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新《民事诉讼法》已于2013年1月1日起施行。修改后的民诉法围绕进一步落实宪法规定的法律监督职责,拓展了检察监督范围,增加了监督方式,强化了监督手段,优化了监督结构,加大了检察机关的监督工作任务,规范了相关监督程序,对检察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一、准确理解新《民事诉讼法》有关民事检察工作的新规定(一)扩大了民事抗诉的范围修改后民诉法第208条首次将调解纳入了抗诉范围,这一规定改变了过去只能对生效的判决、裁定进行抗诉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抗诉的范围。一方面是客观现实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检察机关更好地履行职责。当前的司法实践中时常出现双方当事人串通,或者司法人员滥用职权,通过诉讼调解,损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案件。而检察机关作为国家  相似文献   

2.
民事诉讼法是国家的基本法律,也是规范民事诉讼程序的基本规则。2011年以来,伴随着《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以下简称"《修正案(草案)》")的公布,新一轮的民事诉讼法修改活动已全面展开。为了强化对民事审判活动的法律监督,此次民诉法修改将对民事检察制度作进一步修改和完善,这必将成为激发民事检察工作活力、挖掘民事检察工作潜力的突破口。为更好地把握民诉法修改的立法方向,全方位推动民事检察工作向纵深推进,本刊特邀请专家学者,以"立足民事诉讼法修改,探寻民事检察工作新发展"为题,对民事诉讼法修改与民事检察监督相关的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申诉难"与"执行难"这两大固疾困扰司法实务由来已久,此次《民事诉讼法》的修改在解决这两大难题方面作了突破性立法。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就解决"申诉难"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规定,作为法律监督角色的检察机关如何应对《民事诉讼法》的修改后的新局面将成为民事检察工作的当务之急。检察机关应提高对民事诉讼审判活动的监督能力,明确民事诉讼监督的当务之急,强化民事诉讼监督理念和提高民事抗诉水平。  相似文献   

4.
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涉及民事抗诉制度的新发展有五个方面的内容。为适应民事诉讼法的修改,应当相应修改《人民检察院民事行政抗诉案件办案规则》,以促进民事抗诉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5.
民事抗诉条件是检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行使民事检察监督权,向法院提出抗诉的基本依据。修改前的《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原法”)第185条规定了民事案件的4项抗诉条件;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新法”)明确、具体地规定了13项抗诉条件。这些抗诉条件的规定既是对检察机关进行抗诉的授权,  相似文献   

6.
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于2007年10月28日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决定》(以下简称《修改决定》)。本文针对新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中的民事检察抗诉做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从《民事诉讼法》的修改看民事检察抗诉新抗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民事诉讼法》修改后民事检察抗诉的新抗点 (一)检察机关抗诉条件与当事人申请再审法院启动再审程序的条件已完全统一 修正前的《民事诉讼法》规定了人民法院应当再审的6种情形和人民检察院应当提出抗诉的4种情形。  相似文献   

8.
自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实施以来,检察机关坚决依法履行对民事审判活动实行法律监督的职责,积极办理了一批民事抗诉案件,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但在最近一个时期,围绕着人民检察院的民事抗诉案件究竟应该由哪级人民法院再审这一问题,发生了很大的争论,使刚刚开展起来的民事检察工作不得不停顿下来。因此,有必要在理论上弄清民事抗诉案件的再审审级问题,为开展民事检察工作打开通道。本文拟对涉及民事抗诉再审审级的四个问题进行探讨论证。  相似文献   

9.
2008年10月28日,十届全国人人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决定。新民事诉讼法对现行民事抗诉制度进行了部分修改。主要体现在:统一检察机关启动抗诉程序的条件与法院自行启动再审程序的条件,细化抗诉事由;规定法院裁定再审期限;原则规定抗诉案件的法院审级;明确抗诉案件并非依当事人申请而启动。上述规定显然强化了民事抗诉职能,增强了监督的权威和公信力。而抗诉事由的细化无疑是最大的亮点。  相似文献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经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修订后,于2008年4月1日起施行.修订后的民事诉讼法,对人民检察院适用民事抗诉程序的条件作了重要修改.本文就检察机关依据修订后的民事诉讼法,如何正确理解和把握民事抗诉条件的问题发表了相关见解.  相似文献   

11.
民事诉讼法的修改与民事检察监督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10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决定》,自2008年4月1日起施行。民事诉讼法的修改,使得民事抗诉理由得以规范;再审级别与期限的确定,也将使民事抗诉效率得到提高。但是对于民事执行监督问题,立法没有作出相应的回应。此前,呼声甚高的民事公诉、民事参诉以及民事检察建议等监督方式依然没有得到确认。  相似文献   

12.
温树斌 《河北法学》2012,(2):187-191
2007年修改的《民事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未从根本上完善民事抗诉制度。法学界关于民事抗诉制度的争论一直未达成共识。制度缺陷和理论争辩使民事抗诉制度陷于存与废的纠结之中。民事抗诉制度仍有存续的必要;强化之路在于民事抗诉权与刑事检察权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3.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决定》于2007年10月28日通过,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已于2008年4月1日起施行。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从内容上看,并未涉及民事诉讼法的基本构架、基本原则和基本制度,民事诉讼的“先进”理念也乏善可陈,但这确是一次有着现实针对性的修改,其目标直指现实中“申诉难”、“执行难”的痼疾。本文分析民事诉讼法的实施对民行检察工作产生的影响,并提出相应对策,保证民行检察工作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步伐。  相似文献   

14.
李勤 《青海检察》2000,(3):21-22
近年来。随着民事行政检察工作的全面展开和深入。民事抗诉案件逐年呈几何级上升趋势,《民事诉讼法》对抗诉案件所作的几条原则性规定已远远不能适应司法实践的需要:现笔者仅就争论颇为剧烈、实践中做法各异的问题之一——民事抗诉案件中当事人能否撤诉问题,谈几点粗浅看法,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5.
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已经正式施行。新修改的民事诉讼法对审判监督程序的修改幅度很大,进一步完善了检察机关有关法律监督的规定,对今后的民事抗诉工作将产生重大影响。而民事抗诉工作在新形势、新要求下,更应该创新工作思路,调整工作策略,积极应对,探索全新的工作方法,适应民事诉讼法修改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崔爱芹  林斐 《法制与社会》2013,(31):120-120,122
民事诉讼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规范民事诉讼活动的基本规则,也是检察机关开展民事检察监督的基本法律依据.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已于2013年1月1日起施行.此次修改拓展了检察监督范围,增加了监督方式,强化了监督手段,优化了监督结构,规范了监督程序,对民事行政检察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拟从修改后民事诉讼法在强化法律监督方面的主要规定、对基层院民事行政检察工作的影响进行研究,提出应对措施,以此推动基层院民事行政检察工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2012年8月31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作出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决定,该决定于2013年1月1日施行。在审判监督程序领域,民事抗诉条款的修改或新增,无疑是此次修改的亮点。新《民事诉讼法》用第208条、209条、210条及211条4个条款,较为系统全面地完善了检察院民事抗诉的程序,新增检察建议的法律监督模式,确立了“法院纠错先行、检察监督断后”的顺位模式.明确了检察院的调查取证权,进一步理清了民事审判监督程序中法院、检察院、  相似文献   

18.
2013年1月1日正式施行的新《民事诉讼法》对审判监督程序和执行程序两大部分进行了重要修改,对民事行政检察工作来讲影响重大。如何适应修订后的民事诉讼法,准确把握民事行政检察工作新切入点,进一步加强民事审判和执行监督,是当前民事行政检察工作面临的新问题和新挑战。  相似文献   

19.
民事抗诉制度的现状与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事抗诉是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的人民检察院对人民法院民事审判活动进行监督的主要手段和方式,是维护民事司法公正和权威的重要制度。为进一步改革、健全民事抗诉制度,强化民事检察监督,促进民事诉讼法的修改完善,本刊特组织“完善民事抗诉制度”专题,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0.
一、修改后民事诉讼法给民行检察工作带来的机遇(一)将再审事由和抗诉条件进行了统一修正前的民事诉讼法规定了人民法院应当再审的五种情形和人民检察院应当提出抗诉的四种情形。再审事由和抗诉条件的不一致不仅导致和加剧了检法两家之间的冲突.而且造成当事人申请再审权难以实现,产生了“申诉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