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正军 《思想战线》2003,29(2):113-118
日本研究云南少数民族文化已经历了百年。南诏和大理国史研究、照叶树林文化研究、稻作起源地研究、神话和民间文学研究等兴起了几次高潮。最近,亚洲民族文化学会会长工藤隆教授以文化人类学的方法来研究神话和对歌,主张用云南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来复原日本上古的神话和对歌,提出了神话的八个层次论和对歌的X层次论。  相似文献   

2.
李毕 《今日民族》2013,(8):9-10
大理白族自治州彝族聚居区,有一种独特的曲艺形式叫"对歌",也称"唱调子"或"对调子"。对歌是彝族人民,特别是彝族青年男女最喜爱的一种文化娱乐活动。在各级政府举办的广场文化活动中,都有山歌对唱节目。农闲时节,喜庆之日,成群结队的男女青年聚集在本村的歌场,用歌声抒发心声,用歌声寻找恋人。  相似文献   

3.
“三月三”是畲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节日期间,畲民们云集宗祠,自晨至暮,对歌盘歌,怀念始祖,并采撷乌稔树叶,取其嫩叶汁浸糯米炊制乌饭,故“三月三”义称“乌饭节”。如今,“三月三”已成为畲乡的品牌节庆,活动内容和文化内涵极为丰富,影响力得到不断提升,是民族文化展示、文化与旅游融合的盛会。  相似文献   

4.
壮鄉歌圩行     
《今日广西》2010,(5):56-57
壮族青年男女在歌圩上或赶圩过节时,选择对歌之人,交朋结友,寻求配偶。壮人自古好歌、善歌标志着最具聪明才智,并以此衡量一个人是否值得尊敬和爱慕。民间传说,漂亮的姑娘,虽有众多的追求者,但她们只嫁给在赛歌中唱得最好的小伙子。“倚歌择配”反映了壮族的传统文化心理和婚姻道德观念。  相似文献   

5.
世居罗平多依河--鲁布革风景名胜区的布依族,传统风俗古朴浓郁,喜庆节日多姿多彩.对歌节,就是众多节日中最为独特迷人的传统佳节,它是布依人联谊交友、青年男女对歌择偶的盛会.  相似文献   

6.
世居罗平多依河——鲁布革风景名胜区的布依族,传统风俗古朴浓郁,喜庆节日多姿多彩。对歌节,就是众多节日中最为独特迷人的传统佳节,它是布依人联谊交友、青年男女对歌择偶的盛会。“对歌择偶”并非布依族独有的习俗,然而,布依族的对歌择偶,从形式到内容都有其鲜明的特色和迷人的风采。每年农历二月二、三月三,滇、黔、桂三省(区)结合部的布依、彝、苗、水、壮各族青年男女,都会身着盛装赶到九龙瀑边、多依河畔。他们相邀结伴,打擂赛歌,寻求佳偶。歌声送走太阳,蜜语迎来月亮。夜幕降临,寨外竹林中,河边树影下,微风荡出阵阵轻柔的歌声,悄悄的…  相似文献   

7.
对歌,是布依族人民喜爱的娱乐活动,男女老少均可进行。其歌词内容,只不过因时、因地、因特定环境和相对年龄而定。大体说来,要是在年纪不相上下的就有下列几种情形的对歌:即老年男女之间对唱;老年妇女之间对唱;中年男女之间对唱;青年男女之间对唱;  相似文献   

8.
张得寿 《创造》2002,(2):33-34
壮族是歌的民族,在他们的生活里,苦要唱歌,乐要唱歌,歌声表达感情,表达思绪、表达对祖先的崇敬、表达对人生的理解、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歌渗透于生活的方方面面,恋爱更是一首经久不衰的歌。所以历史上,壮族形成了以歌为媒、对歌择偶的传统。如果说爱情的美好是因为其本质上属于审美的话,那么以歌为媒、对歌择偶无疑是将恋爱诗化了。这一传统的源头可能要追溯到远古时代。那时候壮族先民的婚姻形态进入对偶婚和族外婚阶段,几个不同族群或部落集团的男女青年以大型集体歌舞的形式进行交友结识和恋爱婚配。以后这种以歌为媒的形式…  相似文献   

9.
正他是憨厚爽直的蒙古族汉子,他是在艺术上精益求精的歌唱演员,他是放歌前郭尔罗斯草原、宣传民族文化的大使,他是服务于文化民生的民主党派成员,他是心系草原科学发展的省政协常委……他是宋玉柱,一个致力于传播蒙古族文化,用豪迈的歌声为草原人民带去欢乐,用奉献与豪情挥写草原中国梦的农工党党员。鸿鹄志向学勤前郭尔罗斯这片广袤的草原,赋予了宋玉柱歌唱的天赋,对歌唱艺术的赤诚之爱更是让宋玉柱  相似文献   

10.
神秘的怒江大峡谷,是一片令人向往的土地。居住在这儿的傈僳族是一个勤劳、勇敢、善良的民族,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澡塘会”就是其中集文化、体育、经贸为一体的传统的群众性活动之一。在怒江大峡谷,有无数千姿百态的天然温泉群。这些地处江边、路旁的温泉,以其清纯的水质和恒温祛病防疾的功效,逐渐成为傈僳族和当地各族群众聚众洗澡、对歌、赛弩或经商的场所。登埂温泉群是其中最负盛名的一处,人们通常意义上的“澡塘会”指的就是“登埂澡塘会”。登埂温泉群座落于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府六库镇北十二公里处,是大库通往州属…  相似文献   

11.
贵州黄平谷陇芦笙节诞生于苗族先民乞求丰调雨顺农耕文化体系,具有崇尚巫术的内涵。谷陇苗族芦笙节节日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其中的赛芦笙、斗牛、赛马、民族盛装展示、狗肉汤锅、对歌、做客芦笙场等场景,承载浓厚着苗族的传统文化底蕴、民族精神、价值观念和浓郁的民族风情。在社会的不断发展中,苗族芦笙节也在世代相传中不断变迁,使黄平苗族传统文化以外显的、物态的形式得到展现和升华。  相似文献   

12.
廖光福 《当代广西》2014,(15):57-57
正7月19日,在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兼爱乡天堂牧场,仫佬族男女青年参加走坡对歌活动,互表衷情。仫佬族有"走坡对歌"的传统,走坡节多在春、秋农闲时节举行。在走坡活动中,仫佬族青年男女身穿节日盛装,聚集在风景优美的山坡上唱山歌。他们以歌会友,以歌传情,以歌为媒,谈情说爱,互赠信物,表达彼此爱慕之情,不少男女青年因此喜结良缘。如今  相似文献   

13.
侗族摔跤     
杨仪波 《今日民族》2009,(4):65-66,F0003
摔跤,是贵州省侗族群众的传统体育项目之一。通常在黎平县双江乡的四寨、坑洞等地举办。一般在农历二月十一日在坑洞初赛,优胜者会在农历三月十五日到四寨决赛。决赛这一天,各地的侗族同胞从四面八方涌来,云集于四寨沙坝,共赏摔跤技艺;晚上男女青年相互对歌开展社交活动。  相似文献   

14.
繁衍生息于哀牢山中段的墨江哈尼族自治县的豪尼、白宏、阿木、卡多、碧约、西莫洛、切弟、腊米、卡别等各支系的哈尼族,在恋爱、订亲、讨亲嫁娶方面虽然有些共同的习俗,但支系不同,也还有一些不同的婚俗趣闻轶事,诸如: “龙”与“凤”对歌 “龙”与“凤”对歌,即男女未婚青年对歌,是白宏人的一种婚恋形式。在米索扎(十月年)或其它节日傍晚,村里的年轻人相约到一特定场所,分性别列为两排,中间隔一至二丈,相对站立或席地而坐,各找对象分别对歌。歌词多为传统与即兴创作相结合的“龙求凤”、“鱼戏水”等等,都是通过比喻的手法来表达对对方的…  相似文献   

15.
鼓楼对歌     
鼓楼对歌是侗族最主要的对歌形式。鼓楼对歌的程序非常复杂,而且各式分明。鼓楼对歌的双方是一个男歌队和一个女歌队,如果客人来的是女歌队,主人则以男歌队与客人对唱;如果客人来的是男歌队,主人则以女歌队与客人对歌;如果客人来的有男歌队和女歌队,则客人的女歌队优先在鼓楼与主人男歌队对歌,客人的男歌队则在另外的地方与主人的女歌队对歌。鼓楼对的主干是唱大歌,但是并不是全部的内容。客人一到寨,主人先让客人到鼓楼里坐下,客主双方以歌互致问候。主人唱的内容是对客人到来表示欢迎,一路辛苦了,村寨条件有限请多包涵等等礼谦之词;客人则…  相似文献   

16.
正27日上午,正在广西南宁考察调研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广西民族博物馆,参观壮族文化展,观看三月三"歌圩节"壮族对歌等民族文化活动展示,了解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和民族文化保护传承等情况。习近平高兴地说,广西这些年发展进步很大,脱贫攻坚任务顺利完成了,630多万人脱贫。我说过,脱贫路上一个也不能少,一个民族都不能少。中国人说话、中国共产党说话、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说话是算数的。现在全中国56个民族都脱贫了,兑现了我们的庄严承诺。  相似文献   

17.
农历三月初三,自古以来是海南黎族苗族民间纪念祖先、庆贺新生、赞美生活的传统佳节。每逢"三月三",黎苗族男女身着盛装欢跳民间舞蹈,敬酒对歌,通宵达旦。  相似文献   

18.
“正月初一唱山歌,阿哥唱来阿妹和。唱我刚东新气象,大事喜事知几何?”“科学发展在田东,壮瑶兄弟乐融融。三天三夜唱不尽,阿哥想听哪一宗?”这是2009年春节期问在田东县中心广场农民歌手对歌的动人一幕。朴实无华的山歌,唱出了田东县40万人民的心声……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联系点和中央、自治区的试点县,  相似文献   

19.
《今日广西》2010,(5):46-46
“三月三”歌节是壮族人民盛大的传统节日,因以唱歌为其活动的主要内容而得名。举办的时间各地不一,因而称呼也各不相同。青年男女对唱山歌是歌圩的主要活动。对歌分组有男对男,女对女,男对女3种,以第三种最吸引人。每组起码有歌师一人,专司编歌之责;歌手两人以上,多可达10余人,专司引吭高歌(其中也有配音的)。  相似文献   

20.
白洁 《今日民族》2004,(7):45-46
贵州苗族姊妹节,一个被喻为“藏在花蕊里的节日”。据苗族古歌记述,过去,苗族聚居的地方,都有过姊妹节的习俗。节日里姑娘们邀约情人相聚同吃姊妹饭、郊游踩鼓、对歌、互赠信物、订立婚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