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现代社会中,任何工作都迫切需要反映迅速发展着社会现实的信息材料,团的工作绝无例外。”这是团中央书记王兆国同志在前不久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中讲的话。他还进一步强调:“上至团中央各部门,下至每一个基层团支部都需要从当时、当地和具体工作对象的实际出发,获得决策的依据,不能只靠‘老经验’,更不能凭‘想当然’”,“必须明确‘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不了解和掌握信息,就没有决策权。”  相似文献   

2.
理解的力量     
‘孔雀东南飞’,这一古代长篇叙事诗的首句,没想到,如今竟成了一个地方、一个单位留不住人的代名词。最近,我到山西采访,国营经纬纺织机械厂。别看它地理条件不理想,却是当地一颗明星。‘孔雀东南飞’早已成为历史,代之是‘孔雀往回飞’的好景象。我向党委书记张玉海员探其  相似文献   

3.
思想漫谈     
前一段,“砸烂‘三铁’”的口号在有的地方叫得很响。“三铁”者,铁饭碗、铁工资、铁交椅之谓也。且不说这“三铁”的提法科学与否,单说在“破‘三铁’”的口号之下,又出来一个“以‘三铁’破‘三铁’”,即以“铁面孔、铁心肠、铁手腕”来破“铁饭碗、铁工资、铁交椅”,听来就很觉得有点儿“那个”。我对“三铁”的说法,本来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是一种科学的理念,还是乌托邦?是历史的必然,还是像有人说的已经失败了?社会主义作为一个名词,是18世纪出现的,但它作为人类追求进步,追求正义的理想,可以说比较久远.如果从“社会主义”包含的最一般的内涵,即追求一种没有人压迫人、人剥削人的美好社会制度来看,从  相似文献   

5.
对鸟托邦的追寻,离不开对一个包容万有的鸟托邦世界的探询.鸟托邦世界是充满奥秘、复杂多样的.在一个多元主义的视阈范围内,乌托邦世界是各种样态的鸟托邦类型的集合.作为想象与描述的概念形态,是一个时空的乌托邦;作为不同向度的可能,是一个玄思的乌托邦;作为基于愿景的存在,是一个理想的乌托邦;作为内在悲怆的忧郁感,是一个虚无的乌托邦;作为对祛魅世界的解答,是一个完善的乌托邦;作为立足自由的精神澄明,是一个自足的乌托邦;作为普世主义的范本,是一个终极的乌托邦;作为信仰轨迹的意义所在,是一个运动的乌托邦;作为意在超越的未竞之业,是一个健全的乌托邦;作为返归现实的心灵摆渡,是一个救赎的乌托邦.这种寻思的历数,其实也正是对乌托邦存在可能性的追问.  相似文献   

6.
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历来重视调查研究工作。1930年5月,毛泽东同志指出:“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调查就象‘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象‘一朝分娩’。调查就是解决问题。”(《毛泽东著作选读》,上册,第48、50页)1941年8月1日,中共中央作出了《中央关于调查研究的决定》,指出:“党内许多同志,还不了解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一真理。还不了解系统的周密的社会调查是决定政策  相似文献   

7.
刘冬雪 《理论视野》2012,(11):21-23
哲学视阈的乌托邦表现为对不具有实现可能性的价值理想的追求。从积极意义来看,乌托邦构成了人类历史发展与文化创造的恒久动力,是人类进步的基石。乌托邦的意义就在于:未来有着一种向人发出启示性召唤的力量。同时,乌托邦情怀又是哲学确立现实批判立场的前提。  相似文献   

8.
一提出要讲理想、讲纪律,一些人便马上以为“又要搞‘假、大、空’了”。包括我们一些政工干部,也深自忧虑:这年头人们讲“实惠”,谁听你的“大道理”呢? 是的,经过清“左”,人们对“假、大、空”的一套深为反感了,都想来点“实际”的。做思想政治工作的同志也比较注意了接触具体问题,多讲些人们乐于接受的“实际”道理。但是,一个时期以来,有些人只爱听解决个人或小集体的具体问题的小道理,不愿听有关革命的理想、纪律、精神以及党和国家事业的前途和方向的大道理了。在他们看来,讲“小道理”实在可行,大道理没人听,没人信。于是乎,讲到“理想”、“信念”、“共产主义”时,就有点理不直气不壮了。  相似文献   

9.
论理想构成     
(一) 普列汉诺夫在论述理想的特性时,曾以恩格斯为例指出:“恩格斯把自己的全部生命献给一个非常崇高的目的:解放无产阶级。他有过‘理想’,但是他的理想从来没有脱离过现实。他的理想,也就是现实,但这是明天的现实,是将要发生的现实。它将要发生并不是因为恩格斯是一个有理想的人,而是因为目前现实的特性就是如此,因为那可以叫做恩格斯的理想的明天的现实,是应该从目前的现实中,应该按照目前现实本身的内部规律发展而来的。”普列汉诺夫的话表明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理想的基本观点:(一)理想不是空想和妄想,而是人们在思想中确定的,符合客观现实生活发展规律的、经  相似文献   

10.
国共产党执政已经50多年了。50多年之后,重提“要经得起执政的考验”,并非老生常谈,而是有鉴于史,有见于今,关系到国家长治久安的要言。还是在1945年7月初,黄炎培、章伯钧、傅斯年等六人以个人名义访问延安时,黄炎培就曾对毛泽东直言相询道:“我生六十多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看到的,真所谓‘其兴也氵孛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不少单位都没有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一部历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也有。总之,没有能跳出这个周期率。中共诸君从过去到现在…  相似文献   

11.
一九四五年七月,黄炎培和其他几位民主人士访问延安,与毛主席等中央领导同志多次会谈,有一次毛主席问黄访问延安的感想,黄说:“我有生以来六十多年,耳闻的不说,亲眼看到的,真所谡‘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匆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不少单位都没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一部历史,‘政怠宦成’的有,‘人亡政息’的有,‘求荣取辱’的也有。总之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中共诸君从过去到现在,我略略了解  相似文献   

12.
靳萱 《民主》2006,(3):6-7
不久前,陈水扁违背两岸人民的意愿,逆两岸关系发展潮流而动,竟然宣布“终止‘国家统一委员会’的运作与‘国家统一纲领’的适用”。2月26日,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负责人就陈水扁推动废除“国统会”和“国统纲领”发表谈话,指出:这是陈水扁公然迈出全盘推翻“四不一没有”承诺的危险一步,这不仅标志着陈水扁政治诚信  相似文献   

13.
近读《新华每日电讯》发表的一组来自大连的报道,题为《北方,一道亮丽的文明风景线》。在这道风景线上,最亮的一个景点是:大连,成了一座没有“围墙”的城市。据报道,近来大连的许多党政部门、企事业单位及一些公共场所,都把砖石砌成的大院围墙拆掉了,取而代之的是通透美观的各色栅栏。在这座没有“围墙”的城市里,“公园、广场是‘透明’的”、“机关、政府部门是‘透明’的”、“居民区也是‘透明’的”……人们在大街上漫步,美丽的大海、沙滩、绿草、鲜花尽收眼底,倍感畅快。一位社会学教授评论说:“打开围墙显现出开放城市人们开放的胸怀。”  相似文献   

14.
针对一些地方在工作中屡屡出现的“做戏”现象,最近,石家庄市政府向全市政府干部提出一个要求“做事不‘做戏’,做‘实干家’,不做‘表演家’。”并因此取消一批“表演项目”,旨在开创一种新的工作作风。这一招,算是抓到了点子上。这些年,基层十部“做戏”的事确实出了不少。有的是在会台上“做戏”。喊大口号、说大计划、提大措施、讲大蓝图,口若悬河,头头是道。但到年终如果有谁细心逐条核对一下,就会发现,十之八九都是空对空,“落实率’连20%也达不到。也有的是在汇报材料上“做戏”。拣好的说,拣大的说,拣已经做了的说。…  相似文献   

15.
舒芜 《瞭望》1992,(21)
三十三 阮阅《诗话总龟》卷九“评论门五”引《直方诗话》云:“山谷与余诗:‘百叶湘桃苦恼人。’又云:‘欲作短歌凭阿素,丁宁夸与落花风。’其后改‘苦恼’作‘触拨’,改‘歌’作‘章’,改‘丁宁’作‘缓歌’。余以为诗不厌多改。” 舒芜按:“苦恼”意有尽,“触  相似文献   

16.
李荣琦,铁道部沈阳机车车辆工厂党委书记、厂长。他相貌堂堂,出语惊人:“我干书记10年,干厂长2年,我体会,政工抓一个‘人’字,行政抓一个‘数’字。‘人’就是人的思想,‘数’就是管理上的数字。”在一个将近两万人的大企业,作为第一把手,思想工作和行政工作之繁重是可想而知的,但李荣琦竟用两个字轻松道来。然而李荣琦的“人”和“数”并不是各自为战的,在书记、厂长一肩挑这两年,他在抓“数”时,注意从抓“人”入手,在抓“人”时,又借用“数”的力量,使车辆厂的宣传思想工作真正成为企业管理工作的一部分,也使行政措施成为宣传思想工作的坚强后盾。这就是李荣琦的“反弹琵琶”。  相似文献   

17.
卜束 《瞭望》1991,(26)
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论及“宋之话本”,说:“宋都汴,民物康阜,游乐之事甚多,市井间有杂使艺,其中有‘说话’。执此业者曰‘说话人’”。旧籍记述这些“说话人”大致分四家:有说“小说”者,有“谈经”者,有“讲史书”者,另一种叫“合生”(见吴  相似文献   

18.
一、“历史周期率”与执政党建设问题的提出1945年7月,毛泽东和到延安参观访问的著名民主人士黄炎培先生进行了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长谈。在这次谈话中,黄炎培先生提出了著名的“历史周期率”问题,毛泽东首次提到革命胜利后执政党的建设问题(在这之前毛泽东已有思考)。当时,黄炎培对毛泽东说:“我生六十多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看到的,真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家,不少不少单位都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力。大凡初时,聚精会神,没有一事不用心,没有一事不卖力,也许那时艰难困苦,只有从万死中览…  相似文献   

19.
不当太平官     
宋神宗时的宰相王硅,似乎可算一个太平官儿。据宋史记载:“(珪)自执政王宰相,凡十六年,无所建明,率道谀将顺,当时目为‘三旨相公’,以其上殿进呈,云‘取圣旨’;上可否讫,云‘领圣旨’;退谕禀事者,云‘已得圣旨’也。”考其一生。似乎倒还没有什么贪赃枉法的坏行为,也不是完全没本事,只是私心太重,生怕丢了乌纱帽,把“容身固位”摆在了第一位,唯唯诺诺,一味顺着来,甘当“收发室”,太平固然是太平了,然而也就谈不上什么作为了。  相似文献   

20.
最近看到一则幽默,颇有启迪意义。儿子问当局长的父亲什么是“已知数”,什么是“未知数”。父亲正为眼下反腐风声紧心里烦着,就没有理睬儿子。可儿子仍穷问不舍。父亲没好气地答道:“我收下的红包是‘已知数’,检察院什么时候来查我就是‘未知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