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赵永振 《前沿》2009,(12):6-9
科学发展观具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底蕴。它把发展作为第一要义,体现了唯物辩证法关于发展和矛盾之间关系的原理;把以人为本作为核心,体现了唯物史观关于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发展的基本要求,体现了唯物辩证法关于普遍联系和系统的观点与主次要矛盾辩证关系的原理及唯物史观关于社会有机体的思想、人和自然的辩证关系与社会历史连续性的原理.  相似文献   

2.
在唯物史观体系中,人的主体性理论具有重要的基础性地位,它贯穿于唯物史观关于人的本质理论、人的发展解放理论、社会的本质与发展理论、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理论、人与自然关系理论等等重要基础理论之中,构成唯物史观的一条重要理论主线和重要理论支撑。人的主体性理论,又同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是深入理解“以人为本”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理论视角。把握唯物史观人的主体性理论这一重要线索,对于进一步深入把握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进而扩展到如何正确认识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都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段迎晖 《前沿》2004,(1):3-5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是对唯物史观的新的概括与发展 :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统一起来 ,发展了唯物史观的社会基本矛盾理论 ;把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主义本质联系起来 ,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把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贯穿起来 ,发展了唯物史观的人民本位理论 ;把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协调起来 ,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的文明观。  相似文献   

4.
针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面临的责难,恩格斯晚年根据新的历史经验,在肯定经济因素对历史发展决定作用的同时,强调了上层建筑诸要素及作为历史主体的人在社会历史进程中的作用,提出了历史合力论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恩格斯的合力论思想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其当代价值集中体现在要坚持并落实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5.
杨云 《前沿》2014,(13):4-6
关注人是马克思主义的生长点,追求人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最终归宿。胡锦涛洞悉历史发展趋势,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的中国实际、中国问题,形成了内涵丰富的以人为本的思想并构成了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6.
理论的继承性。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继承。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人类社会基本矛盾的学说,人民群众的观点,批判资本主义畸形发展的观点,人与人、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以及人与社会全面发展的观点等,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问题思想的全部理论基础,是科学发展观最基本的理论依据和来源。列宁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发展的思想,对于后人思考和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问题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7.
从唯物史观的以人为本到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郝孚逸 《理论月刊》2007,(2):52-55,88
科学发展观在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同时,强调以人为本是其本质和核心,这无论从其理论内涵还是实践经验来说,都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这是对唯物史观、尤其是对唯物史观中的以人为本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徐曼 《理论月刊》2008,(2):31-34
李大钊在中国率先宣传唯物史观,为构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德育理论作了大量的努力.这一努力表现为他始终围绕着个性解放和大同团结统一、人道主义和社会主义统一这一核心精神对群己关系进行唯物史观说明,对人的全面发展的途径进行探讨,并提出了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目标.李大钊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德育理论的开创者,他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在今天仍然具有极强的启示力.  相似文献   

9.
以人为本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十六大以来,我们党以一系列理论创新成果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推向了前进。这些新的理论成果不但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种内在联系和有机统一的关系,而且这些成果之间也是一种内在联系和有机统一的关系。在这些理论成果中,科学发展观具有标志性意义,处于首要和统领的地位,而把这些成果联系和统一起来的一个重要纽带,就是以人为本的思想。以人为本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体现了党的根本宗旨和核心价值取向,不但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与核心,而且是其他理论创新成果的本质与核心,它是对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凝聚、提炼和升华,也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李毅弘  殷焕举 《前沿》2011,(9):162-164
马克思恩格斯在考察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和发展方向时,坚持社会视角和自然视角的统一,既周密分析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又高度重视人与自然之间的生态关系,科学地揭示了这两种关系之间既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提出了发展的、辩证的自然观,包含着丰富的生态意蕴。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从本体论的高度揭示了人与自然的统一和相互作用;揭示了人与自然联系的中介———社会实践;揭示了人与自然统一的根本途径。这些观点和思想具有前瞻性,在很大程度上已超越了时代的局限,成为当今时代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重要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