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儒佛之辨是中国思想史上的重要事件。为了接续儒家先圣道统,引导士人积极面对现实,寻求救国济民方略,胡宏在理学思想建构过程中展开"儒佛之辨",扬儒辟佛,影响深远。胡宏站在儒家思想正统的立场,对佛家思想、信仰和学风进行了多角度的批判,回应了南北宋之际佛学兴盛对儒家道统发展构成的严峻挑战,但由于论争立场、动机和方法所致,胡宏的儒佛之辨也留下了历史的局限和认知的偏见。对此进行冷静反思,可为当今儒学和佛学研究以及思想文化建设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儒佛之辨是中国思想史上的重要事件。为了接续儒家先圣道统,引导士人积极面对现实,寻求救国济民方略,胡宏在理学思想建构过程中展开"儒佛之辨",扬儒辟佛,影响深远。胡宏站在儒家思想正统的立场,对佛家思想、信仰和学风进行了多角度的批判,回应了南北宋之际佛学兴盛对儒家道统发展构成的严峻挑战,但由于论争立场、动机和方法所致,胡宏的儒佛之辨也留下了历史的局限和认知的偏见。对此进行冷静反思,可为当今儒学和佛学研究以及思想文化建设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范航 《传承》2014,(8):130-131
中国佛学的鼎盛时期是在隋唐,形成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各宗派都有独立的寺院经济,并且形成了衣钵相承的传法世系及独具特色的佛学体系,在我国历史中占有重要地位并且影响深远。隋唐佛学的各宗派,特别是唯识宗、华严宗和禅宗等宗派的势力和影响最大,并且最具有代表性,了解各宗派的佛学思想对了解中国佛学的思想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
程颢、程颐与周敦颐的学术师承关系 ,后世学者多有不同看法。应当说 ,二程从周子处学得援佛会儒 ,悟得佛学 ,从而创造出新儒学即理学。然而 ,二程援佛 ,似乎更多的是辟佛 ,二程从对佛学的攻辟中 ,创造和阐发了自己的理学思想  相似文献   

5.
论《金刚经》中的“无住”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建陵 《求索》2008,(3):115-116
佛教虽然是一种宗教,但是佛家思想却是最早提倡实证主义方法的东方哲学思想。“性空幻有”是大乘佛家理论的重要命题。以“空”为哲学基础的“无住”思想是《金刚经》的核心思想,有着很抽象的哲学含义,是研究佛家思想的一个很好的切入点。本文拟就从“四相”、“六境”等方面来阐述其“无住”思想及其对现代生活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李希  廖宏昌 《求索》2010,(11):191-193
陶渊明是我国东晋时期田园诗人的代表人物,他将对生命的体悟融入诗中,形成了"本真"的生命境界。陶渊明生命"本真"的形成一方面源于诗人自身生活经历的积淀,另一方面源于作者儒、道之社会文化底蕴。郭象"独化"哲学作为儒道二者融合的产物于是对陶渊明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可以说,陶渊明"本真"的生命追求与郭象"独化"的哲学气韵是同一文化脉络下桴鼓相应的共同产物。这也从人性方面反映了陶渊明"内儒外道"、"游外以弘内"的文人气质,正为郭象"独化"生命哲学之最佳诠释。  相似文献   

7.
耿定向从两方面展开儒佛之辨,一、批判佛学自了全归说,提倡儒家费隐一贯说,认为只有本诸吾心而推极天下,才是真正经世出世。只有一生用功,无渗漏处才是儒家全归。二、定向超越佛家空相,认为从有入无是初机了见,从无入有才可以经纶大本,化育天下。从根心不容已处证入,在心体尽头处忘知无意,才可以本诸天则,从心所欲不逾矩,才是直指中源,体用合一。  相似文献   

8.
佛学文化观是梁漱溟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梁漱溟对佛学文化总的看法和观点,也是他对社会中其他文化现象进行研究的方法论依据."意欲本体论"、"三量"认识论、佛学释宗教、文化路向说、佛儒异同说是其主要内容;以"生命本体论"为基点,以佛儒两重性为内在动力,以费尔巴哈的宗教观与柏格森的生命哲学作为有益补充,以反"唯科学主义"路线为特征是其主要结构机理.梁漱溟的佛学文化观,用佛学沟通了哲学与宗教,把宗教与知识、理性和非理性的矛盾调和起来,建构了融儒、释、生命哲学意蕴为一身的本体论与认识论.然而,由于作者的矛盾心态,某些观点无法自圆其说也成为一种遗憾与缺失.  相似文献   

9.
覃俏丽 《前沿》2013,(12):138-140
白居易是唐代诗人中少有的善于自处,沉浮自如的人物,他在为官与隐逸之间巧妙地找到了平衡,陶渊明在社会政治复杂混乱的东晋末期也有着较为复杂的隐逸思想,本文从白居易的思想、诗作着眼,对其与陶渊明的隐逸思想和诗作风格进行比较分析,探讨二者的处世之道,以管窥他们丰富思想的一个侧面.  相似文献   

10.
刘衍永 《求索》2011,(10):127-129
佛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积极的指导意义。佛家文化的基本理念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佛家文化的当代价值体现在:(1)佛家文化的重“和”思想有助于社会的稳定与和谐。(2)佛家文化的财富观有助于人们的社会发展观由片面发展向科学发展、由GDP崇拜向GNH关怀转变。(3)佛家文化中克己淡欲,觉人利他的观念有利于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准。(4)在认可、肯定传统佛家文化当代价值的同时,必须严格区分宗教与邪教的本质区别,对邪教予以坚决打击。  相似文献   

11.
杨勇 《思想战线》2013,39(1):129-132
佛学是社会理论不可或缺而又研究不够的。佛学"解脱观"是佛学理论重要组成部分。从终极价值的层面看,所有的佛学内容都指向"解脱",故而对解脱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在佛学思想发展中,四谛原则、心性哲学以及佛性思想,作为解脱观的三个理论维度,全面和深刻地探讨了解脱最核心的问题,即烦恼何以实现解脱,从而使解脱理论呈现了丰富的思想内容和特色。  相似文献   

12.
何艳华  谭小华 《前沿》2013,(14):53-55
生死观是人类孜孜不倦追求的宏大哲学命题,中西方在生死观上有很大的不同。与西方的惧怕死亡不同,中国古代思想家很早就意识到了“内在超越”死亡的意义所在。在古代文人的作品里,“内在超越”思想非常丰富,本文以此概念为核心,主分析了道家、儒家、佛家以及在“儒释道”三家合流影响下,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古代文人的生死观。  相似文献   

13.
张丽红  胡启海 《求索》2012,(2):112-113
因受东西方文化的双重影响,冰心形成了她独特的"爱的哲学"。她的"爱的哲学"深受基督教"爱的主题"的人道主义思想,中国儒家和佛家传统伦理及"救国救民"的爱国伦理思想的共同影响。冰心独特的宗教、家庭、社会伦理意识最终形成了她以"爱"为核心的"爱的哲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给人思想的启迪和净化,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4.
王玉 《前沿》2014,(7):62-63
佛教自东汉初年传人中国,经历了近两千年的漫长岁月。它对于中国思想、政治、文化、艺术、科学,及中国土生的宗教——道教以至于社会生活各方面,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它传人东土之始,与玄学结合,逐步形成不少派别的般若学和“涅架佛性”学说,后来又逐步发展成有中国特色的佛教宗派,如天台宗、法相宗、华严宗和禅宗等。隋唐时期,佛与儒、道三派鼎立,并曾取得一定的支配地位。后来虽然逐步削弱,但禅宗一派在宋及以后思想界和社会上一直具有重大的影响。所以说在中国哲学发展的历史上,佛学占有特殊的重要地位。如果想弄清楚汉魏以来中国哲学发展的脉络,而不懂佛学,那就不大可能得到令人满意的结果。因此佛学思想是汉唐以后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5.
林方直 《前沿》2008,(2):F0003-F0003
《自然之子:陶渊明》(内蒙古大学2007年修订版)是内蒙古大学高建新教授精心撰写的一部学术著作,是著者多年来潜心于此领域研究成果的集中展示。全书系统、深入地探讨了陶渊明的家世、生平、思想、创作、人格价值及其对后代的影响等重大理论问题,全面清理总结了前代有关陶渊明的研究成果,在充分搜集、占有材料的基础上,博采众芳,广鉴前贤,实事求是地评价陶渊明,重新发掘陶渊明的独特价值,最终还陶渊明一个本来的面目。全书选取了有关陶渊明研究的十个重大问题加以深入细致的分析评价:一、陶渊明的家世;  相似文献   

16.
打工——中国喀斯特贫困地区农民的生存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子曾说过,"使民重死而不远徙"。晋代大诗人陶渊明也为我们构勒过一个乌托邦似的"世外桃园"。显然,无论是老子,还是陶渊明,他们崇尚的都是封闭、寡闻、与世隔绝,这些都是农耕文明土壤生长起来的思想之树。在这样的思想熏陶下,特别是生活在喀斯特山区的农民固守于土地和家园,面朝黄土背朝天:日出而耕,日落而息;  相似文献   

17.
上 ,未能深入佛学真谛 ,也许在已经从科学技术的发展中深受其益的后人那里不易体察佛学义的精要所在 ,也许是迫于现实的需要而对佛学义理的选择有所侧重 ,但无论如何佛学世界观、人生观、自然观对科技发展具有一种阻碍作用是事实确然。在现实的救亡重任面前 ,佛教的虚幻的世界观、虚无的人生观、主观唯心主义哲学无疑是为抱有实业救国、科学救国理想的士人所不取的。二冲击的第二个层面是科学主义所引发的对佛教“道”(思想 )层面的批评。科学技术被近代士人当作救国救难的制胜法宝 ,同样 ,科学主义也被近代学人当作救国救民的思想武器。与…  相似文献   

18.
陶渊明钟情于鸟,不厌其烦地多次以鸟自况,特别是日夕归鸟,频繁出现在他的笔下,这其实与陶渊明崇尚自然的哲学思想有关。陶渊明自然思想的内涵除了外在意义上的自然界外,集中体现了三方面内容:顺应自然而然的规律、本性;追求精神的自由;乐在境界的自得。鸟是自然的化身,自由的象征,鸟承载了诗人重在内心品味的生活态度,诗人将人生诗意化、审美化了。  相似文献   

19.
荣格的东方研究,涉猎范围极广,他的关于"东方思想"的论著约16篇,从中国的道家、《易经》、藏传佛教、净土佛教,到印度的瑜伽、日本的禅学,几乎无所不包。可以说,荣格思想最有创意的部分都可以看到儒道思想的精灵居间跳跃。正如Richard Wilhelm所提及的那样,将荣格归入"东方道路上的伟大先行者"是一个错误,但因此将荣格对东方主义及其异母姐妹比较宗教的贡献轻描淡写,试图抹去荣格在这两个领域所作的给人以大致印象的学术研究所起的模范作用,也同样是个错误。本文将以荣格与他的分析心理学为例,观照20世纪初西方精神危机背景中分析心理学视角下的中国道家与佛家思想。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社会政治、自然观以及"我与己"三个层面论述了陶渊明人生价值和思想境界的转化,动态地展现了陶渊明的价值观念体系,剖析了陶渊明思想转化的原因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