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原文]杨震为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今,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地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后汉书·杨震传》)[译文]杨震任东莱太守,他去东莱郡上任时路过昌邑县,从前他所举荐的荆州秀才王密在昌邑当县令.王密前往拜见,至夜,从怀中取出十斤金子赠予杨震.杨震说“老朋友了解你,你却不了解老朋友,这是为什么?”王密说:“夜里没人知道”.杨震说:“天知道,地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么说没人知道!”王密羞愧地走了出去.[小议]行贿受贿,是一种肮脏交易,因而往往是在两者之间暗中进行.“天知,地知,我知,你知”是这些人的一种普遍心态,以为没有第三者知道,行贿者不觉汗颜,受贿者心安理得,因而都有恃无恐.作为封建官吏的杨震却认为“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这种廉洁自律的品德是可贵的.  相似文献   

2.
东汉杨震在由荆州剌史调任东莱郡太守时,因他极力推荐而当上昌邑县令的王密,为感谢举荐之恩,夜揣十斤黄金给杨震送去,并说“夜深人静,没有人知道”。杨震面带愠色地说:“你顶天而来,天知道;踏地而来,地知道;赠金于我,你知道,我知道。既是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么能说没有人知道呢!”力拒不收。杨震在“反正没有人知道的”情况下,仍能以“四知”慎独自律,是怕玷污了自己清正廉洁的名声。这说明,唯有“怕”,畏天、畏地、畏道德、畏法律,才能构筑内心的“精神防线”。  相似文献   

3.
<正>作为当权者,常常会遇到别人请客送礼的情况,受之,法纪法规不容,不受,送者难堪,那么该如何巧妙地拒绝呢?且看古人是如何处理的吧。汉安帝时,杨震受任东莱郡太守,途经王密的辖区昌邑县。王密想起当年的举荐之恩,特地带了十两黄金,在夜里前去拜见杨震。王密跪于地,手捧黄金,说:"要不是恩师当年的力荐,哪有学生今日的前程。学生无以为报,小小意思,还请恩师笑纳。"杨震扶起王  相似文献   

4.
东汉安帝年问,有一个叫杨震的官吏.接连出任荆州刺史、东莱郡太守等职。在他前往东莱郡任职时,途经昌邑县,过去他所举荐的王密做了昌邑县令。为表示感思之情,也是学生对老师的敬重,王密夜晚亲自带了十斤黄金送给杨震。  相似文献   

5.
心灵的煎熬     
《资治通鉴》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一个叫杨震的人在赴东莱太守之任时途经昌邑县,而这个县的县令王密正是他在任荆州刺史时所举荐的。或许是知恩图报,也或许是铺垫后路,王密“夜怀金十斤遗震”,并说明“暮夜无知者”。杨震拒绝贿赂并正言相告:“天知,地知,子知,我知,何谓无知者!”杨震的话其实揭示了一个重要的心理现象。果真当事人守口如瓶,  相似文献   

6.
东汉杨震的“四知”故事(杨任太守时,昌邑县令王密夜送十斤黄金,谓深夜无人知晓。杨答: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拒受王之所贿),载于正史,在后世流传颇为广远,而且一向被当作正面廉洁典型歌颂的。当然,也有人不以为然。说什么杨震拒贿之后,自己四处张扬,沽名钓誉,以此标榜品德高尚,为的是满足更大的权欲,其拒贿之举不仅称不上清廉,反倒显得十分丑陋。此言依据何在?“因为这事儿王密自己不会说出去,所以只能是杨震到处自我吹嘘。”瓜田先生以为,该结论未免武断了些。这事儿到底谁捅出去的,王密肯定就不对外说?不见得。王密受到感动,…  相似文献   

7.
网闻摘录     
正克去贪欲需不自欺《后汉书》记载,东汉名臣杨震路过昌邑县时,县令王密为报答他过去的提携之恩,"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说"暮夜无知者"。杨震断然拒绝,"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王密听后,羞愧而出。宋代钱时评价杨震:"常存此心,内省不疚,暗室屋漏,无异十目十手之时,则庶乎其不欺矣。"  相似文献   

8.
默然 《先锋队》2013,(10):49-49
后汉人杨震,字伯起,东汉弘农华阴人。他出身名门,但为官十分清廉,始终以"清白吏"为座右铭,严格要求自己"不受私谒"。杨震"暮夜却金"的事,古今中外,影响很大。有一次,杨震到一个地方去赴任,途经昌邑县时,该县的县令王密听说恩人要路过这里(王密从政是经杨震推举的),便决定好好答谢一下杨震。王密知道杨震为官多年,清正廉洁,口碑很好,也知道杨震当着他人的面是不可能收受任何礼物的。于是,  相似文献   

9.
古代廉官拾零“五代”清郎袁津修一人经历北魏、东魏、北齐、北周、隋五个朝代,为官50年,始终以清贫为本,连一斗酒的薄礼也不收,于是,袁津修得到了“五代”清郎的美名。“四知”先生后汉杨震,任东莱太守时路经昌邑,县令王密曾是杨震的门生,到了晚上,王密以十两...  相似文献   

10.
“慎独”一词,始见于《礼记·中庸》。其文曰:“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意思是说,在最隐蔽的言行上能够看出一个人的思想,在最细微的事情上能够显示一个人的品质。而品德高尚、有修养的人往往能够严于律己、表里如一,即使在一个人独处时也能做到谨言慎行、不做坏事。我们中华民族具有“慎独”的优良传统,曾经出现许多能够“慎独”自律的清官。东汉时期杨震在赴荆州任刺史途中,经过昌邑县。县令王密得知,深夜“怀金十斤以遗震”,欲以厚礼报答杨震当年举荐之恩。他说,这事别人不知道,请收下。杨震拒收,严肃地说:“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杨震以“四知”自警自律,同时训诫下级,拒受厚礼,是“慎独”的典范。  相似文献   

11.
<正>《后汉书》中记载了一则"杨震拒金"的典故:杨震在赴任途中经过昌邑时,昌邑县令王密来拜访他,并怀揣金十斤相赠,说道:"天黑,无人知晓。"杨震说:"天知,神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王密大感惭愧,怏怏而去。义利观是为人立世的重要价值取向,如何平衡二者关系,体现出不同的人生智慧。杨震拒金虽已过去千百年,但对当下党员干部明辨义利仍有醍醐灌顶的教育意义。从政用权,能否抵制利益诱惑是一个重要考验。当干部手中有了权力,往往容易成为别有用心的人  相似文献   

12.
春秋时期,晋国国君晋平公问祁黄羊:“南阳缺了县令,你看谁可以去接任呢?”祁黄羊说:“解狐可以。”晋平公一愣:“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吗?你怎么推荐他?”祁黄羊笑道:“您问的是谁适宜当县令,不是问谁是我的仇人呀。”  相似文献   

13.
宛诗平 《先锋队》2014,(3):54-54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微腐败”虽然微小,却事关大节。马年春节“微信红包”一夜走红。小到几块钱、大到几十、几百的“红包”在微信群里来回穿梭。有人说,“微信红包”虽然在春节期间方便了亲友间礼尚往来,但也可能引起行贿受贿。因为给官员送上几个微信红包,这比拎着大包小包礼物登门拜访要方便多了。这种红包一次最多两百元,这个限额能够极大地放松官员收礼的戒备心理,也大大减轻了送礼人的负担。  相似文献   

14.
衬托     
正那还是好几年前,我和朋友到一家小餐馆吃饭。虽然餐馆看起来很简陋,但里面的卫生工作,却做得特别好,到处都抹得干干净净,餐具也干净得让人放心。更重要的是,他们端出来的菜分量特别足,味道也不错。我笑着跟老板说:"难怪总有人说在你这里吃饭,不会花冤枉钱呢。"老板笑了笑,一脸实诚地说:"你看我们这,巴掌大块地方,就开了十多家餐馆,我要是让人花钱花得  相似文献   

15.
清水为礼     
有一位官员,春节去乡下拜望恩师,以两瓶名酒和一些营养品为礼。师生相谈甚欢,临别时,官员又悄悄留下一个礼包,不料被恩师发现。恩师说:“你出手如此阔绰,老朽很担忧啊。”“请老师放心,我的每一分钱都是干净的。”官员回答。恩师把两个玻璃瓶子递给官员说:“我送你两瓶清澈的井水,你有空读读《孔子论水》和《隋书·赵轨传》吧,我意自明。”  相似文献   

16.
今年初春的一天,我到四平市纪委看望分别多年的老师。一见面我就情不自禁地讲述回到四平看见的新变化:道里的新华大街、北立交桥、仁兴市场、百货二商店……时值下班时间,办公室里只有我们师生俩在交谈。这时走廊里传来“到我家去吃点饭”、“到饭时了,不吃饭怎么行呢”的声音,我顿时心一沉,刚才的兴奋劲儿都跑光了,我对老师说:“是不是来办事的请吃饭呢?”老师说;“不会的。请也不会去吃。不信你去看看。”我顺着声音来到信访办门外,从开着的门往里一看,原来是一个60多岁的老头在修车,边  相似文献   

17.
塞红包     
不久前,岳母住院了,诊断是胆结石,得做手术。同病房的病人给岳母说:“你明天就要做手术了,怎么还不去给手术大夫塞红包?”“听说不塞红包,医生就给你肚子里塞纱条。”听着这些可怕的话,生活在农村的岳母有些胆怯了。可她没有给我说,只是教我去给医生说说,看这手...  相似文献   

18.
1972年1月24日下午,身患重病的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深情地凝视着万里迢迢从中国赶来探望他的好友,深沉而缓慢地说:“乔治,我羡慕你!我羡慕你走过的道路。我常想,如果当时我也象你一样留在延安,我今天的境况将是怎样的呢?” 这个被称为“乔治”的人,就是我国政府派往日内瓦去为斯诺看病的中国医疗小组组长  相似文献   

19.
一天,老张和老李二人在闲聊,中间发生了一场小争论:老张:“我看,我用不着学外语。”老李:“为什么?”老张:“将来做翻译干部的人区当学外语,我将来不做翻译干部,所以用不着学外语。”老李:“哈!你这话里还有一个推理呢!不过,你的这种推理是不正确的。”老张:“怎么?为什么不正确?”  相似文献   

20.
<正>清朝学者俞樾所作的《一笑》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位京官将赴外地任职,临行前去跟恩师辞别。恩师说:"外地不比京城,在那儿做官很不容易,你应该谨慎行事。"京官说:"没关系。现在的人都喜欢听好话,我呀,准备了一百顶高帽子,见人就送他一顶,当不至于有什么麻烦。"恩师一听这话很生气,以教训的口吻对京官说:"我反复告诉过你,做人要正直,对人也该如此,你怎么能这样?"京官说:"恩师息怒,我这也是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