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加入WTO后,中国的证券业由于经营规模、业务范围、市场结构、资本结构和治理结构等方面的弱点将受到很大的冲击。只有通过扩大规模,业务创新,优化产业结构,积极向国外同行学习等手段,才能逐步建立中国证券业自身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2.
证券业属于金融服务业,中国加入WTO后,证券业即应遵循1997年底在乌拉圭回合谈判中达成的《服务贸易总协定》。本文从证券市场规模、国内券商实力、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及人才竞争等四个方面,对可能受到的冲击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加快制度建设、完善交易监管体系、实现金融业务创新、研究国有股的变现,扩大市场规模等方面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WTO与我国证券市场自律监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WTO是建立在成员国市场经济体制基础之上的国际组织,它要求各成员国政府减少对市场的行政干预,以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与此相适应,我国证券的监管模式应当是市场监管模式。市场监管模式的主体部分是自律监管,包括证券业行业协会和证券交易所的自律监管。  相似文献   

4.
阿根廷的金融开放与银行危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根廷是美国赞扬的金融自由化典范,银行证券业向外资开放的力度大,但其爆发金融危机造成的破坏也格外严重。中国应吸取阿根廷的教训,慎重对待外资收购、兼并和MBO,特别是“入世”后银行证券业的开放,更好维护本国经济金融安全防范风险。  相似文献   

5.
中国证券业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证券市场作为国民经济晴雨表,其稳定性直接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证券业已经融入到人民的经济生活当中,并对企业和居民的行为产生了重要影响。但是,中国的证券市场作为一个新兴市场,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通过对证券市场进行有效地监管来确保其健康地发展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6.
我国证券业自律性监管组织及其运行机制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证券业自律监管组织作为联系政府证券监督管理部门与证券市场主体的桥梁和纽带 ,作为缓冲政府证券监督管理部门与证券市场主体之间矛盾的中间地带 ,介于政府与市场主体之间 ,在证券监管体制中发挥着重要的、特殊的作用。本文从实证的角度分析了证券业自律性监管组织的职能 ,并指出了我国证券业自律性监管组织制度的特殊属性———“官民二重性” ,以及所存在问题与不足。  相似文献   

7.
中国加入 WT O后 ,证券业的开放是一种必然的趋势。面对这种状况 ,我国证券业应当采取的措施是 :加快金融改革 ,提高金融运行的市场化程度 ;逐步推进金融业的混业经营 ,提高经济证券化程度 ;大力培育较大规模证券经营机构 ;改革和完善证券市场的创新机制 ;建立有效的市场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8.
中国人世后在WTO法的约束下,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了将WTO法转化为大量国内法的艰巨任务.中国入世所引起国内法制的直接变化和法制观念的间接变化,对于今后中国法制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本文首先论述WTO法的含义以及国内转化立法的问题和成就,然后着重分析将WTO法转化为国内法的三种具体方式以及法制透明度的增强与观念变化,最后从国...  相似文献   

9.
中国在参与WTO进程中,身份在发生变化.从“复关”到“入世”的15年谈判实践进程,使中国成为自由国际秩序的拥护者,从多边贸易的“体制外”成员转变为“体制内”成员.入世之后,随着对WTO活动的全面参与,中国逐渐从WTO体制的被动履约者向积极建设者身份转变.  相似文献   

10.
以加入WTO为标志,中国全面融入了全球化进程。WTO和中国行政复议制度有着密切的关系,其规则对中国行政复议制度提出了“客观”、“公正”、“迅速”等具体要求,中国行政复议制度需据此进行进一步的改革以适应其要求。从根本上说,应以加入WTO为契机,对现行行政复议制度进行全面的反思,从整体上调整与重构行政复议制度。  相似文献   

11.
现代欧洲暨法国美学情趣在音乐、诗、绘画、戏剧、小说、电影等方面的流变,即所谓唯美主义倾向,是启蒙时代微妙精神的延伸.现代欧洲艺术放弃了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关于艺术形式与内容关系的传统理论一方面放弃了作为理念的形式,而把艺术活动必需的物质材料本身当作形式和艺术欣赏的对象;另一方面,也放弃了西方艺术传统根深蒂固的偏见,即所谓艺术的不同物质手段只是为了表达或表现感情、观念、外部世界的模特.现代西方不同艺术门类不约而同地放弃了古典艺术中的形而上学追求,从而把艺术活动中的所谓"内容"只作为一种"形式"化的活动,甚至取消了内容与形式的界限.  相似文献   

12.
现代欧洲暨法国美学情趣在音乐、诗、绘画、戏剧、小说、电影等方面的流变,即所谓唯美主义倾向,是启蒙时代微妙精神的延伸.现代欧洲艺术放弃了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关于艺术形式与内容关系的传统理论一方面放弃了作为理念的形式,而把艺术活动必需的物质材料本身当作艺术和艺术欣赏的对象;另一方面,也放弃了西方艺术传统根深蒂固的偏见,即所谓艺术的不同物质手段只是为了表达或表现感情、观念、外部世界的模特.现代西方不同艺术门类不约而同地放弃了古典艺术中的形而上学追求,从而把艺术活动中的所谓"内容"只作为一种"形式"化的活动,甚至取消了内容与形式的界限.  相似文献   

13.
证人证言对司法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但证人错误记忆的发生却是一个普遍的现象.文章回顾了证人错误记忆研究的历史,主要探讨了证人错误记忆的研究范式和理论基础,并讨论了该领域的最新研究与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Religious experienc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existence philosophy of Kierkegaard. And it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ultimate nature of the survival of the dialectics. Needless to say, the existence philosophy of Kierkegaard is theoretically aimed to create a prerequisite for personal communication with God created. Therefore, the question of how to define the nature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should be answered in the aspect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human and God. As the highest form of the philosophy of life, it is directly reflected in the dialectical movement between human and God.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学界关于我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研究观点可谓众说纷纭。研究的内容主要集中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发展历程、改革的内容、改革的经验、改革中的问题以及深化改革的发展方向等方面。对我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研究情况进行梳理,可为人事制度改革的学术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构建和解制度是缓解诉讼正义与效率紧张关系,实现实质正义的重要方面.比较我国和国外和解制度,可以发现,我国关于和解制度的规定流于简单,在操作中较随意,以致对和解行为的监督和补救带来不便.为此,从法律的内生性资源中寻找解决民事诉讼中正义与效率的紧张关系不失为一种较好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西方将哲学称作“形而上学(metaphysics)”,“meta”和“physics”缺一不可。“形而上学”不能“形式化”,“时间”与“自由”进入“形而上学”,也不能“形式化”。“时间”不可分割,但“时间”与“自由”皆有“度”。“自由”有“你我他”,“时间”有“过去现在未来”。同时这也是“存在”的状态———“人自由者”的一种特殊“存在状态(Dasein)”。“人”作为“Da sein”是“有死者会死者”,以“死”来划分“时间”的“维度”。“生死”这一过程,就是“自我”的“现时在世”。然而,“死”仍提示着“他者”。在“Dasein”的“过去现在未来”的“度”中,“未来”居于核心的地位。“人”作为“自由者”,是“创造者”。“自由”的“创造”,使“非存在”成为“存在”。“自由”之“创造”,使“未来”成为“希望”。“希望”又使传统哲学范畴的地位发生变化,“可能性现实性”如同“自由必然”一样在理解上有所推进。  相似文献   

18.
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罪状中的“帮助”应予去掉;变造证据不构成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隐匿证据属于毁灭证据行为;教唆、指使他人帮助自己毁灭、伪造证据的,不构成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的共犯。  相似文献   

19.
计算机网络有利于实现资源共享,方便远程通信。作者在文中就小型局域网的几种常见的组网方案做了简要的介绍,比较各自的优缺点,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采用应对的方案。  相似文献   

20.
侦查运动中的"己"与"彼"比较研究侦查与犯罪是一种联动行为,侦查是与犯罪作斗争的重要手段,是侦查机关和侦查人员与犯罪和犯罪分子的一种较量,其斗争的双方是侦查机关、侦查人员--"己",和犯罪、犯罪分子--"彼"."已"与"彼"是互为对立的双方,从侦查角度来讲,对"己"与"彼"双方情况把握程度是决定侦查工作成败的首要因素和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