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法治与社会》2003,(6):4-6
“平等就业”是公民劳动权的基本内容,也是“人生而平等”这一人权理念在劳动法上的体现。“就业”关乎个人的生存与发展,每一个有劳动能力又愿意工作的人都应有获得工作的权利,并且这一权利不因个人性别、年龄、民族、宗教信仰、国籍的不同而有所区别。歧视是社会的不公正现象,就业歧视则使一部分社会成员减少应得的收入,丧失较好的工作机会,以致被剥夺就业的权利,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2.
平等一直为学者所关注,从形式平等到实质平等乃历史的重大进步,但正面落实平等的"肯定性行动"却引起负面的后果:反向歧视以及保护性歧视。少数人保护性隔离的法律不仅引起社会的反感,也受到被保护者的批评。因此,特别立法不是主张平等保护的立法者一相情愿的行为,在宪法上正确理解平等原则与平等权、系统保护平等权的相关主体则是首要的,当然,平等是否真正实现还需要多方面综合评价以及回到实践进行检验。  相似文献   

3.
张辉 《行政与法》2013,(5):111-114
每个人都有获得平等关照和平等尊重的权利,这是一种根本的平等理念。功利主义、自由至上主义和社群主义对此都有论述,也有各自的合理因素,但都无法为少数人权利提供有效辩护。比较而言,德沃金的自由平等理论是一种有效的为少数人权利辩护的平等理论。  相似文献   

4.
当今世界许多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都是多元化的,因而不可避免的存在多数人与少数人之间的矛盾与冲突,而少数人相对于多数人来说,在社会生活的某些方面或某种程度上处于劣势地位。因此,在强调人的自由生存、全面发展、社会和谐的今天,对少数人权利的保护意义就极为深远。本文以少数人的界定及少数人权利的内容探讨为基础,在分析少数人保护的必要性后,结合罗尔斯正义论的有关内容探讨其对少数人保护的启示,并提出具体保护办法,以期从理论上呼吁国家和社会对少数人的关注和重视。  相似文献   

5.
周慧 《时代法学》2006,4(4):71-76
保护公民平等就业的合法权益,是维护人权的基本要求。有效保护劳动者在就业中不受歧视,是世界各国都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正是从这个角度出发,国际社会通过了一系列的公约,各国也分别建立了相应的法律制度,其中有很多先进的经验值得借鉴,在评析英、美、加拿大、日本等国的法律制度的基础上,对比我国的现状,提出一些措施,以健全我国相应的法制,更充分地保证我国公民平等的就业机会和权利。  相似文献   

6.
论禁止歧视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周伟 《现代法学》2006,28(5):68-75
歧视是指被法律禁止的、针对特定群体或个人实施的、其效果或目的在于对承认、享有和行使基本权利进行区别、排斥、限制或优待的任何不合理的措施,即歧视的表现形式是在相同的情况下无合理理由而恣意取消或损害特定群体或个人平等享有权利的任何区分、排除或选择的措施。法律禁止歧视的目的是对少数群体或具备该群体特征的个人基本权利的保护以实现法律的公正。禁止歧视与平等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因为平等并不反对任何差别,但却反对没有合理依据的区别对待。如果差别有正当的理由并且是为了实现合法目的,则不构成歧视而是法律许可的合理差别。  相似文献   

7.
少数人权利保护之平等视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权理论的发展和政府职能的转变,少数人权利之保护日益受到关注。本文从少数人之界定展开,在分析少数人权利的内容及性质之基础上,从平等视角探讨保护少数人权利之必要性,并指出保护少数人权利的途径和限度:认为实行平等能有效保护少数人权利,但少数人权利的保护亦受到平等原则的限制。  相似文献   

8.
论《世界人权宣言》的思想基础和权利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人权宣言》以自由和平等为其思想基础,构建了世界各国和人民努力实现的共同标准。它所设定的权利体系不仅包括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而且还涉及到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为国际社会提供了一份详尽的人权保护清单,成为国际人权法的基本法律文书。  相似文献   

9.
试论就业歧视及其公法规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竹文君 《河北法学》2004,22(10):77-80
就业歧视既是经济问题、社会问题,更是法律问题。当前我国普遍存在的就业歧视问题之根源在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用人单位效益至上价值原则与劳动者平等就业价值理念两者之间的难以趋同,是当今法律面对的一种尴尬。国家对单位用人自主权进行公法意义上的规制是社会本位理念下的现代劳动法发展趋势之所在,制定反就业歧视法应作为完善劳动立法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立法进一步明确平等就业的权利保障机制和违法救济措施,以期消除就业歧视、引导和推动我国劳动就业市场健康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0.
刑事辩护制度是发端于西方而盛行于现代各国的一种先进的法律制度,其孕育和形成标志着一个社会对刑事司法的意义及其精神的思考达到了一个更新层次。而且,以对人的尊严给予平等的尊重和保护为主题的刑事辩护制度,在中西传统法律文化的对立和冲突中确立了自身在中国司法制度中的地位,所包含的独立平等、权利和民主的文化意义已为当代中国社会及其广大民众所理解、肯定和崇尚,其所面临的中国传统压制性文化与整个社会的观念性文化在精神本质上的趋向同一,为刑事辩护制度在当代中国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更体现了这…  相似文献   

11.
论文化权利的宪法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民的文化权利与公民所享有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权利一样,都是公民作为国家和社会主人翁所必须享有的法律利益。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保护公民权利是社会主义事业一贯的宗旨。从宪法角度来保障公民的文化权利,最主要的是应当加强相关的制度建设。应当在宪法文本中明确文化权利的基本权利宪法地位,明确国家和政府在保障文化权利方面应当承担的职责或义务,加强对文化权利的平等性的保护以及应当制定文化基本法律,来保障文化权利的实现真正做到有法可依。  相似文献   

12.
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是基本文化权益保障研究的两类主要视域,但文化事业视域中的相关价值与规范交互性研究往往为学界所忽略。在我国最基本的文化服务事项尚未实现充分平权供给的前提下,该类研究更显其现实意义。有必要在我国基本文化权益保障所依托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生系统变革的背景下,从价值目标与权益事项这两个方面来尝试解构文化事业视域中基本文化权益保障的规范内涵,以提供必要的原理原则层面的概念指引。应根据不同类型的服务供给方而凸显基本文化权益保障的个殊化价值目标,公益性文化单位提供的服务是义务非营利性的,经营性文化单位提供的服务则是激励非营利性的。在此基础上,基于非营利性价值目标所蕴含的社会效益最大化考量,从文化参与权益、文化成果分享权益和文化平等权益这三个方面,来厘清基本文化权益保障的融贯性权益事项。  相似文献   

13.
Recent research suggests that there are links between terrorism and gender inequality. This study is a cross-national times series estimation for 57 countries for the period 1994–2002 to examine the impact of attitudes and actual outcomes of gender equality on levels of terrorism experienced by a country using World Values Survey and Global Terrorism Database.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actual outcomes of gender equality have a significant and consistently negative impact on terrorism. Women’s actual advancement and equality in higher education, jobs and political representation are more effective in reducing terrorism than cultural attitudes supporting these rights. Additionally, comparing attitudes and outcomes of gender equality in a country, I find there is a gap between the two. This study has important public policy implications for focusing on greater levels of social, economic, and political gender equality for reducing the levels of terrorism.  相似文献   

14.
邓炜辉 《北方法学》2013,7(4):45-54
当前学界对社会权概念的界定,主要存在"内涵—价值分析"、"外延—规范分析"两种路径。虽然以上分析具有逻辑上的内在关联,但它们都没有完整揭示出社会权概念的本质特征。社会权作为一项基本人权,主要立基于对尊严与平等以及社会经济领域公民适当生活水准的价值追求。国家义务作为界定社会权内涵的重要工具性指标,其分别涵括尊重、保护和给付三种义务类型,但在逻辑上,尊重和保护义务只是给付义务的逻辑衍生。在外延上,社会权并非意指《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国际公约》所规定的各项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受国情因素制约,各国宪法对于社会权的规定并非整齐划一。我国宪法层面上的社会权主要包括适当生活水准权、劳动权、获得物质帮助权以及受教育权等。  相似文献   

15.
张震 《北方法学》2012,(6):32-38
以现实的社会条件为基础,1982年宪法形成了以发展性、时代性、中国性为核心的人权逻辑主线。随着三十年来我国社会的发展与变迁,1982年宪法的人权体系也在不断地扩充与演进,由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最直接需要与成果的经济权利的凸显,到具有普适性人权价值的确认,再到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即广义社会权体系的完善。在当下,公平享受发展成果,权利的平等保障是1982年宪法人权逻辑的最核心命题与最终极价值。  相似文献   

16.
国际贸易中的人权问题——以发展权为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权是当代人权的核心内容,目前的主要问题是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问题.国际贸易中劳工标准、产品质量标准、环境保护标准以及药品价格等的确立不仅影响发展中国家许多有关个人的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的实现,而且还影响发展中国家以环境权、可持续发展等为内容的集体人权的发展.国际贸易应坚持非歧视原则,促进发展权的实现.  相似文献   

17.
Through the lens of the French law prohibiting Muslim headscarves in schools,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way in which societal tensions that arise in the context of religious and cultural pluralism are translated into legal discourses relating to human rights and equality. It explores the way in which the law is rooted in France's broader sociopolitical structure and history and contrasts it to the United Kingdom and Turkey. It proposes that the law is based on an anachronistic, formal interpretation of equality that is inappropriate for addressing the inevitable cultural diversity of modern French society, and through its permeation into law and policymaking more widely, it is a primary cause of the heightened social tensions involving the Muslim minority. An assessment of the legitimacy of a law that restricts minority groups' cultural practices in this way in any society should be based on a substantive interpretation of equality and should necessarily involve an active endeavor to understand the meanings of those cultural practices for those groups within their distinct context. Upon this foundation, law and policy can be developed in a way that better reconciles the pluralism of modern society with the common objectives of social harmony, stability, and tolerance.  相似文献   

18.
The universality of human rights is undermined by the principle of territorial supremacy. This allows member states of the EU to discriminate against those who are not citizens of the Union. Moreover, the European Convention on Human Rights and the EC Race Directive are incapable of redressing collective racial or ethnic disadvantage because they do not provide for the enforcement of positive social, economic and cultural obligations. These limitations are assessed in the light of current political and legal developments, using as the main illustration the case of the European Roma. An analysis is provided of obligations to respect, to protect and to fulfil social rights, which could be used when challenging the actions of public authorities and securing access for individuals to public facilities and services. An inclusionary approach would emphasise that equality is central to human rights, and that 'outsiders' such as migrant workers and asylum-seekers have human rights.  相似文献   

19.
论宪法社会基本权的分类与构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郑贤君 《法律科学》2004,22(2):3-11
社会基本权是宪法基本权利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区别于自由权。到目前为止 ,它还是一个比较笼统的概念和指称。依据文献研究方法 ,兼采理论与司法实务见解 ,社会基本权应进一步区分为 :经济权利、狭义的社会权利和文化权利 ,且不同类型的权利在各国得到承认和普遍化的程度不相一致。与自由权相比 ,各种社会基本权还只停留在指导原则和宪法委托阶段 ,其司法救济程度还比较低 ,主要依赖立法裁量和行政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