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公证回避制度.是指在公证活动中.公证人员遇到有法律规定的特别情形时.避开或退出办理该公证事项的制度。公证回避制度的设立.有利于维护公证机构的尊严信誉.有利于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有助于维护公证员的中立性以实现法律正义.同时也有利于个案的解决以及公证公信力的树立。虽然我国法律对公证回避作了规定,  相似文献   

2.
正公证公信力体现公证工作的权威性和影响力,反映人民群众对公证工作的满意度和信任度。从总体上看,我国公证公信力是比较高的,但也应当看到,目前公证公信力正在受到挑战,主要是:部分公证管理干部维护和增强公证公信力的自觉性、坚定性不够;少数公证人员公信观念缺失;部分公证人员业务水准不高,个别公证处和公证人员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忽视公证质量和信誉,导致出现错证、瑕疵公证书;在一些地方,由于认识不到位、制度设  相似文献   

3.
有人认为:社会最能体现诚信的就是公证机构的工作。诚信是内在的无形的。而公证文件是诚信的法律形式。公证文件的出具。体现了不应被怀疑的诚信原则。她的信誉,就是她在社会上的公信力。也正是由于这种公信力。她的效力的范围遍于全世界。可以说,谈诚信,公证机械应当是首当其冲的,请看本期热点聚焦。  相似文献   

4.
继承权公证作为公证行业最为复杂、执业风险最大的公证事项,需要公证人员拥有过硬的业务素质能力、丰富的专业法律知识及以人为本的服务意识。接待、解答继承权公证咨询是其中的关键,公证人员要根据不同的继承权公证当事人,采取不同的解答方式为继承权公证当事人提供继承权公证法律咨询。  相似文献   

5.
王晓红 《中国公证》2004,(12):11-13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也是市场经济的灵魂和基本原则.公证作为一种国家证明制度,是国家信誉和公共权威在证明活动中的有效载体,公证的信用代表着国家的信用,是信用的最高形式之一.公证部门要发挥在国家信用体系中的作用,必须首先加强自身的诚信建设,进一步提高自身信用,努力构筑以公证立法为基础,以加强队伍建设和质量管理为措施,以公证风险责任赔偿为保障的公证诚信体系,从而推动公证体制改革,促进公证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的公证公信力在实践中遭受严峻的考验,其中有公证机构定位不准,独立性不强;公证人员准入门槛过低,公证人员的基本道德素质离公证业务的需求尚有距离;以及公证文书的质量不高等方面的原因。移动互联网时代,给公众带来生活变化的同时也给公证活动带来了挑战和机遇。当前,应利用移动互联网的特性,搭建公证公众服务平台,从搭建全国公证数据中心、开通公证公众服务门户网站、开辟移动互联网入口入手,引入信誉评估机制,实行先行赔付制度,并完善公证行业法律法规体系,明确界定公证质量标准,以切实有效提高公证的公信力,满足移动互联网时代对于公证的新需求。  相似文献   

7.
房屋委托书公证.是公证机构日常工作中再平常不过的一项业务。然而许多公证人员一提到它却是“谈虎色变”.究其原因.源于近年来当事人以不法手段骗取公证书.之后公证机构被告上法庭要求赔偿的案例越来越多。一份收费200元的公证书,最后可能被判赔近百万元,这其中的不成比例姑且不论.公证人员和公证机构在其中承担的执业风险和舆论压力还会影响到行业的发展和公信力的维护。公证人员在能力所及的情形下尽到审查义务而仍然免责不能和公证机构被判赔偿后难以通过追偿而获得救济.是目前公证行业在面对房屋委托书公证时最大的困扰。公证人员不是“火眼金睛”.公证人员也是“肉眼凡夫”;公证机构不想做“冤大头”.公证机构却往往“束手无策”。  相似文献   

8.
介于法律信用保障下的公证制度,诚信是公证制度的最大特点和价值所在,是保证我国各项经济民事活动公正合法的有力保障。公证制度发挥作用的基础也是建立在诚信之上,作为社会体系的一项重要部分,公证制度的建设应该不断地加以完善,以建立诚信制度为基础,发挥公证行业的真正作用,成为群众信赖的行业。本文从完善公证法律制度出发浅谈如何构筑公证诚信制度,提出完善意见作为参考。  相似文献   

9.
公证原则是指公证机构在公证活动过程中,公证人员应该和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公证人员在公证活动过程中,严格遵守公证原则,即是法律制度本身对执法人员的要求,同时,也是有效地预防和避免出现差错,提高工作效率,确保办证质量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法律制度也不断完善。公证法律制度是我国法律体系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诚信是保证公证制度正确开展的根本所在,对我国经济民事活动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公证法律制度下完善我国公证诚信制度进行实际探讨,建立完善的诚信公证制度,发挥公证行业的真正效能,实现法律制度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1.
当事人向公证处提供的或是公证人员在职权范围内收集的对于出证对象和事实具有证明效力的各种材料是为公证证据材料,依照此说法公证书的效力来源于公证证据材料,在公证工作中经过公证人员对材料的类型区分、形式要素分析和公证人员对于材料的认证、鉴别,是公证人员证据采集的整体架构。本文简要分析了公证证据保全办法。  相似文献   

12.
洛莎 《中国公证》2005,(12):54-56
一、服务创新:树立具有泰达精神特征的服务宗旨 天津开发区公证处从改革开始,始终坚持从公证事业发展的大局出发,注重队伍建设和团队形象,坚决摒弃片面追求经济利益等损害行业形象和政府形象的做法,通过合理的激励机制,调动每一位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约束和规范公证人员从事公证业务的行为,以诚信、廉洁的公证作风维护泰达公证品牌.  相似文献   

13.
诚信是公证的生命。处于职能弱化的中国公证只有把握住客观、公正的立场,才能发挥其在法律体系中 的作用,才能进一步谋求发展。通过建立失信惩罚机制、提高失信成本,并建立失信赔偿机制、保障守信方的利益来 促进我因公证诚信的建设。  相似文献   

14.
刘疆  王茵 《中国公证》2006,(5):7-10
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转型期,各种利益交错冲突,法律体系也不够完善,社会诚信缺失,公证队伍的专业素质也需要进一步提高.因此,公证行业是面临高风险的行业,公证执业风险源于多种因素,例如公证员的业务素养、当事人对公证的期望、法官的判断与公证判断的契合与冲突、社会公众对公证的认识等.因此,准确判断并控制公证执业风险,对维护公证机构和当事人甚至第三人利益,提高公证书的使用效力,维护公证行业的信誉都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司法》2004,(7):1-1
备受媒体和公众关注的“西安宝马彩票案”暴露了开奖公证中的严重问题,损害了公证的公正形象。有关部门已经或正在对涉案公证人员和公证处进行查处,司法部也及时出台了《开奖公证细则(试行)》,为规范开奖公证程序,发挥公证监督职能,维护开奖活动秩序和社会公众利益提供了可操作  相似文献   

16.
公证改革,现在是我们行内最热门的话题。  是的,1982年颁布《公证暂行条例》以来,公证事业不断发展,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公证暂行条例》不能适应的问题。比如,公证要发展,要增编,行政编制由于涉及经费、待遇等一系列问题而不好解决;公证人员要提高工资福利待遇,又因为行政工资非常严格的政策性而几乎不可能;还有公证处的行政体制限制和影响了中国公证与国际接轨等等问题。  如何使公证挣脱不应有的桎梏,走出低谷,走出徘徊,这是摆在全国公证人员面前的不容回避的重大问题。司法部及时指示进行公证工作改革的试点,并在1…  相似文献   

17.
公证公信力与公证人员的诚实信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公证的生命力在于它的公信力.我国公证制度恢复重建后,公证的公信力无论在法律上还是在事实上都得到了极大程度的认可与肯定.但是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公证的公信力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现实促使我们必须认真思考这样一些问题:公证公信力产生的基础是什么?它与公证人员的诚实信用之间有什么关系?如何加强公证行业的诚信建设,树立公证行业的良好形象?  相似文献   

18.
公证在诚信的列车上(之六)——诚信是公证的生命源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娜 《中国公证》2004,(6):8-10
实施诚信公证的必要性 一、诚信公证是维护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保证 诚信,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有着悠久的历史.先哲孔夫子曾说过:"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诚实、信用反映了一个国家国民素质的高低,是维系社会安定团结的重要道德规范,同时诚信也是市场经济的基本准则,是市场经济的灵魂.  相似文献   

19.
为了加快公证事业发展,使其更好地契合现代社会持续健康发展需求,应对电子商务迅猛蓬勃发展给我国公证行业诚信建设带来的新挑战和新考验,公证工作应当进一步体现与保障公证的"诚信",全行业要形成合力,进一步探索和研究公证诚信制度建设的相关问题,对影响公证诚信评价和公证诚信制度建设的不利因素进行及时、有效的整改,将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相结合,将总结发扬与创新试点相结合,以提升公证公信力,树立公证行业良好的社会形象.完善的公证诚信制度涉及确立公证法制、完善公证体制、建设公证队伍、提高公证质量及设立监督惩戒措施等,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笔者认为,当前公证行业从实际情况出发,探索公证诚信制度构建的方法途径,至少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在德国.公证人的信誉是至高无上的。公证人出具的公证书和认证书的真实性毋需怀疑.也不用找出证据来证明自己办理公证的真实性。办理遗嘱公证、现场监督公证及办理股东会公证等.公证人一人就可以办理.无需两个公证人员在场。但是.如果有充足的证据证明公证人作假.就会承担很重的法律责任。公证人的信誉不单单依赖于个人的道德品质,而是有一套完整的法律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