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孙丽娟 《中国律师》2009,(12):76-77
虚假陈述诉讼前置程序.是指我国的证券虚假陈述民事侵权案件的受理,必须是讼争事实经行政机关作出处罚决定或经刑事裁判认定构成虚假陈述后,投资人才可提起民事赔偿诉讼。最高人民法院在2002年初发布的《关于受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侵权纠纷案件有关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第2条规定:“人民法院受理的虚假陈述民事赔偿案件,其虚假陈述行为.须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及其派出机构调查并作出生效处罚决定。当事人依据查处结果作为提起民事诉讼事实依据的,人民法院方予受理。”2003年初,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关于审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赔偿责任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规定》),第6条将投资人提起民事赔偿诉讼的依据扩展为“有关机关的行政处罚决定或者刑事裁判文书”。  相似文献   

2.
2002年1月15日,最高人民法院下发了审判委员会第  1201次会议讨论通过的《关于受理证券市场因虚假  陈述引发的民事侵权纠纷案件有关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侵权赔偿纠纷案件,规定自《通知》下发之日起予以受理。当天上午,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李国光、沈德咏为此专门举行了新闻发布会。人民法院的这一举措,在证券市场、律师界和理论界引起了巨大反响。连日来,中央和各地电视台、电台、报刊杂志连篇累牍地报道,律师纷纷征集受到侵权的投资人准备代理起诉,各方面都对证券市场…  相似文献   

3.
《关于受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侵权纠纷案件有关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经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201次会议讨论通过,已于2002年1月15日下发。人民法院从此开始受理和审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行为引发的民事侵权赔偿纠纷案件,逐步建立和完善证券市场中的侵权民事责任制度。为正确理解和执行《通知》精神,本文拟对《通知》出台的原因和背景、主要内容及理解以及人民法院受理证券市场侵权民事纠纷案件的意义作一介绍和说明。一、《通知》出台的原因和背景证券市场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  相似文献   

4.
2002年1月15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关于受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侵权纠纷案件的有关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为《通知》)后,一石激起千层浪,许多受害股民再也坐不住了,纷纷委托律师进行索赔。据有关报刊报道,近日中伦金通上海和北京两地律师事务所每天股民打来的咨询电话应接不暇,几十位股民还与该所签定了诉讼委托协议。在众多的来电咨询中,涉及最多的仍是亿安科技和银广夏的造假事件。除此之外,被状告的对象还涉及到大庆联谊、圣方科技、嘉宝实业、PT郑百文、金路集团等16家上市公司。一时间,证券民事赔偿案似有火山爆发之势,广大股民对《通知》引起的强烈反应,从另一面说明了我国证券市场的民事赔偿制度的缺失。  相似文献   

5.
审理证券市场虚假陈述民事赔偿案件的几个疑难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02年1月15日,最高人民法院下发了《关于受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侵权纠纷案件有关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行为引发的民事侵权赔偿案件,规定了人民法院开始有条件地受理和审理,这对于逐步建立和完善证券市场侵权民事责任制度具有历史性的意义。但是,这类案件的审理,对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来说,还是新的领域,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供借鉴,且这类案件有着法律、技术和社会等方面的自身特点,决定了审理这类案件必然存在许多困难,需要在审判实践中逐步加以解决。本文拟就目前亟需解决的虚…  相似文献   

6.
苏维华  韩刚 《山东审判》2005,21(1):77-79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受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侵权纠纷案件有关问题的通知》、《关于审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下发后,全国各地人民法院陆续审理了许多该类案件。《若干规定》是我国第一部针对市场经济中的某一领域因侵权行为而制定的系统性司法解释,它从整体上说,体现了保护投资人合法权益、立足基本国情  相似文献   

7.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解放军军事法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生产建设兵团分院: 经研究决定,人民法院对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侵权赔偿纠纷案件(以下简称虚假陈述民事赔偿案件),凡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受理条件的,自本  相似文献   

8.
今年1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了《关于审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并于2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是继2002年1月15日《关于受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侵权纠纷案件有关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下发后,最高人民法院制定和公布的审理证券民事赔偿案件适用法律的第一个系统性司法解释。《规定》不仅对人民法院审理证券市场虚假陈述民事赔偿案件具有重要的规范作用,并且对我国证券市场健康运行和稳步发展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一、《规定》出台的背景中国证券市场…  相似文献   

9.
一、起诉和受理虚假陈述民事赔偿案件的前置程序起诉和受理虚假陈述民事赔偿案件与一般民事案件的起诉和受理不同,前类案件以行政处罚或刑事处罚为前置程序,即投资者以自己受到虚假陈述侵害为由提起民事赔偿诉讼,人民法院受理虚假陈述民事赔偿案件,应当以虚假陈述行为人受到有关机关的行政处罚或者人民法院的刑事处罚为前提。我们把这种诉讼安排称作“处罚前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规定》)作出这种处罚前置安排的立法目的在于以下几个方面:(一)处罚前置既是我国…  相似文献   

10.
继银广夏事件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受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侵权纠纷案件有关问题的通知》发布以后,注册会计师侵权责任再次成为各界关注的问题。同时,在诉讼中也应注意维护注册会计师的合法权利,在法律的框架内尊重另一个职业的生存规则,科学界定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做到不偏不枉,使注册会计师行业在一个合理的法律环境中健康地生长、壮大。  相似文献   

11.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已于2003年2月1日正式施行。这是最高人民法院继2002年1月15日发布《关于受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侵权案件有关问题的通知》后公布的审理证券民事赔偿案件适用法律的第一个系统性  相似文献   

12.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受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侵权纠纷案件有关问题的通知》的发布,预示着广大投资者可以通过民事诉讼程序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这是我国立法在司法实践中迈出的非常重要的一步。但是在实践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因此,有必要对相关问题作些探讨,提出自己的建议,加强立法的可操作性,进一步完善我国的证券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3.
民事调解本意在于通过当事人之间的互谅协商,确定彼此权利义务的一种友好解决民事争议和纠纷的方式。但近年来,利用调解的形式。骗取司法裁决,获取不正当利益的虚假调解案件日益泛滥,极大亵渎了司法的尊严,侵害了他人的合法权益。2013年新民事诉讼法明确了诚实信用原则,规定了虚假诉讼侵权将受到法律严惩,设立了第三人撤销之诉,对虚假调解案件的惩治迈出了重要步伐。但民事虚假调解案件的有力规制,还需要多角度出发、全方位防范、多渠道惩治。  相似文献   

14.
从大庆联谊股东诉讼案谈中国证券民事赔偿制度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锋 《法学杂志》2006,27(1):153-156
从2002年1月起,我国法院开始受理投资者起诉进行虚假信息披露的上市公司和中介机构的民事纠纷案件。我国法院主要采用共同诉讼形式来处理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赔偿案件虽然具有合理性,但并没有完全解决单独诉讼形式带来的弊端,解决问题的思路应是借鉴美国证券民事诉讼中所广泛采用的集团诉讼方式。  相似文献   

15.
证券民事诉讼的形式以及前置程序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最高人民法院先后颁布了《关于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侵权纠纷案件有关问题的通知》、《关于审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这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证券市场民事行为,保护了广大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股民的权利有了实质性的保障。仅行政前置程序这一问题就在法学理论界引起较大争议。本文就我国证券民事诉讼形式以及证券民事诉讼中的行政处罚前置程序等问题加以探讨,以期推动我国的证券民事诉讼以及民事责任的立法进程,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培育、规范出一个更加健康有效的证券市场。  相似文献   

16.
大案速览     
《法人》2013,(7):9-10
五粮液因违规披露被154人起诉索赔 6月3日,五粮液发布公告称,已收到成都中院《应诉案件通知书》等相关法律文件,成都中院已立案受理原告154人(件)以“证券虚假陈述责任纠纷”为由对公司提起的民事诉讼案,索赔总标的额约为1910万元。  相似文献   

17.
证券民事侵权诉讼前置程序与共同诉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证券民事侵权诉讼设置前置程序可能将绝大多数虚假陈述案件拒于法院门外 ,即使受理也可能因行政诉讼而使案件终结 ;同时 ,行政处罚决定在民事诉讼中的作用、投资者可否起诉行政处罚对象之外的其他人等问题亦难解决。这类案件采用共同诉讼方式也有局限性 ,如诉讼规模难以扩大、无法解决搭便车问题等 ,对这类案件应采集团诉讼方式。  相似文献   

18.
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做出的2007年Twombly案和2009年Iqbal案判决意见引发了各界对民事起诉标准的激烈争论,焦点在于彰显自由主义精神的通知起诉标准和体现司法管理理念的合理起诉标准之间的路径博弈。通知起诉标准会引发机会主义原告成本套利的风险,而合理起诉标准则会产生原告有价值起诉被错误驳回的风险。因此,单一的民事起诉标准已无法消解前述两种风险,应选择二元化的民事起诉标准体系,并辅之以原告缴纳保证金为前提的选择退出机制。该最优路径的选择对我国民事起诉制度的完善具有启示。  相似文献   

19.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毫无疑问是我国迄今为止在证券民事赔偿方面制定的内容最全面、可操作性最强、意义最重大的法律规范,必将有助于增强投资者的信心,减少虚假陈述现象的发生。然而,我们在欢欣鼓舞的同时必须冷静地看到,这些进步还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和实验性特征。从  相似文献   

20.
证券市场民事纠纷案件包括因侵权和因合同而产生的两大类。最近,最高人民法院对全国法院下发《关于涉证券民事赔偿案件暂不予受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针对证券市场上因内幕交易、欺诈、操纵市场、虚假陈述以及其他大股东侵犯中小股东权益等侵权行为而引起的民事赔偿案件,规定人民法院暂时不予受理。《通知》下发后,在资本市场、理论界和律师界引起了巨大反响,褒贬不一。持否定意见者认为:根据《民事诉讼法》、《证券法》和《公司法》的规定,人民法院应当受理该类案件。尤其是在即将加入WTO,我国资本市场不久将国际化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