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夏逢松 《学理论》2010,(24):22-22
追求利益是社会进步的基本动因。民主不是一件东西,也不算一种制度,民主是一种社会治理方式。利益是民主的基础,民主是利益的实现形式,理清利益与民主的关系,建立健全利益诉求机制对社会矛盾日趋尖锐的社会现实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工会在中国政治与社会体制中具有双重角色。一方面,工会是工人群体利益维护的社会组织,代表着社会的利益诉求,无法有效整合工人群体的利益诉求也就丧失了其存在的社会基础;另一方面,工会是国家权力在社会组织中的延伸,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社会整合组织,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进行有效的社会整合。  相似文献   

3.
李春耕 《党政论坛》2012,(17):26-28
近些年来,随着经济高速发展,社会快速转型,利益,主体日益多元化,人们的利益预期和诉求也普遍提高,中国社会已进入社会矛盾和风险的高发期。面对这种情况,最近在党的文件中不断提到社会管理、  相似文献   

4.
着力建立健全农民工利益表达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石学峰 《求知》2009,(6):7-9
农民工已经成为我国人口组成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如何将这一部分社会成员的利益诉求通过利益表达机制充分表达出来.已成为我国建设民主社会、缓解社会矛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5.
社会组织利益诉求活动中的利益联盟现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阶段中国社会组织利益诉求活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地方政府与资本集团的利益联盟。因为资本集团通过与地方政府的联盟,使其拥有了影响地方政府政策制定过程的无可比拟的优势,从而使其他社会组织(集团)的利益诉求难以进入政府决策过程。因此必须遏止利益联盟现象,促使社会组织走上规范的利益诉求之路。  相似文献   

6.
辛鸣 《党政论坛》2010,(24):18-18
阶层分化奠定了民主的基石 中国社会这些年来,社会结构不断变化,新的社会阶层和利益群体不断涌现。不同的阶层和利益群体有着不同的获取其利益的途径与方式,这些途径与方式固不必然是对立与冲突的,也不全然是一致和互补的。于是,不同的阶层与群体都把自己的利益诉求提出来,相互协商、相互交易,你来我往、讨价还价,  相似文献   

7.
董小平 《团结》2008,(2):18-19
在13亿人口的中国,如果各方面利益要求得不到正常体现,必然会导致社会不稳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能够有效地调节社会矛盾,最大限度地发挥社会资源:共产党和民主党派共同在民众和政府之间建立起沟通的桥梁,使各方面的政治诉求、利益诉求都能得到充分表达、释放,实现了最广泛的政治参与;执政党与参政党经常性的政治协商。使人民的利益和愿望能够最大限度地体现在国家和社会发展政策之中,实现了国家和社会之间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8.
阳慧 《求知》2005,(12):10-12,15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在当前形势下,“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亟待解决,处理好社会利益关系的难度加大。”要“正确处理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畅通诉求渠道,完善社会利益协调和社会纠纷调处机制。”因此,为了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和谐发展,必须抓紧研究解决当前我国利益关系协调与平衡中的突出问题,把治国理政的视野拓展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人的发展各个方面,全面提高社会整合能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尊重诉求、各得其所、和谐相处、共生共进的社会。  相似文献   

9.
未来30年应以社会管理为中心《华夏时报》:您认为一个良性的社会运行体制是一种怎样的体制?为了畅通社会利益诉求渠道、构建平等的社会利益协商机制,执政理念、社会管理方式应如何作相应调整?  相似文献   

10.
《求知》2011,(4):44-44
徐晓海在《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年第5期撰文认为,目前,我国社会矛盾已经呈现出多发性、复杂性、突发性、群体性等“凸显”特征,这严重影响了社会稳定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社会矛盾“凸显”的直接原因是原有的社会矛盾化解机制失效,而根本原因在于利益分配不公、利益诉求与表达渠道不畅。因此,要维护社会稳定,必须创建新的矛盾化解机制,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新时期我国外籍人员社会公共安全问题进行研究,认为通过采取建设新型跨国移民侨裔聚居区,建立外籍人员利益表达和利益诉求机制,建立集中统一、相对独立的出入境管理体制,提高对外籍人员的综合管控力度等四种措施,能够比较全面、有效地提高外籍人员社会管理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12.
郑风 《党政论坛》2008,(12):4-4
以往社会思潮主要集中在抽象层面的学术思想领域,与现实社会的联系大多比较间接。当前一些社会思潮则直接与现实相关,对社会、民生的关注度有所提高,更加重视制度层面的、可操作的问题,往往针对某些社会问题抛出相应的“药方”。人们接受某一思潮不再只是出于纯粹的思想认同,而是掺杂了更多的利益因素,支持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思潮是否合乎自身的利益诉求。  相似文献   

13.
群体分化与政治整合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社会群体的形成及其分化是以市场经济体制为取向的改革以来社会结构演变的基本逻辑。由于市场机制的作用以及改革本身的不均衡特性,使得社会逐步形成了群体结构,不同的群体通过有形无形的组织形态,向社会提出了一定的利益诉求并影响着社会的政策制定,同时也引发了一些利益矛盾和社会危机。有效整合不同社会群体的利益诉求,对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对于实现社会和谐与政治稳定,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毫无疑问,当今我国已经进入追求社会公平的新时期。而现在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期,不同社会群体的利益诉求不断增加,公民对政府提供优质公共教育、公共医疗卫生、公共安全等体现社会公平性的公共服务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各种社会矛盾凸显。如果采取回避矛盾或堵、截等消极社会管理方法势必进一步激化社会矛盾,对建设和谐社会于事无补,创新社会管理成为当务之急。笔者认为,当前创新社会管理过程中,  相似文献   

15.
陈发桂 《党政论坛》2010,(13):26-28
基层维稳运行机制是一个由特定系统不同层次的运行主体及其不尽相同的目标和动力要素有机结合的、按一定规律和方式运行的基层社会维稳全过程的总称,涉及主导和执行维稳活动的中央政府及基层政府,参与基层维稳活动的民间组织和社区,以及进行利益诉求表达的普通民众等整个基层维稳工作系统。当前,社会解纷机制的不完善与公众日益凸显的利益诉求的双重交织,引发了越来越多的影响社会稳定的群体性事件。  相似文献   

16.
《求知》2009,(6):48-48
韩俊在《中国经济时报》撰文指出,改革开放前,农村平均主义盛行,农民普遍贫困,贫富差距很小。改革开放30年来,总的趋势是,农村居民不同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农村贫富分化趋势加速。目前农村解决社会矛盾的方式很不规范。解决冲突还缺乏制度化的手段。农村多元利益主体的格局已经形成.城乡利益关系、农村不同社会阶层间的利益关系复杂化.由此产生的社会矛盾也在加剧.解决社会矛盾单靠政府行政动员已经力不从心。一是农民利益诉求表达渠道不畅。由于历史和制度上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中原地区6县(市)的调查发现,农村群体性事件多发存在三个深层次原因:一是民众社会心理出现偏差,二是缺乏畅通的诉求表达途径和合理的利益博弈机制,三是群体性事件处置中存在"政府失灵"现象。针对这三个原因,提出农村群体性事件的治理路径:塑造公平诚信的社会环境,消解群体性事件多发的社会心理基础;构建合理有效的诉求表达与利益博弈机制,促使群体利益纠纷自我化解;提高基层政府的治理水平,妥善解决各类群体性矛盾冲突。  相似文献   

18.
公共管理的范畴及属性决定了公共管理的目标在于诉求公共利益,并成为公共管理的核心价值,因而公共利益在公共管理定式中具特定的内涵。公共利益与共同利益、国家利益、社会利益在概念上有许多相似之处,然则其内涵有差异,不能同一而用。比较、辨析、界分公共管理定式中的公共利益内涵,并从法治层面厘清国家利益与社会公益之界限,防止假国家利益之名侵犯社会公共利益发生,这对转型期中国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结构及利益格局的深刻变化,人民的利益诉求及表达方式呈现出多元多样多变的态势,各种社会矛盾层出不穷,群体性事件不断增加。根据2005年发表的《社会蓝皮书》,从1993年到2003年间,我国群体性事件已由一万起增加到六万起,参与人数亦增加到307万人。这其中,突发的卫生网络事件也在呈增长态势,  相似文献   

20.
群体利益表达是群体利益协调的前提和条件。群体利益表达失范的发生与发展,是围绕行为主体权益的得失、整合和协调逐步展开的,反映利益诉求群体的共同期待。地方政府的回应方式、回应态势影响群体利益诉求行为的演进,失公、失策、失察和失时的地方政府回应是群体利益表达失范的推进因素。有效预防群体利益表达失范,地方政府应追求公平正义、承担社会责任和维护公民权;知民情,解民意,聚民智,拓展回应渠道;健全应急机制,提高回应效率,增强回应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