,用流式细胞仪分类检测其纯度,用台盼蓝排斥试验检测T、B淋巴细胞的活力。结果表明,以本研究建立的方法分离到的T、B淋巴细胞纯度较高(均达90%以上),细胞活力强,与流式细胞仪分选的效果相当,且经济简便。  相似文献   

19.
为了评估联合表达猪圆环病毒2型(PCV2)ORF2基因和具有免疫原性的T细胞表位(T cell epitope,TCE)基因的重组腺病毒rAd-ORF2-TCE的免疫保护效果,将20头抗体和核酸均为阴性的断奶仔猪随机分为4组,包括2组免疫组、攻毒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2组免疫组分别免疫重组腺病毒rAd-ORF2-TCE和rAd-ORF2,2周后加强免疫1次,一免后第28天攻毒。通过PCV2特异性抗体水平的检测以及血清中和试验评估疫苗的体液免疫反应水平,通过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动态变化以及细胞因子分泌水平评估疫苗免疫诱导的细胞免疫反应水平。结果表明,与其他对照组比较,重组腺病毒rAd-ORF2-TCE能够诱导猪体产生更为强大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水平。攻毒试验结果表明,rAd-ORF2-TCE能够有效抵抗PCV2感染。本试验结果进一步证实了构建的重组腺病毒rAd-ORF2-TCE能够有效地诱导猪产生足够的免疫保护能力。  相似文献   

20.
应用抗牛白血病病毒(BLV)糖蛋白(gp~(64))抗原单克隆抗体(MAB)探针(Probes),分别检测了培养细胞、生物制品及感染牛羊组织内BLV抗原。结果:FLK/BLV细胞系中BLV抗原生成规律为,培养1~4天时,细胞系中BLV抗原分泌量依日递增,5~7天时,抗原生成量趋于平衡;通过对3批琼脂免疫扩散(AGID)诊断抗原的检测可进行质量评价;实验感染BLV传代绵羊淋巴细胞内BLV-gp抗原全部阳性;我国江南某奶牛场200头奶牛淋巴细胞样品中,75头样品BLV抗原阳性。检出率37.5%。AGID法检出BLV抗体阳性牛56头,检出率为28%。两种技术检测的符合率为88.5%;哈尔滨市郊某奶牛场100头奶牛淋巴细胞样品,抗原抗体检测均为阴性。本方法特异性、敏感性强,为地方流行性牛白血病(BEL)的检测开辟了新途径,建立了新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